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期不適不可不看詳解

另外,如果你對身體上出現的不舒服特別擔心,建議及時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其他減輕腰痠背痛的方式包含選擇有椅背的椅子,減少腰背的負擔,以及視情況冰敷或熱敷疼痛部位,並避免穿有跟的鞋子,三不五時活動一下,不然長時間維持同樣的姿勢也容易造成痠痛。 孕期28~40週屬於懷孕後期,也是這段奇幻旅程的最後一個階段,而懷孕後期症狀包含腰痠背痛、肚子痛和頻尿等等。

懷孕後期不適

本文有請鄧惠文醫師提供專家建議,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父母的育兒事。 到了懷孕後期,寶寶依然正在持續長大中,羊水會增加,子宮亦隨之變大,因此整體體重還是會呈現上升的狀態。 我們只能透過調整飲食的方式,讓原本體重快速增加的速度變慢一些。 為了降低熱量攝取,在澱粉食物的比例可減少一些,例如一餐當中已經有米飯,就不要再吃地瓜或馬鈴薯,或是以五穀飯、糙米飯取代白米飯。 一般在懷孕20週之後, 孕婦的血壓值為「收縮壓高於140mmHg、或舒張壓高於90mmHg」,即稱為妊娠高血壓。 不論妳是本來就有高血壓症狀或懷孕之後才被診斷出妊娠高血壓的人,對母體及腹中寶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險性。

懷孕後期不適: 孕婦噁心與嘔吐,如何應對?

懷孕期間之出血及凝血障礙會導致嚴重的問題,包括流產。 痔瘡原因:便秘、腹瀉、用力使靜脈內壓力增加,增大的子宮壓迫靜脈阻礙循環所致。 懷孕第1、2個月時,乳房會開始慢慢脹大,第5、6個月時,肚子才會比較大一點。 剛懷孕不久就開始脹奶,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沒有紅腫熱痛就不用擔心。 如果脹奶合併紅腫熱痛的症狀,就有可能是發炎了,要就醫檢查,不過臨床上非常少見,因為孕期初乳分泌仍非常少,很少會塞住形成乳腺炎。

越接近預產期的第三孕期,水腫是很常見的症狀,其中又以腳、手及臉部最常出現腫脹情形。 主要是因為逐漸長大的寶寶造成子宮的擴大,因而壓迫到媽咪骨盆處的靜脈、血液循環變差,水分鬱積在組織內形成。 如果是因為工作而必須久站或久坐的孕媽媽,腿部水腫的狀況就會更加明顯。 進入孕期最後階段了,寶寶的活動變得更加頻繁,也更有力,因為寶寶正在快速長大,日益增大的子宮會壓迫腸道、膀胱、影響橫膈膜活動,讓媽咪感覺頻尿、喘氣、骨盆不舒服,別擔心,這都屬於孕後期正常現象。

需要特別注意:四環黴素常被用來治療青春痘,但是孕婦不能使用! 此外,生活上則包括少吃油炸食物,並注意適度清潔,不要過度洗臉,以免皮膚太乾燥也容易發癢。 腰痠背痛的症狀發生的時間點大約在懷孕五個月開始,懷孕愈後期情況會愈嚴重。

所謂的妊娠高血壓,在產後約12週大多就能恢復至正常水平,要是超過12週仍有血壓偏高情形,請持續就醫接受治療。 姿勢調整:休息睡覺時最好採左側臥姿、避免壓迫下肢靜脈,睡前將雙腿抬高或將枕頭墊在腳下20分鐘,幫助血液循環更順暢。 懷孕日記寫到這里,也進入尾聲了,很感謝在許多人的幫助下,我們順利地度過孕期,小樂也健康活潑的在我孕肚裡成長茁壯。 孕婦的尿道很容易受到感染,若缺乏適當的治療,可引致腎炎及早產。 因此,若有尿道炎的症狀如尿頻、小便赤痛或小便有血,便要及早見醫生。

懷孕後期不適: 懷孕後期:懷孕不適

不過也建議媽媽們在運動時量力而為,多留意自己的動作和腳步,避免碰撞或滑倒。 通常越到懷孕後期,水腫會越來越嚴重,這是因為胎兒很大,壓迫到血管影響了循環,此時甚至可能會穿不下原本的鞋子。 詹景全主任說明,有些媽咪在懷孕初期出現偏頭痛,這可能與「懷孕前喜歡喝咖啡或濃茶,懷孕後不敢喝,立刻戒掉」有關。 吳文毅醫師表示,因為荷爾蒙改變,懷孕初期許多媽咪經常會很想睡覺。 如果沒有一定要處理的事情或工作,建議聆聽身體的需求多休息,通常懷孕中期以後比較不會那麼想睡了。 重要聲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親應在嬰兒出生後的前六個月內純餵哺母乳,並儘可能地持續。

