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法師評價6大伏位

也受到出家人的尊重,認為他能平易近人,能修忍行。 外道人見到他,能放下我慢;大臣們見到他,都認為他行得正,做得端;王子們見到他,都認為他是忠孝的模範;內宮或人民都知道他是有大福之人。 這尊他方國土的佛,為度眾生一大因緣,以善方便力示現居士身,住此大城。 這位維摩詰居士,是他方國土的佛,來此世界不現佛身,而現居士身。 所以,在未來佛彌勒來此世界成佛前,不會有第二尊佛出現於世。 即使有十方諸佛來此世界,也絕不會示現佛身,或自稱是佛。

有人可能會疑惑,善人往生他能夠到報土,為什麼惡人沒有修行,甚至造惡多端,怎麼也和有修行的善人到同等的境界呢? 「洪」指宏廣,表示所有的萬行、萬善、萬德、恒沙無量陀羅尼、三藏十二部法門,所有的功德都聚集在這一句名號裡面。 要脫離三界六道的功德在名號中,要完成佛果的功德也在名號中,任何人只要稱這一句名號,就能從凡夫地到達佛的果位。

開悟之人是敬三寶的,所以開悟之人,沒有德行高低之分,都是高人,都是比我們高的人,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人. 善哉仁者,出家為師者,皆是大福德因緣,擔荷如來家業,行一切方便法意在幫助眾生覺悟,應當讚歎。 至於世人常有非禮之言行,卻是以為正常,系習氣因緣所致,不能自覺故。 淨空法師的做法沒有任何錯誤,他的很多行為都是印光大師文鈔裡所記載的,他的一生所行,不離印光大師文鈔。

  • 著文作詩,不但規矩悉備,且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內容豐富,説理透徹,頗有恣肆汪洋之概。
  • 為開顯淨土宗義,普利群萌,師編撰出版一系列淨土叢書,孜孜不倦,凡百餘冊。
  • 可以這麼說,從佛住世至佛法滅度時,此世界始終有從初發心菩薩至十地菩薩無量數。
  • 斷一切煩惱、障礙、不善法,得一切智慧、善法、善業,直至證入佛道。
  • 近百年來,禪門中之所以不出人才,皆由於絕大多數參禪之士缺乏深厚的經教基礎、不明白修行的理路所致。

這個講堂以前曾經請過淨空法師來上過課,這淨空法師我們要給他鼓掌! 淨空法師絕對是一個正知正見的法師,他叫你念佛,講《無量壽經》是正確的,你們要好好親近他,所以你們請他來演講是你們大眾的福報,是大家的福報。 1988年往赴中國北京市,與黃念祖會面,並應邀為《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一書作序。 慧律法師的戒律基礎來自廣化法師和懺雲法師,佛學造詣則承自台中李炳南居士。 法師長住於高雄文殊講堂,長 期舉辦佛學講座,使得高雄地區沐浴在法師的慈悲與智慧光芒的照耀下。

慧淨法師評價: 法師簡介

維摩詰居士說,你要讓來此法會的人,不分先後,同時受到供養才是法施法會。 行菩薩道的人,要以慈心救眾生,以悲心度眾生。 讓眾生有護持正法的歡喜心,有捨棄煩惱的智慧心,有捨棄慳貪的佈施心,有不犯戒的持戒心,有空無我的忍辱心,有放捨身體的精進心,有明心見性的禪定心,有無一切煩惱的智慧心。 在佛淨土得菩薩相,修福德善業,具有菩薩的神通自在,以智慧化現十方隨應說法,不去不捨又不執著於諸法相。 斷一切煩惱、障礙、不善法,得一切智慧、善法、善業,直至證入佛道。

慧淨法師評價

2002年4月中旬,在聯合國世界人權大會期間,以長老為團長的中國宗教代表團一行,對日內瓦進行了友好訪問。 期間,代表團通過舉辦記者招待會、報告會和圖片展等方式,向海外人士客觀公正地介紹了中國各大宗教的信仰情況和發展現狀。 1996年7月26日,長老應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木源居士邀請,赴新加坡弘法,在新加坡居士林作《六祖壇經》系列講座,從7月27日開始至8月2日結束,後由明堯居士整理成《壇經一滴》公開出版。 講座期間,有七十位居士在長老的證明下,皈依了佛教。

