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普渡由來不可不看詳解

佛教六道轮回中有“饿鬼道”,这些鬼腹大如山,咽细如针,饭食到口即为口中火焰烧成灰炭,因此虽有饮食亦不能受。 “中元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秋祭荐新,据《东京梦华录》所载,宋时还留有这样的习俗“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11这样的秋尝节俗加上儒家的慎终追远,加上道家的地官赦罪,再加上“神通第一”的摩诃目键莲救母解倒悬,“中元节”便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岁时风景。

另一個中元普渡時常見的供品為四果,四果指的是四季時令水果,並不是四種水果。 中元普渡祭拜時,水果種類的挑選上有比較多的禁忌,除了上述提到有「招你來」、「番」諧音的這些水果之外,也盡量不要挑選有籽的水果,因為不易消化,會被視為不敬。 中元節的供品有三牲四果,三牲需完整,不可以斷首去尾,魚也不能祭拜沒有尾巴的種類,因為代表「無後」。 在水果禮盒的挑選方面,不要使用香蕉、李子與梨子,因為台語的發音近似「招你來」;也建議不要使用番石榴、番茄,因為好兄弟吃了可能會變「番」。 習俗上來說,中元普渡要在農曆七月十五當天祭拜,不過因應現代社會,有些許變通也是沒問題的。 不過在時辰上,祭拜神明的話通常是在早上,而祭拜好兄弟的話則建議未時之後,也就是下午三點,才能達成招待好兄弟的目的。

中元普渡由來: 農曆七月「鬼月」中元普渡的由來和意義

放水燈與超渡亡魂有關,水燈的目的就是要迎接水中孤魂接受普渡的儀式,幫助他們免除地獄和不得進食之苦,通常又稱為「照冥」。 目蓮見母親如此痛苦,便去見佛陀,請佛陀指點,希望讓母親可以脫離苦海。 中元普渡的供品擺放,葷素要分開,上方擺放素果,下方擺放葷食。 最外圍可以擺上裝好水的臉盆和毛巾,讓好兄弟可以盥洗。 冥界其實和陽界一樣,人要休假,鬼也要放假,農曆七月普渡不僅僅是傳承也是渡化自己的好時機,渡化冤親債主也適渡化自己,在這個天地人靈齊聚的日子裡,我們用莊重誠心的心態去看待。

中元普渡由來

祭祀風氣受到佛教「盂蘭盆」概念的影響,也因梁武帝崇佛,因此官方盛大舉辦「盂蘭盆」法會以救渡餓鬼飢苦倒懸。 民間則上行下效,結合儒家孝親觀念,藉以迴向功德以報先人之恩。 「中元節」Ghost Festival各地都會舉行祭祀儀式款待「好兄弟」,祈求平安的活動,道教稱為中元祭,佛教稱之為盂蘭盆會,源自於目蓮救母的故事。 中元祭與盂蘭盆會都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舉行,自然而然七月十五就演變成今日,似道似佛、佛道融合的「中元普渡」。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台湾的三大节庆,而每逢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乞巧节) 等中国传统节日, 在台湾民间也有不同的庆祝礼俗。 農曆七月鬼門開,民間常稱作「鬼月」,佛教團體習慣稱「吉祥月」或「孝道月」。 近年網路上流傳「鬼月」由來,是因為農曆七月為大吉月份,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霸佔農曆七月,故以謠言混淆視聽,但實際上這是沒有根據的說法。 因為網路謠言引用民間堪輿術語「古來七月天子葬」,翻譯為天子都在農曆七月下葬,因此七月大吉。

中元普渡由來: 中元普渡: 中元普渡供桌

在這一個月內,左鄰右舍會輪流祭拜,直到七月的最後一天,才會關上鬼門,所以農曆七月又叫做「鬼月」。 中元節為亞洲地區的傳統節日,日期為農曆七月十五,本來為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 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而成為道教節日,又稱地官誕,是指三官大帝的地官大帝(全名: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誕辰。

中元普渡由來

此外,尚有多項深具台灣特色的民俗慶典,如迎媽祖、鹽水蜂炮、東港燒王船、頭城搶孤等等。 道教稱天、地、水為“三元”;元者,即是一切事物之開始。 道教認為天地水三元之氣,為最初生成人類,長養萬物之根本,又把三元配置於農曆的三個日子,稱為“三元日”;上元日正月十五,中元日七月十五,下元日則為十月十五;故此“中元”的意思,即是七月十五日。 “三元日”,相傳為道教“三官大帝”的生日;上元日為“上元一品天官賜福大帝”之生日;中元及下元日分別為“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及“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之生日。 三官大帝的地位,僅次於玉皇上帝,統御萬靈,故此三元日為道敦的重要節日,在此三日均舉行齋醮法事。

從天眼中看到了母親已經在餓鬼道餓到不成人形,目蓮見狀十分難過就運用神力來送飯菜給母親吃。 但母親受到的業力實在太強大,就算目蓮有著數一數二的神通力也不敵業力,導致目蓮母親吃下這些飯菜時,飯菜就會變成火紅的木炭,目蓮就只能看著母親吞嚥木炭十分痛苦掙扎的樣子。 其實,從七月一日鬼門開到農曆七月底的任何一天(2021的對應日期是國曆8/8~9/6)都可以普渡拜拜。 以上的鬼月禁忌就供大家參考,無論如何,提醒大家不管何時去山上或海邊都要小心自身安全,因為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其實說到鬼月,小時候第一次知道有所謂的鬼月存在時,真的把膽小的編編嚇到不敢在農曆七月晚上自己一個人睡覺。 每年在頭城與恆春登場的搶孤活動都是鬼月的重頭戲,參賽者會爬上十幾公尺高、且塗滿牛油的「孤棚」,為了爭奪頂端擺放的供品與旗幟,希望能搶下供品以得到好運。

