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黃體素8大優點

劉蕙瑄醫師補充,所謂的高溫,參考值大約是36.7℃,還不到發燒的溫度。 而測量時間,必須在起床的5~10分鐘間,之後還需持續觀察一段時間,才可能進一步確認是否有不足的情況。 懷孕的過程中,母體的免疫力會下降,因此常會聽到有準媽媽懷孕後,比較容易感冒。

如果14天內成功受孕,黃體素會就持續分泌,長達12~14周才會逐漸減退,改由胎盤分泌黃體素,持續到生產,這也是孕婦體溫稍微升高0.5~1度的主因。 若是14天內都沒有受孕成功,黃體會自行萎縮,停止分泌黃體素,子宮內膜剝落出血形成月經。 女性荷爾蒙在女人的一生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由卵巢所分泌,分為雌激素及黃體素。 雌激素稱為動情激素,促使女性性徵的發育成熟;而黃體素又稱作是助孕激素,協助受精卵著床成功。

懷孕黃體素: 口服型黃體素

經痛是女性最常見的婦科問題,女性月經順與不順,可以反應出當月的身體狀況,50%~80%的台灣女性都有輕重不一的經痛,你是每到生理期就需吃止痛藥緩解經痛才能渡過生理期的朋友嗎? 小編要來介紹6個穴道透過按摩的方式,幫助改善月經不順、減少生理期的不適。 國泰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表示,懷孕6~8周,若有出血情形時,則需使用黃體素安胎;懷孕14~16周出血,會使用口服或注射黃體素安胎。 若中後期出血,除了黃體素外,還會給抗子宮收縮的藥物yutopar。

聖潔莓(Chasteberry/vitex)含有豐富的植物黃體(Phyto-progesterone)天然成份、可以發揮類似人體黃體素賀爾蒙的功能,提高黃體生成素的水平,同時稍微抑制FSH(促卵泡激素)的分泌。 劉蕙瑄醫師認為,由於受精卵中,一半的基因是屬於準爸爸的,對於準媽媽來說,屬於外來的部分,因此難免會產生排斥,所以為了讓胚胎更穩固,因而導致免疫力會下降一些,而這就是身體的自然保護機制。 1.口服藥:口服膠囊算是相當方便,通常適用對象為接受人工生殖者。 陳彥廷醫師提醒,備孕時期不宜補充黃體素,否則會打亂經期,反而抑制排卵,也就是說,即使有需要補充,不宜太早吃,請依照婦產科醫師醫囑服用。 2.抽血:在排卵後的第5~7天抽血,可得知女性的黃體素濃度。 臨床上,數值小於12ng/ml,即高度懷疑黃體素不足。

推薦食物有:椰子油、火雞、紅肉、優酪乳、橄欖、橄欖油。 由於女性排卵後黃體素分泌增多,會使基礎體溫維持在高溫約12~14天,才算是黃體素足夠;如果基礎體溫高溫期只有8~10天,則代表黃體素不足。 由於孕酮的口服活性不佳,所以有許多人工合成的孕酮設計方向就是增加口服活性,且在處方面面式之前就可以使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1997年7月31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孕酮陰道凝膠;1998年5月14日核准口服膠囊;2001年4月25日核准注射劑。

B6可維持黃體素與雌激素的平衡,避免兩者失調而導致黃體素降低,平時可透過糙米、菠菜、牛肉、三文魚、秋刀魚、香蕉、薯仔等補充;同時這些也是抗壓食物,有助於調節備孕或安胎所面臨的壓力。 在未懷孕時,不少人會看輕黃體素的重要性,認為週期亂也沒關係。 但其實黃體素如果不足,不只月經會不規則、經血量會過多,情緒也會受影響,變得焦躁、激動、疲勞、憂鬱,還會影響到頭痛、乳房痛、水腫等降低生活品質的症狀。 另外,女性排卵時會有低溫和高溫狀態,因此會先測量低溫,再測量高溫是否維持在11天以上,如果有就代表女性黃體素是足夠的。

黃體是女性卵巢內暫時性的內分泌腺體,擔負著將子宮內膜進行更進一步的準備,以應付後續胚胎著床的重要角色。 黃體最重要的功用是分泌黃體素(Progesterone)和雌激素(Estrogen)。 試驗表明,口服和肌注兩種方式的治療效果差異不顯著。

