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期胎動不可不看攻略

好好消化食物對現在的你來說是個奢侈,有些食物,例如︰辛辣和大餐都是加重消化不良和胃灼熱的罪魁禍首,所以要懂得避免受到誘惑並選擇安全的食物。 可以向醫生或藥劑師諮詢懷孕期間可使用的安全抗酸劑,牛奶、乳酪、吉士和芝士也有助於緩解胃灼熱。 如果這是你的第一胎,很幸運地,只要專注於自己和另一半即可。 但如果還有其他孩子需要照顧,休息和思考的時間自然會被壓縮。 試著每天留給自己多一點時間,靜下來專注一下,先別憂慮未來。

懷孕後期胎動

懷孕後期,由於頻尿與腰酸背痛,讓您飽受失眠之苦,總想快點結束這漫長的等待。 懷孕第四個月,懷孕13週,懷孕14週,懷孕15週,懷孕16週每週孕媽媽身體的變化和胎寶寶的發育發化過程。 懷孕第二個月,懷孕5週,懷孕6週,懷孕7週,懷孕8週每週孕媽媽身體的變化和胎寶寶的發育發化過程。 媽咪進食後,腸胃會開始蠕動發出聲音,腸胃蠕動的聲音對胎兒來說就像飛機飛過般大聲。 如果是個人情況想要剖腹產,醫生建議最好可以到38周足月後再進行剖腹產,大約36週產檢時預約排刀就可以。

懷孕後期胎動: Q:產檢時寶寶體重比較輕,需要做些什麼改變嗎?

重要聲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親應在嬰兒出生後的前六個月內純餵哺母乳,並儘可能地持續。 惠氏S-26金幼兒樂、資兒樂3及惠兒樂3是專為1歲至3歲健康幼兒設計的成長專用配方,S-26金學兒樂、資兒樂4是專為3歲至7歲健康幼童設計的專用配方,並非母乳的替代品。 惠氏媽咪DHA藻油及親和孕哺膠囊為準備懷孕、懷孕及授乳期婦女的營養補充品,並不適合作為母乳代用品使用。 懷孕期間,孕婦媽媽們攝取足夠的鈣含量,不只可以幫助到寶寶在肚子裡的成長,也能幫自己留住鈣質,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 懷孕後期的孕激素變化,會使得連接食道和胃部的肌肉放鬆,導致胃酸容易倒流,引發胃食道逆流。 建議媽媽們在懷孕後期少吃辛辣和酸性食物,以及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吃得太飽。

  • 胎動只會出現在子宮的局部,胎動位置也會跑來跑去不固定,一開始感覺像腸胃蠕動;但與子宮收縮不同,子宮收縮是肚子會整個一陣一陣緊繃。
  • 目前政府有全面補助500元的檢查,小貝比出生後有任何症狀也必須給予抗生素治療。
  • 如果您覺得睡不著,建議您去喝杯牛奶補充鈣質,或者吃點東西,也可以去看電視或者閱讀。
  • 最後幾次產檢至生產時都會有時間誤差,平均體重在200~300公克以內都算是合理的誤差範圍。
  • 醫師會讓孕婦做「無壓力性測試」(Non-Stress Test;NST),方法是讓孕婦躺下來,在孕婦肚子綁上胎兒監視器,經過20分鐘,看胎動是否達2次以上,而且胎兒心跳會隨著每一次胎動增加,每分鐘增快15下以上,這樣就表示沒有問題。
  • 媽媽採取腿伸直仰躺的姿勢,用捲尺測量從恥骨的上面到子宮底(子宮最上面的部分)的長度。

胎兒在活動時最常見是揮動手腳,有時出現較大或較用力的動作,例如翻身、踢腿等,會讓孕媽咪比較能感覺到,若胎兒只是進行手部張握,孕婦則較不易感受。 雖然現在還難以理解,但許多媽媽說生產之後都會很懷念寶寶在肚子裡活動的感覺。 如果孕婦的心情亢奮、喝較多咖啡、或環境吵雜、或媽咪休息時,胎動都可能較頻繁,這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胎動動得很頻繁後,突然都沒胎動了,則要盡快就醫。 持續性子宮收縮:30分鐘有5~6次子宮收縮的頻率,這樣的宮縮頻率,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產程進展,進而導致早產分娩。 橫膈膜上下活動會受到增大的子宮影響,孕婦需增加每次呼吸的深度,才能讓寶寶有充分的氧氣,平常呼吸沒那麼深,這種呼吸深度的增加,常會讓人有「喘不過氣」的感覺。 大約28週~32週為胎動的最高峰,然後隨著胎兒愈長愈大、子宮內空間減少,胎動也逐漸減少,大約34週~36週以後胎動會較少,但郭安妮醫師強調,即使如此「胎動也不會少於平常的一半」(自己跟自己平時相比,比前幾天少了一半以上),必須就醫。