農曆七月的禁忌滿多的,終其整月,舉凡搬家、晚歸、嫁娶、出門旅行與動土……等等皆不宜,老一輩的還會特別交代晚輩不可到海邊或湖邊去戲水。 『禁忌可信,但千萬別太入迷』,以平常心渡過,平安就是福。 而在中國,《盂蘭盆經》傳入後,由於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歷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 人們認為,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

中元普渡由來

一般來說是在農曆7月15日,中元節當天祭拜,而現代人工作繁忙,也能改在之前或之後的週末祭拜,講究的企業或是店家,則會在農曆7月1日、中元節當天和農曆7月30日鬼門關時各祭拜一次。 七月十五日是佛教所謂的「盂蘭盆會」,這個日子的由來與道教的中元普渡不太一樣。 「盂蘭盆」,是印度話「烏蘭婆拏」原音的變化,是「救倒懸」的意思,意旨人世間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民不聊生,為避免眾生處於「倒懸」之苦,佛教徒們會在廟中誦「盂蘭盆經」,並佈施食物給好兄弟們。 目蓮救母故事的用意在勸善教孝,而孤魂野鬼的祭祀是基於悲天憫人之情,因而,盂蘭盆會及中元節的最終目的,都是普渡眾生、普施僧眾,時日一久,兩者間的界限逐漸模糊,形成蘊涵中國人的包容、博愛,以及孝道精神的節日。 儘管佛教、道教對中元節由來及意義雖有不同解讀,卻又是殊途而同歸。 七月十五日是所謂的「盂蘭盆會」,這個日子的由來與道教的中元普渡不太相同。

中元普渡由來

依據道教説法,中元祭乃起源於農曆七月十五日地官生日,掌管地獄的地官大帝一時興起慈悲心,行大赦旨令,使地獄釋放眾鬼囚;從農曆七月初一起,孤魂幽靈得以重返陽間接受一個月的祭祀施食,以激起其向道之心。 由於盂蘭盆會及中元節的最終目的都在於普度眾生,時日一久,兩者間的界限逐漸模糊,而形成了目前這個藴涵了中國人的包容、博愛,以及慎終追遠的高尚中元祭精神。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道教、佛教,還是民間的這類節俗都是圍繞着祭祀祖先、超度亡魂、慶豐收、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相同的目的展開的。

送回時稱為送祖靈,華人、朝鮮族、越南人和琉球人會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在中國湘、贛的一些地區和日本本土,盂蘭盆節是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 此條目介紹的是儒、道、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和大乘佛教融合後的節日。 之所以選擇“中元節”這個主題,是來自於對童年某些經歷的好奇。 小時候,家住甌江邊上,一到農曆七月半,天一黑,媽媽就讓我們回家,説:“七月十五鬼門開,小孩子天黑出門會被鬼捉去的。 ”説也巧,每年七月半的時候,我們家附近總是會有人在甌江溺水身亡,而且死因莫名。

  • 但「中元節」在兩漢以前並無明確的節日概念,而是在佛教傳入後,道教受佛教影響,將「中元節」也賦予了地官大帝生日的說法。
  • 有普渡習俗的國家不只有台灣,可是世界各國都來找台灣的神明幫忙,從南鯤鯓代天府的普渡盛況就可以理解。
  • 這些俗信俗行,體現道、儒和佛文化的融合,其核心就是慎重道遠的“孝”和推己及人的“仁”。
  • 一般來說,大部分人會選在中元節農曆 7/15 當天祭拜(2021年為國曆8/22)。
  • 所以,我們只有瞭解這一節日的來源和本質,才能讓“鬼節”(“中元節”)過得更有意義。
  • 宗教對於很多人來説,至今仍是很重要的精神寄託,古今中外皆然。

經營商店的話可以準備花生、龍眼、鳳梨,因為帶有「發」、「旺」的好兆頭。 買水果當供品祭拜時,推薦禮盒為首選,擺上供桌時也比較好看。 三牲是中元普渡祭拜時常見的供品,三牲指的是豬、雞、魚,三牲的肢體要保持完整,不可以去頭或去尾。

雖然在他們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還有天神和地祇的存在,但是卻以“人鬼”作為中心信仰。 因此我們將從中元節的由來、中元節的傳説、中元節的意義,以及中元節有關的活動等方面來探究這個屬於“鬼”的大日子——“中元節”。 但也有網友查比價網精算,指這些商品都算是最低價,合計起來總價應有超過915元,直呼「袋子算是送的,不用錢啦」。 一名網友近日在臉書社團「COSTCO 好市多 消費經驗分享區」曬照分享「中元普渡澎湃包」的相關資訊,她表示「好市多真的蠻會入境隨俗的,今年竟然推出中元普渡的組合包,內容還蠻小量多樣的…」。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