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無量壽經6大伏位

有福與大眾共享,自己不一個人獨享,這個道理希望諸位細細的去想一想。 這段話佛轉過頭來勸勉我們末法時期的眾生了。 這段話就講了三個時期,先是正法,正法滅了,正法滅後就是像法,像法再過去了,這就末法了。 所以經文從『諸善男子,及善女人』,這就是講到我們末法了,末法已經過了一千年了。

要由能生的心上求,不要從外面所生的一切法上求。 凈宗就是修自心,求一心不亂,心凈則土凈,凈土是自性變現的,誰也不能障礙。 修行中,寂是關鍵,光是作用,智慧遍照,寂就生光。 寂是體,照是用,照是體,寂是用,可互為用,不必執著誰為體、誰為用。 實相無二,亦無不二,二與不二,同前面講的空有一樣,是一不是二。 無二即前面講的一,一就是真心,無二也是真心。

「法寶」是經典,見到經典要愛護,要起恭敬心。 從前滿清末年曾國藩先生,大家都曉得曾文正公的豐功偉業,實在是令人敬佩。 曾國藩曾經給這「誠」下了一個定義,在他讀書筆記裡面有這麼一條,「誠也者」,就是誠這個字怎麼講法? 「一念不生之謂誠」,心裏面沒有一個念頭,這叫誠。 我們一會兒想東,一會兒想西,一會兒想前,一會兒想後,你就不誠了。 誠是心是一念不生,換句話說,誠就是定。

凈空法師無量壽經

現在這個社會是工業發達的社會,每一個人這工作都非常忙碌,許多與自己工作有關係的消息、信息,不能不知道。 說是不為外境所轉,談何容易! 『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 「諸群生」就是十法界,可以說九界有情眾生。 『長夜』就是比喻無明生死。 我們今天沒有開悟,沒有大徹大悟,沒有明心見性,我們就等於在長夜裡面一樣,這裡面是無量無邊的煩惱。

原來是靠彌陀四十八願,說我們怎麼能得四十八願? 只要你真信切願就換來了四十八願,所以是什麼力? 二力,所以讓你信願持名,信願能,信願里念什麼?

例如:外道說生天可得永生,不會再墮落,此種見解實屬大謬。 天人壽命雖長,縱能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壽命有八萬大劫,命終仍入輪迴。 第五是惡見,又稱為邪見,即不正見,撥無因果。

一般人執著這個肉身是自己,其實一切萬法一切物質與非物質都是我們的自身,迷失自性的人很難了解。 佛不得已用夢作比喻,作夢時,整個夢境就是自己,心變成夢境。 經云:『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也可以說,心外無夢,夢外無心。 夢中山河大地就是自己的法界。 法身大士能達到此種境界,與我們完全不一樣。

凈空法師無量壽經

楞嚴謂之性定,即楞嚴大定。 世間人作不到,沒有能力入這個境界,所以佛才來到世間,告訴我們這個念佛法門。 但世間人以為太容易了,不相信。

凈空法師無量壽經

明天我們又要舉行一次儀式,這個不一樣,這跟上次不相同,為什麼? 這部經的正宗分講完了,大家對阿彌陀佛認識了。 所以明天的皈依意義非常特殊,是皈依阿彌陀佛,我們都是阿彌陀佛的弟子,我比大家早皈依幾天,所以給你做證明。 明天皈依是皈依阿彌陀佛,是皈依《無量壽經》,我要把這個意思跟大家特別詳細說明。 所以明天皈依用的這個法名,不是普通的法名,是佛給我們授記的法名,這個統統在本經裡面。

西方世界亦不例外,舉體就是真心自性。 作依作正,依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正報是我們自己將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作法作報,法是法身,報是報身。 作自作他,自是自己,他是西方有阿彌陀佛與無量菩薩。 能說所說,能說是這部經第六章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說的,其他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所說是西方世界依正莊嚴。

雖具足善根,善根不能現前,那個沒有用處,也就是《彌陀經》裡面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其國」,可見得這個要多善根。 第三說明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本經比《彌陀經》說的就詳細得多。 我們具足了信心,信佛智慧,信自己的善根。

王龍舒居士亦曾作過會集本,名為《大阿彌陀經》,收在《大藏經》,可惜他只根據四種原譯本。 《大寶積經無量壽會品》他未見過,所以他的會集本有遺漏也不圓滿。 諸佛如來所說一切經法,無非引導我們體會到真實法門,就是此處所說的一乘了義。 《法華經》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真實法就是一乘了義,就是念佛法門。

所以念《地藏經》是幫助別人的,念《無量壽經》是成就自己,自行化他,這裡面沒有矛盾。 也許你們要問:我們現在沒有人講,我們到哪去聽? 諸位要知道,這部經每讀一遍就是聽一遍。

念老告訴我們,我們當前先要考慮什麼呀? 大乘經典,老法師告訴我們讀誦無量壽經。 行,讀彌陀經能不能生信願? 你看彌陀經裡面,勸沒勸信,沒勸勸發願? 所以末法時期,你看前面我們讀過,彌勒菩薩問:有許許多多的人學了佛法,或者聽了這個經,為什麼不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你就想到末法時期要成就,戒、定都不行了,要靠智慧。