此外,目前台灣法定合理的中止妊娠時間是在24週前,因為24週後的胎兒出生後是有存活機會的,因此若能及早發現問題,可以讓您與伴侶有充分時間了解和消化,無論是進一步檢查或諮詢都還有時間,可以在思考過後做出最適合您家庭的決定。 本週,您可能會感到子宮頸有些疼痛,這樣的感覺類似於子宮頸抹片檢查時所感到的刺痛,這種感覺可能會不斷出現,這來自於嬰兒頭部不斷往下沉對您施加的壓力。 您的子宮頸現在已經成熟,它正在準備開始擴張,娩出胎兒。

懷孕後期胎動: 好媽媽 懷孕後期(8-10個月)

懷孕31週以上:此時寶寶已經成長到填滿整個子宮的程度,胎動也會更加激烈,這時正常的胎位會變成「頭下腳上」,所以媽媽會感受到寶寶在踢肚子的上方或是側邊。 快到臨盆的階段時,寶寶的頭會下降到骨盆中,寶寶胎動的次數就會下降。 胎動位置會在靠近肚臍的下緣處,胎動會很輕微,所以18、19週的時候感受不明顯很正常,有些媽媽會感覺像腸子在蠕動,或像是有魚在肚子裡面游泳的感覺。

懷孕後期胎動

本文有請鄧惠文醫師提供專家建議,分享如何面對這些挑戰,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父母的育兒事。 一旦懷疑破水,必須盡快就醫,以免有臍帶脫垂或感染的可能。 3.10次胎動在30分鐘內完成記錄在A、在30〜60分鐘完成記錄在B、在60〜90分鐘完成記錄在C、在90〜120分鐘完成記錄在D、超過120分鐘(即2小時)才完成記錄在E。 此時包圍著寶寶的羊水體積達到巔峰,大約有1公升,形成一缸溫暖無菌的泡澡水,讓寶寶漂浮其中。 羊水的份量是寶寶腎臟的功能指標,在這個階段,每天應該能製造約500毫升羊水。 人們認為性愛會對催生有所幫助,因為男性精液中含有前列腺素。

建議懷孕媽媽可以側睡,減少腹部壓迫,或是在睡前進行冥想或其他放鬆精神的活動,可以提高入睡效率。 這通常是所有懷孕媽媽最有感的身體變化,隨著胎兒的體積增大,孕婦活動會愈來愈吃力與困難,但是這不代表妳得整天躺在床上休息,即便只是散步或快走,也好過完全不動。 不過也建議媽媽們在運動時量力而為,多留意自己的動作和腳步,避免碰撞或滑倒。 一般人在生活中常有慣性動作,胎兒是否也會在某個階段出現規律行為?

對此,李湘萍醫師表示,胎動是胎兒是否健康的一項指標,與性別及先天疾病無關,只要寶寶在孕媽咪體內有持續活動,且活動頻率在正常生理範圍內,即代表寶寶活動力沒問題,對於胎動不應過度或擴大解讀。 而胎動也是孕媽咪和寶寶互動的最佳時機,媽咪可以諮詢醫師寶寶在腹中的大致位置,一旦事先掌握,可推測寶寶凸出的是身體哪一個部位,當寶寶身體部位凸出媽咪肚皮,孕媽咪可以輕叩回應、和寶寶玩耍,就可以進行更深入、明確的互動。 打嗝反映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狀況,一般寶寶約在27週~28週開始出現打嗝現象。 寶寶打嗝有其規律,有些寶寶在32週以後便會照三餐規律性打嗝。 而孕媽咪若攝取富含糖分的食物,因為寶寶對血糖吸收較快,會很快地開始打嗝。

懷孕後期胎動: 懷孕41週心情:失眠、日夜顛倒,什麼時候才卸貨?

