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楞嚴經5大分析

我們要了解,沒有宿世的善根,諸位如果以前沒有種下了善根,你今天是不可能坐在這個位子聽講經說法的,根本不可能。 換句話說,諸位能夠坐在這個地方,你們所修的善根,不是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的善根,才能夠坐在這個坐子上的。 那麼另外,《涅槃經》,什麼叫做大般涅槃呢? 就是每一個眾生,有因緣碰到佛法,都能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叫做大般涅槃。 另外一個就是《楞伽經》,這個都是大部的經典。 《楞嚴經》就如同小部的大藏經,這個《楞嚴經》包羅萬象,接近七萬個字,六萬九千多字,是指經文,不是註解。

譬如說你愛一個人,看他的時候,很有吸引力,回來之後,拚命地想,一直想。。。 哪怕再看一面也好,這個也是意識心。 為什麼,看也是空,不看他還是空,因為有一天,大家都要化做一堆骨頭,沒有任何一個人例外。 所以,我們要達到首楞嚴,叫做大定。 就是講大定,佛的大定就是首楞嚴定。

記得,了悟一切如夢幻泡影的世間,沒有實體可得,就輕輕鬆鬆地放下;這一句也是方便說,性相本一如,何來住無住? 我們講無所住,佛有不得已的苦衷,因為眾生執著得很厲害,所以佛叫人無所住;當一個人大悟了本體的時候,沒有那個東西,你住什麼呢? 談什麼住與無所住都不對,性相本來就一如的,相本來就是空。 所以達摩大師講:見相即見鬼。 你見到一種相的東西,以為實體的東西,那個相都在迷惑你的清淨自性。 如果你不能了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麼你的內心的心靈的傷痛,將永遠沒有辦法弭平,你會為某一種事情一直困擾。。。

此等人,皆違聲聞、緣覺菩提之實證,亦違佛菩提之實證,即是應成派中觀之邪見也。 大師一生有過三次殊勝的證悟體驗,其中一次就是「悟入楞嚴心境」,經過此次開悟後,在普陀山寫成了《首楞嚴經攝論》。 閉關兩三個月後,一天晚上靜坐時,由於聽到前寺開大靜的鐘聲而獲得一次悟境,大師從此極力推崇《起信論》和《楞嚴經》。

本人初出家時,剃度恩師上澈下性法師曾引古語叮囑曰:「說法度人一時,文字度人百世。」文字般若對於漢傳佛教流傳之重要,多年來我也和師父一樣體會尤深。 即自性天真,不動搖之定體,號曰首楞嚴,人人具足。 良由眾生,迷真起妄,認識為心,則本有真心,不能解悟,天然性定,無從修證。 緣余年二十四,聽講斯經,愧學識之淺陋,感註疏之繁多,用心過度,致患血疾。 乃於佛前發願,仰叩慈光冥護,頓令惡疾速愈,更求得悟,寂常心性,真實圓通,宏揚是經,著述講義,用報佛恩,藉酬私願。

世間人死了老公或者死了老婆,當然太年輕死了也不好,孩子沒有爸爸,或者沒有媽媽不好。 如果修首楞嚴大定的,如果是老公已經六十了,還留了一大筆的財產,剛剛好。 不需要應付任何麻煩的事,身上又有錢,然後又放得下,哇,修首楞嚴大定特好。 所以有這樣的人,你老公不要你的,記得在門縫笑得很開心,從此以後,清淨行,遠走高飛。 所以說:佛的大定,他必須要戒殺、盜、淫、妄、酒,統統要戒。

大部分都抱著放棄的心態,都放棄。 那麼在台灣有幾位諸山長老,講這個《楞嚴經》,大部分,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全部都是用台語的。 有一個小姐,她十幾 歲的時候生理期,這是我看醫學報道的。 她每次生理期來,她就是很痛,痛到受不了,她每個月為這個事情非常非常地苦惱,非常地苦惱、困擾。

