2021清明節詳細資料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祭祀敬神是國家的頭等大事。 清明祭祖自周朝開始,到唐朝成為官方節日,直至今日一直保留着清明祭掃、懷遠追祖的傳統。 因為只要想到祖先,既是想到了自己的根,思到了源。

自2015年起,若遇周六於前一個上班日補假,遇周日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 越南人清明節除了掃墓、祭拜外,還有食元宵和湯圓的習俗。 越南的元宵和湯圓也都是用糯米麵做成,元宵是冰糖為餡。 元宵下到開水中,幾經沉浮,煮熟以後撈起來擺在小碟子裏。

  • 清明節的習俗在中國南方和北方地區的規模、方式不盡相同。
  • 不過根據居鑾九華宮的掃墓吉日表顯示,今年的4月4日清明節正日是大凶,不宜山頭掃墓或是祭拜家裡祖先,這天只可以種生基(活人的生墳)。
  • 這兩個節日在各自的文化傳統中都佔有非常重要地位。
  •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打扫和美化祖先的坟墓或骨坛。
  • 據說宋代朝廷規定,各地祭墳掃墓,以清明節為主。
  • 2021年4月4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同時這天也是西方的“復活節”。

民間得知介子推回鄉隱居後,以為是重耳拋棄他,因此創作出「一蛇獨怨」的民間歌謠,內容指5條蛇追隨1條龍行走天下,其中一條蛇在龍沒東西吃時割下了自己的肉,結果最後其餘4條蛇得到可以居住的洞穴,僅有「割肉蛇」在外流落。 在越南史詩《金雲翹傳》中,女主角王翠翹就在清明遇到一位死去老婦的鬼魂,其中描述當時清明景象的詩句就成為了越南文學中的經典。 日本本土把這天視為「清淨明潔」的日子,大地萬物於此時盎然生長,櫻花開始綻放,也是七十二候的初候「玄鳥至」,即燕子從南方歸來的日子。

第三聯寫得非常妙,通過「狐狸眠塚上」與「兒女笑燈前」形象的對比,一掃前面的陰霾之氣,墓地荒塚的孤寂和家庭夜晚的熱鬧景象的反差,讓人心裏為之一動,感到清明的祭掃是那樣的虛偽。 正因此,作者在結尾寫道「人生有酒當須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作者也正是看到了現實世界,人情表面濃厚,實際淡薄的假象,才發出了及時行樂的感嘆。 清明習俗也流行於白族、苗族、蒙古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 在越南、韓國、日本琉球等地,清明節也是當地的節日。 許多台灣家庭會前往郊外或山區的墳墓或靈骨塔,男女老少向先祖祭拜或獻祭是儀式的一部分。

古代寒食和清明的節俗大多互通,宋代時清明節也是寒食的一部分。 到了現代,寒食節的許多節俗被清明節承襲了。 清明節也是“踏青節” (示意圖片:Pixabay)“清明”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淮南子》一書記載:“清明”是在冬至過後的一百零六日,也是“春分”後的第十五日,這時候萬物潔凈,空氣清新,風景明麗,花卉草木在這樣的環境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叫做“清明”。

2021清明節: 江澤民

至於「插柳」則是因柳樹在傳統上有避邪的功效,而清明節也是鬼節之一,因此人們會在此時插柳、戴柳,用以避邪。 在祭祀祖先之前,首先需要祭拜土地公(后土)與地藏王,因此紙錢都需要準備2份,先祭拜完神明,接著才是祖先。 如果祖先是埋葬在墓區,則祭拜時先擺上供品,再來需要進行墓區的清潔,例如鋤草、擦拭墓碑等等。 而若是在靈骨塔祭祀的民眾,將供品放置在共用桌上,接著進行祭拜,是否要入塔則視個人決定,並沒有一定的說法,也有說法認為在擺放供品前須先至祖先牌位前招呼,告知祖先可以來享用供品。 不過根據居鑾九華宮的掃墓吉日表顯示,今年的4月4日清明節正日是大凶,不宜山頭掃墓或是祭拜家裡祖先,這天只可以種生基(活人的生墳)。

但在台灣,清明節被訂于四月五日,祭祖的同時也是蔣中正逝世紀念日。 民間傳統文化,掃墓和祭祖始于2500年前。 雖然清明節在1949年為中國大陸共產黨所禁止,台灣仍繼續保留這項祭拜祖先的文化,這起文化保留使台灣人民感到自豪。 中國大陸共產黨在2008年才扭轉了這項長期的禁令,如今,掃墓節在中國各地和其他亞洲國家普遍實行。 清明祭祖自周朝開始,到唐朝成為官方節日,直至今日一直保留著清明祭掃、懷遠追祖的傳統。 其中一個特別的傳統是吃青糰,既是草仔粿或鼠麹粿,是一種使用大麥和糯米做成的食品。

