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慧寺7大優點

康熙帝派皇太子至寺踏勘后召见江南织造孙文成说:“南屏晚钟烧了,岂不少了一景”,并命他就地募化“造寺铸钟”。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玄烨再临该寺,又拨内帑重建禅寺,他还亲制碑文勒石,至四十九年(1710年)竣工,再现“层楼绀殿,壮丽湖山”。 雍正八年(1730年)浙江总督李卫重修净慈寺山门和“湖南佛国”、“震旦灵山”东西石坊。 雍正十二年(1734年)和乾隆十年(1745年)寺僧两度奉旨修葺寺宇并有御制碑文勒石。 乾隆五十年(1785年)时,还从江苏寺庙移来鎏金塔两座,塔身七层,塔高丈许,分置大殿左右。

孝宗时,一僧募缘修殿,日餍酒肉而返,寺僧问其所募钱几何,曰:“尽饱腹中矣。 ”募化三年,簿上布施金钱,一一开载明白。 ”复置酒肴,大醉市中,揠喉大呕,撒地皆成黄金,众缘自是毕集,而寺遂落成。 翰林程珌记之,有“湿红映地,飞翠侵霄,檐转鸾翎,阶排雁齿。 星垂珠网,宝殿洞乎琉璃;日耀璇题,金椽耸乎玳瑁”之语。 时宰官建议,以京辅佛寺推次甲乙,尊表五山,为诸刹纲领,而净慈与焉。

慈慧寺: 寺院情報

按《百丈法规、法器章》称:“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即击即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味“。 在净慈寺门右边有一座“南屏晚钟”碑亭,杭州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就是这里叩响的。 明朝诗人张岱“夜气滃南屏,轻风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的诗句就已把净慈寺钟声的美妙写得出神入境了。 明太祖洪武年间(1368一1398年),铸了一口重约两万斤的巨钟,每日傍晚,夕阳西下,暝色苍茫,钟声在群山碧空中回荡,响彻云霄。 由于南屏山空穴怪石较多,钟声经石穴回荡互激,钟声传播到十多里外。

慈慧寺

相传康熙皇帝以目品西湖十景,均广建庭阁,也在净慈寺寺门外建一碑亭,上刻“南屏晚钟”四字。 可惜在清朝末年,铜钟在战乱中消失,钟声沉寂。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改名为“净慈禅寺”,由玄烨亲书寺额。

南宋祝穆《方舆胜览》载,宋时画家绘西湖湖山四时景色,最奇者有十,(即后人称“西湖十景”),其中即有“南屏晚钟”。 寺内有古钟初动,山谷皆应,因山高穴多,湖面空旷,故其声远扬,响入云霄。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住持夷简修葺寺宇重建钟楼时,以旧钟较小,曾积铜二万余斤重铸大钟,“高悬扬声,响彻湖上”。

南宋嘉定年间,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如净曾两度来杭住净慈寺。 如净参学临济,得法于曹洞,成为一代宗匠。 日本僧人永平道元最后得如净授法,回国后创曹洞宗,奉如净为日本曹洞宗祖师。 如净圆寂后归葬南屏,至今净慈寺仍保留有如净墓塔,被日僧奉为祖塔。

绍定四年,僧法薰以锡杖扣殿前地,出泉二派,鍫为双井,水得无缺。 淳佑十年,建千佛阁,理宗书“华严法界正偏知阁”八字赐之。 万历二十年,司礼监孙隆重修,铸铁鼎,葺钟楼,构井亭,架掉楔。 永乐间,建文帝隐遁于此,寺中有其遗像,状貌魁伟,迥异常人。

嘉熙四年(1244年),荆湖总臣竟奏请朝廷下旨,着令僧道都要买紫衣和师号,有师号才能住持佛寺。 时笑翁妙堪住持净慈寺,他上书反对说:如果这样,那么有千金的人都可“主法”,则“吾道殆矣”,平息了这场争论。 淳祐九年(1249年),名僧无准师范住持净慈寺时,宋理宗曾于修政殿召对。 无准师范奏对既详情,又明了,使宋理宗深为感动,赐予金襕衣;第二天又宣他在慈明殿垂帘问政,无准师范直言奏称:“法要示陈,参政贵谊,奏云简明直截。 宋理宗十分赞赏,赐以金帛,并封号为“佛鉴大师”。 翌年(1250年),宋理宗命净慈寺建千佛阁,并亲书“华严法界正遍知阁”八字。

