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托顧7大分析

服務提供方面則考量華人文化的家庭關係緊密,因此給付方式以專業照顧為主、家庭照顧為輔,也就是說,長保除了補助專業人員的照顧服務費用之外,符合條件的家庭照顧者若自行照顧(不包括專業服務)也能獲得部分現金給付。 長期照護體系雖然是解決老人照護問題的優良解方,但世上沒有無過之聖賢,也沒有完美無缺的制度。 被問到長照體系存在哪些問題,一直以來研究長照保險、長照財源、長照評估工具與長照給付包等議題的陽明交通大學李玉春教授認為,除了申請資格、給付規定等制度上的限制外,目前的長照體系還存在以下隱憂。

優照護係第三方預約平台,非長照機構,提供之照護服務對象並不包含長期照顧服務法中定義之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六個月以上者。 平台亦無涉長照補助,相關需求請洽各縣市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或撥打長照專線 1966。 面對名為「超高齡社會」大魔王的挑戰,長照體系是保障我們未來生活品質的重要配備及武器,因此,如何讓長照體系永續經營是值得思考、深究的議題。 透過李玉春教授的解說,我們了解到高齡長照制度與體系運行方式和願景,以及人力資源的需求與發展趨勢,期盼在政府、學界、服務單位及每一個社區民眾的努力之下,我們能夠一同創造一個「養得起的未來」。 除了正式照護人員之外,因多數長輩不需長照,故投入社區照顧,擔任非正式照顧人力(如社區組織或社區關懷據點志工),促進長者健康,減輕失能可能性,更是高齡照護體系的重要一環。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認為,照顧悲劇事件倍增,也可能是相關新聞所帶來的模仿效應,因報導中沒提供讓照顧者感受到「可以改變」的訊息,會讓悲觀且敏感照顧者更加失望。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106年的照顧悲劇報導共11件,107年卻倍增至22件,原因可能是照顧者沒照顧替手,或不知如何求助,導致生活「無望感」增加。 在筹备这次家庭托育备案的过程中,消防、食品安全和卫生评价等方面需要协调沟通不同的部门,FAMIC 放我家准备的资料非常严谨和全面,得益于在备案的过程有丰富的积攒经验。 临沂市是全国第一个推出全市通用的家庭托育点试点工作方案,备案全程采用托育机构备案信息系统上传资料,高效的办事效率彰显临沂市的工作作风。

最近自己接一個自費的案主今年78歲,是一位腎臟病末期的病患,是需要洗腎才能再繼續維持生命的,但是,這位案主堅持不洗腎,怕拖累女兒們,不幸的是,案主在最近也被確診為中重度失智,這也加重了照顧者的負荷,不過幸好案主的小女兒本身是護理師,很懂得找資源、找幫手,所以她在照顧的負荷上相對壓力較小。 維持生命治療:指任何有能延長病人生命之必要醫療措施,如心肺復甦術、維生醫療系統、血液製品、重度感染之抗生素等。 過去服務過一位案主,家屬在阿嬤病房外吵不停,要救、不救,說要救的女兒不照顧,就只好媳婦接下來照顧了;這種案例常常聽到的。 「悲劇結局其實可以改寫。」郭慈安說,家總曾舉辦一場研討會,邀請來賓即是二名曾有自殺念頭的照顧者。 其中一名70多歲阿如奶奶長期獨自照顧近100歲的人瑞先生,因照顧過程情緒無助、憂鬱、失落且恐懼,導致身心受創。

除了有居家照顧、托老中心、機構等方式,讓家中的失能長者可以在日間有專人陪伴與照顧外,其實還有一個選擇-「家庭托顧」。 李玉春老師還提到,近年來因為老年人口增長,誕生了許多新興銀髮產業,例如各類型長青學苑、運動中心、銀髮住宅、休閒養生、銀髮資通科技等,這些產業都需要包含高齡照護在內,各種各樣領域之人才的投入,因此,高齡長照這條路不僅商機多,發展的方向也相當多元、寬廣。 根據 2016 年的民調,有高達 86% 的民眾支持實施長照保險制度,其中又以 30 歲以下的民眾支持率最高。 由此可以推測,年輕一代的人們擔心無法負荷照顧重擔,期待能透過社會保險及長照服務緩解龐大照顧壓力,因此對長保制度持正面態度。 如同前面所述,稅收制有財源不穩定之隱憂,為了改善此缺失,台灣的長照保險制度預計採「混合財源」,其中 36% 的經費來自稅收及公務預算,剩餘的經費則由國民繳納之保費負擔。