所以這一皈依,你就是《無量壽經》裡面的一分子,你是阿彌陀國裡頭的一員,不一樣。 明天的皈依,等於說在西方極樂世界注了冊、掛了號,我們的簽證手續辦好了,所以這個因緣無比的殊勝,這個皈依瞻禮不一樣。 所以沒有講這部經,你怎麼樣說都不行,那個不是味道。 這部經聽完了,這個味道就不一樣了,跟阿彌陀佛特別的親切。 我們能夠依這個方法修,依這個方法修,這就是『莊嚴妙土』。

他說:我亦見亦不見,跟你那個意思不一樣。 「我亦見」,是見自己過;「我不見」,是不見他人過。 《壇經》上有這個句子,所以口業非常重要。 一定要謹慎,「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不要說別人的過失。 所以你不想,一天吃一餐一定夠,決沒有問題的。

這是自作自受,不是佛菩薩、上帝、閻王爺的安排。 下面談到本經的概要,黃念老完全依照清涼大師《華嚴疏鈔》的十門開啟——玄義為根據。 又為什麼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其動機與目的何在? 原因確有好多,其最主要的是以一大事因緣故。 世間聰明人知道世間很苦,生活不好過,古今中外都無例外,但無辦法改善。

佛成道後最初三七日說《華嚴》,是在定中說的,許多人不相信,認為佛開始說經是先說《阿含經》,大乘非佛說。 定中說法,在中國可以找到例子。 智者大師有一天誦《法華》,誦到藥王本事品,入定到靈鷲山,看到釋迦牟尼佛正在講《法華經》未散。 智者所說當然不虛,可知人在定中沒有時間之限制,即見到一時,一時這個名詞含義包括過去現在未來。 佛所講的經典很多,總分為三大類,即經律論三藏。

相貌也是如此,相貌,你要想好的相貌,每一個人都想好相貌,都不想一個很醜陋的相貌,都喜歡一個很美麗的相貌。 要美麗的心,心好相就好了,相隨心轉;心不好,要想相好,怎麼想也想不到。 還有一些愚人去美容,相貌是修好了,是滿好看了,但是不到一個禮拜毛病發作了,苦不堪言,得不償失。 所以要想改變相貌,從心地裡面改變。 密宗是開了智慧才能學,內心清凈,一塵不染。

  • 印光對《彌陀要解》讚歎說:即使古佛再來,為《彌陀經》作註解,也不會超過其上。
  • 其次說明法藏比丘廣大的功德,這是叫我們能夠生起真實心,經中給我們說了三種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惠以真實之利」。
  • 你念阿彌陀,心就變成阿彌陀了,心變成阿彌陀,相貌怎會不像阿彌陀!
  • 咸豐年間有位魏源居士,很了不起的一位佛學家,他將《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附在三經之後,作為凈土四經。
  • 「奇特法」,就是說明世尊今天將要為我們宣說平等成佛之法。

那個有錢的人,前生修的福,修的福是多,這一生得富貴。 但是做了富貴人,反而吝嗇了,叫他做好事,是做,在他百分比裡面占很少的一個比例,所以來生就沒有福報,就變貧窮了。 反而窮人,窮人覺得很苦,看到廟裡,自己身上只有幾塊錢,拿來捐獻了,他身上統統拿出去了,到來生他變成大富貴了。 所以窮人到來生變富人,富人到來生變窮人,窮富永遠輪流轉,這風水流輪轉,這才公平。 不是說窮人永遠窮,富人永遠富,沒這個道理。 前世有修因,這世有果報的。

他生起平等的大慈大悲,對諸佛菩薩與作惡眾生一律平等看待,覺得是他自己,覺得極其自由自在。 我們有無量的塵勞煩惱,心定不下來;假如要想得到真正的自在,須由禪定中求之。 現在所修的是用一句阿彌陀佛聖號以達到最圓滿的禪定。 佛在《大集經》中說,念一句佛號是最上深妙禪。 這並不是凈土宗學人自己抬高身價說的,一切法由內心求,心生萬法。

一個法門能令一切眾生平等得益,才算是了義。 唯有凈土五經才能擔當得了一乘了義的名稱。 今天我們研究的經典屬凈土宗,凈土宗乃十個宗派之一。 其他宗各有其專門依據的經典,無須詳說。 就整個佛法而言,有三個宗是共同科目。

黃念老把這個法門比作全自動傻瓜照相機,人人能照,而且不必對光圈,每張都照的很好。 佛為救世而來,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用其他法門都能達到此目標,但是時間長,所謂夜長夢多,障礙難免。 前文有簡易直捷出世之正說一語,好像學校里有主修科有選修科。 這是如來教化眾生成佛的主修科,所有一切眾生平等得度,即謂之正說。 道隱又說:『百萬阿僧祇因緣以起華嚴之典,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亦唯為此法之由序也。』這幾句話,若非真正過來人說不出。 凈宗之妙在乎不離世法而行佛法,無論從事於何種行業,事務繁簡,男女老少,都可修持,極其方便。

凈空法師無量壽經

所以「和尚」是諸位一定要知道的,不是隨便稱的,不是隨便叫這出家人叫和尚。 我們沒有那麼好的關係,沒有那樣關係。 和尚,簡單講就是老師,我們中國人普通講稱老師。

其次是觀地,平坦透明,觀成之後,我們的地如琉璃,與世人所見不同,把穢土完全變呈成凈土。 但以境細心粗,觀想難成,均不如持名。 法身佛所居之土名為常寂光土。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