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埔里7大好處

1月踏查台灣橫貫鐵路路線的深崛陸軍大尉一行14人在土魯閣社(Toluku,今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靜觀部落)附近被殺,日人對霧社地區展開全面封鎖行動。 泉州人鄭勒先率領羣眾進入埔里盆地,與平埔族羣進行交易,他並依順台灣少數民族習俗,改姓名成平埔族名培奕(uaiyek),而且與平埔族人互相約定毋侵奪、毋欺詐、毋強佔土地等事,獲得平埔族羣之信任,並獲得准許居住在埔里社。 埔里鎮是清代水沙連一部份,全境是由中央山脈、合歡山白姑支脈與雪山山脈大橫屏支脈包圍,境內有起伏的丘陵與埔里盆地構成,盆地南北受南烘溪、眉溪兩大河川切割,是渾然天成的遠古湖泊流失所遺留的盆地地形。

【NEWS586/記者林蓉英埔里報導】民進黨南投縣長候選人蔡培慧與埔里鎮長候選人廖志城的埔里聯合競選總部5日成立。 賴清德副總統、羅美玲立委、南投縣黨部主委蔡銘軒、陳宜君議員、葉仁創議員、蘇昱誠議員候選人及埔里村里長、代表會及社區發展協會等均到場支持。 【焦點時報/記者張彥勳埔里報導】民進黨南投縣長候選人蔡培慧與埔里鎮長候選人廖志城的埔里聯合競選總部5日成立。 根據南投縣政府民政處統計,2021年底埔里鎮戶數約2.9萬戶,人口約7.8萬人,其中男性人數38,718人,女性人數39,389人,性別比約為98.3,是南投縣性別比最低的行政區,鎮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枇杷里與成功里,2021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8,899人與307人。 廖志城鎮長說:「風雨生信心,在埔里土生土長的廖志城從議員當鎮長,念茲在茲的就是讓埔里這座美麗的山城,成為每個埔里囝仔的大家族。」他當鎮長這四年,廣為邀請埔里在地的青年朋友投入埔里的總體營造,不論是跟暨南大學USR、民間團體的合作,透過地方創生引進年輕活水,埔里已成為許多青年移居的首選。 埔里鎮民代表會副主席潘英輝致詞表示,廖志城上任以來的認真勤政,埔里的蛻變讓全鎮民很有感,埔里成立的環保志工隊就高達43隊,可說是全國之冠,全鎮民把埔里的事當成自己家裡的事,共同守護家園。

成功埔里: 埔里成功祕境烤肉區

而沃爾夫其實也是「成功牛排」的愛好者,因為覺得名字很吉利。 B.文化產業:成功社區每年都有舉辦客家產業文化活動,有村民農特產市集、社區歷史回顧展、廣福宮義民爺建廟週年祭祀典禮、義民爺信仰文化傳習、親子趣味闖關活動以及客家藝文節目演出等精采活動,吸引全台各地的客家與觀光民眾人來共襄盛舉。 D.客家水碓:水碓在客家庄是先民智慧的表現,以往鄉村無電力、無機械可運用,所有農作均須靠先民雙手勞作;基此,先民利用自然水源,引水灌注水碓,以翹翹板原理,當水槽滿水,重於米垂,水傾斜倒水,回垂舂米,日以繼夜驅動水碓舂米,達到糙米舂成白米的成效。

其他排餐都是以份作為單位,包含主餐、鐵板麵與一顆蛋,份量上分為精緻排餐、豪華排餐以及美味雙拼系列。 食量不大想吃少一點就選「精緻排餐」;大食怪需要吃很多,就選「豪華排餐」,優柔寡斷,這個想吃那個也想吃,就選「美味雙拼」兩個願望一次滿足。 已經結束營業,而原本埔里五花馬的店面也火速出租出去,現在是台中到處都分店的「成功牛排」,不過沃爾夫還不確定是不是啦! 但是整個內容餐點都一模一樣,只是差別在店內裝潢與招牌不太一樣,那就暫定她就是台中平價牛排之王「成功牛排」在埔里開設的分店吧!

