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津港親水公園8大好處

2021年,「新營鹽水雙星拱月計畫」中的鹽水水岸公園建置工程(即公2、3、4、16、19等5座公園)於6月完工,象徵月津港全區水域的改善工程告一段落,原先發展不連續的水域區段得以從新連接,串聯出長度約7公里藍綠帶生態水岸及自行車步道。 市府都發局再表示,「新營鹽水雙星拱月計畫」為溪北地區重大景觀建設成果,此案被列為內政部工程施工查核小組優良公共工程觀摩案例,實為中央督導單位對臺南景觀工程施作品質的肯定。 月津港親水公園位於台南鹽水區,歷經一年多的時間,並在景觀改造工程後,和橋南老街換上新妝,於西元2009年的元宵節前夕在蜂炮活動中登場舉行落成典禮,各界皆以歡喜愉悅的心見證月津港親水公園的蛻變。

既有水域部分同步進行改善,以柔性緩坡及塊石疊放等工法減緩邊坡沖蝕,並從新規劃水岸植栽與堤頂步道,形成綠色水岸廊道。 改善公18水岸公園的老舊輸水渡槽橋,新建不落墩的鋼桁架景觀槽橋,同時開放行人通行,用以改善景觀並串聯左右岸的步道動線。 2.台鐵:搭至新營火車站後,於站前新營客運總站搭乘棕幹線、棕1、2、3支線公車在橋南里、鹽水站下車,即可抵達月津港親水公園。 水秀橋:原為公18-2水域末端的路堤,於2017年改善完成,橋梁的一端為圓拱型通水涵洞搭配造型牆面,並於其上題有「月津風華」的字樣。 渡槽橋:屬於農田水利會的供水支線,重建後為一不落墩的鋼桁架造型橋,融合周邊環境景觀元素,並新增步行空間串接親水公園的環形動線。 搭乘台鐵至新營火車站後,轉乘新營客運棕幹線、棕1、棕2、棕3、7407、7408或7410路線於鹽水站或南里站下車即可到達。

未來的疫情仍是難以預測,但最珍貴的禮物,就是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個當下。 2022月津港燈節共邀請逾70組藝術團隊、展出83組藝術作品,堪稱歷屆最多,規模盛大。 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是代表鹽水小鎮風華的最佳寫照,曾是台灣第四大城的鹽水小鎮,每年元宵皆吸引大批遊客湧入,爭相前往接受萬峰齊發的蜂炮洗禮。

民國七十年左右,理勝尼師有感於殿堂年久失修,加上共修時遇雨即漏,故再度改建,歷時七年,於民國77年竣工啟用,日月山慈德禪寺為鹽水地區居民信仰佛教者的中心道場,亦為鹽水著名之佛教名剎。 主供觀音菩薩,原名「善德堂」,創於清道光3年,為南部齋教龍華派著名之齋堂,祖堂為福州府長樂縣之「一是堂」,傳入台南德化堂及安平化善堂後,再傳入鹽水。 1.高鐵:搭至嘉義站,轉搭黃9至新營客運總站,轉乘棕幹線、棕1、棕2、棕3支線公車,於橋南里、鹽水站下車。 興隆橋:距今已有一百八十餘年的歷史,對岸即為著名的「橋南老街」,原為一座木橋,因損壞才改建為現狀,橋下可見原橋的糯米橋墩。

月津港親水公園: 交通資訊:

而在平日「鹽水月津港漫遊」的散步路線,也帶領旅人感受不同於以往印象的鹽水,跟著專業導覽老師的腳步,從月津港邊的橋南老街出發,走過清朝時代的老街、日治時期二層樓式街屋、仿巴洛克式建築街景,從巷弄古道老街屋一窺鹽水老城鎮昔日風華,有如穿越時空一般。 古月橋:為鹽水聯外道路「信義路」第一次通過月津港的橋樑,介於公18-4與18-5水域間,原先為路堤設計,經改善後為一座四孔半圓型通水斷面的類拱橋,經票選後命名為「古月橋」,寓涵「古月照今城」文化傳承之意義。 以既有月津港燈節場地為核心,往下游方向開闢整建公2、3、4、16、19等5座公園,並於周邊開闢聯外道路,除建構更完整的水岸生態遊憩環境 ,也一併提升周邊交通路網的便利性。

從2012年開始舉辦的月津港燈節,也讓月津港親水公園的名氣大增,每當燈節期間真的是萬頭鑽動,絢爛的月津港燈節河景已成為春節期間台灣必到的重要活動。 將公18-3與公18-5水域進行開闢,規劃藍綠帶生態系統(親水護岸與生態護岸),一側堤岸預留穩固的腹地供未來進行自行車步道串聯,另一側以生態工法護坡減少對環境之影響,維持現地的生態多樣性。 2022月津港燈節,走過十年,迎來新的開始,為大家帶來一份獨一無二的「禮物」,PRESENT,這個常見的英文單詞,擁有「禮物」和「現在」兩個意涵,對於身處後疫情時期的我們,能夠好好活在當下,就是過去兩年來,生活中最深刻的期盼,我們向著明天走去,緊緊擁抱我們的是現在。 除了月津港光環境之外,武廟還有全國最大關聖帝君凹雕,後公園有象徵蜂炮除瘟疫主題的聲光藝術燈展,周邊牆面更有3D關公雙面畫,走訪一趟鹽水武廟白天賞花海、夜間逛月之美術館燈飾作品,再來碗道地鹽水意麵、肉燕酥,是絕不能錯過的一大享受。

