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的人很煩10大伏位

今日,康寧跨足光學通訊、行動消費性電子、顯示器科技及車用和生命科學和等產業市場。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 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我叫筱靜,跟我哥差兩歲,以前每當有心事或者難過的時候,他總是有辦法讓我開心起來。 印度日前發生一起蟒蛇纏人的事件,一名男子的花園遭到巨蟒闖入,他試圖要將蟒蛇趕走,不料反被纏上,所幸經過消防人員的協助,才沒釀成悲劇。

協助就醫有困難,親友也可自行先至身心科門診掛自己的診請教醫師,共同討論如何幫助患者。 由於憂鬱症患者在發病時,可能無法辦法控制情緒及行為,家屬應先保護自己及弱小孩童安全,別讓患者在失控下傷害了周邊親友。 誠品書店近期公布了「2020誠品閱讀報告」,拿下「暢銷新書不分類TOP10」的是《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也透露「憂鬱症相關主題」的出版量則增長了70%。 2020年疫情影響,或許挑戰艱鉅,但同時人們普遍長期壟罩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中,有時候變得難以呼吸,不知不覺陷入憂鬱症的困擾。 有時自己並不知道這就是「憂鬱症」,對此專家提醒了8個症狀徵兆要注意。 憂鬱症患者在極端情緒狀態下,自殺自傷危機風險亦會增加。

了解疾病,但不要過度診斷自己,也是憂鬱症衛教的重點,切記切記。 我每次提起這些的時候,身邊的朋友都大呼小叫:「我有哎!我也有哎!」這讓「抑鬱症」顯得不那麼穩重─ 隨隨便便就得上了,隨隨便便也就好了。 而實際情況是,它是和「感冒」、「肺炎」一樣的生理疾病,有著自己的生理特性和生理症狀,也因此,它值得一個更認真、更規範的治療。

憂鬱症的人很煩

透過這個懶人包,我們希望喚起更多人對憂鬱症陪伴者的問題意識;另一方面,我們也想要告訴陪伴者:你們需要適時地被接住。 面對家中有人罹患憂鬱症,該如何與之相處,才不會全家人都陷入不知所措的狀況? 施佳佐特別提出6招相處模式,供周邊有憂鬱症患者的民眾做參考。 與憂鬱症的相處,每次經歷社會世界殘酷的對待,都是一次次無法回復的傷害,希望能在這倒數一萬次的攻擊後,潔思敏與柯蒂斯還是一起在控制室操控著我的身體和大腦。 講這種話的人就沒什麼同理心,你怎麼知道憂鬱症患者每天都在跟自己的精神世界做鬥爭呢?

憂鬱症的人很煩: 健康網》6招吃麵包不怕胖! 營養師:避開「這些」關鍵字

千萬別因為當事人應該沒有生活壓力,就立即排除憂鬱症的可能性。 最重要第一件事可以鼓勵或陪伴她就醫,並且盡力陪伴他完成療程,或是在他不適應原本療程時陪伴他尋找他法。 不過也要時時注意不要讓自己過度沉浸在朋友罹患憂鬱症的情緒中。

目前對於導致憂鬱症的原因,還沒有被完全釐清,生理上的因素,和社會上的因素可能都會造成影響。 根據統計,憂鬱症的盛行率大約是 12%,在台灣大約是 10-15%,其中女性的發生率又比男性還高,也就是台灣有超過 200 萬人是憂鬱症的受害者。 因此我們自己,或我們身邊認識的親友,都很有可能受憂鬱症所苦。 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憂鬱症將是 2020 年造成人類失能疾病的第一名,所以無論是從個人、家庭、社會,甚至是世界的角度來看,我們都必須一起認真看待憂鬱症。 張家銘說,現在憂鬱症的治療主要還是靠藥物、心理治療,以及環境的改變,通常嚴重的生理症狀會需要藥物來輔助,比如食慾不振、失眠、動力下降、疲累等,改善了生理的症狀,才有足夠的力量來面對心理的不舒服。 憂鬱症是一種可以治療,並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能力的疾病。