愈到懷孕後期,真假宮縮的判斷會變得愈重要,因為真的宮縮是寶寶準備要出生的徵兆,不過除此之外,落紅、破水等現象也都是產兆之一。 本文將帶妳解開真假宮縮之謎,同時認識其他產兆,讓媽媽們能更掌握自己應該去醫院待產的時間點,避免白跑一趟。 生產是懷孕中最難熬的階段,自然生產的媽媽們得將產道擴張到原來的好幾倍大,經歷數小時的煎熬,才能讓寶寶順利誕生到這個世界上。

懷孕後期不適

生產後,皮膚紋漸漸變成白色,但未必會完全消失。 某些藥物更會令胎兒發育畸型,所以如非必要,應盡量避免服用藥物。 新鮮的空氣能令您精神煥發,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身體僵硬酸痛的情況。 在懷孕後期,BB會開始吮手指,小嘴巴也會吸吮活動,學懂了出生後如何吃奶。 BB的眼簾已經可以打開,所以他可以不時開合眼睛。

懷孕期母體內的腎臟血流量是正常的一倍半,加上黃體酮荷爾蒙令輸尿管的平滑肌鬆弛,所以孕婦常會有尿頻的情況。 在孕期中,黃坐月Hedy多會建議孕媽媽盡量增取中午小睡片刻,這不單讓孕媽媽精神飽滿 (妊娠反應會易出現嗜睡),肚內的BB也會更加吸收,會較長胎。 很多孕婦都在懷孕中期開始有妊娠紋,特別是一些懷多胞或胎兒較重的婦女。 至於行的方面,懷孕後期要出門旅遊,最好車程在四小時以內,也需避免路程中有過多的顛簸。 平常仍需規律的運動,以走路、活動四肢等平緩的運動為佳,在公共場合應多戴口罩,降低被他人感染的機率。

在這個階段,BB會開始發展出皮下脂肪,變得更接近出生時的樣子。 舒展肌肉:抽筋時可將腳打直,腳尖往身體方向伸展,感覺小腿筋慢慢被拉直,可緩解痙孿症狀。 每兩週一次產檢,可以更常觀測到小樂的健康狀態,她的胎動也很頻繁、有活力喔!

  • 建議孕媽咪喝水不過量,有尿不憋,如腹部有疼痛感最好看醫生,以免細菌感染。
  • 今天就詳細說說 9 個在懷孕中晚期比較常發生的不適和應對方法。
  • 只要多休息、把腳抬高、減少下肢靜脈受到壓迫,都可稍微緩解不適,並在生產後得到恢復。
  • 可能會水腫或因子宮往上頂而導致胃口變差或睡不好等。
  • 溢乳時,應保持清潔、正常清洗,並可使用溢乳墊。

所以黃坐月Hedy會比較建議孕媽媽選擇平底鞋,或輕度高跟鞋為主 (或短時間穿著)。 在懷孕後期,因腹部隆起,更可選擇不需綁帶的輕便鞋,方便穿著。 黃坐月Hedy強調懷孕後期的飲食補充重點為補鐵,因為隨著胎兒成長,孕媽媽供給胎兒的血將會愈來愈多,生產時亦會面臨失血情況,所以孕媽媽須提高鐵質攝取量,避免發生貧血或失血過多。 進食時可多選紅肉及海產以增加鐵質吸收,如素食準媽媽也可考慮進食一些穀物類早餐當中會添加鐵質,另外無花果等乾果類食物也含有豐富的鐵質。 懷孕後期生活上最應注意的是食與行,上述的許多懷孕後期不適與病症都與飲食習習相關,建議孕婦飲食上要少鹽、少油、少糖。 白開水是最佳飲料,孕期要多喝水,才能讓身體的各種循環順暢,也比較不會有泌尿道感染的問題。

