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10大著數

港鐵、巴士、電車、渡輪和專線小巴服務為東區提供優良的服務。 自東區海底隧道於1989年通車後,港九兩地的交通聯繫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區內共設有十三個巴士總站 / 公共運輸交滙處,為東區居民提供不同的巴士及專線小巴路線往來港九及新界。

截至2018年3月31日,院內共設一千七百五十九張病床,有四千九百六十名員工。 2010年9月,東區醫院通過「澳洲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評審,成為本港首間獲得認證的公立醫院。 東區的總面積約為一千八百公頃,位於港島東北部,由西向東伸延的範圍,包括炮台山、北角、鰂魚涌、筲箕灣、柴灣及小西灣。

今日東區的大部分地區,在19世紀之際,仍是臺南城外東方與東南方人煙稀少的平原。 由於位於地勢較高的臺南臺地、也無大河橫貫,境內多為旱地沙埔,風吹即漫天飛沙,當時產業仍以務農為主。 因此,清領時期末期基督教長老教會在臺南城傳教遇到當時居民排斥後,便轉往人煙稀少的城東建立據點。 位於東區的臺南神學院(1882年建立)、長榮中學(1885年)、長榮女中(1887年)以及新樓醫院便由當時延續至今。 北角的海灘曾一度被工廠和工業碼頭佔領,後續被開發成為飯店和休閒文化設施。 而鰂魚涌的舊碼頭,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繁華的商業區,新潮的餐館、舒適的戶外空間以及文化藝術館ArtisTree都坐落於此。

由具百年曆史的舊鯉魚門炮台改建而成,是百多年前香港最具規模的防禦工事,亦是1941年香港保衞戰的一個重要戰場。 今天,炮台已改建為博物館,重點介紹明、清兩代至今的海岸防衞歷史,欣賞不少軍事物資如坦克車、槍械、大炮等,於閒暇中享受認識歷史的樂趣。 東區區議會是香港最大規模的區議會,共有43個議席,當中包括37位民選議員及6位委任議員,於1982年成立。

東區區議會也於2002年11月出版了一份遊覽指南,向市民及遊客介紹東區旅遊徑內各景點的情況及有關的文化風俗,讓他們能更容易了解有關的文化特色,從而增添旅覽的樂趣。 本網頁旨在讓市民加深了解東區民政事務處的工作理念和服務範圍,介紹本處的架構、東區面貌、區內活動及花絮等,並連接到東區區議會網站。 1970年代,東區多次進行土地重劃,以滿足人口增長,其間許多軍事用地也釋出供都市計畫使用。

東區: 統計資料

東區未來大型發展項目包括柴灣青年發展中心、小西灣多用途綜合大樓,中環灣仔繞道東區段、油街及前北角邨地盤發展計劃等。 東區發展成熟,公共交通及運輸網絡完善,有地鐵、巴士、電車及小巴服務,而東區走廊及東區海底隧道為對外交通重要幹道。 區內教育、醫療、社區及康樂設施完備,亦有大型購物商場及商業中心。 二次大戰後,將臺南市壽町、竹園町、東門町、竹篙厝、後甲、虎尾寮等合併,成立東區。 地勢稍高於其他區,但後甲里斷層穿越東區東部,東部地勢逐漸降低。

就臺北的發展史來看,東區逐漸成為臺北市的商業都心,不過是1980年代中葉以後的事情。 臺灣清治時期臺北的開發主要著重於三市街的艋舺、大稻埕及臺北城內(即今中華路、中山南路、愛國西路及忠孝西路圍起的區塊)而已。 日本領臺時,市區的開發雖然向東擴張,但是大致上止於堀川(今新生南北路)。 東區醫院於2007年成立港島東醫院聯網醫療管理及臨床科技培訓中心,內設全亞洲首間結合腹腔鏡及腸道內視鏡的手術室等,為本地及外地的專業、臨床及管理培訓提供設備先進的場地。 2009年12月,全球首個結合機械人系統的綜合內鏡微創手術室正式於東區醫院啓用,有助提昇手術精確度。 衞生署在區內設有多項健康服務,包括長者健康中心及長者健康外展隊伍、胸肺科診所、肺塵埃沉着病診所、美沙酮診所、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健康評估中心、社會衞生科診所、婦女健康中心、口腔頜面外科及牙科部、青少年健康服務計劃辦事處,以及三間母嬰健康院。

擬議板道分為東、西兩段,從油街至糖水道為西段(長約0.7公里),而從電照街至海裕街為東段(長約1.1公里)。 走線盡量利用東區走廊結構下的遮蔭,將擬議板道對維多利亞港的影響減至最低。 板道寬度最少10米,讓不同人士(包括行人、緩跑人士、騎單車者和其他人士)可以安全共用並進行不同的活動。

