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館必看介紹

嘉義縣照起工的職人精神,讓觀眾進入台灣傳統戲劇的彩樓後台,並藉由嘉義鹿草著名的文化盛典余慈爺公聖誕上百棚戲台祝壽的形式,將18鄉鎮以「逗鬧熱」的場面拼場,百工百態成為焦點,也藉著這個儀式性的展示,表達純樸的謝天精神,回應2021臺灣文博會的數據廟主題以及相信的力量。 後臺區設有18個小彩樓,各自代表嘉義縣18鄉鎮,放映關於18鄉鎮的影片。 小彩樓靈感來自嘉義縣鹿草著名文化盛典「余慈爺公聖誕」上百個棚戲臺祝壽的場面,帶有濃濃在地文化與情感,各自爭鳴、熱鬧非凡。 除了以此呈現18鄉鎮廟會「逗鬧熱」般的拼場,也希望藉著這個儀式性的展示,表達鄉親純樸的謝天精神。

除《嘉義遊園地》外,陳澄波也於同年繪製《嘉義遊園地》(小件),該作品與《嘉義遊園地》具有相同特徵,唯部分元素有所縮減,1938年4月,該幅作品以畫題〔鳳凰木〕之名一同於第四回臺陽美術展覽會展出。 2002年4月28日,該作品在香港拍賣會上以 5,794,100港元的價格售出。 展場整體燈光由一抹光設計,為百工職人提供屬於他們的spotlight,觀眾可走到舞臺上,由高處感受現場寬廣的視野,俯視嘉義在地幕後英雄百工百態,以及18鄉鎮獨特而活躍的力量。

嘉義館: 嘉義|新嘉大昆蟲館:打卡球型蝴蝶溫室花園,近距離觀察無數昆蟲標本

2000年(民國89年)6月,大中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取得博物館建築主體設計監造權;12月,博物館建築主體室內部份由名匠公司獲選設計監造,天璇展示製作,墨田裝潢工程。 ;簡稱:嘉市博),是中華民國嘉義市內的一座公立博物館,為嘉義市政府文化局的附屬機關,於2004年3月9日開館,位於東區,嘉義市文化中心後方。 嘉義館中的第一個子區,以始建於日治時期的「嘉義樹木園」為題,本次策展團隊透過實地勘察、訪談與整理,梳理出今日嘉義樹木園的代表性樹種,再邀請剪紙藝術家Wuba Yang以剪紙呈現這些植木的葉子,也讓觀者更了解這座城市中的森林文史與知識。 接著的「常民信仰區」,則攜手大象設計的潘岳麟共創,除從城隍廟的東市場採買許多日常祭拜、祝壽擺宴的祭祀用品,也復刻東市場常見的磚瓦做為展台,搭配上方由在地燈籠工藝師傅鄒弘義親自製作的手工燈籠,展現這座城市豐沛的民俗文化。 嘉義館的展區入口設置一座炫麗的大彩樓,彩樓上18個嘉義鄉鎮各自的特色符號,是出自嘉義大林鄉傳統戲布景界的資深前輩賴登祥老師,搭配視覺團隊良艮創意的現代感圖案設計,特別為此次照起工展館手工繪製精美的彩樓,以新潮與傳統共存傳遞「扦」這個字而創作。

2014年,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策劃,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嘉義市文化局、與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將《嘉義遊園地》(小件)加以數位化並整理典藏,重新建置網站。 同年,《嘉義遊園地》(小件)出借於「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於鄭成功文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公開展覽。 1938年4月,《嘉義遊園地》曾於臺北市臺灣教育會館舉辦之第四回臺陽美術展覽會展出,畫題〔辨天池〕。