隨著體重增加,孕婦兩腿的負擔越來越重,肌肉過度疲勞,加上變大的子宮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佳,所以經常會在夜間睡覺時發生腿部抽筋的現象,其中又以小腿肚為好發部位。 如果有此情況,試試拿更多枕頭支撐上半身,用半坐的姿態睡覺。 (知道更多關於睡覺的建議, 請點按此處。)通常懷孕後期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是正常的,但如果您很擔心,可以聯絡您的醫護人員。 吳文毅醫師解釋,懷孕初期因為荷爾蒙改變、腸胃蠕動變慢,不少媽咪都會歷經孕吐的階段,應少量多餐,不要吃太飽、也不要空腹。 隨著孕媽媽的肚子越來越大,身體也會出現一系列的不舒服。 今天就詳細說說 9 個在懷孕中晚期比較常發生的不適和應對方法。

孕媽媽在孕期需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豐富而足夠的營養素,例如維生素、礦物質、纖维素等等,而且挑選食物時儘量食用原形食物,而非加工食品,飲食原則重質不重量,避免攝取過多卡路里。 懷孕期母體內的雌激素、黃體酮及催乳素均會急升,使母體變為一個適合胚胎生長的環境。 增大的子宮壓迫靜脈、影響下肢的血液迴流,另外激素變化可以導致液體滯留,造成腿腳腫脹,最容易出現在小腿、腳踝。 根據《台灣爸媽育兒大調查》結果顯示,近7成爸媽認為現今育兒充滿許多無法控制的挑戰,顯示新手爸媽有極大壓力;反之僅有低於2成的爸媽認為現今當爸媽是容易的。 本文有請鄧惠文醫師提供專家建議,分享如何面對這些挑戰,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父母的育兒事。 受到日益增大的子宮擠壓,孕婦下肢的血液要回流心臟會變得愈來愈困難,導致血液積聚在雙腿和雙腳,引發靜脈曲張和水腫。

在變換體位時,可能會出現腹部一側的尖銳刺痛,這一般是由支撐子宮的韌帶突然受到拉伸引起。 如果水腫休息時也得不到緩解,並且出現手和麵部水腫,要及時就醫,排除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和腎臟問題。 惠氏營養品全力支持母乳餵哺,並在可行情況下長時間持續母乳餵哺。 因應嬰兒的成長及發展所需不同,媽媽應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引入輔助食品並繼續母乳餵哺。 本文除與懷孕媽咪們分享新版的媽媽手冊 ─「孕婦健康手冊」怎麼拿之外,還會特別介紹這本「孕婦健康手冊」有哪些特色,以及能為懷孕媽咪們提供哪些資訊。

很多媽媽都認為自己坐月期間「冇啖好食」,其實月子餐亦能變得多元化,參考50款產後月子食譜,日日不同菜式完全無難度。 產婦產後身子虛弱,經常出現口淡情況,這個情況可以飲用炒米茶及坐月補血湯水,滋陰提氣。 陳冠群中醫師表示,孕期頻尿是因子宮向下壓迫膀胱引起,而中醫認為補脾、腎之氣能夠幫助臟腑向上升提,能維繫胞胎,繼而緩解頻尿症狀,患者可在中醫師指導下用黃耆來補脾,杜仲與桑寄生來補腎。 孕媽媽盡量重點是舒適透氣,特別是懷孕中、後期,孕媽媽一般都會體溫較高,所以吸汗全棉衣服會較會合適。 另外,注意孕媽媽不建議穿著緊身衫褲,除了會影響血液循環,間接也會影響BB氧氣的吸收。

總而言之,如果懷孕後期發現不明出血或是大量的陰道分泌物,請立即就醫檢查。 在懷孕後期,您很可能會遇到不少的身體不適,主要成因可能是BB的體型增大和體重增加。 因為BB開始壓著您的橫膈膜和肺部,您或會感到呼吸困難,上樓梯或簡單的散步開始變得吃力。 因為體重增加引起的背痛和疲累,令您動作變得更慢。

一有便意就要趕快去如廁,因為不趕快去如廁,便意一消失就會增加排便的困難。 如果狀況嚴重,也可以在產檢時請醫師開軟便劑來緩解便祕問題。 孕婦如果在懷孕前就已經有便祕、甚至痔瘡等問題,孕期便祕問題會更嚴重,更需要在飲食與運動方面加強。 孕期漏尿的改善方法,首先應該避免便祕、憋尿、提重物、抱小孩、蹲姿,並控制孕期體重增加約10〜12公斤,以免胎兒體重過重,對母體造成不良影響。

