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杜鎮醫師8大分析

健保局六月起,針對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EGFR)基因突變檢驗,屬陽性的肺腺癌患者,開放標靶藥物治療。 台中市澄清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杜鎮說,配合基因檢測、量身訂製療程,大幅提升中晚期患者存活率和生活品質,已經有符合條件的肺腺癌患者,治療一個月,腫瘤縮小五分之四。 一位四十八歲的男性廚師,被檢查出肺癌後尋求中藥治療,僅四個多卻因癌細胞轉移,導致心包膜積水壓迫心臟,前後心跳停止了五次,都電擊救回。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杜鎮表示,該患者的肺腺癌已達八公分大,經標靶藥物治療數天後,腫瘤竟縮小至二公分左右,提醒民眾,肺腺癌十分凶惡,切勿延誤治療。 肺癌長期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由於早期不易發現,且容易轉移,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為無法開刀的晚期,使治療效果有限。

劉杜鎮醫師強調,罹患肺腺癌的原因複雜,可能與廚房油煙、抽菸、空氣污染、遺傳基因有關,如果有慢性咳嗽持續兩週以上、痰中帶有血絲、容易氣喘、胸痛、體重異常減輕等症狀,一定要儘速就醫。 由於癌細胞會偽裝成正常細胞,讓正常細胞和它「稱兄道弟」,使其可以持續茁壯,而免疫療法便是透過活化體內免疫系統,使免疫療法恢復辨識能力,讓癌細胞無所遁形,可說是啟發人體本身最自然,且副作用最少的一種治療方式。 一名60歲男性,七年前因大腿痛,意外查出肺腺癌晚期轉移至骨頭,當時有醫師宣判「僅剩三到六個月生命」,讓他意志消沉,不願治療而四處找偏方,最後因咳血、骨頭痛終於願意就醫。 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馬西西地區的救援任務期間,劉鎮坤回憶,「我幫一個2個月大的嬰兒做腸扭結手術,他麻醉後一直沒醒,我急救了3個小時,準備要放棄了。」所有的當地員工都圍在我身邊,等著我下達通知家屬的指示。 「台灣可能很難想像,在那裏死亡是很常面對的事。」劉鎮鯤表示,「我掙扎了很久,就在我停止急救的時候,他就醒過來了。」當下,劉鎮鯤非常感動,失而復得的小生命讓他感受到這份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劉杜鎮醫師指出,該患者的右中肺的肺腺癌已達6公分×8公分大,所幸經上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檢測為陽性,適合標靶藥物治療條件,經治療數天後,腫瘤即迅速縮小至2公分×3公分左右,顯示已獲得好轉。 肺腺癌約佔所有肺癌70%左右,由於初期幾乎沒有症狀,被發現時通常已較為晚期,患者要接受標靶藥物,最好先做相關基因的檢測,以決定治療方法。 劉杜鎮醫師指出,肺腺癌約佔所有肺癌70%左右,由於初期幾乎沒有症狀,被發現時通常已較為晚期,患者若要接受標靶藥物,最好先做相關基因的檢測,以決定治療方法。 而該名病患右中肺的肺腺癌達8公分大,經上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檢測為陽性,適合標靶藥物治療條件,治療數天後,腫瘤即迅速縮小至2公分左右,獲得好轉。 針對無法手術處理的晚期肺癌,目前的治療方式仍以化學治療與標靶藥物為主,醫師會綜合評估患者的體能、基因等狀況來選擇最合適的藥物,值得慶幸的是,患者基因檢測報告為陽性,且為具有常見EGFR突變Del 19,第一線使用不可逆標靶藥物,不僅能增加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整體存活期通常也具較佳的表現。 而目前只有LUX-Lung跨國研究證實肺癌不可逆標靶藥物是全球第一個標靶藥物證實可以延長整體存活期,和化療相比之下,作為第一線治療時,能夠延長整體存活期達1年以上並降低死亡風險高達41%。

由於該患者有骨骼移轉癌細胞情形,進行骨骼放射治療以抑制骨骼的惡化,也接受抗腫瘤血管生成的化學治療,全面撲殺移轉至各部位的癌細胞,而標靶藥物的持續服用,直接對準像棒球的肺腺癌做核心攻殺,三管齊下,齊力面面「圍殺」癌魔,讓癌細胞無處竄逃,這就是精準治療,匯集跨科的醫療科技,痛擊凶惡的肺腺癌。 劉杜鎮醫師也提到,肺癌治療期間必定會伴隨著副作用,醫療團隊會透過衛教說明,協助患者提前做好因應措施,減輕副作用發生時的傷害,在治療期間也會密切追蹤患者身體狀況,呼籲患者定期回診,按照醫囑服藥,若是於治療期間感到身體不適,都應主動與醫療團隊聯繫,副作用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服用快四年,沒有明顯掉頭髮,一開始有口腔潰瘍、長一些皮疹,在配合漱口水以及藥物改善皮疹後,能夠一邊治療一邊上班。

再經進一步追蹤,其中有43位的毛玻璃病變在0.5公分以下且無明顯變化,列入定期追蹤名單,而另外13位民眾因毛玻璃病變已達1公分左右,建議開刀切除,最終病理報告也都證實是肺腺癌。 口服標靶藥物,期待的是長長久久的穩定用藥,一個月拿一次藥,在家服用,每二、三個月檢查一次看療效,在後疫情時代,也不需頻繁進出醫院。 熱門台劇《媽,別鬧了!》中,比莉飾演的 63 歲王玫玫,因為發現自己如廁有血,認為時日不多。 雖然目前劉鎮鯤從救援前線退下,擔任香港辦事處主席一職,但他仍隨時準備再出發。 今年4月尼泊爾突然遭受強震襲擊,震災發生當天中午,劉鎮鯤正在國外開會,隔壁的英國同事問他:「要不要去尼泊爾?」在飛機起飛前2小時,劉鎮鯤仍然猶豫不決,去或不去,最後他思及目前的行李並不適合前往救災現場,便決定先回台灣待命。