成功埔里

台灣建省,劉銘傳就任為首任巡撫,到任後向朝廷陳述台澎善後事宜,以“練兵”、“清賦”、“辦防”、“撫番”四大政務為治理台灣的主要重點,即設立防務、籌辦軍政、清理賦税、安撫生番等,其中以“撫番”為治台首務。 台灣總兵吳光亮建造大埔城(今埔里街區前身)並建造主要官署,以堅硬的土壤建造城垣,外面種植刺竹,以濠溝環繞,並設置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周圍凡七百餘丈,號稱“大埔城”,是為控制枱灣中部番境的重鎮。 台灣總兵吳光亮建造大埔城(今埔里街區前身)及建築廳署,壘土為城,外植刺竹,環以濠溝,並設東、西、南、北四門,周圍凡七百餘丈,號稱“大埔城”,是為控制台灣中部番境之重鎮。 設立埔里社堡的十九所義學及五城堡(即銃櫃、水社、貓蘭、司馬按及新城五莊)的七所義學,這些義學都推選通曉文理的漢民掌管教職,以教化台灣少數民族兒童(番童)為最主要的目標。 理番廳委員李世英廢埔里盆地原有之通事制,將埔里盆地的各聚落分為東西南北四角,各置總理一名,各聚落設社長職。 甘為霖牧師再次前來埔里盆地傳教,並試圖在日月潭之水社對邵人進行基督教的傳教工作,將日月潭命名為Lake Candidius,用以紀念17世紀間一位荷蘭籍教師Candidius在台南地區熱心傳播基督福音的事蹟。

埔里盆地烏牛欄巴宰族頭人潘孝希開山,因打獵槍傷,獲同族岸里社族人引介,前往台南療傷,住院期間得基督福音,邀請李豹、甘為霖牧師前來,基督教信仰自此後傳入埔里盆地。 甘為霖牧師並資助埔里社之巴宰族人興建烏牛欄禮拜堂,成為水沙連地區基督教傳教之起源地,其後兩年間陸續完成牛眠山、大湳禮拜堂的興建與傳教事宜。 埔里盆地“南番”、“北番”勢力因既得利益衝突,不斷髮生武力對抗,時常發生械鬥,時稱“南北並”,埔里社街區曾遭兩次焚燒,此一械鬥直到1873年(同治十二年)才逐漸平息。 茄苳腳圳、北烘圳、守城份圳等水利設施陸續開鑿完工,平埔族羣之定耕農作開始有一定規模,埔里盆地的開發奠定基礎。

機關團體也可來此包場,體驗窯烤披薩,並有專人導覽解說生態,園主董瑞芳表示希望客人能來此體驗「慢食慢活」的生活樂趣。 埔里公學校前原設梅仔腳分教室,址在郊區,較易擴展,因此逐年發展,規模已超越本校,8月16日埔里公學校前梅仔腳分教室改為本校,而將原校改為分教室(後改為埔里南公學校,即南光國小前身,址在今埔里鎮第三市場)。 將埔里社民間之糖廓整合,成為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埔里社製糖所”,開設蔗田至製糖所間之甘蔗輸送鐵道,同時兼營客運。 此一經濟作物的大量栽植,改變埔里盆地缺水地帶及丘陵地的耕作型態,由於土地的利用、買賣,及民間企業的整合,帶來大量人口的移入,對埔里盆地的傳統經濟結構、社會型態、交通等產生巨大影響。 依照官制改正規定,廢除南投辦務署埔里社支署,改為南投廳埔里社支廳,管轄原埔里社堡(現埔里鎮)、北港溪堡(現國姓鄉)、五城堡(現魚池鄉)之平地,以及眉原,過坑、卓社、幹卓萬之蕃地的範圍。

南投縣埔里鎮山區一處百香果園昨(28日)下午4時許傳出死亡意外,一名印尼籍移工不慎碰觸果園周圍防山豬的電網,高壓電流當場竄身,印尼男子腿部爆裂,當即失去呼吸心跳,經送醫搶救後仍宣告死亡。 C.臥龍洞:位於成功里和南村里之間的丘陵山區,是一座神秘的隧道,長約三十公尺,高有七公尺,寬度則僅容一人通過,是呈狹長而傾斜狀的山洞,輪廓酷似台灣的形狀,此洞棲息有數量眾多的野生蝙蝠,所以有人又把這一段隧道稱為蝙蝠洞。 臥龍洞是早期成功里的居民為了挑運農作物前往埔里鎮販賣所開挖的,是連通成功里與南村里的隧道,從南村進入,是一處探險的秘境奇洞,亦可由此前往玉門關作涉溪之旅。