於是龍樹菩薩以他超凡的記憶力將他背下來,回來後默寫出來,呈獻給他的國家。 國王見了之後非常重視,將《楞嚴經》奉為國寶,藏在國庫裡,禁止外傳。 』後半卷多之文,即四說禪那證位,令住圓定,直趣菩提。 第八卷如來結答五名之後,文云:『頓悟禪那,修證聖位,增上妙理,心慮虛凝。』一經問答,界線層次分明,具示妙定始終,如指諸掌。 八卷中後半以去,復談七趣,無非情想之升沈,判決邪正,以警淹留,是欲以戒助定而已。

慧律法師楞嚴經: 現在時刻:

如果我們也能夠了悟色受想行識,內四大、外四大,無非是如夢幻泡影的緣起法,不實在的,那麼知幻即離,離幻就覺。 這個色受想行識,所引出來的奇異的現象,會使一個人修行當中,貪染某一些事情,貪染大神通,就求大神通,他就投其所好,想見佛,投其所好變佛。 千萬不能動到一個念頭,說:我很有修行。 達摩大師講:見相即見鬼。 相,眾相本空,相不可得。

我們的時間重要,我們的生命重要,我們的道業重要。 一個人的一生一世沒有聽到正法,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是非常可怕的。 又繼續輪迴,死了以後就繼續輪迴了。 那麼我們因為不能捐棄一切諸有為相,所以,我們每天活著,就像懲罰自己,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要三摩地,就是進入三昧的狀態。 沒有三昧,不可能成道的。 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非常有功夫,什麼都看得破,什麼都放得下,什麼都自在,什麼是非恩怨,到我們身上統統沒有發生。 這種功夫,才叫做真正修淨土的人,心淨則國土淨啊。

慧律法師楞嚴經: 值得一看的 慧律法師分享的 楞嚴經大意的開示

他說:要早課了,趕快去拿課本! 等一下就開始早課了,早課就是念楞嚴咒,唰~~~。 他不知道我三天統統把它背起來。

慧律法師楞嚴經

只要沒有聽到佛法的人,就是讀到博士,也不一樣的無知。 舉個例子:清華大學前幾年,有兩個女的,為了爭一個男的,另外一個女的,把那個對方殺死。 為什麼她讀到清華大學會做出這種舉動來呢?

慧律法師楞嚴經: 什麼是戲論

無明就像細菌一樣,它會攻擊你,你坐在那個地方,莫名其妙,無緣無故,就是一直煩惱。。。 也不曉得在煩惱什麼,這個人對不起,那個人對我好、不好。。。 到臨命終的時候,跟生死完全沒有關係。 我們今天所忙的事情,都跟生死沒有關係,而且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因此,我們用這個小姐的例子,就可以知道,用意識心修行,就是這樣子。

云何令眾生界減,佛界增加名為度眾生? 舍利弗:眾生界不增不減,佛界不增不減,法界不增不減。 是故舍利弗:眾生界者畢竟空;佛界者畢竟空;法界者畢竟空。 眾生界者即是佛界,佛界即是法界,法界即是眾生界,作此見者,名為佛見,不作此見,名為邪見。 這一段的問答,就很修行。。。 就是告訴你:眾生相本來就空,沒有所謂從這邊度到那邊,是因為無明卡住,所以,我們方便說度眾生。

如果早上念楞嚴咒才有感應,那麼下午就沒佛了? 如果說:下午、晚上就不能念楞嚴咒,那麼人家打楞嚴七、楞嚴咒七,怎麼辦呢? 只有早上能念,下午不能念,晚上不能念,那麼,七天七夜還念楞嚴咒呢?