家庭托顧: 長照服務新選擇 認識「家庭托顧」

家庭托顧是長照十年計畫的服務項目之一,服務模式就如同保母在自己的家裡照顧幼兒一樣,由家屬將失能家人送至家庭托顧服務員住所(托顧家庭)內接受照顧。 天主教花蓮教區醫療財團法人臺東聖母醫院蕭燕菁主任說,家庭托顧主要的目的是協助失能者在熟悉的社區生活圈得到安全的照顧,所以托顧家庭除了提供基本的身體照顧服務外,也會融入運動、休閒、社交等多元的日常活動規劃,藉此豐富失能者的生活,讓他們能走進社區,拓展生活圈。 除了「升遷」之外,想要有效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也應開始從「教育體系」下手,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育系統,提供更多專業人力,也是相當重要的解方。

很多參與辯論的議員也都提到,政府不是沒有照顧者政策,但相關資源有限、服務不足,亟待當局重新檢視,從速填補漏洞,以免壓力爆煲的悲劇再生。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如同家庭托顧,若您家中的長輩有日間照顧的需求,可直接撥打1966洽詢,在您打電話之前,可將長輩的基本資料準備好,以便在電話中快速核對。 家庭托顧可以讓照顧服務員在照顧自己家人同時,可以讓其在家創業穩定經濟收入,還能維持其家庭功能的完整性。 備註︰ 服務對象以事前申請並經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或A據點評估核定後,實際居住於雲林縣,且符合上開資格之一者為限。

家庭托顧

諷刺的是,案發前一天(11月30日),立法會才一致通過民建聯議員李世榮提出的「推行『照顧者為本』政策」無約束力議案,促請政府為照顧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援。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服務發展總主任 (家庭及社區) 陳曉園樂見照顧者議題逐漸浮面,但認為政策仍須不斷改進。 2.日常生活照顧服務:包含換洗衣物之洗滌及修補、文書服務、備餐服務、陪同或代購生活必須用品、陪同就醫或聯絡醫療機構、文康休閒及協助參與社區活動等服務。

家庭托顧: 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1967年桑德絲創立全世界第一家有特殊服務方案的方案醫院,聖克里思多福安寧醫院(St.Christopher’s Hospice),是以團隊合作方式照顧癌症末期病人,陪他們走完生命全程,且輔導家屬度過哀慟期;台灣是第18個創立安寧療護服務的國家。 我們常常或時不時會聽到長輩說:「我這輩子只求好死(好走)」,在我服務過的案家當中也聽過案主這麼說,我都會跟他們說,這種生死無常的事誰也說不準,我們過好當下的生活就好,生病就看醫生,還能吃、能睡就是福。 看到這裡,有些人可能也認同長期照護的理念,想要加入長照服務體系,卻不知道大門在哪裡,或是害怕踏入的門檻太高,無法輕易跨越。 還好,政府推動長照 2.0 計畫後,近幾年長照服務機構如雨後春筍一般增加,民眾對長照的認知度及接受度也越來越高,直至今日,長照服務在老年人口間的覆蓋率已逾五成,推行長照保險的良機也近在咫尺。 即使有完善的給付、支付制度,若沒有足夠的長照服務資源可以提供給大家,需要的人也用不到服務,再好的制度也是徒勞。 台灣是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根據國發會的推估,5 年後台灣人口中會有超過 20% 為 65 歲以上的長者,按此速度發展,到了 2065 年,老年人口會占全台人口的四成以上,也就是說,到時候平均每 1.2 位勞動人口就要扶養 1 位老人,照護負擔相當沉重。