可是隨著孕齡的加大,就不會再像開始時一樣介意孩子是否漂亮,是否聰明瞭,做父母的最大的希望就是隻要寶寶出生後是健健康康的得就行,所以會非常小心在意,有點不對勁就會驚慌失措,不知怎麼應對,所以學些必要的孕期知識是很必要的。 要不要餵母乳其實因人而異,可以自己做選擇,我自己是喝配方奶長大的,也不覺得有比較不好! 但如果決定要餵母乳了,建議在懷孕7、8個月的時候,可以開始吃卵磷脂,卵磷脂可以促進神經傳遞、活化腦細胞、預防脂質堆積在血管、改善動脈硬化(可預防塞奶),如此之外還能改善壓力造成的精神疲勞。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主導的研究發現,孕媽肚裡的寶寶,臨近夜晚,或孕媽要就寢時,突然變得活躍,而胎動可能在懷孕後期變得更強烈。 初產婦(第一胎)大約20週才會開始慢慢感覺到胎動(因第一胎沒經驗,較晚才能分辨出胎動與腸胃蠕動,有些初產婦甚至要到6個月才可感覺到較明顯的胎動);懷第二胎以上的經產婦則大約18、19週左右可感覺到胎動。

醫師會讓孕婦做「無壓力性測試」(Non-Stress Test;NST),方法是讓孕婦躺下來,在孕婦肚子綁上胎兒監視器,經過20分鐘,看胎動是否達2次以上,而且胎兒心跳會隨著每一次胎動增加,每分鐘增快15下以上,這樣就表示沒有問題。 另外也會透過超音波看胎兒姿勢和位置,並觀察是否有臍帶繞頸、子宮動脈血流是否正常、羊水是否減少,或胎兒是否有活動等等。 當孕媽咪發現胎動太少時,可能是胎兒正在睡覺,可以推推肚子以喚醒胎兒,確定他是否有在活動;或喝杯果汁、吃點甜食(但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不要吃甜食喔),讓血糖升高以及腸胃蠕動,來喚醒並觀察胎動是否正常;也可以待會再測或下次飯後再測。 假如一天有兩個連續的時段都感受不到明顯的胎動,就要立即就醫接受檢查。 坊間常見懷男寶寶胎動會比較明顯、頻繁胎動可能表示寶寶是過動兒等迷思。

陳醫師提醒孕媽咪需要在35至37週時,接受乙型鏈球菌的篩檢(利用無菌棉棒在陰道口和肛門口採樣檢體,有效期約5週),但若是早產高危險群需要提早接受檢查。 由於乙型鏈球菌是造成新生兒感染死亡的第一名,發生率約10至30%,早產兒感染乙型鏈球菌者,死亡率約20%;33週以前死亡率更高達30%;足月出生的寶寶感染乙型鏈球菌者死亡率約2~3%。 由於抗生素的使用和1970年代死亡率50%來比較已大幅降低。 目前政府有全面補助500元的檢查,小貝比出生後有任何症狀也必須給予抗生素治療。 出現腰痠背痛的主要是因為懷孕時受到賀爾蒙的改變,使得關節軟化、鬆弛,越到妊娠後期,母體也會受到變大的子宮壓迫下肢靜脈與神經,影響血液循環以及背痛的現象發生;同時間胃部因為受到子宮的往上擠壓,孕媽咪也容易感到胃不舒服。

另外,久站也是加劇懷孕水腫的兇手,因此懷孕媽媽除了要多按摩和伸展肢體外,也可以考慮沒事時將雙腳墊高,促進下半身血液流動,如果真的要久站,不妨穿著彈性襪,以減少血液滯留在下肢。 徐明洸主任解釋,胎兒在活動時本來就會呈現動靜交錯的現象,諸如急促胎動後突然停止、胎動加劇後逐漸減少等,大多是正常反應,毋須過度解讀。 懷頭胎的孕媽咪因為沒有經驗,約在17~18週時會將腸道蠕動的感覺誤以為是胎動,實際上,胎動的確與脹氣、腸子蠕動的感覺相近,通常會有咕嚕咕嚕或氣泡的感覺。 胎兒脊椎與軀幹的神經會開始控制肌肉做出反射動作,常見寶寶如同毛毛蟲般蠕動,手腳的移動也是在10週左右出現。 只要沒有像月經來的量那麼多,就不用擔心,可先觀察等等看;但如果像月經來的量那麼多,甚至像月經第2天的血量,就可能不是產兆的落紅,而是胎盤早期剝離,應盡快就醫,以免胎兒可能會缺氧。 如果哺乳會使孕婦感到有點不舒服,建議離乳、改用安撫奶嘴;倘若孕婦仍想餵奶,則建議將奶擠出瓶餵,避免刺激乳頭,降低引起子宮收縮的機率(因乳頭的刺激,親餵比瓶餵容易引起子宮收縮)。