如果孕媽咪有黃體素不足的狀況,會影響胚胎著床不穩定而出血,通常補充黃體素後便可改善出血情況。 基本上,黃體素藥物分為三種,整個孕期都可以使用黃體素,這類藥物幾乎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 如果懷孕母親有黃體素不足的情形,而讓胚胎著床不穩定而出血,就要馬上補充黃體素,以改善出血情況。 黃體素藥物分為三種,有口服型、注射型、塞劑型,整個孕期都可以使用黃體素,以確保懷孕過程順利。 但若是黃體素不足而需要備孕,或是為了調整體質改善PMS的女生,可以考慮從食物裡去補充黃體素生成的原料。

懷孕黃體素: 分泌濃度影響體溫

1960年代起,黄体酮开始作为降低早产风险的治疗手段。 随机试验表明黄体酮可以降低早产的风险,但仍不清楚延长妊娠时间是否可以改善胎儿的健康。 再塞陰道塞劑時,要注意指甲不要刮傷陰道壁,避免陰道感染等問題。

懷孕黃體素

推薦食物有:草莓、橘子、木瓜、南瓜、花椰菜、番茄、檸檬等。 脂肪是製造女性荷爾蒙的原料,體重過輕的人通常體脂肪也較低,容易導致女性荷爾蒙製造減少,造成黃體素不足。 排卵是育齡女性定期製造黃體素的關鍵,如果妳先天沒有排卵,或是排卵過少,都會造成黃體素不足。

黃體製造的激素也會抑制要維持黃體所需的FSH及LH,隨著FSH及LH濃度的下降,黃體最後會萎縮。 黃體的死亡會使得黃體素及雌激素的量下降,而這些激素的減少又會使FSH濃度開始增加,開始預備下一個月經週期的卵泡。 黃體素及雌激素濃度的持續下降會觸發黃體期的結束:會排出月經並且開始下一個月經週期。 同為懷孕早期出血,未必都要補充黃體素,陳彥廷醫師舉例,有早期出血但量不多、無早產病史的個案,就不需要補充黃體素;若為45歲且接受數次試管療程,又有出血狀況,可能就需要補充黃體素。 「臨床上,會篩選高風險個案,以提早投藥方式預防早產,或許有幫助」。

懷孕黃體素

兩者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衰退,到了更年期後停止分泌。 不少女性朋友身體不舒服,像是每個月都經痛、亂經、更年期不適,尤其是習慣性流產,甚至是不孕的婦女,到婦產科一檢查,醫師常會說「妳的黃體素不足」、「妳的黃體素過低了」。 鋅是幫助分泌黃體素的重要元素,它可以刺激腦下垂體釋放促卵泡激素而促進排卵,進而刺激卵巢產生雌激素及黃體素。 推薦食物有:貝類、牡蠣、蝦蟹、牛肉、羊肉、動物內臟、腰果、黑巧克力、南瓜等。

懷孕黃體素

使用後會感到分泌物增加,這是因藥物被吸收後,會有殘渣排出體外。 由於懷孕後女性的黃體素應大量分泌,以維持胚胎著床穩定,提高著床成功機率,若是黃體素不足,容易造成早期出血或是流產的狀況。 如果女性體內的黃體素不足,就容易造成月經不規則、經血過多、經痛、情緒激動或沮喪、睡眠障礙等較明顯的經前症候群症狀。

禁忌:懷孕、哺餵母乳、肥胖、肝功能異常、凝血機能異常、嚴重高血壓或糖尿病、心臟病、血栓病史、35歲以上有吸煙者,都可能會增加血栓風險,曾罹患乳癌、子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不建議使用。 有些女性天生排卵較少、月經量也較少,代表女性荷爾蒙分泌量較少、濃度也較低,因此子宮內膜較薄,剝落時產生的經血量也會比較少。 無論妳是受經前症候群之苦,還是有經期不規則或經血過多的困擾,都要注意自己是否有黃體素不足的問題。 如果妳喜歡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也經常外食,就更要注意自己體內是否累積了太多環境荷爾蒙的汙染,而造成了短時間內體重增加、水腫肥胖等,這些也都是造成黃體素不足的原因。 黃體素不足會造成基礎體溫高溫期短,不易受孕,由於女性排卵後黃體素分泌增多,會使基礎體溫維持在高溫約12~14天,才算是黃體素足夠。