此外,因維多利亞公園地點適中,交通方便,是大型户外展覽理想的地方,所以每年港島的年宵花市以及香港花卉展覽均用此為户外展覽場地。 東區包括銅鑼灣東部(銅鑼灣避風塘、維多利亞公園、天后)、炮台山、北角、鰂魚湧、西灣河、筲箕灣、柴灣及小西灣。 西以維多利亞公園及皇仁書院和灣仔區為界;南以黑角頭和南區為界。 另一方面,1969年因應民政主任計劃而劃分的東區,還包括現今南區之東部(赤柱和石澳),直至1981年南區的成立為止。

該炮台是英軍於1880年代所興建,用以防衛維多利亞港東面的入口,是當時香港最具規模的海岸防禦工事,其中包括有堡壘、十八間地下室及兩枚六英吋隱没式大炮。 由於炮台見證了香港的戰爭歷史,前市政局遂決定把它修建為一座以香港海防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 為提升館內外的設施和更新常設展內容,博物館已於2018年9月中旬閉館進行更新工程,預計2020年重開。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東區醫院)於1993年啟用,全院佔地十五萬平方米,是港島東區的大型急症醫院,主要提供二十四小時急症全科服務、全面的住院和門診服務及外展社區服務。

東區: 民政事務專員

儘管海景並非隨處都能看到,但清新的海風如影隨形,生猛海鮮也是滿市場可見,讓你每時每刻都感受到海洋氣息。 設立這些區域的目的是為地方行政計劃訂出分區及方便行政,並不設立「區政府」之類政權組織,無獨立立法權、司法權,政府部門也未必完全按照以上分區而分工。 此外,擬議板道的沿線將會鋪設水管、污水管及公用設施,以配合設置配套設施如洗手間、飲水機和小食亭等。 方案建議利用東區走廊現有的樁柱式保護墩上的空間,建造合共六個觀景台,以方便市民欣賞維多利亞港景色,並會建造一個釣魚平台,方便垂釣人士。

東區

根據2016年的數字,東區的人口約五十五萬八千人,佔全港人口的百分之八。 根據「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2016」的結果,東區的勞動人口參與率約百分之六十,每月家庭入息中位數為三萬一千三百元。 東區現有大專院校二所,分別為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等二校。 其他公立教育機構計有6所國民中學、15所國民小學,以及國際學校新竹美國學校。 東區區公所是新竹市政府在東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新竹市政府。 紅3臺南轉運站-臺南航空站-高鐵臺南站-關廟轉運站紅4臺南轉運站-後壁厝-奇美博物館H31永華市政中心(府前路)-高鐵台南站例假日部分班次延駛至安平原住民文化會館。

)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東北部,範圍包括銅鑼灣東部到小西灣,2021年人口有529,603人,西起銅鑼灣屈臣道、怡景道,東至小西灣。 由於香港政府銳意發展東區,因此很多政府部門由中環和灣仔搬到東區辦公,加上很多中、上環跨國公司搬到太古坊新核心商業區,令東區承接了部分原本屬於中上環的政治中心功能和經濟中心功能。 東區區議會是根據《區議會條例》(第547章)成立的團體,職能包括就地區行政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以及推動區內康樂及文化活動和環境改善計劃。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東區區議會於2020年1月1日正式成立。 東區的語言,早期以閩南語為主,包括原居民的閩南漁民以及香港開埠以來定居銅鑼灣的福建籍人口,北角的福建籍人口早期由銅鑼灣一帶伸廷,後來又由北角伸廷至鰂魚涌以及整個東區。

東區

在未有區議會之前,現時的東區根據當時的市政局分界劃分為北角及筲箕灣兩區,現時的銅鑼灣東在北角以外(屬灣仔區)。 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與215巷口,在3日上午10時許,機車行經巷口時,與汽車發生碰撞,機車騎士當場被撞飛倒地,且沒有呼吸心跳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後不治,警方目前正調閱監視器釐清案情。 近年北高雄岡山區、橋頭區、楠梓區快速發展迅速,人口大幅增加,產業結構也在改變。 2022年六月份,位在高雄岡山車站旁,岡山首座大型影城購物商場「達麗米樂廣場」開幕,高雄市長陳其邁還特地前往剪綵,宣布岡山將從此告別「蛋白區」,邁入「蛋黃區」。 柴灣柴灣道238號青年廣場Y劇場 區內青少年透過綜合表演及教授手工藝製作,促進東區青年的創意發展及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