月津港親水公園: 月津港親水公園:河濱步道

先是在2010年「月津風華再現計畫」全計畫完工後,臺南縣政府在親水公園場地舉辦「人來蜂—2010月津港迎春燈會」,開啟往後舉辦燈節的契機。 2012年起由臺南市政府主辦,於每年元宵節期間舉行之燈會活動,主要特色即是讓光之美與鹽水原貌風情互襯,營造與地景深深結合的藝術氣氛。 每一屆燈節,並各有與時令、人文、自然脈絡相連的策展核心,別於傳統燈會的策展方式獲得熱烈反響,參觀人次屢創新高。 另外「2018月津港燈節」以藝術水岸燈節,營造獨樹一格特色,參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德國紅點設計大獎,榮獲展場設計組紅點獎,是全國眾多燈會中,首度獲此殊榮的燈節品牌,堪稱臺灣文化節慶國際化典範。 市府都發局表示,「新營鹽水雙星拱月計畫」係由市府都發局統籌規劃設計,並與水利局、文化局、工務局分工合作執行,是市府跨團隊亟具代表性的旗艦型工程。 鹽水地區過去河海交界的河港退化後,城鎮集聚,將月津港當成排水溝利用,使得本就極為鬆軟的土質,成為日積月累發臭的淤泥,護岸邊坡也日漸塌陷,相關設施也不敷近年觀光與燈節的需求,對於月津港的水質以及遊憩品質打了折扣。

鹽水港舊稱月津港,「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記錄了鹽水港在台灣發展史的重要地位。 此次展出,除了保有2021年因疫情取消未展出共超過20件的藝術作品之外,今年新增「新創燈區」,全新的場域是嶄新的挑戰。 此次更邀請日本藝術團隊「TeamLab」,在永成戲院為鹽水小鎮打造新的燈節觀賞體驗。 台灣藝術團隊「有用主張」也在水域製作全新大型裝置藝術做品「運用幻象-裂縫」。 位在鹽水區的月津港親水公園,因每年元宵節前所舉辦的「月津港燈節」而打響知名度,已是每年春節期間旅遊台南的熱門景點。 「月津港」一詞由來可追朔至清雍年間,鹽水區曾設鹽水港堡,鹽水的閩南語意指「鹹水」,又因地形呈現新月形狀,故又稱「月津」、「月港」,舊時曾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俗諺,即可想見鹽水在當時的繁華程度。

因此,前瞻計畫新營鹽水雙星拱月工程各子計畫,除了水利局於上游設置污水截流及處理,再施作自行車道,針對月津港燈節所在的公1、公17進行設施精進相關工程,並將水岸步道串聯達總長7公里的環形步道,打造成為具親水特色之歷史記憶場域。 界面透水化之護岸構造,為水岸地形挹注多樣性及耐受性改造的優質範例。 月津港親水公園位於臺南市鹽水區,其前身即為清代「月津港」的所在之地。 此處原先是一座位在倒風內海的港口,因河道狀如新月而得名,在清初為台灣極盛一時的重要港口,也曾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說法,然而泥沙不斷的淤積,導致港口的航運功能逐漸喪失,成為易淹水與髒臭的水塘。 近年來經過整治與改造,加上其後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月津港水路已轉型成一座帶狀的親水公園,不僅營造友善的生態環境,亦提供附近居民與遊客一處水岸遊憩廊帶。 2012年起,以此公園為場地所舉辦的「月津港燈節」,更吸引大量的賞燈人潮,為鹽水地區創造別具特色的節慶活動與觀光潛力。

  • 主供觀音菩薩,原名「善德堂」,創於清道光3年,為南部齋教龍華派著名之齋堂,祖堂為福州府長樂縣之「一是堂」,傳入台南德化堂及安平化善堂後,再傳入鹽水。
  • 每一屆燈節,並各有與時令、人文、自然脈絡相連的策展核心,別於傳統燈會的策展方式獲得熱烈反響,參觀人次屢創新高。
  • 另外「2018月津港燈節」以藝術水岸燈節,營造獨樹一格特色,參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德國紅點設計大獎,榮獲展場設計組紅點獎,是全國眾多燈會中,首度獲此殊榮的燈節品牌,堪稱臺灣文化節慶國際化典範。
  • 月津港親水公園於每年春節期間舉辦了「月津港燈節」,跳脫了傳統框架,並結合了水岸兩旁的花燈,打造出獨一無二的水光十色、美麗光影!
  • 同時都發局也提出月津港「城鎮之心、風華再造2.0」計畫爭取前瞻建設補助,希望將公18-3、公18-5,連結公18-1、2、4與公1、公17等水域,形成環狀綠色水岸。
  • 經整建後的月津港河道周邊皆規劃人行與自行車道,藉此串連各段水域形成連續的水岸遊憩綠色走廊,自行車步道總長約6.85公里,其中上游的公18-3與公18-5水域則是闢建單側步道,可連接成為約2.3公里的環狀水岸步道系統。

