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田鎮安宮10大伏位

適時由吳泉水法師作法,蘇王選何水塗為爐下,周山能為小法來救世。 在柯雲漢及周、何、易姓等地方仕紳通力合作下,以磚瓦木梁成廟,民國61年正月動工,同年10月完工。

安田鎮安宮

廟宇祭祀主神為五年千歲、五府千歲,每隔寅、午、戌年舉行大型慶典「五年一科」,祭典中迎請客王,並造作傳統紙製王船,進行遶境、燒王船儀式,規模盛大且隆重,顯現地方慶典特色。 提醒您,我們非宮廟代表,我們只是一個希望能建立廟宇數位生態的小團隊,如果您願意以小額方式支持(比如說贊助一杯咖啡,讓工程師熬夜有精神一點)。 您可以考慮作出一點點贊助鼓勵,不需手續費,轉帳操作也相當容易。 1、蘇府王爺、池府王爺及太子元帥三尊,係由福建泉州漂來五甲港的神尊,由卓家拾獲恭迎回宅奉祀。 昭和6、7年侄女林六出嫁時,將蘇府王爺當嫁妝,隨嫁給田心仔庄宋新傳,供奉在家中,以保佑夫家及全庄。

安田鎮安宮: 安田鎮安宮

鎮安宮的五營元帥,法師指稱,東營為林發聖元帥,南營為張發旺元帥,西營為李阿慶元帥,北營為蘇發永元帥,中營為朱發相元帥。 鎮安宮主祀鎮海伍元帥,原公厝位於牛肉寮庄,鎮海伍元帥為五尊開基鎮海元帥中之一,因排行第五,故尊其為「鎮海伍元帥」。 鎮安宮所奉祀之鎮海伍元帥,原為庄內林姓族人奉祀之神明,後因神威顯赫,遂成狀民共同信仰,早年在尚未建公厝前,乃以爐主制輪祀於民宅間,然信徒日增,日治時期大正10年(1921)庄內耆老葉仲發起籌建公厝,至昭和5年(1930)公厝完竣。 隨後由於村人向外遷移,鎮安宮的神祇也多有分靈,因此常有分靈之神明返回母廟進香,舊制之廟宇雖莊嚴但規模略顯侷促,遇有大進香團前來進香,窘態乃現。 因時代隨科技工業的進步,機械採收取代的人工曬鹽,安順鹽場在1995年(民國84年)結束生產,且規劃成台南科工區及野生動物保護區,原北寮村落遷村,其地和建於1969年(民國52年)的鎮安宮原址一同填高,目前南、北寮村落的廟宇比鄰而居。

安田鎮安宮

鎮安宮兩側鐘鼓樓以石材增建而成,而牆上的石雕也將網寮村、鎮安宮歷史以圖像方式紀錄,供外來信眾觀賞了解地方歷史。 鐘樓祭祀木製王船,王船上以木雕製成的兵將、旗幟相當精緻。 之後又陸續雕刻鎮殿大王、吳府千歲、順府千歲、中壇元帥、山軍爺等神明供村民祭祀。 民國91年10月,因屋頂漏水,樑柱腐蝕再次重修,92年10月完工,再動土修。 10月初九謝土,10月18日請蘇府王爺暨六府千歲登殿安座。 2、民國41年,受玄天上帝引薦,玉皇大帝降旨蘇府王爺代天巡狩。

安田鎮安宮: 鹽田鎮安宮

正殿奉主祀岳府千歲,陪祀岳府二、三千歲,神農大帝、李府千歲、趙府千歲、濟公禪師、法主公、劍印將軍、中壇元帥,左龕奉祀註生娘娘,右龕奉祀福德正神,左廂為行醫救世堂,並奉祀五營兵將,右廂為儲藏室。 民國46年(1957)牛肉寮庄民大遷村,遷移至今日的大同村(大同里),民國48年(1959 ) 村民募資重新遷建廟宇於現址,為鎮安宮。 西元一九五三年(民國四十二年,癸巳年)本村善男信女開會,議決重建鎮安宮,大家踴躍捐款,當時由戴雄擔任主任委員,戴漢擔任會計組長,戴他擔任出納組長。 第二次所建之木材全部取用台灣檜木及紅檜,於一九五四年(甲午年)竣工。

依內政部資料登記資料,為民國69年建,民國78年重修。 當時北寮聚落鹽工是自北門蚵寮、北槺寮、溪北的村民遷移而來,從事晒鹽的工作。 1、鎮安宮在每年之大甲媽祖南下遶境進香後,媽祖誕辰前,會舉行開四方的安五營科儀,在村庄四境外圍,各建一間小屋,內豎立竹節安營寨,擺著仙旗、兵馬、竹符等。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