《嘉義遊園地》被認為是陳澄波的代表性作品,其構圖為對遠景以平視角度,近景改以俯視的方式之多重視點、以虛實交錯的手法呈現,期畫中以一棵池邊鳳凰木作為主軸,巨大的樹冠層涵蓋畫面約三分之二,讓巨樹底下的遊客、丹頂鶴、番鴨、天鵝作為凸出性特徵。 巨樹的枝幹則自中心向外曲折延伸,讓廣大的空間感得以顯現,更具有生命象徵之意涵,此外在水墨線性律動感的表現特色,使該畫作品對臺灣美術史更具有特殊意義之作品。 其畫作也會繪製出位於嘉義公園內部之辨天堂,以及嘉義神社的太鼓橋、日式燈籠等設施。

嘉義館

主要以蝴蝶生態為棲地的造景,蝴蝶種類最高可達25種,還有蝴蝶幼蟲所需之食草。 透明的球體內部設計結合了參觀步道,連接一樓標本展館及二樓活體區。 之後再來到這邊的時候,孩子們看到日食的介紹,就跟我說他們上次也有看到太陽被吃掉,藉由這些活動也讓孩子更加了解到天文知識。

嘉義館: 嘉義市立博物館

2004年(民國93年)3月9日,嘉義市立博物館開館配合總統府文物展揭幕儀式,由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及嘉義市市長陳麗貞主持開館典禮。 嘉義館中央的「中央噴水圓環」,以市民集會廣場為概念,將舉辦實體講座與工作坊,呼應日治時期的嘉義圓環,為聚集各色人群的公共空間;而在文博會期間,將有來自嘉義或近年來參與嘉義相關藝文活動的設計師、文化人、品牌主理人現身分享,或是帶領民眾參與實作,再現彼時的摩登文化思潮。 展區旁的候車亭,則象徵著嘉義火車站,觀者可坐在這曾有「全島第一摩登車站」之稱的嘉義車站候車亭,翻閱隨本次文博新出刊的《本地 The Place 09:嘉義市》,或是欣賞眼前以減法設計為重點的嘉義車站改造影片。 2020年底,迎來一個好契機,本中心與長億高中林宣安老師一同構想「臺科秀」,希望結合臺灣優秀的自然科教師與相關科學專長人士,讓這些老師化身秀場主角,在科博館提供的舞臺上,以 趣味的科學演示表演,帶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知識概念,將有趣又正確的科學知識呈現給觀眾們。 承襲嘉義縣博物館收藏的礦物、岩石及動物標本,並收藏許多地方的古地圖、繡花鞋、古錢幣與北港溪的考古成果,鮮明而深刻地訴說新港小鎮的老謝與新生。 承襲嘉義縣博物館收藏的礦物岩石及動物標本,並收藏了許多地方的古地圖、繡花鞋、古錢幣與北港溪的考古調查的發掘成果,鮮明而深刻地訴說新港小鎮的老謝與新生。

集結文化動能與經驗傳承,2021臺灣文博會的年度主題為「Supermicros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 臺灣是一座由微小相信所匯聚的島,從自然環境、人文生態、產業科技中,凝聚出多樣性的文化。 在共識創造的年代,以共識來創造行動,推動文化演進的智慧,我們所信仰的是匯聚的超級力量。 嘉義館的透明DM中,融合了綠、藍、紅、黃這4色,這些顏色也貫穿整個展場,比如代表嘉義車站的黃色,即出現在候車亭上方的木條底部。

大舞臺上有職人親自演示,包括木作、戲樓彩繪、竹編、檳榔染、鄒族手藝等分享,提供觀眾近距離的感受,感受照起工的職人日常。 「旋轉彩蝶柱」為世界首創,展示的品種選擇翅膀具有強烈金屬光澤的摩爾佛蝶、綠鳥翼蝶以及紅鳥翼蝶三種蝴蝶標本,共計千隻蝴蝶環繞成雙股螺旋,配合基座緩慢往上旋轉。 其實這邊的互動體驗都滿有趣的,有天文、科學、身體感官…等等,覺得玩下來也是學習到不少知識,我們家兩個小朋友還小可能只是覺得好玩有趣,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就會比較容易理解了。 在月球太空展示區裡面會看到很多關於登入月球的周邊配備,像是太空食物、太空盥洗用具和太空人裝備…等等,藉由這些展出讓我們更加了解到登入月球需要哪些東西。 藉由這些看板讓前來的遊客可以更加了解天文知識,記得上次的日環蝕嗎? 當時太陽館湧進了超多台灣各地的旅客,就是要來觀看難得一見的天文奇景。