2009年,「月津風華再現計畫」第一期工程中的橋南老街改造、公1、公17親水公園活化,以及500多公尺長的環繞步道系統、親水護岸跟多處休憩平台等工項皆於本年度完工,同時全計畫亦榮獲「2009年國家卓越建設獎」金質獎的殊榮。 月津港親水公園於每年春節期間舉辦了「月津港燈節」,跳脫了傳統框架,並結合了水岸兩旁的花燈,打造出獨一無二的水光十色、美麗光影! 而到了夜晚,又換上新裝,成為煥然一新的月津港親水公園,成為鹽水區每年除了鹽水蜂炮之外的一大盛事。 水月橋:是親水公園中最具規模的橋樑,行昌路於其上穿越,橋體採三拱半圓景觀橋設計,同時以紅磚營造古樸的樣貌,橋面則繪製上昔日鹽水街景的老照片,形塑出月津港原有的歷史風華,而取名「水月」也有呼應古月津八景中「興隆水月」的意義。 利用已開闢完成之上游公18-3與公18-5水域堤岸設置自行車散步道,並進行景觀縫合,其路線由土庫路南榮科大後門連接到南80區道(公18-3),再接往新建的信義路橋(公18-5),構成長度約2.3公里的環狀水岸步道。 月津港親水公園兩岸是長520公尺的環繞步道,盡頭就是橋南老街,悠閒走在公園兩岸的同時,也可至熱鬧的橋南老街晃晃,而橋南老街不只是當地的特色老街,更是勾起長輩們的種種回憶。

月津港親水公園

2012年,縣市合併後,臺南市政府接手先前的燈會活動,並以「月津港燈節」的名稱擴大辦理,除邀請專業團隊進行策劃,也增加較多水上作品及橋面作品。 而利用親水公園的現地環境景觀所營造出的特殊氛圍,加上燈節作品與水面產生的倒影,如此別具特色的風格除廣受好評,往後每年的參觀人潮更屢創新高,成為台南地區具有相當規模之新春活動。 市府都發局指出,內政部工程施工查核小組今日亦到新營鐵道地景公園考察如何利用文化資產遺構打造出融合在地產業歷史脈絡的景觀休憩設施,達成人、自然、歷史文化三者兼顧的設計理念。 經整建後的月津港河道周邊皆規劃人行與自行車道,藉此串連各段水域形成連續的水岸遊憩綠色走廊,自行車步道總長約6.85公里,其中上游的公18-3與公18-5水域則是闢建單側步道,可連接成為約2.3公里的環狀水岸步道系統。

月津港燈節(英語:Yuejin Lantern Festival)是由臺南市政府主辦,自2012年起於每年元宵節期間舉行之燈會活動,地點位於鹽水月津港水域。 主要特色即是讓光之美與鹽水原貌風情互襯,營造與地景深深結合的藝術氣氛。 「月津港燈節」以藝術水岸燈節,營造獨樹一格特色,參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德國紅點設計大獎,榮獲展場設計組紅點獎,是全國眾多燈會中,首度獲此殊榮的燈節品牌,堪稱臺灣文化節慶國際化典範。 【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臺南市「新營鹽水雙星拱月計畫」串連鹽水月津港水域、歷史文化地景,並闢建新營鐵道地景公園,完工啟用後獲獎不斷,包括公共工程金質獎,建設成果深獲外界肯定。 內政部工程施工查核小組30日由張溫德召集人率隊計77人前來觀摩,踏勘鹽水月津港公園、鹽水車站、新營鐵道地景公園等處,並表達對本市景觀工程施作品質的再次肯定。

目前經過整建的月津港水域長度約有5公里,親水公園由公1、2、3、4、16、17水域組成,以水岸綠地與地景廣場等場域創造出具歷史背景的親水空間,夜間則搭配光環境的設計展現出不同的風貌。 上游的公18水域主要闢建水岸自行車步道,沿途除可享受水岸風光,也能欣賞周遭的田園景緻,體驗寧靜慢活的農村氛圍。 2017年,臺南市水利局進行公18-3疏浚拓寬工程,將已開闢之水域範圍向公18-2的水秀橋上游推進886公尺,除了增加滯洪池容水量,也保留5~8公尺堤頂寬度以利後續進行步道延伸與施作遊憩平台。 同時都發局也提出月津港「城鎮之心、風華再造2.0」計畫爭取前瞻建設補助,希望將公18-3、公18-5,連結公18-1、2、4與公1、公17等水域,形成環狀綠色水岸。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