慧淨法師評價: 生活禪與禪生活

2015年,應英國信仰聯盟總會之邀,出席於倫敦肯辛頓皇家會議中心舉辦的11大宗教團結大會。 又於英國上議院、劍橋大學等地發表主題演講。 同年應斯里蘭卡政府邀請,參與「歡慶衛塞節暨佛教與多元宗教論壇」作主題演講。 《慧律法師》慧律法師,台灣雲林縣人氏,一九五二年出生於雲林縣四湖林厝村,俗名林益謙。 俗家務農,幼年的鄉居生活, 使法師養成了勤儉樸素、刻苦耐勞的精神。 這位維摩詰居士,不但在人中受到尊重,也受到各天王的尊重,以大智慧力教誨天王,雖三界無常,但要護法護世,佛法住世一日,天王就護法一日。

慧淨法師評價

本着佛教“未結法緣,先結人緣”的理念,長老在修復柏林禪寺和住持四祖寺的過程中,經常利用各種因緣,組織信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慈善救濟活動,或賑災,或創辦希望學校,或救濟孤貧,或修路,或打井,等等。 長老的這些慈濟行為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歡迎和讚歎,為寺院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羣眾基礎。 佛教的振興尤其是佛教文化的弘揚,離不開學術界的支持和參與。 與學術界建立起一種良性的互動關係,自覺利用學術界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影響力和科研優勢,以彌補佛教界研究人才的不足,提升佛教僧團的整體文化素質,擴大佛教的社會影響,這是佛教界應該主動去做的一件事情。

我們現在念佛,是就我們這種根機、場合來做技術性的要求,不管做的好或做不好,要求得到或要求不到,對往生來講都不增不減。 以這點來講,等於是回歸到「信」,可以這麼說,但信的背後是什麼呢? 是這一句名號,是因為我們稱名靠彌陀願力,所以在這方面強調信,就不是自己想像的信或自己體驗的信了。

培養眾生的功德不光是在說教上,有時是在身行上,行動是無聲的語言。 這樣做的目的是,歡迎有功德的眾生往生到佛淨土;菩薩心也是佛淨土。 菩薩是行菩薩道的人,用佛法和實際行作,示範給有緣眾生;有智慧的眾生就跟啥人學啥人,也發菩提心。 教化眾生實話實說,不誤眾生的正心、正行、正見。 有時,可能接受不了菩薩行人所說之法,接受不了是做不來。 如有一出家人,聽聞大乘佛法後,發菩提心,在寺廟裡什麼髒活、苦活、累活,都自覺去做。

慧淨法師評價

西本願寺派到明治時代前後,下面就有十五派的學派(研究這一派的學問,稱為宗學)。 不過因為日本各宗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將天皇視為神的信心崩潰,日本傳統的信仰也整個崩潰,間接的,對傳統的孝道以及佛教的信仰也都崩潰了。 加上日本明治維新,一味的學習歐美,甚至也以歐美研究學術的方法來研究佛學,把佛學當哲學來研究,因此屬於宗教的信仰情操就愈來愈淡薄了。 現在我們到日本各地參訪,很多寺院都關門,西本願寺、東本願寺的大殿非常大,他們一年有兩次大法會,法會的盛況已不復在,而且參加的多是老一輩的,很少看到年輕人,可以說已經沒落了。

陈晓旭早在2007年2月出家时便将其巨额资产三分,一份留给家人,一份资助佛教,一份用于成立陈晓旭慈善基金会。 [來源請求]2007年5月17日,陈晓旭慈善基金会(筹备)对外发表声明,宣布遵照陈晓旭遗愿,於2007年5月16日创立了陈晓旭慈善基金会(筹备),始创基金为5000万元人民币。 2020年,於臺灣臺南市安平區極樂寺開示。 同年,於澳洲淨宗學院「自行化他、不負師恩—澳洲先師長善護追思紀念法會」開示。 同年,於馬來西亞漢學院「改往修來、灑心易行—二〇二〇農曆新春」開示。