羅美玲強調,鎮長能夠為埔里爭取這麼多資源,幕後推手蔡培慧功不可沒,不僅埔里要升級、南投十三鄉鎮也要升級,請大家一人拉十票,為南投選出最優質的縣長。 成功里位居埔里鎮西南角山區,東與桃米里為鄰,南與魚池鄉大雁村相倚,西與國姓鄉南港村接壤,北與南村里為界。 埔里鎮年底代表、里長選舉參選情形踴躍,甚至不乏同室操戈,像是鎮代第三選區代表參選人李春生、曾秀月即是大伯與弟媳關係,引起選民關注,同樣「網內互打」也出現在成功里長選舉。

成功埔里: 埔里鎮氣候特點

此設施改善周邊的環境,以及充分利用了舊有三角畸零地,提供成功社區做為文化傳承的教學器具,也為休憩的好處所。 成功里內多為農田景觀,藍帶及綠帶資源系統豐富,種瓜坑溪為社區主要水域環境資源,並蘊藏許多動、植物生態,據長期調查社區動植物生態之居民口述,就現階段觀察了解,社區中有二十多種青蛙生態,並有多種鳥類,生態資源豐富且具多樣性;沿著社區街道兩側行走,可發現許多自然生長之植物。 4月1日由於埔里公學校學生數達1,819名,予以南北分校,將原埔里公學校本校(梅仔腳,即今埔里國小址)之本科十四班、高等科二班改稱為“埔里北公學校”,另將分教場十三班獨立為“埔里南公學校”,並將埔里公學校溪南分教場隸屬之,改稱埔里南公學校溪南分教場。

政府將埔里社國語傳習所改為埔里社公學校,並另設烏牛欄分教場,以烏牛欄禮拜堂為教室,共招得三十二名平埔女子為學生,另外在集集的兩個分教場也被改為集集公學校,於明新書院開學。 8月3日至8月31日首度舉辦台灣少數民族到日本“觀光”以誇耀日本國勢。 共有大嵙崁(大溪)、林圮埔(竹山)、埔里社、蕃薯寮(旗山)四撫墾署管內台灣少數民族13人蔘加。 9月19日補助防守由水底寮經小埔社至埔里社一線,霧峯林家私設隘勇線所需經費及隘丁薪金(此即前述幫助日軍反攻埔里之隘勇),為日本政府保留並使用隘防制對付台灣少數民族之始。 6月至8月間日本在台第一個台灣少數民族相關事務管理機構撫墾署成立,並開始運作,各地共設11所,7月23日埔里社撫墾署開辦。 7月,埔里社的平埔人與邵人四社,聯合布農人的卓大社起來反抗,清廷派林朝棟率領“棟軍”入山攻伐,結果人少勢孤的台灣少數民族再一次屈服於滿清的武力之下。

成功埔里: 成功化工原料行

12月15日在埔里虎子山(現台灣地理中心碑所在地)舉行由霧社羣移居川中島者代表,對今仁愛鄉所屬泰雅人各羣代表的和解式。 設置新高郡役所,其下管轄集集街、魚池莊、及蕃地三十社,自此魚池地區之行政轄區自埔里社分離,而改埔里社為埔里街,設置能高郡役所轄管埔里街、國姓莊及番地二十六社。 1月5日埔里地區再度發生強力地震,埔里社、烏牛欄、魚池等地三公學校毀塌,暫時停課,即予重建。 埔里地方災情慘重,原大埔城內之舊市街主要建築塌毀,埔里開始進行市街重整。 3月設立埔里信用組合,即今埔里鎮農會的前身,此一信用組合的成立,系地方性現代化經濟及金融制度的引進。