張家銘說,上述的症狀不一定會同時出現,也不一定會全部出現,因為每個人的狀況差異很大,除了症狀之外,透過醫師的問診,並參考量表的自我檢測,都能協助憂鬱症的判斷。 由於目前腦科學還沒有被研究的很透徹,因此現階段有的理論是大腦內調控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像是:血清素serotonin、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或多巴胺dopamine)功能嚴重不足時,就會導致憂鬱的情緒發生。 此外,有研究也顯示憂鬱症也會由家族遺傳而較易發生,如有家族史需要多加注意。 主要是因為憂鬱症患者常常不覺得自己有罹患憂鬱症,儘管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患者們仍努力維持一般生活運作,也因為如此周遭親友們很難察覺出來。 「假笑」其實是非常累和難以維持的,微笑憂鬱者有時會因為自己不能「完美」的隱藏自己的悲傷、不能給他們見到的每個人一張快樂的笑臉而感到強烈的負面體驗,而這些煩躁、疲勞、悲傷和緊張等負面情緒,早晚會找到一個可以宣洩的出口。 我們一起去探望得了憂鬱症的朋友,那是一個很好看的女孩,說話的時候一直在微笑,雖然聲音有點緊張,但看起來非常友善,也沒有那種憂鬱症普遍會有的情緒低落和壓抑感。

要注意治療初期藥物的副作用通常都會比療效要先出現,有些個案會停吃藥物而延誤了治療。 這部分則是指所屬環境,包含家庭、職場、經濟、社會環境,當有足夠的社會支持較容易幫助憂鬱症患者度過難關,避免加劇疾病的惡化與產生。 然而相反的如果社會支持的力量不足,對憂鬱症患者有消極負面的態度,對於上精神科就診有標籤的心態,會間接的影響患者的就診意願,而導致可能成為誘發或是持續憂鬱的原因。 心理層面包含的面向很廣,從性格特質、容易負面思考、悲觀性格、易害怕、易焦慮、自我不滿意、生活壓力、人際關係破裂、婆媳不合、夫妻衝突、親子問題、重大創傷、負債、失業、工作不順遂、親人過世、重大疾病導致等等的因素都可能會引發憂鬱症。 預防憂鬱症的方式可以全方面的,除了實質上的治療,有些國家政府會與在地合作,在社區裡篩選高風險族群,先做好的防護網機制,給予高危險家庭適時的關懷對預防憂鬱症也是有幫助的。

雖然有一半得到憂鬱症的人可以靠自我,隨著時間慢慢改善恢復到正常(大約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但也有一半的患者會加重病情,導致憂鬱症的症狀更嚴重,生活功能更惡化,甚至提高自殺的機率,此外憂鬱症的復發率高達有50%。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發表,憂鬱症為影響全世界的前三大嚴重疾病,需要被高度重視。 憂鬱症會造成一個人生活上的失能以及嚴重的家庭社會經濟負擔,根據統計調查約有三分之二的憂鬱症患者曾經企圖自殺,約有15%的憂鬱症患者最後會死於自殺,而自殺身亡者在生前有診斷出憂鬱症則是高達87%。 此外統計調查也顯示國人的自殺比率是逐年攀升,由此可以推斷出憂鬱症患者也是不斷的增加 。 如果原本情緒穩定的人漸漸變得煩躁、易怒、過度敏感、與家人或同事的口角增加,但沒有以上這些躁鬱症特徵,就要考慮是否壓力太大,引發「壓力症候群」。 有些病人並不符合重度憂鬱症診斷標準,但已經感受到胸悶、心悸、頭痛、頭暈、緊繃等徵兆,靜不下來,睡眠品質變差。

憂鬱症的人很煩: 什麼樣的人可能表現出微笑憂鬱?

在治療上的選項,隨著醫療的進步,選擇已經越來越多,在此我們就不詳細一一介紹,畢竟每個人的狀況都有所不同,在完整的診斷以及醫病溝通下,相信你可以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不過症狀只是一個初步的判斷,自我評估也可能會失真,現在也有一些做法會參考腦波、電腦斷層,但主要還是以醫師問診時的經驗來判斷。 我們的週遭常充斥著「情緒勒索」,某些人嘴裡嚷嚷著想死,但只是以此要脅他人,並非真心覺得生無可戀。 聽太多「狼來了」之後,人們常會歸納出上述的迷思,認為想死的人不會講,會講的就不會尋死。

當出現憂鬱、焦慮、情緒起伏大、易怒、愛哭、個性行為改變、悲觀負面想法、不理性思維、鑽牛角尖、吃不下、睡不著、沒動力精神等變化,表現與平常有明顯差異時,應特別注意。 倘若患者反應過大,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持續超過2週;或有自傷、傷人意圖,親友就須特別當心並協助就醫。 傾聽憂鬱症患者時,要讓他了解現在狀況不好,但不代表未來會不好。