作為一名從充滿戰亂和苦難的舊中國走過來的老一輩出家人,長老對中國佛教的前途和命運充滿了強烈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 正是在這種使命感和憂患意識的驅使下,1988年長老甘願放棄了北京優裕的工作環境,應邀來到河北主持佛教工作,並負責修復趙州祖庭。 白手起家,一切都得從頭開始,箇中的甘苦自不待言,而長老卻泰然處之。 長老多次講,趙州祖庭是一塊“試驗田”,他來河北就是為了種好這塊“試驗田”。 長老所説的“試驗田”,就是想通過落實“生活禪”理念,來建設一個高素質的清淨僧團,為中國佛教探索出一條全面振興的路子。 經過十多年的慘淡經營,柏林禪寺已經全面修復,併成為我國北方對外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教內外、海內外佛教信眾和有識之士前來參學。

期間,得閱《選擇本願念佛集》一書,確信善導大師淨土思想,教赴時機,最為純正。 童年時期,受過私塾教育,遊心儒道古聖先賢之林,於中華傳統文化奠基深厚;亦曾信奉屬於民間信仰之鸞堂,故於善惡因果報應,深信不疑。 及至成年,歸信佛教,喜讀佛經,好樂靜坐念佛。 共產黨統治之下,老百姓的頭腦受染污只受一種染污,馬克思毒素的染污,只有一種。

慧淨法師評價

佛的法性身為功用,佛的報身為享用,佛的化身為妙用。 佛的法性為娑婆世界的安立明確了功用;報身佛既是娑婆世界的主宰,又是享用的報體;佛的化身在法性身範圍內,實踐著報身佛的願力。 維摩詰居士所說之法是佛功德成就的法性身之法,既為眾生提供了生存空間,又為眾生出離這個空間提供了可能;眾生無法改變,眾生又依賴流轉。 維摩詰居士為在家人說這樣的法是讓眾生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眾生要想解脫生死流轉,就必須利用這個法則出世間。 維摩詰居士說這樣的法,是從另一個方面幫助佛教化他的弟子,圓滿菩提行。 即佛從正面引導,維摩詰居士從側面輔助,共同度眾生入佛知見;對佛、法、僧三寶一體有正知見,從而堅定眾生出離三界之心。

不過,最後還是要回到信受彌陀的救度,那些內容只是某一種因緣性的而已。 「罪惡觀」淨土門有,聖道門也有,我們這個法門的機深信與一般的罪惡觀不同,我們是從信靠阿彌陀佛的本願來說他的罪惡觀是深信機。 理解這兩個信內容,無非也是自覺憑自力無有出離之緣,八萬四千法門當中唯有彌陀本願這個法門才能使眾生有出離之緣,而且可以快速成佛。 有機法這兩種信心就是有金剛信,不管是深、淺或心的感受如何,都算是深信。 所以原則要掌握好,細節技巧則是隨人的根機不同而應用。 如果過份強調技巧性而忘了原則也會偏失,會因為念佛達不到自我要求而自我苦惱,甚至懷疑往生,這樣反而不好。

我們這個法門完全是以淨土法門來解釋淨土法門,這一點很重要。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是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若人念我」就是第十八願中的「信樂欲生我國」,「稱名」就是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同時也是下品下生所講的「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自歸」就是第十八願的「欲生我國」,也是成就文中的「願生彼國」;「即入必定」就是第十一願,第十一願叫作「住正定聚願」,也叫作「必至滅度願」,「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第十一願的涵義。

如果聲聞人能信受此經,自知心量狹隘,才能發菩提心。 這個法怎麼這麼玄乎,到底如何從理念上去把握。 這恐怕是哲學家和物理學家永恆的話題,永遠無有止境,也永遠說不清楚。

從佛教的宇宙觀說,整個銀河系為一尊佛的佛國土,即娑婆世界。 銀河系與外星系為一真如法界,既有相同,又有區別。 相同於法性,即佛性;區別於願力,即佛度不同業力眾生而形成的願力。 一佛國土是一尊法性身佛,與一尊報身佛,再與無量數化身佛的同一。

同年,應邀參與於威爾斯舉辦的「和諧食物和諧農耕」研討交流活動,查爾斯王子感謝其對威爾斯三一聖大衛大學和諧博士專案贊助。 同年,拜訪新加坡回教領袖哈比哈山,商討編輯宗教經典三六O事宜。 2011年,參加新加坡10大宗教新年祈福大會。 9月,參加於馬來西亞綠野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萬人弘法大會。 2000年,應中國國家宗教局邀請,新加坡宗教聯誼會理事長組成訪華團,訪問中國5大宗教,為訪華團顧問。 宗教訪華團訪問峨嵋山等宗教聖地,與各個宗教交流合作。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