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兵裝備詳細資料

於4月被編入預備艦籍,並將馬里亞納海戰後新增的對空火器、原有的大半的副砲、以及對空指揮裝置等設施拆除,用以作為陸上防衛。 於6月22日被B-29一枚炸彈擊中,後來因需用作貼岸的防空砲台,而轉到吳港的對岸江田島小用近海下錨,結果這處就成為「榛名」最後所在之地。 雖然這時前部主砲與一部份的防空武器仍然能夠使用,但此時「榛名」已經再也沒有作戰的機會,最後就此直到終戰。 另外,「榛名」在最後期時,其主砲被塗上橫紋迷彩,而艦橋也使用網進行偽裝,不過這時進行這些動作已無實質意義。 從美軍的單兵裝備中我們不難發現,美軍一般都使用的是M4A1這樣的貴族槍械,(不算手槍)一般都是攜帶5個彈匣為基數。 由於頻繁參與實戰和反恐任務,美軍單兵裝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單兵裝備

,直譯為「宝塔型檣樓」),而「榛名」即為第一艘使用該設計的戰艦。 不過,改裝使重量大增,令航速降至25節,亦因此於1931年6月1日,「榛名」與另外3艘姊妹艦的艦種由巡洋戰艦改為戰艦。 另外,金剛型全艦原本準備將所有混燒鍋爐更改為專燒鍋爐,但由於預算所限這時的「榛名」仍留下部份混燒鍋爐。 而這一連串改裝的結果,使「榛名」成為日本海軍中少有脫離現役達8年的特例。 先在1932年以增設對空機槍及減輕重量為由將兩舷前方的1、2號副砲拆除,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的1944年2月時再拆走6門,令在戰爭後期只剩下單舷4門共8門副砲。 此外,北歐等國家正在發展步兵使用的超小型無人機——“黑色大黃蜂”,重量為16克,長約100毫米,旋翼長101.6毫米。

,其中包括隨軍牧師隊、軍醫隊、牙醫隊、獸醫隊、勤務兵和護士兵等兵種,這些兵種主要用來保證其他兵種的身心健康,能為其他兵種提供生理和心理的雙重保護。 決定軍事實力強弱的因素有很多,但都離不開該國士兵的整體素質。 甚至可以直截了當地說:一個國家士兵的強弱,就可以看出這個國家軍事實力的強弱。

讓人眼前一亮的還包括加拿大提出的現役突擊步槍及槍挂榴彈發射器替換計劃。 儘管最終結果尚不明朗,但加拿大“單兵一體化精確效能系統”作為單兵武器替換計劃的一部分,于2008年提出,經過幾年的發展已初具雛形。 其設計不同於常規,步槍採用模組化無托設計,榴彈發射器安裝在步槍上方。 但令人憂慮的是其擊發方式與“金屬風暴”武器類似,而“金屬風暴”目前已停止發展。 此外,隨著擁有超強計算能力的智慧手機的出現,各國士兵現代化再次受到影響與衝擊。 智慧手機作業系統的優勢在於短期內即可開發出各種應用軟體。

單兵裝備: 中國

據悉,單兵外骨骼系統是一種貼合人體結構特徵,可穿戴於單兵體外的伴隨式智能系統,既能夠提高單兵機動、負載、防護、生存等綜合作戰能力,又能有機集成偵察、通信、火力等各類單兵裝備,具有穿戴舒適性、高度隨動性和智能自適應等特點。 目前,多個國家致力於通過單兵穿戴式裝備減輕士兵負重,並研製了多款外骨骼系統。 外骨骼一般由倣生機械系統、感知系統、控制系統、動力系統和能源系統5部分組成。 其中,美軍于2014年在不斷提高穿戴式裝備性能的同時,整合其他領域技術,使單兵穿戴式外骨骼裝備具備了防護、態勢感知、自主醫療等功能。