本條目的臺北東區是指一個特定商圈區域之專有名詞,但其他位於臺北市東側的新興商圈或區域,有時會與東區形成混淆。 相對於臺北東區的商業機能,臺北西區作為許多中央政府機關的集中地,則以政治機能著稱,特別是在舊臺北府城內總統府一帶的博愛特區(首都核心區)。 近年來臺北東區面臨更東邊新興的信義商圈以及西區復興的西門町等地競爭,再加上租金高漲等諸多因素,使許多知名老店紛紛熄燈歇業,商圈發展不如往昔。。

同時,鰂魚涌公園有著宜人的海濱長廊,你不僅能在此漫步於清新的海風中,還能去博物館一睹香港前消防處滅火輪「葛量洪號」的風采。 為配合特區政府悼念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安排,香港旅遊發展局主辦的「香港繽紛冬日巡禮」活動將於12月6日(星期二)暫停1天,位於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的聖誕小鎮當日亦會暫時關閉。 總面積約18.9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約為616199人,是全港人口第二多的區份,僅次於沙田區,東區的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數在香港18區中僅次中西區和灣仔區,排名全港第三位。 東區的商業大廈及酒店集中於炮台山、太古城及鰂魚涌一帶,主要大廈是太古坊,於2008年4月起東區最高的摩天大廈港島東中心分階段入伙. 由於19世紀的佔主導地位的軍事力量主要是海軍力量,所以當時的英國殖民地政府選擇中西區作爲維多利亞城,而柴灣在香港島東部的海邊,有被海盜襲擊的危險,無險可守,所以即使是20世紀上半葉,柴灣仍長期處於落後的位置。 关于位於香港島東區的太古地產物業,请见「港島東 (地產物業)」。

東區

以前東區以漁業、礦場同埋船塢為主,而家就係一個住宅區,亦都有啲工廠同埋幾個大型商場。 東區的電車軌道離維港僅咫尺之遙,如果從鰂魚涌上車,不一會兒就能到達位於筲箕灣的電車總站。 歷史悠久的筲箕灣曾是一個小漁村,如今仍可在這裡找到全港最興旺的海產市場。 儘管筲箕灣經歷了多次的填海和重建,但風景優美的避風塘、幾個小型造船廠和供奉海神的廟宇都被很好地保存下來,而大海也依然是本地居民賴以生存的重要元素。 香港海防博物館位於港島筲箕灣,是香港歷史博物館分館之一。

釋出軍事等公有土地,轉為都市用地的過程至今仍在進行,例如進行中的平實營區重劃區預定將原陸軍營區及眷村改建為「東台南副都心」。 而隨著南臺南副都心的開發,東區僅存之農業區(屬臺糖所有)亦變更為住宅、商業、文教等用地,意味東區已完全都市化。 從地圖上看,東區宛如一條長長的大海蛇,沿著維多利亞港蜿蜒伸展。 全區地形狹長,北部是海濱、南部是山地,南北之間僅有1500公尺的距離,幾乎所有居民都住在海旁的平地上。 東區面積共約19平方公里,居民達60萬,可想而知,區內人口密度非常高,鱗次櫛比的高樓也時常擋住視野。

  • 近年來臺北東區面臨更東邊新興的信義商圈以及西區復興的西門町等地競爭,再加上租金高漲等諸多因素,使許多知名老店紛紛熄燈歇業,商圈發展不如往昔。。
  • 虎尾寮重劃區位於仁德交流道旁,原為高鐵臺南站預定地之一,但後來轉為住宅用途。
  •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四期重劃區、後甲重劃區、虎尾寮重劃區等。
  • )是臺灣臺南市37個行政區之一,在縣市合併之前,因位於原省轄臺南市東側而得名,區內人口約有18.1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有1.35萬人,為臺南市人口第三大區(次於永康區、安南區)、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
  • 由於香港政府銳意發展東區,因此很多政府部門由中環和灣仔搬到東區辦公,加上很多中、上環跨國公司搬到太古坊新核心商業區,令東區承接了部分原本屬於中上環的政治中心功能和經濟中心功能。

)是臺灣臺南市37個行政區之一,在縣市合併之前,因位於原省轄臺南市東側而得名,區內人口約有18.1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有1.35萬人,為臺南市人口第三大區(次於永康區、安南區)、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 香港島東部不再有海盜襲擊的危險,加上香港島的就業機會比較多,所以,為應付市民對港島住房的需求,政府和發展商在90年代一直大力發展區內住房建設和配套建設,包括各色各樣的公共房屋,居屋和私人樓宇,應付市民的不同需要。 由於19世紀的占主導地位的軍事力量主要是海軍力量,所以當時的英國殖民地政府選擇了中西區作為維多利亞城,而柴灣在香港島東部的海邊,有被海盜襲擊的危險,無險可守,所以即使是20世紀上半葉,柴灣仍長期處於落後的位置。 香港海防博物館位於港島筲箕灣,是由具百年歷史的舊鯉魚門炮台修建而成。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