憂鬱症的人很煩: 其實可以悲傷的,你是可以悲傷的。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雖然在民國96年就從「得設」改為「應設」,功能卻未被好好發揮。 衛福部表示,去年在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挹注下,希望在114年完成全國71處據點布建並配置專業心理衛生人員,讓有憂鬱症或情緒困擾民眾,都能就近獲得優質服務。 面對憂鬱症的摯友、伴侶或家人時,我們其實不太知道如何跟他們相處,甚至因此感到壓力與挫敗。 她進一步說明,當憂鬱症者不願意就醫時,親友的態度很重要,避免忽略、不以為然、批判、指責、比較的態度;保持關切、同理心、給予尊重空間,傾聽、支持與陪伴。 以憂鬱症者可接受的理由協助就醫,並鼓勵持續就醫及服藥;倘有自傷行為應尋求外援,請119協助或尋求社區訪視醫療資源。 施佳佐指出,親友須自己心理維持健康狀態,適度抒壓、喘息,整理好情緒,讓自己不那麼容易受負面情緒影響,才面對憂鬱親友同時又能給予關懷、陪伴及同理心支持。

也注意不要打斷對方說話,耐性地讓對方把話說完,對於有小鬱的人來說,有時僅僅如此就是一大紓解了。 但傾聽對方說話時,有時會不小心被對方的情緒與批評牽著鼻子走,導致自己也不小心陷入負面情緒。 這種時候一定要提醒自己,對方講的可能只是氣話,不要和對方一起陷入負面的迴圈。 使用抗憂鬱劑,合併使用安眠藥或抗焦慮藥來輔助患者的失眠以及焦慮的症狀。 此時期大約使用抗憂鬱劑2~3週就會見效,約6~8週憂鬱症狀就會大幅改善,進入恢復期,當症狀消除後就不再需要服用安眠藥或抗焦慮藥,而單一使用抗憂鬱劑即可,而後持續服藥3~6個月來預防憂鬱症的復發,由主治醫師慢慢減少藥量至停藥。

陳良基的太太在就醫服藥後,每2週回診1次,當時猶如找到救星,終於能夠入眠,陳良基也放下心中大石。 陳良基提到,太太在2020年7月底從美國返台,8月開始出現異狀,因為公務繁忙,以為太太只是想念美國的孫子,並未多想,直到9月某日清晨發現太太一早就十分清醒,一問發現竟然一個多月沒有睡覺,察覺情況不對勁,立刻請假帶往精神科就醫。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今日舉辦20週年慶祝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以「聽見疫後心聲音–共創關懷點線面」作為主題,陳良基也以憂鬱症患者的家人現身分享經驗。 而「不想活」的情況則更嚴峻一些,代表著對世界絕望,已經沒有活下去的能量,例如:罹患重病、遭逢重要親友的死亡等。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拿下熱銷榜首的《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是作家「萬特特」的暢銷書,她的作品大多屬於心靈勵志類。

但其實多數的憂鬱症患者,通常都可以發現同時發現生理上或社會上的因素,例如有家族遺傳,再加上近期的創傷事件影響。 憂鬱症的症狀可以很複雜、很廣泛,但最主要的核心是:感到難過、感受不到希望,並且對你原本喜歡的事情也都提不起興趣,並且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影響到你的工作、社交和家庭。 雖然「憂鬱症」是一個總稱,但每個人會出現的症狀不同,也可能會有時好時壞的狀況出現。

憂鬱症的人很煩

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說,每個人都有情緒,情緒是正常的,只是當情緒無法控制、影響到生活時,就需要一些幫助,讓自己能再恢復可控制的狀態。 而在生理因素中最被研究學者討論的是神經傳導物質,且許多憂鬱症用藥也是循著這些機制在輔助憂鬱症的治療,如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在憂鬱症情緒控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此外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率將近是男性的兩倍,且在女性生育年齡(15-49歲)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峰,研究認為女性荷爾蒙是影響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因素之一。 而有趣的是研究發現不良的飲食習慣,像是飲食中缺乏Omega 3脂肪酸的攝取或是Omega 3脂肪酸和Omega 6脂肪酸攝取比例不平衡都會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身為憂鬱症患者的親友,往往很難理解對方內心的痛苦,也不知道要如何勸慰對方從輕生的念頭走出來。 章秉純建議,與其請對方「看開一點」、「不要想太多」,不如轉而支持他:「我知道你盡力了,現在對你來說的確很痛苦,我們一起想一想,還有沒有什麼別的選擇可做呢?」,或者也可以說「過段時間情況或許可能改變,我們一起等等看」。 憂鬱症不是只靠親友支持就可以快速治癒的疾病,而是需要多種面向的治療及協助。 請切記,陪伴憂鬱症親友時,勿把復原當作己任,因為我們無法「治療憂鬱症」。 但同時也要知道,社會支持對於憂鬱症患者是極為重要的,耐心積極陪伴對治療過程是絕對會有幫助的。