郭慈安說,阿如奶奶突破「老老照顧牢籠」,現在擔任家總志工,宣導「聰明照顧者」理念。 長照服務使用率上升固然是好事,但人力供給該如何追上需求,是長照制度上路之後持續面臨的挑戰。 過去的研究中曾提到,長照第一線服務人力的不足,主要原因為薪資低、勞動條件不佳、缺乏成就感與職涯發展前景、沒有專業科系培養人才等。 不過,李玉春老師說,雖然當初遇到的困難已一一破解,但未來可能還會遇到其他阻礙,舉例而言,在現行的長照制度之下,民眾不用繳納保費就可以獲得服務,未來開始收取保費,可能會迎來另一波反對聲浪。 若無法開辦長照保險,因應超高齡社會長照需求快速的增加,政府可能仍需加入其他的財源-例如調高營業稅,挹注長照財源,使長照制度能可長可久。

香港步入高齡化社會,對於老弱病殘的照顧需求日漸龐大,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照顧者。 一些需要「以老護老」、「以殘護老」的弱勢社群,難免因為支援不足承受重壓,過去三年至少發生9宗倫常慘案(見下表)。 至於特區政府,較為關注照顧長者、殘疾人士、長期病患或有特殊學習困難兒童的無酬照顧者,並為他們提供直接和間接的社區支援服務,包鄰里中心、護理中心、暫託中心等。 (二) 家庭托顧乃屬長期照顧服務法所定之社區式服務,其服務內容包括身體照顧、日常生活照顧服務與安全性照顧。 對於有意成立托顧家庭之照顧服務員,政府亦有提供包含衛浴設備之防滑措施及扶手等住所設施設備改善之費用,以利建置友善照顧環境,提升照顧服務員辦理家庭托顧服務之意願;另就托顧家庭之設置標準,應依「長期照顧服務機構設立標準」第11條辦理。 家庭托顧如同「保母」的概念,我們們將家裡的老人或身心障礙者送到照顧服務員的住所(托顧家庭)接受照顧,家庭托顧是一種介於居家與社區照顧間的服務模式,由托顧家庭在日間協助照顧失能老人,目前每一托顧家庭收托不得超過4人,並且有分全日與半日服務,每日收托時間以10小時為原則,不超過12小時。

  •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認為,照顧悲劇事件倍增,也可能是相關新聞所帶來的模仿效應,因報導中沒提供讓照顧者感受到「可以改變」的訊息,會讓悲觀且敏感照顧者更加失望。
  •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 被問到長照體系存在哪些問題,一直以來研究長照保險、長照財源、長照評估工具與長照給付包等議題的陽明交通大學李玉春教授認為,除了申請資格、給付規定等制度上的限制外,目前的長照體系還存在以下隱憂。
  • 例如您有使用政府的長照服務,但若需要更多長照服務、而政府無法提供時,便可自費使用居服員服務,目前有優照護APP可供線上預約專業居服員,在時間與時薪選擇的彈性空間都更大,以滿足照顧家庭各種個別性的需求。
  • 長照服務使用率上升固然是好事,但人力供給該如何追上需求,是長照制度上路之後持續面臨的挑戰。

惟住宿型機構只給付重度失能者,且膳宿費要自付,因此跟住在家中的人一樣,只給付長照服務,只是服務的地點不同而已。 社聯與各社福機構倡議把每年10月訂為「照顧者月」,今年以「同行分擔」為主題,希望透過一系列公眾教育活動及研討會,宣揚以「社區為本」理念承托照顧者的重要性,推動社區與照顧者同行,分擔他們的照顧重擔,減輕其壓力。 上述理大研究報告也建議,香港應該制定「照顧者三層支援模式」,即重新釐定政府、市場、家庭的角色,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照顧者的能力、鼓勵家庭和非正規支援、推廣服務整合的協作模式。 不過,社會對照顧者定義各有不同,推算數據上亦有重複計算,導致支援資源未能精準投放。 提供失能長輩社區化及家庭式的照顧環境,協助家庭照顧者減輕照顧負擔,並藉由辦理服務,提供照顧服務員在家創業的機會,家庭照顧者亦可突破無法外出工作的限制,增加收入來源。

家庭托顧是一種社區式服務,日間由托顧家庭協助照顧失能老人,每日收托時間以10小時為原則,夜間則由家屬帶回家自行照顧。 除了自費的居家照護服務,若要申請政府的長照服務,都有其條件資格限制,因此若能依據長輩目前的狀態做綜合評估後,調整成最適合您的照顧方案,例如日照中心與優照護的居家照顧服務「混搭」,讓長輩能得到最適切的照顧,也能維持全家的生活品質。 在日間照顧中心會有專業的照護團隊照顧長輩,可自由選擇上午班、下午班或是全日班。

家庭托顧

所以要在意識清楚時先選定自己的醫療委任代理人,他們可以在您無法清楚表達意思時,可以依照您的想法,並替您做醫療決定,進而保衛您自己期待的照顧、治療方式。 經政府公告之疾病: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 如果我們希望長照體系能夠長久運作、希望自己年老時也能有長照體系的支持,那麼勢必要解決上面提到的財源、人力及公平性問題。 正值中年的您,小孩已將步入工作,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對於自己退休後的養老生活是否有想過要多少錢?