其實客家人多以製作樟腦油居多,早期成功社區的先民在遷徙中看到這裡有許多的樟樹且採收方便,而野獸和野生水果多,考慮到求生方便的需要,才決定遷徙至此墾殖定居,因此里內多以客家人為主,佔了八成,且以農耕為主要生活方式;後期陸續有閩籍人士至此居住,成為一個多樣族群融合薈萃之環境。 縣道131線自埔里市中心出發,往南經水頭、牛洞便有了峽谷景觀,日據時期已經出現“耶馬溪”美名,因此此段峽谷地貌可與日本九州耶馬溪媲美,在道路尚未發達之時,昔日是當地人的避暑境地,現今建鑿一座水頭隧道,使此路暢行無阻,向南是通往魚池市區與九族文化村。 北路理番同知史密、北路協副將葉長春、南投縣丞冉正品,率領通事土目進入水沙連。 當時埔里社番目(台灣少數民族頭目)督律、水裏社番目毛蛤肉、田頭社番目擺典、貓蘭社番目六改二、沈鹿社番目排塔母、眉裏社番目改努等,率領六個部落的住民,向這些官員獻上地圖,表達亟欲開墾之意。

此外,埔里里長聯誼會陳文富會長率領里長群、埔里社區發展聯誼會林宥岑會長率領38個社區發展協會會長,共同出席力挺,呼籲民眾11月26日用行動投票支持好鎮長、好縣長。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娓娓道來這六年在蔡培慧跟廖志城鎮長的政績,包括成功爭取大坪頂灌溉工程、桃米溪休閒步道貫通魚池澀水、推廣埔里食農教育、辦理花卉展,埔里更是全國少數能獲得三個金牌社區的農村,埔里人已經能驕傲喊出「我埔里我驕傲」。 陳吉仲呼籲,月底投票決定南投要進步還是持續後退,請大家提醒在外工作求學的南投人通通回來支持認真做事的蔡培慧縣長,並支持廖志城鎮長高票連任。 賴清德副總統前日才從帛琉返回台灣,第一站就趕到埔里蔡培慧造勢,細數蔡培慧自立委以來全心爭取資源進南投,包括打通中寮環鄉道路三期十一億經費、南投縣六十多所校園建設,改善午餐廚房、操場跑道及遊戲設施、從廁所到校舍環境改善等等,為的都是南投在地的生活品質。 賴副總統以嘉義縣為例,一樣是農業縣,在認真推動轉型的翁縣長執政下,成功爭取中央挹注經費成立六個園區,發展科技、無人機、農業等產業技術。 賴副總統說,蔡培慧的認真踏實就像姓名的諧音「蔡培慧賺家伙」,當縣長一定能為南投帶來新願景。

成功埔里

閩浙總督劉韻珂視察眉社時,將違法私自開墾並欺凌侮辱眉番的徐戇棋正法,以懲罰警告橫行於埔里盆地之不法之徒。 羅良吉被舉為總通事管理各部落,各部落並設置土官,治理移住埔里盆地的平埔族羣,此為清廷默認平埔族羣移居開墾埔里盆地。 樸仔籬社、葫蘆墩社、岸里社、烏牛欄社、阿里山社男女七百餘人移入埔里盆地,在眉社領地建立聚落開墾耕作,但因位於泰雅人出草威脅地帶,不久就放棄耕作。 蛤美蘭社(埔里社)遭遇郭百年事件的浩劫,勢力衰退,又遭到北番的侵擾,因此而同居墾耕,以求自保,透過邵人恩貓丹社(水社)番親的引介,以埔里盆地部份埔地之永耕權,做為西部平埔族羣移入的補償。

埔里鎮民代表會共有16位鎮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5席鎮民代表、第二選區5席鎮民代表、第三選區3席鎮民代表、第四選區3席鎮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6位鎮民代表互選產生。 埔里鎮人口在1998年達到最巔峰,計有88,271人,其後轉為逐年減少並已連續23年人口負成長,其中該鎮人口自2016年底的81,574人,至2021年底已降低到78,107人,五年累積減少3,467人,為全國五年來人口減少量最多的鎮。 全鎮由中央山脈、合歡山白姑支脈與雪山山脈大橫屏支脈包圍,境內由起伏的丘陵與埔里盆地構成,地形則屬於典型的陷落盆地地形。