憂鬱症的人很煩

研究指出心理治療可以有效治療憂鬱症輕症患者,比起藥物治療具有更持久的作用,且多數病患會優先選擇心理治療的方式,心理治療在不同族群的應用性也較彈性也較廣。 運動在臨床中也發現可以刺激腦部生化反應途徑,可以重新整合被憂鬱症干擾的神經元結構,可以輔助憂鬱症患者治療的有效方式。 吳佳儀理事長開場致詞時提到,台灣的精神醫療發展持續精進,然而現今社會中的高風險族群常不自覺問題所在、不願或不知如何連結精神醫療,導致民眾難以發現其健康需求或銜接專業服務。 透過這個懶人包,我們希望喚起更多人對憂鬱症議題和陪伴者的關注;另一方面,我們也想要告訴陪伴者:你們需要適時地被接住。

憂鬱症的人很煩

網路上有許多資源,但來源混亂,我們推薦大家可以上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的網站,可以取得許多醫療知識、支持團體,以及醫療資源、社會資源的資訊喔。 你可能覺得自己無助、孤獨、不值得被愛,但那是憂鬱症帶給你的感受,別忘了愛你的朋友和家人,可能正關心著你,只是不知道如何開口。 心理治療上,醫師和臨床心理師能協助你調整自己的認知,以及改變對應的行為,許多像是園藝治療、音樂治療….這類的做法,也都對憂鬱有所幫助。 舉個例子,如果從小陪你長大的狗狗過世了,你立刻出現以下的所有症狀,那不代表你有憂鬱症,那只代表你正經歷正常的哀傷過程而已。

憂鬱症真的沒甚麼,只是當事人太誇大自己的苦難,或是醫師太愛賺錢,應把正常的情緒起伏「疾病化」了嗎?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並邀請各專科醫師撰稿,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 而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微笑憂鬱者,希望微笑著憂鬱著的你能明白,消極情緒不會自己消失,隱藏和逃避它不會解決問題,你是可以悲傷的。 如果你發現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正身處於微笑憂鬱中,不要強迫他們告訴你他們的情況,這會讓他們更加封閉自己。

當然,如果你發現你的親友已經出現「輕躁」或 「躁鬱症」的症狀時,不要遲疑,一定要建議他立刻就醫,以免發生遺憾。 如果是短期的心情不適或低落,可以主動找朋友和師長聊聊,可以用周遭的人際溝通交流抒發壓力,為情緒找一個出口減輕負擔,或是適量的運動和從事放鬆的活動還放鬆緊張的情緒。 但倘若心理或生理已經超出自我的負荷,甚至逐漸失控,影響到正常生活,像是無法工作、無法學習甚至與家庭關係緊張,且時間長達兩個月以上,或是出現輕生的傾向就建議要就醫治療。 即使不知道要說什麼安慰的話,也可以靜靜地耐心陪伴對方,因為光是待在對方身邊,就能給予憂鬱症患者很大的支持。 而在情況允許下,建議可陪他一起至身心科就診,讓專業的醫師進行診斷與治療,這麼做也能讓自己有喘息的空間,不被對方的負面情緒所干擾。

  • 讓他知道療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當療程結束,他將會好轉很多。
  • 但長期的匱乏容易導致孩子自我概念(self-concept)低落,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也沒有權利說不,然後就過著庸碌、盲目的生活,總強迫自己要做什麼事,去證明自己的價值,然而那些事都仍是在努力符合社會的期待。
  • 如果原本情緒穩定的人漸漸變得煩躁、易怒、過度敏感、與家人或同事的口角增加,但沒有以上這些躁鬱症特徵,就要考慮是否壓力太大,引發「壓力症候群」。
  • 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有神明力量、莫名權力、高超技術,訂定許多不可思議、無法執行的大計劃。
  • 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說,每個人都有情緒,情緒是正常的,只是當情緒無法控制、影響到生活時,就需要一些幫助,讓自己能再恢復可控制的狀態。
  • 上班久了心情不好,老公沒洗碗心情不好,領導沒給假心情不好……人人都會抑鬱。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