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寧宮介紹

但蔣太后在此居住不久後便離世,此後慈寧宮成為太皇太后、皇太后或先朝嬪妃的住所。 隆慶元年(1567年)、萬曆二年(1574年),慈寧宮均曾修繕。 萬曆十一年(1583年),慈寧宮正殿遭火災,萬曆十三年(1585年)重建慈寧宮正殿並於同年落成。

  • 交泰殿東廡有景和門,西廡有隆福門,分別通向東一長街、西一長街。
  • 壽三宮(西宮殿、中宮殿、東宮殿):位於大佛堂以北。
  • 慈寧宮:為正殿,前後出廊,黃琉璃瓦重檐歇山頂。
  • 1959年在佈置原狀陳列時,按照七冊陳設檔的記載,仍設正座,且在北牆上恢復《坤寧宮銘》的掛屏和幾部書及陳設(根據陳設檔,有《盛京輿圖》、《經史講義》、《敬勝齋法帖》等書帖及陳設。顯然是為皇帝預備)。
  • 東次間(即靠西的一間):前檐有通連大炕一座(兩間)。
  • 隆慶元年(1567年)、萬曆二年(1574年),慈寧宮均曾修繕。

慈寧門前出三階,中央設有龍鳳御路石,階前左右各陳設銅鎏金瑞獸一座。 慈寧門內有高台甬道通向正殿慈寧宮的月台。 慈寧門的門扉設於明間、次間後檐金柱之間,各開朱漆大門兩扇。 梢間後檐金柱之間為磚牆,前檐檐柱間各安有雙交四椀菱花槅扇檻窗四扇,檐下施單翹單昂五踩斗栱,梁枋繪有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畫,天花採用瀝粉貼金龍鳳圖案。 慈寧門的門額為滿文、蒙古文、漢文三種文字的「慈寧門」,其中漢文採用篆體。

東寧宮: 民國以後

東暖殿院落東側開門,有台階通往東廡的永祥門,永祥門坐西朝東;西暖殿院落西側有台階通往西廡的增瑞門,增瑞門坐東朝西。 2015年故宮博物院雕塑館在慈寧宮重新開館,其中慈寧宮作為「雕塑薈萃館」,慈寧門東西廡分別作為「漢唐陶俑館」、「修德白石館」。 昭聖太皇太后於康熙二十六年死後,慈寧宮主要用於為皇太后舉辦重大典禮。

廟方時常辦理街友圍爐、貧戶發放白米救濟等慈善活動。 新竹市農曆七月宗教活動,有「都城隍放、地藏王收」的傳統。 新竹市廟宇的普渡最先為南壇大眾廟,接棒的是新竹都城隍廟、新竹長和宮,以東寧宮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誕辰法會為收尾。

東寧宮: 明朝

順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清寧宮再度重修。 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延燒坤寧宮前檐,嘉慶三年(1798年)重修。 1958年8月31日,故宮博物院雕塑館首次對觀眾開放。 雕塑館還陳列有西漢霍去病墓石刻複製品,從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等石窟翻制的佛教造像。 壽三宮(西宮殿、中宮殿、東宮殿):位於大佛堂以北。

東寧宮

雍正以後,皇帝移住養心殿,皇后也不再居住在坤寧宮,而是擇東六宮、西六宮之一居住,坤寧宮實際已成為專供薩滿祭祀的場所。 西三所(頭所殿、二所殿、三所殿):位於慈寧宮東部。 康熙二十六年,將慈寧宮東部的五間新建宮殿拆遷至孝陵附近,這是因為昭聖太皇太后生前非常喜歡這組宮殿。 這組宮殿拆除後,在原址建設頭所殿、二所殿、三所殿。

東寧宮: 新竹市

東廡房自北數第2間(自南數第10間)開有基化門,坐西朝東。 東廡房向南延伸至東暖殿院落東側,最南1間開有永祥門,坐西朝東。 東暖殿院落東側開門,有台階正對永祥門。 隆福門以南,有廡房9間,向南延伸至弘德殿院落西側。 弘德殿院落西側開門,有台階正對鳳彩門。 昭仁殿院落東側開門,有台階正對龍光門。

按照竹塹地區的傳統,在農曆七月下旬舉辦的是「外庄繞境」。 例如北牆的東一個炕,《故宮點查報告》與七冊陳設檔的記載都不同,前者稱是雙座(且有中華民國時期溥儀占居宮內時拍的照片為證),後者稱是「紫垣內正寶座」。 1959年在佈置原狀陳列時,按照七冊陳設檔的記載,仍設正座,且在北牆上恢復《坤寧宮銘》的掛屏和幾部書及陳設(根據陳設檔,有《盛京輿圖》、《經史講義》、《敬勝齋法帖》等書帖及陳設。顯然是為皇帝預備)。

東寧宮

光緒十七年(1891年)又曾重修慈寧宮。 東暖閣是敞兩間,前檐有通連大炕一座,後檐每間各有落地罩木炕一座,落地罩上面仙樓二間。 《大清會典》載同治帝、光緒帝大婚一切具照康熙四年成案辦理,可見自康熙時起,這一個北炕便作帝后合卺的用途。 清室善後委員會《故宮點查報告》第二冊(坤寧宮部分)記載,在這個北炕的範圍內有「紫檀雕龍鳳炕幾二張,紫檀雕龍鳳雙喜字桌燈二對,紅呢炕罩一件,黃氆氌炕墊一件」等等物品。 其中,雙喜字桌燈應是婚禮時所用,龍鳳炕幾應是平時及婚禮時都用的陳設,黃氆氌炕墊則僅是平時的鋪陳(此件炕墊早已無存)。

  • 清朝每逢皇太后聖壽節時,在慈寧門內外陳設有儀仗。
  • 按照竹塹地區的傳統,在農曆七月下旬舉辦的是「外庄繞境」。
  • 炕北墻上中央有一幅畫,東西兩側是一副對聯「寶瓞長綿八極人天歡喜,金萱並茂九霄日月光華」。
  • 後被日本人拆除,興建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改奉至新竹嶽帝行宮。
  • 故宮博物院方面認為,這批調往洛陽的文物屬於洛陽方面暫借,應予歸還。

追溯歷史,東寧宮為「新竹嶽帝行宮」、「新竹地藏庵」、「新竹五穀廟」合併。 1937年日本政府倡導皇民化運動,以整理寺廟為由被毀,在此築蓄水池及防空壕。 地藏王菩薩與嶽帝等移寄都城隍廟旁新竹法蓮寺,五穀先帝遷移至南壇大眾廟。 1945年日本投降,地方士紳討論後希望重建此廟,於1950年組織籌建委員會募捐與商議重建事宜。 重建完成後合祀延平郡王,迎回地藏王菩薩、嶽帝、五穀先帝及十殿閻君、伽藍爺等諸神,並改名為東寧宮。

故宮博物院成立後,於1932年將慈寧宮大殿的格扇換成玻璃窗。 1951年,將東、西廡改做室內灰頂,並且增開桶子門,將徽音左門、徽音右門的風門改做玻璃門;南群房室內改做灰頂,改做玻璃窗。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慈寧宮北部的壽三宮、東部的西三所被故宮博物院修復組佔用,後來故宮博物院修復組先後改為故宮博物院修復廠、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仍然佔用這些建築。 慈寧宮位於紫禁城內廷外西路隆宗門以西。 明朝永樂年間初建紫禁城時,如今慈寧宮的所在地是仁壽宮、大善殿等殿宇。 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仁壽宮失火焚毀。

東寧宮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