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5大優點

盧安達的西北鄰國扎伊爾,兩週內湧入了超過百萬難民,難民營裏缺乏糧食、飲水、醫藥,造成霍亂、痢疾等傳染病肆虐,最嚴重時每天死亡人數高達兩千人。 慈濟、M.D.M以及各國際救援組織在關鍵時刻提供緊急醫療援助下,戈馬地區難民的健康情形獲得改善,兩個月內難民每天死亡人數從兩千人降至五百人左右。 衣索匹亞是非洲最古老的獨立邦國,因內戰與連年乾旱,造成飢餓與疾病長期肆虐。 培訓當地醫工三百名,並擴建岱柏柏罕醫院及門診部門,照顧當地一百八十多萬居民的健康。 國際慈濟人醫會(TIMA):目前在全球十一個國家,設有五十八個據點、超過七千名的醫護專業志工,形成一個有組織、有系統的全球醫療服務網。

慈濟的理想是以慈悲喜捨之心,起救苦救難之行,與樂拔苦,全球只要有慈濟人的地方,都以“取諸當地,用諸當地”之理念推展慈善救助、醫療服務、教育深耕、人文推廣、環境保護等工作。 慈濟提倡但不強迫會員吃素,除非是在參加慈濟活動時,則需食素 。 為推廣素食,位於花蓮市慈濟醫學中心、慈濟大學的同心圓餐廳與慈大附中的妙膳廳,提供教職員生早餐新台幣10元吃兩樣菜,午、晚餐20元吃到飽的餐飲,但為推行環保,員生需自備環保碗筷。 然而,慈濟後因物價上漲,將原為10元的早餐漲為15元,20元的午餐也漲為25元。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理事會

同時,慈濟與殘疾人協會針對白內障患者給予復明手術,期望慈濟的醫療之愛,讓病苦者獲得更好的服務。 慈濟並在寧夏、湖南、河南、浙江、安徽、江蘇、貴州、雲南、廣東等地興建愛幼中心,加強對婦幼同胞的照護。 慈濟人共同秉持着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舍」的理念。 以「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人文情懷,超越種族、國家、語言、膚色、宗教信仰的界限,以出世的精神從事入世的志業,不僅使「大愛」成為一種普世價值,更將中華文化底藴中的人文精神發揮到極致。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在各種交流互動中,兩岸師生真誠互動,青年學子相偕前往敬老院、福利院,為老人服務、奉茶。 從付出中,他們明白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是做人的本分,而幫助別人,更是生命最踏實的意義。 2000年6月,慈濟援建上海東方肝膽醫院病房大樓,2004年9月再度籌款援建福建福鼎市醫院醫療大樓。

院內有近萬名學生,多數為孤兒或來自貧窮家庭的孩子,校舍明顯不足。 慈濟印度尼西亞分會決定援建兩層樓高的二十六間教室,並於二00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動工興建,於二00五年五月十七日啓用。 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九日孟加拉國遭受熱帶氣旋瑪麗安侵襲,伴隨來的不僅是海嘯,還有暴雨。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教育志業

慈濟的志業包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項,統稱為“四大志業”,另投入骨髓捐贈、環境保護、社區志工、國際賑災,此八項志業工作同步展開,稱之為“四大志業八大法印”。 從偏遠的花蓮一隅開展至全球五大洲,迄今四十五年的用心耕耘,援助過七十餘個國家及地區,慈濟人以感恩心,付出無所求,為每一位受難者真誠關懷與膚慰。 慈濟委員:慈濟委員、慈誠隊可謂慈濟團體推展運作的骨幹,影響慈濟文化甚深,釋證嚴結合台灣婦女的慈善力量,全力投入「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志業工作。 除了日常醫療志工、訪貧、賑災、資源回收、往生助念等工作,慈濟委員組成「懿德媽媽」輔導慈濟各級學校學生。 慈濟醫院各院內均有志工協助,遠出過一般醫療組織,分擔醫療人員事務,撫慰病患、家屬心境,隨機推廣慈濟理念,也為慈濟委員培訓的重要過程。