林明溱指出,福興農場觀光溫泉區是具有國際級水準的旅遊事業專區,未來可結合埔里周邊虎頭山、鯉魚潭,甚至日月潭、清境合歡山等風景區的旅遊資源與人潮,形成帶狀的觀光旅遊線,可有效分散假日旅遊交通與旅館住宿人潮,提升遊憩住宿品質,還能增加就業機會、有效帶動大埔里地區周邊的整體發展,開發效益非常大。 精緻套餐「嫩煎沙朗牛」,一般沒有特別指定熟度,埔里成功牛排都會以七分熟作為預設值。 牛排厚度大約是普通夜市牛排的兩倍厚,大小則是一個成年男性的手掌大。 牛排肉質的部分也不用太過期待,畢竟售價就是夜市價格啊! 直接奉上埔里成功牛排菜單給各位參考價位以及餐點內容!

史密於是向上級報告“籌辦番社議”,先描述台灣少數民族的情況,再討論到控制綏靖、馭治備禦等具體方案,大力推薦開墾水沙連。 縣道131線自埔里市中心出發,往南經水頭、牛洞便有了峽谷景觀,日治時期已經出現「耶馬溪」美名,因為此段峽谷地貌可與日本九州耶馬溪媲美,在道路尚未發達之時,昔日是當地人的避暑勝地,現今建鑿一座水頭隧道,使此路暢行無阻,向南是通往魚池市區與九族文化村。 埔里鎮公所是埔里鎮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鎮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埔里鎮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南投縣政府。 鎮長由全體鎮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埔里鎮公所並置鎮政會議,為鎮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鎮長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及4個附屬機關。 立委羅美玲以四年前為例,稱讚埔里鎮民做了最勇敢最正確的決定換黨換人做做看,選擇了廖志城當鎮長,四年來埔里升級看得見,成為最讓人驕傲喜愛的城鎮。

位處偏遠的成功里,戶政單位統計人口僅有三三五人,是全鎮人口最少的里,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偏高,在日本稱為「限界集落」,台灣則翻成「極限村落」,成功里極有可能成為埔里第一個「極限村落」。 南投縣政府近10多年積極開發埔里福興農場、取代飽受風災地質問題影響的廬山溫泉區,今年並以「南投廬山溫泉區為國土保育永續發展遷建、溫泉產業重建整體規劃開發案」為主題,榮獲「2021年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競賽金質獎殊榮,縣長林明溱指出,這是對縣府團隊的努力心血最大的鼓勵和肯定。 C.休閒產業:位於埔里鎮成功里種瓜路上一處僻靜的世外桃源,佔地三甲半的「藏機閣安居樂活村」,數十年來堅持採用自然農法,讓園區這片土地生機無限。 藏機閣提供無菜單養生蔬食餐,以當令的自產蔬果為食材,現摘現煮,保留食物的鮮甜,菜色隨著四季變化,每個時節來都有不同的驚喜。

另有社區居民生產之少量之農產品:草筍、麻竹筍、茭白筍、香蕉、梅子、財丁柑、橄欖、綠竹筍、樹子等。 ),舊稱埔裏(邵語:Qariawan、巴宰語、噶哈巫語:Puri),坐落於埔里盆地之內,輪廓看起來像是一隻展翅飛翔的貓頭鷹,在清代是屬於水沙連的一部份,由於位居中台灣內陸風景點的中心位置,今日已逐漸發展為中台灣的旅遊重鎮。 也是南投縣東北部的區域中心,在經濟、文化、醫療等機能的服務範圍有埔里、國姓、魚池、仁愛等四鄉鎮,其市中心海拔高度約440公尺。