懷孕到第 5 個月左右,媽咪可以感受到寶寶在肚子裡活動,這就是胎動。 第一種是胎兒全身大幅度地翻滾,第二種是胎兒伸直手臂,第三種則是媽媽所感覺到的胎兒呼吸。 會發生這些胎動是因為胎兒吮吸手指,或是喝羊水,有時也是練習吸奶而發生。

在懷孕20週開始肚子有蠕動感覺,原來是胎兒正在媽媽的子宮裡活動,亦即「胎動」。 藉由奇妙的胎動,孕媽咪感覺腹中寶寶的存在、建立緊密的聯繫,胎動也是寶寶的健康象徵。 愈到懷孕後期,真假宮縮的判斷會變得愈重要,因為真的宮縮是寶寶準備要出生的徵兆,不過除此之外,落紅、破水等現象也都是產兆之一。 本文將帶妳解開真假宮縮之謎,同時認識其他產兆,讓媽媽們能更掌握自己應該去醫院待產的時間點,避免白跑一趟。 懷孕後期出血症狀除了代表產兆的落紅外,也可能是胎盤早期剝離或前置胎盤等症狀,如果妳在懷孕後期發現自己有明顯的陰道出血狀況,請至醫院檢查。

懷孕後期胎動

其他減輕腰痠背痛的方式包含選擇有椅背的椅子,減少腰背的負擔,以及視情況冰敷或熱敷疼痛部位,並避免穿有跟的鞋子,三不五時活動一下,不然長時間維持同樣的姿勢也容易造成痠痛。 孕期28~40週屬於懷孕後期,也是這段奇幻旅程的最後一個階段,而懷孕後期症狀包含腰痠背痛、肚子痛和頻尿等等。 以下將列舉懷孕後期的常見症狀,了解自己身體可能產生的變化,減少孕期焦慮的產生。 到了懷孕晚期,明顯隆起的肚子會讓妳的行動愈來愈不便,不僅腰痠背痛的程度增加以外,其他不適症狀還有懷孕後期肚子悶痛,以及胃食道逆流等。 有些症狀會自行好轉,不過也因為懷孕後期同樣也是待產時期,媽媽應多加留意自己的身體,懂得辨別哪些是異狀以及哪些是產兆。

等待的過程中,您不僅會感到沮喪、激動、焦慮不安,同時也十分害怕和疲倦。 儘管放鬆心情很困難,請嘗試著躺下休息,並做一些不需要太多精力的簡單家事來分散注意力。 蕭勝文醫師建議孕媽咪放鬆心情,可以聽聽胎教音樂(沒有特別限定,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即可),對胎動會有很明顯的幫助! 最好每天做胎動紀錄,只要胎動達到標準,孕媽咪就不必太過擔憂,萬一有異常,也能夠及早就醫並進行處置。 這個時期的胎兒已填滿了子宮且發育完成,胎動會比之前更強烈。 在此時期,胎兒的腿升到媽媽的肚子上方,所以媽媽會感受到胎兒在踢肚子上面。

因而致力於打造一個讓女性放鬆、能展現自我,更能夠守護與支持彼此的醫療環境與婦產科選擇。 越接近臨盆週數的媽媽越要留心產兆,一般而言有3大產兆:落紅、破水、陣痛! 其實胎動並不算是產兆喔,但是臨盆前胎動也要觀察,除了產兆外,一直到生產前一天胎動都要小心關注。 到了懷孕最後一週,您可能已經下定決心要趕緊結束孕程了。 漫長的等待讓您感覺不舒服,精神也不像平常那麼好,很難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情上或好好休息。 如果可以忍受些許的刺激和疼痛,刺激乳頭可能對子宮收縮有用。

懷孕後期胎動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