2021清明節

60日至120日內易招惹官司、口舌、小人、疾病。 此時氣候清爽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春耕春種。 從前,在清明節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門口插上楊柳條,還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這是古老的習俗。 Påske原意為“越過”的意思,指的是就猶太教的逾越節,即紀念猶太人出埃及的節日。

2021清明節: 清明節掃墓拜拜時間、流程、供品懶人包 清明節習俗、禁忌總整理

然而,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清明節是因為要掃墓祭祖,通常結束後天色已晚,沒有時間生火煮飯,因此吃「寒食」,並且將全部的食材都混合在一起,演變成清明節潤餅等獨特食品。 2021年4月4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同時這天也是西方的「復活節」。 根據現行公曆算法,「清明節」與「復活節」同日的概率約為1/30。

因為春分之後便開始晝長夜短,預示著光明大過黑暗,月圓的時候,不但在日間充滿光明,就連漆黑的夜晚也被光輝(月光)照耀,這也是耶穌復活,光明戰勝黑暗的寫照。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復活節的來源(示意圖:Pixabay)復活節是一個象徵重生、希望與光明的節日。 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後、第三天復活的事迹。 而復活節最特別的地方,並不是每年固定某一天。 整體來說,復活節的日期大約都會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2021清明節

清明節拜拜可以分為2種形式,其中之一是靈骨塔祭拜,另外一種則是掃墓祭拜。 無論是靈骨塔還是墓區掃墓,清明節拜拜皆以上午、正午,也就是白天的時候完成為佳,時間大約是下午15點之前,畢竟傳統上認為日落後陰氣較重,不適合在墓區久留。 復活節是一個象徵重生、希望與光明的節日。 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後、第三天復活的事蹟。 例假日為星期六者於前一個上班日補假,為星期日者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

綠豆煮熟,去皮,搗碎,然後作為餡包在湯圓裏。 湯圓也在開水中煮熟以後,撈起來不是放在碟子裏,而是放在碗裏,倒上糖水食用。 清明节可使用各种鲜花,但桃花和菊花是最普遍的。 在城市里,由于火葬代替了传统的埋葬,祭拜仪式并不繁复。

政府今日(15日)刊憲2021年公眾假期,一年17天的公眾假期日子出爐,打工仔想自製長假期,復活節及清明節假期會是相信是最佳選擇。 在掃墓之外,清明節還有許多活動,包括放風箏、插柳等等。 而因為清明是古代少數的放假日,又逢春回大地之時,因此古時人們都會趁著清明節出遊,趁機賞花、踏青,因此清明節郊遊也成為了習俗活動。 因為日期與寒食節相近,清明節逐漸與寒食節混合,認為由來是紀念春秋時代的忠臣介之推,因此當日以冷食為主。

清明在新加坡制造了大量购物活动和交通拥堵,许多人都下班了。 起初,清明由中国周朝的统治者保留下来,它只是一种在所谓的祖先寺庙里举行的仪式。 直到汉朝时期,清明节才成为平明老百姓在他们的家族墓地进行的活动。 然而,今天依然还有一些寺庙进行清明仪式,而这些仪式被认为能够将“功德”传递给已故人士,协助他们能够获得有益的重生——转世。 清明节时,人们会带各种各样的祭品给已故的亲人。 这些祭品可能是食品、酒、纸工艺品、仿金条或纸钱、香棒或筷子。

清明節也是兒孫們去掃墓回家後祭拜祖先的一個時機。 也有的人把這個祭拜之禮搬到墓地跟掃墓一同進行,但這只僅僅是祭拜一尊墓。 過後仍然要擺上供桌,祭拜所有的先祖列宗並敬香。 人們常常在清明時進行咸祭,既擺酒,或不擺酒席也必須要有一碟糯米飯、一隻白斬雞以及鮮花香燭、茶酒、紙錢等等。 在祭拜祖先的同時,也像其他所有的祭祀活動一樣要祭拜土地神。 根據傳統,祭拜先祖是每年陽曆四月五日開始。

2021清明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 一篇署名為張杰連的文章分析道,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復活節充滿了東方元素,復活節的英文名叫Easter,直譯過來就是「來自東方的人」。 另外,復活節原本也是古代人們慶祝春回大地一切恢復生機的節日,該節日源於古巴比倫的愛情、生育與戰爭女神伊絲塔(Ishtar,美索不達米亞女神),後來伊絲塔成了西歐的黎明和春天女神「依絲翠(Eastre)」。 證據之一是兩個名字有相似的讀音;另一證據是 Eastre 的涵義為東方(East),因為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 民俗學家普遍認為,「清明節」起源於「寒食節」。 在夏朝前五百多年的黃帝時代就已經有「寒食節」了。

證據之一是兩個名字有相似的讀音;另一證據是 Easter的涵義為東方(East),因為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 民俗學家普遍認為,“清明節”起源於“寒食節”。 在夏朝前五百多年的黃帝時代就已經有“寒食節”了。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