同時,美國陸軍正在研製一款輕型戰術突擊作戰服,該作戰服通過高度網路化和內置電腦,可以使穿戴者獲得更好的戰場感知和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作戰服中整合了多種系統,包括新型護甲、助力外骨骼、內置螢幕、態勢感知系統、生理監控系統等。 然而,回首過去的十年間,美國、北約等國根據緊急作戰需求採購了大量新型單兵裝備並投入使用,但這些“新裝備”(如武器)並沒有展現出“新概念”(如早期的德拉戈諾夫SVD狙擊步槍或近年出現的指定射手步槍的概念)。 特別是,隨著駐阿富汗各國軍隊的撤離,各國軍隊甚至會將大量的特殊單兵裝備束之高閣,而重新考慮通用型單兵裝備的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火箭筒、單兵反坦克導彈和肩射防空導彈等廣泛應用於現代局部戰爭戰場。 21世紀,單兵裝備繼續加強系列化、輕量化和多功能化,並向提高威力、模塊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 許多國家都極為重視用技術集成的方法研製新概念的單兵武器裝備。 如美國的“數字化士兵系統”、英國的“未來一體化士兵系統”(FIST)、法國的“裝備與通信一體化步兵系統”(FELIN),以及俄羅斯的“巴爾米察工程”等。 在防護和火力水準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傳統單兵武器的突破性進展卻舉步維艱。 FN SCAR系列武器無疑是近年來世界上最引人關注的單兵武器。

紅軍武力犯台時台灣是絕對沒有任何退路的,除了灘頭殲敵外,再來就是野戰、城鎮戰,在二戰是以大軍團作戰為主,現在戰爭已經成為班長的戰爭,也就是班排連建制決定戰場的輸贏。 我軍在建軍構想中,應該把未來戰爭做為訓練的考量,讓一個士兵可以發揮一輛裝甲車的火力,這方式透過訓練及武器的裝備都是可以做到的。 單兵外骨骼可分為主動式動力外骨骼、被動式機械外骨骼兩類。

不過,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頭盔的防彈能力並非是檢驗頭盔好壞的唯一標準,過重的頭盔將給頸部帶來更多的負擔,並影響佩戴者的靈活性。 同時,對於近距離的突擊步槍射擊,即便可通過增加厚度來避免被擊穿,但頭盔的自然變形和彈頭帶來的巨大沖擊力,也會造成佩戴者的頭部和頸部嚴重受傷。 因此,頭盔同樣需要考量綜合防護能力、靈活性與實戰意義等方面的因素。 截止到1944年年初,美國共訓練和裝備了5個空降師, 第82和第101空降師在英國為登陸日做準備,第11空降師在遠東,第13和第17空降師仍在美國進行訓練。 為了支援強大的空降師,可以運送大批部隊的C-47運輸機由陸軍航空隊在歐洲和遠東進行了部署。

美軍在伊拉克自由行動中據統計:受戰傷人員有16%頭頸部受傷、32%身體穿透傷、44%四肢傷、8%其他身體部位受傷。 當然還有龍鱗甲型防彈衣IIIA、IV級(約5000美元),除了更輕、可彎曲外,還可以有效擋下7.62mm綱芯子彈,缺點就是單價高。 例如聯勤保障部隊的保管員,其對速度要求相對低,但對負重要求更高。 搬運重達80公斤的武器箱,以往通常需要4人協作,而使用加裝武器收發輔助系統的外骨骼,一名保管員可以輕鬆完成搬運。 不得不説,美軍單兵裝備的確很先進,它把每個士兵都融入到了立體作戰框架,使部隊的戰鬥力強大的同時也保護了士兵。

單兵裝備: 單兵裝備

德利爾消音卡賓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專門裝備英國S.O.E.旗下特種作戰分隊以及其他少數突擊隊的制式武器,該槍不但是一款優秀的短中距武器,而且… T-5降落傘於1941年6月被批准採用,有一個主傘和一個備用傘。 該型降落傘曾在諾曼底空降行動中使用過,後來對該型降落傘進行了改進,增加了一個用於傘帶的快速釋放系統,最終出現了新型T-7降落傘。