隨本次臺灣文博會全新出刊的《本地 The Place 09:嘉義市》;該書延續先前一地一冊的形式,由編集者新聞策劃,並由同時為嘉義館策展人的黃銘彰主編。 觀者可坐在候車亭,欣賞以減法設計改造嘉義車站的影片,或是翻閱新出刊的《本地 The Place 09:嘉義市》。 *嘉義高鐵 轉乘往嘉義公園方向的BRT接駁公車(憑高鐵票可免費搭乘) , 於嘉義後火車站(交通轉運中心)下車,步行至火車站前站。 自2008年起由科博館輔導本館,利用地質及動物蒐藏,以及本館當地自然特色,發展與「地質」及「動物」有關的展示和教育活動。

文化概念展區──華山1914文創園區「數據廟」,以「匯聚相信的力量」貫穿全場,創造熱情共論的文化現場。 嘉義縣館的「照起工」,藉嘉義縣18鄉鎮內,牽引整個臺灣產業的無名英雄,展現職人順天地、堅毅踏實的性格。 2021年(民國110年)1月23日,歷經二年餘閉館整修,嘉義市立博物館重新開館,開館後之展示定位重新調整,館內展示嘉義市文化特色、市民歷史與生活記憶,將嘉義市立博物館打造為「城市博物館」。 最後的「日光款待所」,與嘉義在地團體「嘉義女流會社」合作,搜羅了嘉義市特色店家產品,包含林聰明沙鍋魚頭、新台灣餅舖、錦龍醬油、湯城鵝行、里響咖啡、奮起福、一茶工房、愛木村等品牌,歡迎民眾選購,將嘉義如日光般的熱情能量帶回家。 特別一提的是,由本埠設計建築師蔡嘉豪打造的嘉義館展場,運用了大量木材質,帶出嘉義的木都美名,從天而降、逾6千根的木條,既呼應了現今嘉義市仍有著至少6千棟的木造房屋,也營造出壯觀的空間氛圍。

嘉義館

是一個免費的親子景點,來到這邊可以認識一些天文知識,除此之外園區內還有九大行星裝飾可以拍照,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博物館。 簡介:將大廳中心圓柱設計成櫻花樹意象,融入嘉義特有意象元素與地方特色工藝交趾陶、剪粘與馬賽克拼貼等工法與材料,充分展現地方特色。 雲林縣北港鎮與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一帶,古時候名叫笨港,是清領時代臺灣重要的港口之一,也是漢人較早開發的地區,曾經繁華一時。 展示內容包括過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在板頭村與崩溪缺兩地考古發掘所獲得的重要標本,以及新港文史工作者們採集的文物,希望大家都能藉此認識笨港的歷史與文物之美。

並在1994年於嘉義市立文化中心舉辦之「陳澄波百年紀念展」歷時約半世紀首度展出。 ),又稱《嘉義公園》,是臺灣畫家陳澄波在1937年期間所完成的油畫作品,該作品內容主要描繪位於嘉義市嘉義公園的風貌,原件現屬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 從職人區的後臺鑽過戲棚另一處,如同廟口空間的延伸,進入彈珠臺互動區「照起工耍」。 此展間的空間設計乃是發想自《易經‧乾卦》,以六道框線光條代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涵。