面對當地普遍貧窮現象,一羣台商本着回饋的心,一九九二年開始推展慈濟志業,長期從事濟貧、救急工作。 在慈善服務方面,包括長期捐贈黑人村落民生物資、為缺水區開鑿水井,關懷並補助老人院、孤兒、殘障、受虐兒等機構;在教育方面,則為黑人開辦職訓所、頒贈黑人獎學金、建學校等。 一九九四到九七年間,更自台灣募集三十七個貨櫃衣物,幫助十三萬貧民度過寒冬。

她和先生緊張又興奮的加緊腳步到了活動現場,看到果真是慈濟人,他們高興地無以言表,直說著:「終於找到慈濟了!」從此,夫妻二人投入了夜間環保分類,每週二晚上在君林東城八樓亮起的燈光,成為了陳品蓁人生中的一盞明燈。 此處環保點經過大家的努力,影響力不斷擴大,幾次的環保愛灑宣導,也得到越來越多的志工和會眾的響應。 在發放獎助學金的過程中,慈濟人透過活動傳遞“行善、行孝”的觀念,帶動學生立志作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一位受助的葉同學就説:感恩慈濟對我的幫助,在我心裏一直有一個理想,那就是自己有所作為,今天我手心向上,明天我能手心向下,幫助他人。 為讓勵志向上求學的貧困家庭學生繼續完成學業,進而自立協助家庭脱困,慈濟自1997年起,在貴州、江西、湖北、廣東、福建、上海為貧困學子助學方案,已有十萬餘學生受惠。

美國遭逢卡崔娜颶風摧殘時,慈濟人盡一己綿薄之力,募款救災。 署長黃明昭表示,感佩慈濟團隊急難賑災方面的奉獻,面對各種災難事故都能立即馳赴現場提供災民安置、醫療、生活物資並幫助家園重建,讓社會大眾看見慈濟人的救災行動力。 在國內疫情期間更主動協助防疫工作,在此也特別感謝慈濟體恤警政署及所屬機關負責全國治安、交通及中央政府機關、重大基礎關鍵設施等之安全維護辛勞,協助提供防疫物資供第一線執勤員警使用,作為警察堅強的後盾,警察同仁均深表感謝與肯定。 初期以「濟貧解困、救苦救難」為宗旨,第一年救助十五戶三十一位孤老殘病的貧者,由於善行遠佈,慈善濟貧的工作,也由花蓮一隅而逐步擴展到全省各地暨澎湖、金門等離島,都有慈濟人溫暖的關懷。 到1979年,為在花蓮籌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遂向省府提出財團法人申請,而於1980年1月,成立「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一九六六年由證嚴上人成立於台灣花蓮,以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創立慈濟,初期由六位同修弟子,每人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省下五角錢,投入竹筒裏,以聚沙成塔的意志,匯聚點點滴滴的愛心,從事濟貧教富、慈善救人的工作。

之後伴隨著學校改制,因應男同學的增加而投入更多慈誠大德,懿德母姊會也改名為「慈誠懿德會」。 慈濟警察消防暨眷屬聯誼會:為了深入關懷臺灣警察人員,於1994年慈濟志工發起成立「慈濟警察消防暨眷屬聯誼會」,除了關心警察、交通、消防、保安等工作人員及其眷屬的身心問題,也帶領他們參與志工服務。 2015年,慈濟技術學院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核准,改制為科技大學。 2016年,第十五屆國際佛教傑出女性獎首度跨海在台灣頒發,並於3月8日於花蓮慈濟靜思堂隆重舉行。 1991年孟加拉水患,慈濟美國分會發起美金「一人一元」的勸募活動,將所募款項透過紅十字會援助孟加拉颶風災民,從此開啟海外救援工作,成為開啟國際賑災之先例。 「在最黑暗的角落,點一盞燈;在最淒寒的路上,生一堆火。」慈善志業從弱勢家庭濟助到心靈關懷,包含長期扶困、急難救助、居家關懷及海外慈善。