行動式閃光燈型信號燈,可以在白天或夜晚發送莫爾斯電碼燈光信號,當配上M341型肩託時可以像槍支一樣進行瞄準,當把這個信號燈裝在三腳架上時,也可通過J-51型觸發按鍵實現遠端遙控。 不配過濾片:日光下使用範圍是2000碼,夜晚則是800碼。 配有過濾片:日光下使用範圍是1000碼,夜晚是440碼。

另一方面,三菱合資會社長崎造船所(後來的三菱重工業)也承造了「第三號裝甲巡洋艦(後來的金剛型戰艦4號艦霧島)」,由於「榛名」與「霧島」的工程的進度近乎一樣,因此顯示出兩家造船廠在建造兩艦期間有很強的競爭意識。 川崎造船所早在「榛名」建造以前﹐己經購入了在德國設計的大型門式起重機及英國製的艤裝用起重機等設備,準備將來建造大型軍艦。 )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簡稱為日本海軍)的巡洋戰艦(即西方的戰鬥巡洋艦),後改為戰艦,金剛型戰艦3號艦。 報道指,演習中兩名士兵穿上單兵外骨骼後能輕鬆搬運150斤重的彈藥箱,一名穿着單兵外骨骼的女兵可以輕鬆揹着一名140斤重的男兵跑步前進。 隨著單兵無人裝備智慧化程度不斷提高,小型、微小型無人機和無人地面車等已在多個戰術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小型無人地面車已向武裝攻擊型發展。 新世紀以來,各國單兵裝備的發展似乎都在放緩,唯有美國不斷推出一系列發展計劃,繼續引領單兵裝備的發展方向。

單兵裝備

計算能力、通信技術、感測器和電源技術的不斷發展,意味著單兵可以在戰場上提供和獲得更多的資訊。 除此之外,為了有效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環境,美軍單兵還配備單兵自衛武器、支援壓制武器、各類彈藥,以及多種通信、光電、生存和機動裝備等。 美軍認為,要想取得預想中的戰場優勢,單兵需要配備大約7萬至8萬美元的裝備。

單兵裝備: 單兵裝備:多圖展示二美軍空降兵裝備

後三種部件整合起來便形成了指揮、控制與通信(C3)系統,再結合戰術網路和遠端感測器,即可使現代步兵擁有前所未有的作戰能力。 隨著系統的成熟及對作戰需求理解的不斷深入,系統的數據顯示方法將會更加多樣化。 20世紀末興起的士兵系統歷經多年的發展,當之無愧成為單兵身上最為昂貴的裝備,各國均無一例外地投入了最先進的技術和鉅額資金。 儘管研製、列裝的進度不同,但士兵系統正在試圖將單兵打造成現代戰場上的C4ISR節點已是不爭的事實。

同年10月26日﹐參與了瓜達康納爾島一系列戰鬥內的南太平洋海戰,可是這場戰鬥始終是以航空母艦間為主的航空戰,並且「榛名」遠離主力航空母艦部隊參與另外的行動而失去戰鬥機會。 再者,於7月14日「榛名」轉調到第二艦隊(以戰艦部隊為主力),並再次與「金剛」共同編成第三戰隊(「比叡」與「霧島」為編成第十一戰隊其隸屬第三艦隊)。 全部的改裝於1928年完成後,於同年的12月4日,為記念昭和天皇即位而舉行的大禮特別觀艦式期間,「榛名」作為供天皇乘坐的御召艦。 供奉艦為戰艦「金剛」(先導艦)、「比叡」、裝甲巡洋艦「磐手」,而賜饌艦為「榛名」、「金剛」、「比叡」、「赤城」。