2月9日埔里支廳長進入霧社地區,並趁機提出協助隘勇線前進之議;因台灣少數民族並無反對之意,於是經過守城大山的霧社至眉原隘勇線順利完成。 此線完成的最大意義在佔領守城大山,能明瞭附近各社的位置及地形;並於完工之5月31日同時舉行與霧社羣的“和解式”。 3月10日至3月23日:“埔里山麓隘勇線前進行動”,因1904年過坑(今仁愛鄉中正村)線築成後,現有自蜈蚣侖至過坑線呈突出狀,且又位於山麓而不易防守,故決議新設由蜈蚣侖直線通過鯉魚潭接過坑線的隘勇線。 專門針對霧社羣而設的霧關中央監督所(埔里鎮鳥踏坑附近)也於此時設立。 學者鳥居龍藏抵埔里社及附近從事人類學調查工作,對埔里盆地的平埔人羣及日月潭的邵人進行為期十天的調查。 7月28日公佈台灣公學校官制,規定以公學校為公立學校,由街、莊、社或數街負擔其設置及維持經費,即以國語傳習所改設公學校為台灣初等普通教育機關。

在遷徙的過程中,成功里的先民為求鄉里平安,居民從新竹新埔迎義民爺興建廣福宮供奉,成為社區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雖然成功里之土地面積為埔里鎮第三大,人口數約六百多人,人口密度較低,社區內之公共空間有廣福宮及鐘靈國小,但是成功社區發展協會於九十一年十二月份正式成立,多次召開會議討論協會成立之時,即以生態、自然與人文為發展主軸,帶動社區發展,並將以此理念永續推廣,展現社區能量。 成功里舊名「舂粿坑」,因先民擅長用木臼舂米做粿得名,後取諧音書寫為「種瓜坑」。 光緒四年總兵吳光亮興建大埔城,開始實施較積極的開墾政策下,並且加強防番措施,客家人逐漸從東勢一帶遷入埔里。 而成功社區的居民於一百多年前由苗栗銅鑼,為尋找水源以利於耕種和開發樟腦產業,因此沿著種瓜坑溪和原生樟樹的生長地帶,由埔里鎮至成功里。

  • 6月至8月間日本在台第一個台灣少數民族相關事務管理機構撫墾署成立,並開始運作,各地共設11所,7月23日埔里社撫墾署開辦。
  • 埔里鎮公所是埔里鎮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鎮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埔里鎮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南投縣政府。
  • 其實客家人多以製作樟腦油居多,早期成功社區的先民在遷徙中看到這裡有許多的樟樹且採收方便,而野獸和野生水果多,考慮到求生方便的需要,才決定遷徙至此墾殖定居,因此里內多以客家人為主,佔了八成,且以農耕為主要生活方式;後期陸續有閩籍人士至此居住,成為一個多樣族群融合薈萃之環境。
  • 4月1日由於埔里公學校學生數達1,819名,予以南北分校,將原埔里公學校本校(梅仔腳,即今埔里國小址)之本科十四班、高等科二班改稱為“埔里北公學校”,另將分教場十三班獨立為“埔里南公學校”,並將埔里公學校溪南分教場隸屬之,改稱埔里南公學校溪南分教場。

〔記者佟振國/埔里報導〕南投縣埔里鎮成功里面臨人口老化外流,全里只有三百餘人,年底里長選舉卻出現五人登記參選盛況,創該里紀錄,且五位參選人還互有血親或姻親關係,但最後只有一人能笑著迎接勝利,可說是最親近又最殘酷的選戰。 A.有機農業:台灣之心有機農成員的楊創發與鄧秀香夫妻,經營種瓜有機農場,幾經梨山、太平、國姓等地輾轉,奮戰十幾年的有機產業,終在埔里鎮成功里「落地生根」。 有機農法雖困難但踏實,農場主人彭新決有感而發,當初要為農場取名時,慈心有機的師兄建議:農場位於種瓜路,比鄰種瓜農場,有了種瓜的耕耘才有「得瓜」的收成,不如取作「得瓜農場」,成為村莊中別具特色的「種瓜、得瓜」有機農場。

正月(農曆一月)間西部平原平埔族羣訂立“公議同立合約字”,各個部落互相約定選出並調派壯丁,自備斧資往水沙連內山開墾尚未被開發的土地。 萬斗六社革通事田成發首先集結招募其他部落的熟番作為保衞,並提供尚未開發的土地給他們開墾耕作。 北投社兩百多人分成幾次移民進入埔里盆地開墾耕作,陸續形成茄苳腳、枇杷城、鹽土三聚落。 西部平原平埔族羣的土地大部分都被漢人奪去,處於劣勢的族人們正在尋求一塊可供安身立命的新家園。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