因此,即使沒辦法或不想成為照顧失能長輩的第一線人員,仍可快樂的在社區擔任志工,如參加社區關懷據點,協助進行健康促進、預防延緩失能、共餐、送餐、電話問安、關懷訪視等,甚至透過地方創生,與長者共同發展社區產業,都是很有意義且有高度成就感的服務投入方式。 此外,政府也同步推動復能服務,希望維護或促進失能者內在潛能使盡可能獨立生活,因此吸引許多醫事專業人才選擇投身長照體系;但因對復能服務的誤解,造成浮濫使用,去年下半年政府已開始限縮給付,有些治療師只好回到醫療院所工作。 如何平衡醫療與長照體系的發展,端視政府政策引導與長照單位之努力,才能持續吸引更多專業人力投入。 長照保險制度運行模式與台灣行之有年的健保類似,國民只要定期繳納保費,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申請使用長照服務。 在這種「有付費即可使用」的制度下,所有經政府評估失智、失能的國民都能被涵蓋進來,不論長者是否住在養護機構中、不論失能者的年齡、不論使用的是專業照顧還是家庭照顧,都可以申請服務或給付,公平性較現行制度更好,財務也較能永續經營。

目前許多單位皆有承接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只要參與訓練並通過測驗,就可以成為服務員,居家服務單位會協助媒合服務工作。 高齡化社會之下,老人照顧問題已從家庭層面擴展至社會層面,長輩的照顧問題嚴重困擾著家庭照顧者們,是該自己照顧或是選擇機構? 許多照顧者想選擇讓長輩入住機構卻又要面對長輩不願入住,其他家人的批評,自我罪惡感的產生,或是機構品質不夠令人放心等狀況,以致於照顧者身心備受煎熬,到底在「家」和「機構」間,我們該如何選擇是許多家庭照顧者們的困擾。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近年來,政府大幅提升了長照服務的支付標準,並規範最低薪資(3.2 萬元),讓照顧服務員薪資大幅提升(有些每月可到 4-5 萬元),因此吸引大量人才投入,讓居家服務蓬勃發展。 但配套措施是服務單位也應提供照服員更好的升遷管道,規劃較之前更良好、完善的職涯發展機會,確保第一線服務人員能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未來也有升遷、自主開業的機會,才能讓年青人願意持續投入。 另一個問題則是地方政府缺乏特約管理經驗,加上行政人力嚴重不足,行政管理負荷沉重,衛福部雖已增加補助,能仍遭遇很大困難。

她建議當局積極宣揚「關愛照顧者」的社會文化,而在制定政策前應為「照顧者」釐定統一而清晰的定義,例如善用各類評估工具為照顧者和被照顧者評級,再因應他們的能力和情況,調節不同程度的支援。 家庭托顧服務屬各縣市政府所提供的長期照顧服務項目之一,除了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關心照顧者的需要外,目前有承接這項服務的社福團體包括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老五老基金會、愚人之友基金會等,對於這個服務有興趣的民眾,都可以透過全國免付費照顧者專線,深入了解服務內容。 首先,若你是社工、護理、物治、職治、公共衛生、老人照顧等長期照護相關科系畢業生,那就有機會成為照顧管理專員、個案管理師與行政管理人才;如果你是正在執業的醫事人員,也可以考慮投入居家復能、居家護理等服務,成為長照體系的一員。

家總理事長郭慈安表示,分析照顧悲劇的發生原因,不外乎是照顧者沒照顧替手,或可能是老老照顧、照顧失智症者、自己罹患身心疾病等,且男性照顧者輕生比例較高。 李玉春老師受衛福部邀請擔任總顧問,規畫適合台灣之長照保險;多年前便開始研究德國、日本、荷蘭等國的長照保險制度,汲取各國制度優點並改善不足之處。