美國“奈特勇士”已簡化為以手持智慧終端和手持電臺為核心的系統。 同時,北約乃至全世界均在開發類似系統,各國已經意識到網路資訊一體化作戰即將帶來的能力差距,以及實現一體化作戰將是士兵系統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所在。 根據美軍在“兩伊戰爭”的相關資料顯示:戰時規定,作戰單兵攜帶的總重量不得少於50磅,(約合23公斤)戰鬥班組力還專門有一個人負責攜帶補給彈藥。 據說任何軍隊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每個士兵的彈藥攜帶量必須達到充足標準,不管你打不打得完,這是因為在你“倒下”之後你所攜帶的彈藥還可以為戰友提供補給,當然這是但這是最壞的打算。 俄羅斯海軍與工兵部隊的防彈背心則附有救生衣功能,以避免跌落水中的水兵或士兵溺水。 截至2016年11月時,所有俄羅斯海軍步兵單位均已裝備勇士系統。

  • 搬運重達80公斤的武器箱,以往通常需要4人協作,而使用加裝武器收發輔助系統的外骨骼,一名保管員可以輕鬆完成搬運。
  • 美軍新型的凱夫拉頭盔,能抵禦初速620 米/ 秒左右,重量為11 克的彈頭的攻擊,這相當於三級A 水平的防護能力。
  • 中科院人員表示,考量到台灣與西方的人種體型、操作情境及作戰需求的差異,故不考慮從海外獲取外骨骼系統,而是按台軍作戰需求及使用情境,以客制化方式打造專屬的軍用骨骼系統。
  • 截止到1944年年初,美國共訓練和裝備了5個空降師, 第82和第101空降師在英國為登陸日做準備,第11空降師在遠東,第13和第17空降師仍在美國進行訓練。
  • 不過就特警的作戰環境來說,遭遇這類大威力武器攻擊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 隨後空降部隊迅速壯大,1941年建立了第502、503、504傘兵營以及第505空降步兵營(實際是空運步兵營)。

1916年,率先從英國海軍引入方位盤射撃瞄準裝置(但為原型機),並為日本海軍中首次裝備。 該裝置能使所有砲門預備攻擊同一目標時,統一砲門的指向及發射,為一種遙控操縱系統。 篠田死後約半年,巡洋戰艦「榛名」及同型艦「霧島」同日竣工,「榛名」則被移交到海軍横須賀鎮守府。 另外,與「霧島」同日竣工的理由,是日本海軍得知篠田工作部長自殺後,考慮到兩家造船廠所做的決定。 「榛名」在最初的計劃中為「第二號裝甲巡洋艦」,於1911年4月,在神戶的川崎造船所(後來的川崎重工業)下訂。 在「榛名」之前,所有的主力艦均在海外下訂或在海軍工廠建造,因此「榛名」可說是第一艘由民間造船廠承辦建造的主力艦。

如何在全球一體化環境下以最短的時間、最直接的方式向單兵提供最新技術和裝備,迅速提高單兵在數字化戰場上的能力仍舊是各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國外小口徑單兵榴彈武器的發展仍舊維繫著原有格局,但在提高彈藥效能方面發展較快,配用的彈種不斷增加,多用途特點顯著。 美國XM25單兵半自動空爆系統設計理念先進,採用目標捕獲火控系統,可發射多種彈藥。 儘管在2013年一次實彈射擊試驗中出現了空爆榴彈提前發火故障,被取消了2014年度的採辦經費,但目前美國陸軍已啟動“里程碑C”評估鑒定程式,低速初期生産計劃在2014年底開始,並有望于2015年進行全面的作戰試驗。 目前,幾乎所有士兵系統都擁有類似甚至相同的核心組成部分,即武器、服裝與防護、電源、通信模組、中央電腦和數據顯示部件。