為了根本改善黑人貧民區的困境,雷地史密斯慈濟人還出錢出力開辦了五十三個職業訓練所,訓練居民縫紉等技藝;學員生產的收益以循環基金方式,輔助更多人學習技藝、改善生活。 1992年1月,臺灣各地慈濟人踐行法師理念,在各地區設立「環保教育站」。 故有「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之口訣。 慈濟環保志工,不分年齡、階層、背景,人人視街頭為修行道場,不畏髒亂、不辭辛勞,低頭彎腰,為愛護地球環境而無私付出;為此,釋證嚴尊稱他們是「環保菩薩」、「清淨菩薩」,「擁抱地球的菩薩」、「呵護大地的菩薩」或是「常不輕菩薩」。 就像南非的慈濟志工,為當地婦女開設五百多所職訓班,教她們一技之長,這些黑人婦女後來奉獻出大愛,長途跋涉、深入小區照顧艾滋病患。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佛陀的慈悲胸懷,啓示着生命本是共同體,而慈濟人用具體的行動展現了這一份大愛情懷,希望在漆黑的漫漫長夜裏,開引一線光明;為悲苦煎熬的天下蒼生,照亮永恆幸福的道路。 自1991年起,慈濟持續在安徽、江蘇、河南、江西、遼寧、新疆、河北、貴州、福建、廣東、甘肅、湖北、四川等省協助校舍重建工程。 因此,慈濟在地震後2個月內,完成了什邡市、綿陽市六所中學、小學及幼兒園,合計93間簡易教室及92間學生宿舍的援建工程,創造施工快捷但綠化景觀完善的階段性教育環境,讓師生迅速恢復正常的教學環境。 慈濟人文志業,融合中華文化,肩負“為心靈淨化作活水、為祥和社會作砥柱、為聞聲救苦作耳目、為癲狂慌亂作正念”的使命,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創造愛與善的循環。 出版雜誌、書籍、廣播、電視、網際網路,以闡揚人性真善美為依歸,擔負“報真導正”之責任,彰顯人與人之間關懷互助的大愛情操,藉着有形的志業來淨化無形的心靈空間,進而提升社會的祥和美好。

印度尼西亞慈濟人以抽水、清掃、消毒、義診、建屋等“五管齊下”,投入災後重建工作。 後續規劃遷村及疏浚工程,讓素有雅加達黑色心臟之稱的紅溪河,重拾清新亮麗的面貌。 慈濟人在雅加達興建大愛村、義診中心、慈濟中小學等,讓紅溪河畔的居民有一個安身、安心、安生的環境。 大愛一村一千一百户與大愛二村六百户分於二00三年、二00五年完工。 在大愛村裏有互助、互愛的温情,在學校裏有學生朗朗的讀書聲。 因為愛,改變了貧苦的人生,也因為愛讓印度尼西亞對華人有了友善的情誼。