  • 是一個免費的親子景點,來到這邊可以認識一些天文知識,除此之外園區內還有九大行星裝飾可以拍照,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博物館。
  • 由「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主理人徐景亭、「平凡製作」創意總監黃銘彰攜手策畫的嘉義館,以出身嘉義市的畫家陳澄波之作〈展望諸羅城〉為出發點,引領觀者順著其畫作中的動線、東西向的交通要道「大通」(今日的中山路),從嘉義樹木園、中央噴水圓環、到嘉義火車站,重返彼時的摩登時光。
  • 自2008年起由科博館輔導本館,利用地質及動物蒐藏,以及本館當地自然特色,發展與「地質」及「動物」有關的展示和教育活動。
  • 有了嘉義縣18鄉鎮的無名英雄每日「照起工」,整個臺灣的產業才得以順利運轉。
  • 之後再來到這邊的時候,孩子們看到日食的介紹,就跟我說他們上次也有看到太陽被吃掉,藉由這些活動也讓孩子更加了解到天文知識。
  • 在共識創造的年代,以共識來創造行動,推動文化演進的智慧,我們所信仰的是匯聚的超級力量。
  • 2014年,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策劃,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嘉義市文化局、與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將《嘉義遊園地》(小件)加以數位化並整理典藏,重新建置網站。

科技的進步真的為人類帶來許多生活上的方便,像是氣象的預測、天文的觀察…等等,這些看似與生活不相關卻又息息相關。 嘉義館以出身嘉義市的畫家陳澄波之作〈展望諸羅城〉為出發點,引領人們循著百年至今的時空軸線。

嘉義館

北回歸線太陽館的外觀很像飛碟又很像太空梭,裡面是天文主題館,太陽館總共有五樓,一樓為天文教育中心,二、三、四樓規劃為天文教室,五樓則是太陽主題展覽館和觀景台與遠眺區,可讓民眾眺望整個園區景色。 1933年,陳澄波返回臺灣,與楊三郎、李石樵、顏水龍、李梅樹等8位畫家合組「臺陽美術協會」,並致力於將臺灣各地名勝畫入畫布中,皆是其畫師在穩定成熟階段的重要時期。 2021臺灣文博會在4月16日起盛大展開,嘉義縣館展出乃是由嘉義縣政府參與,邀請嘉義在地阮劇團團長汪兆謙與硬是設計負責人吳透共同策展。 配合今年主題數據廟,嘉義館以「照起工」為策展概念,將嘉義縣農工百業的低調質樸、日復一日的謝天精神,以更為草莽直率的方式呈現,訴說嘉義鄉鎮孕育著各種讓臺灣之所以可以成為現今臺灣的資源。 從天然資源到百工專業,大大小小的堅持,不辭辛勞、按部就班照時上工的職人力量匯集,為臺灣持續供應產業動能,讓嘉義縣得以成為臺灣最有力的後台,與未來持續共識創造。 有了嘉義縣18鄉鎮的無名英雄每日「照起工」,整個臺灣的產業才得以順利運轉。

由「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主理人徐景亭、「平凡製作」創意總監黃銘彰攜手策畫的嘉義館,以出身嘉義市的畫家陳澄波之作〈展望諸羅城〉為出發點,引領觀者順著其畫作中的動線、東西向的交通要道「大通」(今日的中山路),從嘉義樹木園、中央噴水圓環、到嘉義火車站,重返彼時的摩登時光。 值得一提的是,展場中也展出了〈展望諸羅城〉數位版畫,除能對照展覽內容,也讓人們遙想大師創作該幅作品時對於家鄉的深厚許盼。 2022臺灣文博會嘉義館於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登場,其以「摩登時光——大通小城」為題,除在展場中運用大量木材質,呼應嘉義「木都」的美稱,也建構出一條從嘉義樹木園、中央噴水圓環到嘉義火車站的時空軸線,引領人們漫步其中時,發現觀看嘉義的嶄新視角。 本館所藏動物標本許多是承襲自日治時代的嘉義博物館,其中最老的標本恐有近百年歷史了,因而有褪色與老舊的情形,然而都是上個世紀初臺灣自然界的見證,能保存到現在實屬難得。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