节度使曹勋为此撰记称该寺重建后,“金碧辉煌,华梵绚丽,行都道场之盛,特冠诸山”。 绍兴九年(1139年),宋高宗大赦天下,为表示奉祀宋徽宗,特将净慈禅寺改名为“报恩光孝禅寺”,并将惠照寺并入。 绍兴十九年(1149年)十月,又改称为“净慈报恩光孝禅寺”(简称净慈寺),诏命道容住持该寺,并赐予经藏。 继道容住持净慈寺的肯堂彦充曾师事庐山东林寺僧颜,学净土法门。 杭州名僧痴绝道冲、无准师范等均师从肯堂学法,得以传承。

慈山寺由李嘉誠先生發心興建,護持正法,利益大眾。 慈山寺為平衡參學質量、訪客安全、交通配套、寺院莊嚴、睦鄰關係,實行登記機制,祈能以境說法,淨化人心。 公眾人士敬請透過慈山寺網上登記系統登記來寺參學。

慈慧寺: 中心簡介

明代末年,各代住持僧曾多次修建宗镜堂、永明塔、圆照楼、浚万工池、葺罗汉殿,以示对净慈寺先祖延寿,圆照的崇敬。 直到1984年10月,净慈寺在日本佛教界的相助下,重铸铜钟。 1986年11月21日,中日佛教界人士400多人欢聚净慈寺,举行了隆重的大梵钟落成法会,108记雄浑有力的钟声回荡在西湖上空,绝响百年的南屏晚钟重新鸣起,为祖国美丽的山湖壮色增辉。 这口铜钟悬挂在净慈寺重建的二层三檐的钟楼内,高3.

为显示朝廷崇佛,一批大臣仿效前朝遗风都纷纷与佛门结方外交,并采取护教措施。 如浙江行省的达识贴木尔丞相和康里公丞相都与净慈寺的平山处林、愚庵智及、清远怀渭等禅师常有来往,互通信函。 愚庵智及就由达识贴木尔推举为净慈寺住持;平山处林于元后期至元五年(1339年)由枢密使高纳麟推荐并由元惠宗下诏命其住持净慈寺。 平山在朝廷支持下重建殿堂,修饰罗汉堂群像,“尊而祖堂、幽而三塔,凡所宜有,焕然一新”,而他不论冬夏,布衲一领,受人尊敬,一时“学徒云集,动以万指”。 而平山处林将归寂前还不忘“肩舆入城别丞相”。

千濑上堂说法,元仁宗就亲下玺书表彰护教。 悦堂颜明在南屏设四大道场,树大法幢弘法,“名闻京国”,“藩王大臣无不函香问道,黑白骏奔,如众归市”,而元帝也遣使者“再下玺书护其教”,可谓盛况空前。 元初,“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原奉蒙藏密宗(喇嘛教),对佛教禅宗不予过问。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净慈寺火焚后,都由各代住持募化重建。 经古田德垕、愚及至慧、方山文宝等禅师悉心筹划,先后修建了蒙堂、两库司、观音殿、大殿、罗汉殿、法堂、最后重建山门,才恢复了旧观。 对于异族统治,净慈寺一批名僧,大多采取消极抵制。

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中国著名寺院之一。 延寿大师(西元904-975年),唐末五代十国时僧人。 俗姓王,字冲元,本是江苏丹阳人,后迁居浙江余杭,吴越王钱穆时,曾为余杭库吏。 见集市中鱼虾飞禽等,每生慈悯心而购之放生,后来因擅自动用库钱买动物放生,事发之后,王镇将被判处死罪,押赴市曹处斩之际。 面对死刑,王镇将镇静自若,毫无惧色。 自言:“吾为活数万生命而死,死又何憾!

翌年(978年),吴越王钱弘俶听从延寿禅师遗嘱,“上表入宋,尽献十三州之地”。 后人评钱弘俶之举时称:“重民轻土,舍别归总,用师之劝谕也“(《大明统志》)。 天禧二年(1018年),宋真宗曾特赐寿宁禅院铜毗卢迦佛像等。 从此,诸多达官名流纷纷与佛门弟子结为方外之交。 传说济公是“罗汉转世,应化人间”、“诸显异不可殚述”。 据记载,有一次,济公在净慈寺酒醉,大喊:“无明发”,寺僧莫名其妙,果然不久大火毁寺,济公在灾后题诗曰:“无名一点起逡巡,大厦千间尽作尘。

此时,辨才于苏轼离杭后已迁往南屏净慈寺。 慈慧幼苗中心是「羅鷹石慈慧基金」創始贊助成立的非牟利機構「慈慧幼苗」其中一個重點項目,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管理與統籌中心的課程及導師。 由港鐵大埔墟站開往慈山寺,請於寺院門外下車。