共同投入掃街、認養公園、整治溪流、資源回收、關懷老人、照料貧困、醫院志工的工作。 並舉辦各種鄉土文化活動,與婦女成長班、親子成長班等,以凝聚小區民眾的力量,遏止犯罪發生。 海內外慈濟人響應證嚴上人的號召,為全球的血液疾病患者,爭取生存的權利,於1993年成立「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2002年改製為「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以臍帶血、周邊血幹細胞移植,希望為人類醫療帶來新的展望。 在慈濟志工全力倡導及熱烈參與下,許多善心民眾加入骨髓捐贈驗血行列。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上人說,人們能夠安然生活,衣食無缺,都要感恩許多人的心力付出而成就。 大地農夫辛勤耕種,日日辛勞,最大的回報就是看到農作物豐收;人間菩薩則是耕耘心靈福田的農夫,從師父這裏傳承的慈濟種子就像稻穀,可以長出一把秧苗,之後分株插秧,又可以培育出許多稻穀,每一顆都很飽滿,由菩薩農夫持續耕耘照顧,再從「一」生無量,不斷拓展。 快樂是因為心中有愛,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這些烏克蘭志工雖然自己也是難民,但是卻能放下心中的煩惱與不安繼續幫助自己的同胞、在異鄉尋找到依靠與心靈的家,這就是慈濟的大愛精神。 秉持“人伤我痛、人苦我悲”的精神,慈济人以同理心面对急难,在第一时间抚慰受灾家庭,更做救灾人员的坚强后盾。 慈济倡导“健康促进”,以医疗关怀对大病家庭予以救助,开展义检卫教、普及公卫和健康知识等方面,以“守护生命、守护健康、守护爱”为宗旨,善用医疗资源,关怀患病群体。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苏州慈济慈善志业中心成立,主要从事残疾人、低保户救济,爱心志工培训,血液病患者更换造血细胞等多项社会福利慈善事业;苏州慈济志业园区:蘇州慈濟慈善志業中心有限公司选址在平江区原二十一中旧址及附近,规划了3.7万平方。 现规划在苏州原「第二十一中学」旧址建设「慈济人文及医疗服务中心」。 主要包括:高科技健康管理中心、慈濟志业中心、国际会议中心、静思堂、培训教育中心、医疗咨讯中心和慈济世界博物馆。 1979年5月,釋證嚴在靜思精舍之慈濟委員聯誼月會中,提出了興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的構想。 而為了啟建醫院,向台灣省政府社會處申請成立「台灣省私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獲立案通過,始得已籌募慈濟醫院之款項。 釋證嚴受其師釋印順「人間佛教」觀念影響,印順導師叮囑她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將佛教精神人間化、生活化。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5月29日慈濟志工二度前往災區,完成兩個地區的物資發放(吉利威Quirihue和蘿塔Lota)。 特別的是,除了發放物資之外,還同時舉辦義診與首次的浴佛典禮。 智利復原的過程中,有慈濟志工從不停歇的陪伴,關心當地受災民眾的生活現況,並且評估所需與重建規劃。 二0一0年一月十二日,加勒比海國家海地發生芮氏7.0大地震,官方統計死亡人數逾二十三萬人,聯合國列為單一災害死亡人數第一名(甚至高於二00四年南亞大海嘯)。

  • 慈悲的足跡雖已遍灑全球,但天下仍災難頻傳,上人殷切叮嚀「來不及、來不及了!」,呼籲大家加快腳步,匯聚善與愛的力量,人人力行克己復禮,迴歸簡樸生活。
  • 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慈濟援助泰北難民村,展開“泰北三年扶困計劃”。
  • 該縣入學率也在1998年89.5%的基礎上逐年遞增,到2009年,該縣的入學率已達到了99.5%以上,在校學生的流失率也控制在0.2%以內。
  • 特別的是,除了發放物資之外,還同時舉辦義診與首次的浴佛典禮。
  • 後續規劃遷村及疏浚工程,讓素有雅加達黑色心臟之稱的紅溪河,重拾清新亮麗的面貌。

證嚴上人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跨越政治、種族、宗教、國界、膚色等限制,引領全球慈濟人積極從事國際賑災工作,為世界上因天災人禍不幸遭受災難者,提供幫助與關懷。 慈濟基金會的體系主要以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主、以慈濟四大志業為宗旨所設立、分支出的法人、企業及團體,慈濟基金會的法人組織皆於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立案並受其監督;企業則於經濟部商業司立案並受其監督。 釋證嚴改變慈濟會員原有的人脈推動模式,推展社區志工計畫,命令慈濟委員、慈誠隊員改以社區為單位,於各地推展健康照顧、環保志工、社區綠化等工作。 期待左鄰右舍能發揮「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精神,宣傳「人人是志工」的理念。 8月美國紅十字會組織抗原室李政道博士拜訪 釋證嚴,說明國際骨髓資料庫的隸屬情況。