家庭托顧

事先表達,在符合特定臨床條件的情況下,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或流體餵養的正式書面文件,依據衛生福利公告法定格式內容。 》中規定,您與自己的親屬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討論後,所簽署的預立醫療決定書(Advance Decision,AD)才算生效,換句話說,如果在報章雜誌、口頭交代的醫療照護決定,在法律上是沒有效益的,一定要經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所做的預立醫療決定才會受到法律的保障。 只要年滿20歲或未成年已結婚者、受輔助宣告者,皆可做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即使是健康的人也可以思考自己在生病時希望接受那些治療。 極重度失智:指每日持續有意識障礙導致無法進行生活自理、學習及工作者,如小大便失禁、無法辨識親友、失去判斷力等。 永久植物人狀態:指因腦部部病變而失去意識,眼睛可能會自發性張開,或對刺激有反射性反應,但無法進行生活自理、學習及工作,由醫師觀察三至六個月確認其確復原機會渺茫者。

伊甸基金會推出的「家庭托顧」,即是將保母照顧小朋友的照顧概念,套用在失能長者身上,讓長者能藉此走出自己的家,但仍在熟悉的社區家庭中就近接受專人照顧,還能和鄰里鄉親互通有無、增加社會參與的機會。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過生老病死,政府的這項醫療服務提供我們在病程末期時有另一種醫療方式可選擇,這項訊息可提供給身邊需要的親朋好友。 可以的,只要自己還有做決定的能力,且在健康的狀況下,若要更改預立醫療決定書的內容,可透過書面向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機構提出申請,若是在生病住院的情況下,可以先透過口頭變更,再完成書面變更的程序。 在新北市家庭照顧者支持據點社工的協助下,阿如奶奶開始使用居家服務、喘息服務及機構照顧,並參加支持團體,最後圓滿與先生告別。

一直以來,5G的應用都不該只是紙上談兵,如何發揮5G高速度、低延遲與多連結的特性,讓應用能在場景中落地更是「5G+產業新星揚帆啟航計畫」的關鍵任務。 而這些產學攜手合作的5G專題內容,更將在11月30號於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A2棟,以「玩學5G ∙ Be Shining」為主題,向外界展示亮眼的成績單。 作為國境重啟後的首場成果發表會,5G應用如何在這些專題實戰的過程中鏈結產業、促進更多交流媒合的機會? 包含協助或維護行走安全、洗澡、協助如廁、大小便處理、更換尿布、更衣、協助上下床及移位、翻身拍背、被動關節運動等等。 服務後期案主已沒有什麼體力,我幫她念完聖經中最後的一個章節,【最後啟示錄】,也算是幫她完成一個願望;沒有幾天她就去住安寧病房。

家庭托顧

陳曉園認為只要活化資源,照顧者無需獨力承擔照顧責任,而是可以由政府、社區、慈善團體、商業機構等界別共同分擔。 以政府提倡的「居家安老」策略為例,她相信如果各界支援到位,政策有望達至雙贏——一方面長者可以在熟悉的家庭和社區安享晚年,另一方面避免依賴社區院舍資源,但首先要有整全配套措施支援他們實踐居家安老。 她舉例,坊間有不少服務機構提供照顧者支援服務,包括暫託服務和照顧者訓練等,可建構支援網絡,分享過來人的照顧經驗或支援資訊,有助他們紓緩壓力、解答彼此疑難。 商界也可給予照顧者肯定和回饋,例如公司可為照顧者制定特別假期和彈性工作安排。 例如您有使用政府的長照服務,但若需要更多長照服務、而政府無法提供時,便可自費使用居服員服務,目前有優照護APP可供線上預約專業居服員,在時間與時薪選擇的彈性空間都更大,以滿足照顧家庭各種個別性的需求。