黃體在排卵後仍會繼續成長,並製造大量的激素,特別是黃體素,也會分泌極少量的雌激素。 黃體素對於子宮內膜接受囊胚著床以及支持早期懷孕上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黃體素的副作用就是會提高女性的基礎體溫。 4.凝膠:透過陰道壁血管讓身體快速吸收,以提高子宮黃體素濃度,常見不適問題多為體內的黃體素突然升高,可能造成便祕、嗜睡、噁心、疲倦、胸部疼痛及頭痛等症狀,如出現不適,可告知主治醫師。

沒有流產病史並是以自然受孕的媽媽們,通常才會開口服黃體素。 藥劑是口服膠囊的型態,但是採取塞入方式塞到陰道裡面。 劉蕙瑄醫師說明,就像治療陰道感染一樣,膠囊塞進去後會破掉,之後便藉由血管吸收藥劑成分到身體裡面。

每一種不同形式的黃體素,都針對不同的情況來給予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黃體素分泌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穩定孕媽咪的子宮內膜,讓受精卵能夠著床地更穩固。 劉蕙瑄醫師解釋,如果子宮內膜的狀況不穩定,受精卵也不太容易著床成功。

懷孕32~34周,除了yu-topar藥物外,甚至會給點滴的yu-topar、硫化鎂、鈣離子阻斷劑等。 現在有抗催產激素atosiban,但健保不給付;或是使用輔助藥物adalage舌下含錠,作為短效抗子宮收縮使用。 好的油脂是製造女性荷爾蒙的原料,若平時油脂攝取不夠(例如為了減重而刻意吃水煮食物),容易使黃體素、雌激素分泌不足,建議可從牛油果、堅果、魚類、橄欖油來攝取好油。

  • 十字花科蔬菜能夠降低雌激素,幫助平衡荷爾蒙,因它們通常含有豐富的硫代葡萄糖,能幫助肝臟過濾、分解雌激素代謝物。
  • B6可維持黃體素與雌激素的平衡,避免兩者失調而導致黃體素降低,平時可透過糙米、菠菜、牛肉、三文魚、秋刀魚、香蕉、薯仔等補充;同時這些也是抗壓食物,有助於調節備孕或安胎所面臨的壓力。
  • 沒有流產病史並是以自然受孕的媽媽們,通常才會開口服黃體素。
  • 劉蕙瑄醫師表示,由於口服膠囊很方便,因此通常會開立給不孕症的媽媽補充。

藉由月經初期開始服用雌激素來增厚子宮內膜,並在內膜長至夠厚的時候進行黃體素的給予,啟動內膜,植入胚胎,讓胚胎可以著床。 整個過程均以人為的方式給予藥物;而也是因為外來藥物的給予,使得正常的濾泡發育週期無法啟動,所以卵巢並無法形成黃體,提供足夠的雌激素及黃體素來支持早期懷孕子宮內膜的穩定。 孕酮屬於一類稱為孕激素的荷爾蒙,涉及人類和其它物種的月經週期,懷孕和胚胎過程。 當月經中期卵巢排卵後,排出卵子的卵泡會形成黃體,由此分泌孕酮。

如高溫期少過11天,可能代表黃體素不足,建議進一步檢查診斷。 早產的警訊之一就是子宮頸變短,若在20週前後以超音波測量子宮頸短於2.5公分的孕婦,建議每天補充黃體酮,研究發現,可降低4成的早產率。 2.針劑:採肌肉注射方式的針劑,依效果長短分為短效型、長效型;短效型黃體素,通常是急性出血時給予,比較少用於預防有早產病史的個案;長效型黃體素約1週打1次,因是油性藥物,所以注射時會感覺比較疼痛,屬於自費藥物。 針劑黃體素麻煩的是,必須要到醫療院所接受注射,無法自行施打。 陳彥廷醫師補充,黃體素濃度的提高,不免產生副作用,就是減緩了平滑肌的活動,讓子宮收縮變得緩慢的同時,也讓消化道肌肉減緩了蠕動的速度,使食物停留在胃中的時間增加,易產生脹氣或便祕。 1960年代起,黃體酮開始作為降低早產風險的治療手段。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