  • 本人初出家時,剃度恩師上澈下性法師曾引古語叮囑曰:「說法度人一時,文字度人百世。」文字般若對於漢傳佛教流傳之重要,多年來我也和師父一樣體會尤深。
  • 這一隻蝴蝶就是我們的清淨心,如果生病,就是無明重,這只毛毛蟲就生病,無明少,這只毛毛蟲就健康。
  • 1958年,他創立「中華佛教圖書館」,搜購得7部《大藏經》及散裝經書2萬餘冊,全日開放任人借閱。
  • 比喻我們這一顆清淨心,這一顆清淨心,必須在現前當下這一念就要處理它。
  • 後來神秀禪師為國師,將《楞嚴經》抄錄了出來,又得到了房融宰相的家藏原本,《楞嚴經》才開始流通。
  • 我們釣魚不是要下一個餌嗎?

因為,楞嚴經是照妖鏡。 現在修外道的人越來越多。 所以說,沒有一個解釋對的。

首楞嚴大定就是佛的定,就是明心見性的定,二六時中統統在定中,不管是行、住、坐、臥,統統在定中,說法也在定,統統在定。 所以開講《楞嚴經》,就是要開採人人、每一個人的如來藏性,所以這是一部最上乘的禪宗的寶典。 也是最上的密宗寶典,也勸人家念佛。 如果你想要利益無量無邊的佛弟子,就不得不用國語的再講一遍。

慧律法師楞嚴經

譬如說,我今天煩惱了,我出國走一走,對不對? 也對,暫時,沒辦法,凡夫嘛! 掙脫不了內心那種牢牢的心靈的枷鎖和桎梏,沒辦法掙開來,就只好求助於國外,去國外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走一走。。。 這個歸零,每天早上睡醒的時候,全歸零。

慧律法師楞嚴經

他說:奢摩他定、三摩定、加上禪那的定,三種定加起來就是首楞嚴大定。 你拜佛,能不能體悟,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呢? 能禮也是空,所禮也是空,其實,禪跟淨本來就是不二的東西,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那是一個餌啊,那就像釣魚的一個餌啊!

佛陀煩惱斷盡,經百千萬億劫的圧榨,佛陀不起一貪煩惱之心。 沙非油因,榨這個沙,絕對出不了油。 佛陀已經全部煩惱斷盡了,無論你如何地傷害他,無論你如何地譭謗他,他都不起一念的煩惱之心。 諸位,我們想想看,我們二、三句話就徹夜難眠,別人才講一句、二句的話,我們就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把他的骨頭咬碎。

《楞嚴經》沒有了,就是末法現前。 本經歷來被公認為是諸佛心宗、群經秘藏。 在譯此經的過程中,房融親自為譯文潤筆,故而《楞嚴經》文字之典雅優美,在漢文佛經中可以算的上首屈一指。 此經被獻於武則天,但因為當時有《大雲經》偽造的風波,武則天沒有及時流通,而是將他存在宮中。 後來神秀禪師為國師,將《楞嚴經》抄錄了出來,又得到了房融宰相的家藏原本,《楞嚴經》才開始流通。 馮小剛說的對,有垃圾觀眾,就產生了垃圾電影。

是怎麼樣才能夠進入解脫的境界? 沒有定,你就是沒有辦法進入解脫的境界,因為你定不下來,你想盡辦法要把它定,但是忍到最後,就沒有辦法忍得下來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對怨偶,請聽師父的勸告。 你是人家的老婆,或是人家的老公都沒關係,不要常常講,我忍耐你很久了,這樣有一天會爆炸。 我們為什麼要采《圓瑛法師講義》呢?

慧律法師楞嚴經

任何煩惱來,打不倒;任何境界來,打不倒;任何順境、逆境來,也打不倒,也動搖不了他,何以故? 順逆二境本如幻,本來就像虛幻的東西。 《楞嚴經》的重點:捨識用根;重視楞嚴咒;防止魔事,五十種陰魔。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是什麼菩薩再來的,記得趕快離開。 真的菩薩再來的人,他不會講的,也不可能講給你聽。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