  • 衞生員專用的單兵外骨骼,具有貼合人體形狀的槓桿和旋轉裝置及支撐系統,背部還有可供傷員乘坐的摺疊小板櫈。
  • )是俄羅斯聯邦軍隊未來步兵作戰系統的代號,旨在增進單兵的通訊能力與作戰效能。
  • 篠田死後約半年,巡洋戰艦「榛名」及同型艦「霧島」同日竣工,「榛名」則被移交到海軍横須賀鎮守府。
  • 其無需電源,便於攜帶,易於維護,使用輕便,是當前軍用外骨骼的主流。
  • 軟式防彈衣的好處在於輕便又舒適,可以讓使用者活動靈活,而硬式防彈衣的好處在於能抵擋更強大的武器的攻擊。
  • 近年「軍用外骨骼」成為軍事發展熱話,只有少數國家如美國、日本等擁有該最新技術裝備。
  • 其掛載能力更強,彈袋數量更多,增設了一台通話機,並預留了各種接口,必要時可以加裝護喉、護肩、護腹等防護模塊。

下半部分則分別二戰美國陸軍兵種——裝甲兵、空降兵、山地兵、化學兵、憲兵、醫務兵,並詳細闡述了它們的單位徽章、戰鬥制服、配備武器以及專業裝備。 近年「軍用外骨骼」成為軍事發展熱話,只有少數國家如美國、日本等擁有該最新技術裝備。 台灣的中科院在國防部支持下,自去年起設計製造重量輕、反應速度快、扭力大、荷重能力強(40到100公斤)的軍用荷重型動力外骨骼系統,以實現提升台軍戰場效率、減輕單兵戰場體力負擔之目標,預計以4年時間完成。 如穿戴迷彩服、戰靴、防彈衣、頭盔,以及突擊步槍、手槍、匕首、彈藥袋、夜視裝備、通話機、智能終端、戰術背心、突擊背包、生活背囊等全副武裝,一位士兵常規就要負重數十公斤。

)大佐,後與同型艦「金剛」及第一小隊共同負責支援南方作戰。 於1941年12月4日﹐以馬公作為據點出擊,並由馬來登陸作戰開始為陸軍作支援,其後亦為比島(菲律賓)登陸作戰、蘭印(荷屬東印度,即現在的印尼)攻略作戰等作支援。 期間,雖然意圖迎擊從新加坡出擊的英軍戰艦「威爾斯親王」號及戰鬥巡洋艦「卻敵」號但沒有成果,而在最後該艦隊是被日本軍航空隊所消滅(馬來亞海戰)。 據了解,除可投入實戰外,軍用外骨骼亦可應用於艦艇、坦克、裝甲車等裝備的維修或生產過程中的搬儲運等工作,以減輕人員體力負擔,提高升工作效率。 中科院人員表示,考量到台灣與西方的人種體型、操作情境及作戰需求的差異,故不考慮從海外獲取外骨骼系統,而是按台軍作戰需求及使用情境,以客制化方式打造專屬的軍用骨骼系統。 過去的20年間,軍事行動促使各國軍隊、特別是美軍的單兵武器“口徑混編”現象再度出現,需要一段時期對現役裝備進行盤點和調整,以應對未來衝突。

主要的防彈護甲重7.5公斤(突擊版本重達15公斤),可抵擋突擊步槍所發射的7.62×39mm子彈與狙擊槍所使用的7.62×54mmR子彈(含強化穿甲彈頭),且可抵禦上述口徑彈藥在近距離的重複射擊。 加裝特製大腿與肩膀防彈盾甲的全套勇士步兵系統總重量可達19至20公斤,而發配給工兵與醫療兵等後勤單位的基礎勇士系統則重15公斤。 防彈盾牌可以為特警隊員和小組提供極好的防護,但比較笨重,通常只在實施正面強攻時使用—此時,突擊小組可成縱隊排列,隱蔽在防彈盾牌之後。 防彈盾牌有多種設計樣式,有些特警部隊裝備有半身防護的單人防彈盾牌,這種盾牌尺寸較小,重量很輕,由特警隊員單手握持,通常用在狹小空間作戰時使用(特別是在進門的行進中)。 頭盔的內襯設計極為重要,它會直接影響到頭盔的佩戴舒適程度和防護效果。 美軍的Pasgt 頭盔沿用了M1 和M1956頭盔的內襯系統設計,並在M1 和M1956 頭盔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多改進,被特警部隊和軍隊特種部隊廣泛採用。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