  • 李世榮在上述議案辯論中倡議將照顧者津貼改為由「在職家庭津貼」系統發放,方便正在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等公共福利金的照顧者申領,使更多人受惠。
  • 》中規定,您與自己的親屬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討論後,所簽署的預立醫療決定書(Advance Decision,AD)才算生效,換句話說,如果在報章雜誌、口頭交代的醫療照護決定,在法律上是沒有效益的,一定要經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所做的預立醫療決定才會受到法律的保障。
  • 由醫療團隊專業人員(醫生、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宗教師、營養師、志工…等),提供五全照顧,協助病人緩解症狀,同時也陪伴家屬,讓生死兩無憾。
  • 家庭托顧服務指針對失能之個案,由照顧服務員於家庭住所內 ,提供身體照顧服務、日常生活照顧服務及安全性照顧、備餐 服務。
  • 在筹备这次家庭托育备案的过程中,消防、食品安全和卫生评价等方面需要协调沟通不同的部门,FAMIC 放我家准备的资料非常严谨和全面,得益于在备案的过程有丰富的积攒经验。
  • 我們常常或時不時會聽到長輩說:「我這輩子只求好死(好走)」,在我服務過的案家當中也聽過案主這麼說,我都會跟他們說,這種生死無常的事誰也說不準,我們過好當下的生活就好,生病就看醫生,還能吃、能睡就是福。

直到今年,特首李家超剛在《施政報告2022》提出,將上述津貼恆常化並提高金額,例如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生活津貼會由2,400元增加四分之一至3,000元,預計約一萬名照顧者受惠。 其實可以從家人的失能(或失智)程度、家庭的人力與經濟資源,甚至是生活型態做綜合評估,以下先與大家介紹居家照護、家庭托顧、日間照顧是什麼? 包含換洗衣物之洗滌及修補、文書服務、備餐服務、陪同或代購生活必須用品、陪同就醫或聯絡醫療機構、文康休閒及協助參與社區活動等服務。 郭慈安說,目前全國有50處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政府也提供「長照四包錢」提供「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輔具及無障礙環境改善」及「喘息服務」,每月最多可獲得3.6萬元補助額度,均有助照顧者減輕負擔。

目前長期照護的經費來源為菸稅、遺贈稅、房屋合一稅與政府編列之公務預算等稅賦收入,雖然短期內經費豐盈,但若考慮整個體系的「長期發展性」,李玉春老師認為,菸稅將隨吸菸率減半下降,仰賴稅收及公務預算作為經費來源,會有財源不穩定、須與其他政事搶預算等風險,相較之下,長照保險制度是更好的選擇。 第一是制度公平性不足,在現有的制度下,並非所有 65 歲以上失能長者都能公平接受長照的補助,例如聘請外勞照顧的失能長者不能接受照顧服務的補助、僅低收入戶長者可以補助機構住宿費用等。 第二個重要的議題為長照的財源籌措,雖然現在長照服務的財務狀況良好,但隨著老年人口增長、服務使用人數上升,根據推估,長照十年計畫的基金可能在 2026 年就會用罄。 台灣在2025年就會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長照議題也越來越重要,以目前政府推出的長照2.0,大部分都以短期服務為主,平均下來每個人只能得到9000元的服務項目,但專家分析,一般每月平均大約花費約在2到3萬,如果還需要醫療輔助,恐怕金額要更高。 家庭托顧也是照顧服務員事業第二春的一個選擇,若有足夠的經驗想自行創業,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若有興趣的照顧服務員有興趣,可以洽詢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詢問相關資訊。 李世榮在上述議案辯論中倡議將照顧者津貼改為由「在職家庭津貼」系統發放,方便正在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等公共福利金的照顧者申領,使更多人受惠。

此外,一般社會大眾不一定願意開放自己的家,並從事大量的環境改造,讓陌生人進住,以至於到目前為止,全台家庭托顧服務據點數有限,部分縣市僅有委託單位,並沒有真正的服務據點,有些縣市甚至連委託單位都沒有,因此這個服務尚有開展空間。 根據家總調查,近八成的長輩都希望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度過晚年生活,因此發展多元的照顧模式對長輩或家庭照顧者都相對重要。 身為照服員我們照顧的人不少,家中有人生病,各種問題困擾著病人及家屬,照顧者的體力、精神壓力,病人承受病痛帶來的痛苦,要如何解決呢? 除了一家人要互相體諒外,我覺得【陪伴】是最重要的;也許無法替病人承擔痛苦,但是,要讓病人知道他不是一個人承受,他還有愛他的家人【陪伴】著他,這是病痛最好的藥方。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