一九四九年,一批軍隊從滇緬輾轉到泰國北部的叢山峻嶺中,成為非法入境的難民。 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慈濟援助泰北難民村,展開“泰北三年扶困計劃”。 計劃內容包含老兵贍養:定期關懷清邁熱水塘與清菜帕黨老兵收容所,每月提供補助金,並以温馨互動傳遞歡樂與大愛;興建大愛村:重建四個難民村共130户住房,含電力、道路、水源等,讓村民得以安居。 慈濟於泰北進行農業輔導:巡迴農業講習、經營華亮農場培育水果、茶苗等,提高收益,改善生活,讓居民得以樂業;教育規劃:發放獎助學金、興建4間教室、贈課桌椅;並於芳縣興建慈濟中小學,為泰北難民後代建構一個大愛為梁、智慧為牆的希望未來。 2003年11月,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成立,證嚴法師鼓勵實業家弟子發揮所長,在兼顧賑災即時性與環保再生理念之下於食、衣、住、行、資訊等方面進行物資研發。 12月26日,伊朗東南部古城巴末(Bam)遭受強震,慈濟展開賑災;透過哈希米組織的協調,陳秋華與阿布湯瑪斯登上約旦空軍運輸機抵達災區會合進行發放。

同年10月,「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成立於花蓮慈濟醫院。 慈濟教育是以「慈悲喜捨」為校訓,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為目標,不僅重視專業教育,更重視啓發人的「良能」。 所以在學校裏,不只教授學業,還要五育並進,更要強化孩子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尤其在靜思語教學的推廣下,讓孩子學習付出、學會感恩。

慈濟重視的不只是救濟、援助的成效,更在乎啓發人性善的良能 – 「教富濟貧」,是富者因施而樂,學習付出愛心濟助貧困,找到生命的意義;「濟貧教富」,啓發貧困者富有愛的心懷,走出生命的幽谷,讓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盡一己之力,且能在付出中自我成長。 您付出的愛心,我們接力傳送, 親耳、親眼, 走入社區暗角,聆聽孤苦,訪查貧病; 親手、親腳, 從物資補助到精神關懷, 將社會大眾的愛心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 警政署長黃明昭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於今日在警政署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協力攜手合作,以善意、誠信、友好、共善理念,積極推展警政,提升為民服務效能。 「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透過跨域交流,支持產業積極布局數位健康市場。 目前已有12家創始會員,橫跨醫療、電信、科技新創、健康管理、營建、宗教、慈善、學研8大領域,強調資通訊等技術的務實應用,是國內第一個「同時聚焦企業、居家、醫療三種情境」的數位健康產業聯盟,盼藉由聯盟共創,全力衝刺台灣數位健康產業規模。 有天,她和先生許鈞綻晚飯後在自家樓下散步,突然看到八樓架空層下燈光明亮還有音樂響起,遠遠看過去好像是穿制服的慈濟志工在比手語。

志業包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項目,統稱為“四大志業”;另投入骨髓捐贈、環境保護、社區志工、國際賑災,此八項工作同時推動,稱之為“四大志業八大法印”。 1990年,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邀請釋證嚴在新民商工連續三天幸福人生講座。 8月23日星期四(農曆七月四日)法師清早出門,見夜市收攤後街上留下大量垃圾,心中有許多感觸,本來主題是在宣說七月是「吉祥月、孝親月」,台下千人的會眾不時傳來熱烈的掌聲,講著講著……,前來聆法的會眾靜寂無聲,法師突然話鋒一轉,懇切地呼籲大家要「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1990年代開始,臺灣駐約旦代表夫人林慧真在約旦鼓勵約旦華人加入慈濟,展開機構及照顧戶的關懷。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