呼吸困難由於您的子宮愈來愈大,在您的腹中移到較高位置,以致壓迫到橫膈膜,以致呼吸變得更加困難。 最好的做法是好好放鬆,盡量不要讓自己覺得太熱。 如果腳腫、手腫或面腫的情況在短期內(如在數天之間)突然出現或變得嚴重,則有可能是妊娠毒血症的其中一種症狀(詳情請參閱「妊娠毒血症」單張),必須盡快看醫生。 由於地心吸力的原故,水分多數會積聚於腳踝,所以有八成的孕婦會出現腳腫的情況。

除補充蛋白質外,孕婦於懷孕期每天都應食用適量水果,除了補充維他命,水果富含水溶性纖维,亦能有助預防孕期間的便秘問題。 黃坐月Hedy表示不論懷孕早、中、晚期,其實胎兒所需的營養都不同,所以孕媽媽於懷孕不同時期都需要補充不同的營養素。 一般而言,整段懷孕期,孕媽媽都需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為胎兒發育提供足夠原材料。 在懷孕時孕婦體重增加,重心前傾,走路的姿勢改變,不僅令腿部疲倦,亦增加了腳底筋膜韌帶的壓力,足弓位因而下陷,引致腳跟痛和足底筋膜炎。

至於飲食控制方面,過量的鹽分會讓身體的水分代謝產生困難,進而使血壓升高,使症狀更嚴重。 所以應將一整天攝取的總鹽量控制在3~5公克以降低血壓,高熱量與油炸類食物也都應盡量少吃,水要喝夠。 控制飲食之餘,維持規律作息,比方說少熬夜、適度運動,也可有助血壓穩定。

假如孕吐嚴重,一吃就吐,建議藉由驗尿與抽血來確認電解質是否不平衡、尿液中是否有酮體。 如果電解質不平衡或尿液中有酮體,可能必須住院給予點滴與止吐針。 到了懷孕後期,有時候可能會溢乳,身體已開始為哺乳作準備。

懷孕後期不適

如果已經有輕微漏尿問題,可在咳嗽、打噴嚏動作之前,先夾緊雙腿,以防止因過度用力咳嗽造成漏尿的窘境。 先別覺得矛盾,其實這兩個症狀是由其他懷孕後期不適所共同造成,像前面提到的腰痠背痛,以及寶寶體積增加,壓迫到橫膈膜和呼吸肌肉所導致的夜間打呼,還有腿部抽筋與水腫,這些都可能是造成失眠的原因。 建議懷孕媽媽可以側睡,減少腹部壓迫,或是在睡前進行冥想或其他放鬆精神的活動,可以提高入睡效率。 在懷孕期間因血液回流受阻造成的生理性水腫,多發生在膝蓋以下的下肢部位。

另外,久站也是加劇懷孕水腫的兇手,因此懷孕媽媽除了要多按摩和伸展肢體外,也可以考慮沒事時將雙腳墊高,促進下半身血液流動,如果真的要久站,不妨穿著彈性襪,以減少血液滯留在下肢。 懷孕後期不適症狀包含腰痠背痛、肚子痛和頻尿等等,如果妳在懷孕後期發現自己有明顯的陰道出血狀況,請至醫院檢查。 進入第28至第40周的懷孕後期,BB的身體將經歷顯著成長和發展。

建議媽媽們在睡前避免喝水,以免夜間如廁影響睡眠。 頻尿、漏尿:懷孕最後三個月胎兒頭部下降壓迫骨盆腔,會對媽咪膀胱造成壓力,出現頻尿、漏尿等正常現象。 建議孕媽咪喝水不過量,有尿不憋,如腹部有疼痛感最好看醫生,以免細菌感染。 準媽咪在產前短暫情緒低潮並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成長,但當產前持續性的焦慮、精神問題演變成產前憂鬱症狀時,就會增加產後憂鬱發生機率。

水腫是皮下水份聚集所造成,發生水腫的部位以小腿以下腳踝腳部為多,當手壓下皮膚放掉後產生凹陷就是發生水腫了。 保健的方式要讓腳部多休息,不要穿高跟鞋,儘量穿好穿的平底鞋;飲食不要吃過鹹的食物。 腳是很重要的,有時間就讓腳抬高,可以緩解水腫的狀況。 不過若是孕婦本身有高血壓問題,再發生嚴重水腫、頭痛、視力模糊、蛋白尿等症狀,就有可能是子癇前症,孕婦若有抽筋現象就更加危險,這種狀況都要做立即的處理。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