朕亲加选录,刊刻颁示天下丛林,禅师可谓曹溪以后善知识中杰出之人,着加封妙圆正修智觉禅师。 夫三教一贯之理,朕已别降谕旨,深切开示,谅僧俗人等必已灼然无疑。 朕今此举,与褒录先贤之典,非有二义。 景泰二年(1451年)寺僧南宗广衍特在雷峰塔旁临湖建藕花居,作为归老退居别业,林亭幽雅,夏荷飘香,他长期在此研修佛学大典。 成化十年(1474年),住持古渊智源,“倡新寺宇,开堂说法,四方僧衲,奔集参请”,常有数百人来此听法,并修葺殿堂,弘扬净慈宗风。 时人赞称:“自五代(道)潜、(延)寿两师而下,至师(智源)百代相继,法席益盛。

每遇除夕,则官府设筵寺中燃放焰火,全城男女来观者摩肩接踵,不下数万人,昭庆、灵隐、三竺都如此,而净慈寺尤甚。 常有无赖子在人丛中放肆喧扰,甚至挤死香客,祸及寺僧。 若省城官员来寺则需索酒食,寺中主持要撞钟率众迎来送往,俯伏道旁,稍有疏忽,常受凌辱,寺僧无法安于禅法。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圆照宗本住持该寺,时属岁旱,湖水尽涸,寺西有甘泉,据传泉内有“金色鲤鱼游焉”,于是凿泉为井,寺众千余,饮之不竭,故名“圆照井“。 同时寿宁禅院经多次营建修缮,规模不断扩大,还在寺前经募化集万人开凿水池,名“万工池”,以备汲水灭火之用。 明时因盛行净土,提倡行善放生,该池改为“放生池”当时的寿宁院号称“南山之冠”。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又由清杰修浚。 万历二十年(1592年),司礼监孙隆在净慈寺“铸铁鼎,葺钟楼,构井亭,架棹楔(棹楔即牌坊之类),将原有寺旁石坊迁建于万工池左右,左题“湖南佛国”,右题“震旦灵山”。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由寺僧修建下庑。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住持翠峰在疏浚万工池时于池底发现有“井”字形巨木,形如门坊,中悬铁牌,刻有“吴越王妃孙氏所建之塔”。 既然雷峰塔由吴越王妃黄氏所建,铁牌所指当另有他塔。

他们都曾遍访名山,弘扬禅宗佛法,而且都先后成为北宋京都开封的高僧。 宋神宗曾赞圆照宗本为“真福慧僧”、“僧中宝”,要他“方兴禅宗,宜善开导”。 大通善本为汉董仲舒后裔,也被尊为“大通师”。 正是由于这些高僧住持,才使“名蓝有光”;受到宋王朝的重视。 北宋统一中国后,宋太宗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赐慧日永明院为“寿宁禅院”,并重加修葺。 宋建隆初,永明延寿著《宗镜录》百卷,集贤首、慈恩、天台三宗之旨,融贯禅宗心法。

洪武十一年(1378年)由同庵易简主净慈寺,他募化集资,聚铜二万余斤,葺殿治钟,栽竹植松,不数年寺宇为之一新。 史称“两山阒寂之秋,独南屏成此宏伟”。 为此,明太祖封其为僧录司左善世师,奉旨清理全国寺僧,征集高僧住金陵善世院。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十二月寺毁,由祖芳道联募化重建,使殿宇堂室金碧交辉,深受赞赏。

慈慧寺

不少士大夫为避世出尘,常来该寺谈禅吟咏,成为古代杭城文风。 还有不少人来此筑室隐居,读书撰文。 清时,南屏常有诗社雅集,也有诗僧参加,此为南屏古文化之一大特色。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的南屏山上。 南屏山发自天目,千里蜿蜒而东,苏轼称之为”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 旧志载,长廊一百三十楹,从寺两庑,自山门绕至毗卢阁左右相通。
  • 平山在朝廷支持下重建殿堂,修饰罗汉堂群像,“尊而祖堂、幽而三塔,凡所宜有,焕然一新”,而他不论冬夏,布衲一领,受人尊敬,一时“学徒云集,动以万指”。
  • 翌年(1250年),宋理宗命净慈寺建千佛阁,并亲书“华严法界正遍知阁”八字。
  • 当时人称“净慈三峰”的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孤峰明德都是名闻南宋京师的高僧,都先后离开净慈寺,对朝廷远而避之,千岩元长等都追随高峰、中峰转入浙西山区修持弘法,孤峰则离杭游历名山,不再返回。
  • 可惜在清朝末年,铜钟在战乱中消失,钟声沉寂。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