劉杜鎮醫師: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直到數日前,持續肚子疼痛、咳嗽才再次急診,住院後,因癌細胞轉移,導致心包膜積水壓到心臟,使心臟無法正常舒張,導致休克,前後心跳停止五次,才以電擊救回一命。 他分享,曾收治一名 40 多歲的女性患者,因旅遊時出現頭痛症狀,以為是感冒返台就醫,多次治療卻遲未見效。 直到神經內科檢查後,才發現患者腦部腫瘤多如繁星; 再經過 X 光檢查,發現該名患者是因為肺腺癌轉移至腦部所致。 他說:「目前肺癌治療已走向精準化, 如果幸運的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對應的標靶藥物,就能提升存活期」。 如果基因檢測沒有找到可用藥的生物標記,患者無須氣餒,還有化學治療、免疫治療等治療方式可幫助延長存活期,不需放棄治療。 劉杜鎮醫師指出,該患者的右中肺的肺腺癌已達6公分×8公分大,所幸經上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檢測為陽性,適合標靶藥物治療條件,經治療數天後,腫瘤即迅速縮小至2公分×3公分左右,顯示已獲得好轉,提醒民眾,肺腺癌十分凶惡,切勿延誤治療。

「大醫院的醫生其實只管手術,後勤什麼的我們都沒想過….當下真的很沮喪。」劉鎮鯤回憶,術後,兩人都垂頭喪氣,團隊成員輪流來鼓舞他們、說笑話逗他們。 「當晚,我都已經收拾好行李準備離開南蘇丹了,總部也找好可以調派的麻醉醫生。」走或不走,就在一念之間,劉鎮鯤想了一夜,決定再試「一下」。 傳統胸部X光檢查,大部分能檢測出2公分以上的腫瘤,但還有許多早期肺癌病灶無法透過胸部X光檢測,須藉助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LDCT)檢查,可篩檢出0.2公分的腫瘤。 劉杜鎮醫補充,由於傳統胸部X光檢查,雖大部分能檢測出2公分以上的腫瘤,但還有許多早期肺癌病灶無法透過胸部X光檢測,須藉助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LDCT)檢查,才可篩檢出0.2公分的腫瘤。

週刊爆料衛福部桃園醫院遭駭客入侵,除醫病個資外洩,就連醫囑也被竄改,恐造成病患死亡。 對此,今(7)日部桃發布三點聲明,表示未曾發生病患個資外洩相關事件。 許多網友會趁著出太陽的時候洗衣服,有網友抱怨,自己最近洗了一堆厚衣服想晾在門口,結果卻發現隔壁巷的阿桑已經搶先把衣服、被單晾在原PO家門口,讓原PO十分困擾。 國民黨台北市立委補選參選人王鴻薇今表示,辦公室6日接到恐嚇電話,遭嗆「你如果一直弄黑道的話,我們有可能會開槍喔」。 對此,前立法委員謝欣霓竟在其社群平台表示,「王鴻薇說被黑道恐嚇,查一下電話那裡打的就知道」,更釣出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在底下笑臉回應。

根據澄清醫院最新統計,106年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的320位民眾,有56位發現毛玻璃病變,其中13位已接受手術治療,全部確診為肺腺癌。 確診罹患肺腺癌的比率高達4%,比一般認知的盛行率高得多,值得全民提高警覺。 有一位40多歲,有肺癌家族史的女性,因持續咳嗽,身體不太舒服,在五年前就醫時,就表示,「我有預感,自己也跟爸爸一樣是得了肺癌,怎麼辦,我一直想到爸爸當年化療時,有多麼痛苦。」結果她的肺部X光片,有如被霰彈槍打到,病灶有如滿天星,且有腦轉移。 先生的這段話也感動了醫療藥團隊所有同仁,其實,這也提醒了我們,婚姻未必非得生小孩才算完整,只要能與相愛的人相守在一起,這趟人生就很值得了。

劉杜鎮醫師: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但求與妻擁有美麗的無限【劉杜鎮醫師】

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胸腔內科劉杜鎮醫師表示,個人化的精準醫療是現今肺癌的治療趨勢,醫師會依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與基因檢測結果等各種面向進行評估,選擇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經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上肺有一直徑約五公分的腫瘤,診斷後為第四期肺腺癌,合併肺及骨頭轉移。 病人的肺癌檢體,進一步基因檢測後,發現是「ALK基因重組」陽性的類型,接受第二代ALK標靶藥物治療一個半月後,肺腺癌細胞由5公分直徑,縮小到1.5公分如花生米大小,臨床症狀亦改善很多,其中癌細胞轉移到骨骼和肺部的情形,也獲得穩定控制,宛若慢性病一樣,與癌症和平共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十大癌症死因第一名肺癌,發生人數持續增加,超越肝癌成為台灣新一代國病。 由於肺臟沒有痛覺神經,初期並不會感到明顯疼痛,僅少數患者能早期發現並接受手術治療;不過,隨著肺癌治療的快速進展,提供給晚期肺癌患者更多樣的治療選擇,不同細胞形態、基因型態及臨床表現的患者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治療方式。 劉杜鎮主任表示,一名40多歲在保險公司擔任業務的女性患者,本身不抽菸喝酒,因咳嗽治不好,在其他醫院照X光發現異常,經朋友推薦來澄清醫院,檢查發現無論EGFR、ALK、ROS1檢測都是陰性,無法用標靶藥,就連PD-L1也小於5%,患者哀傷的問醫生是否無法挽救?

健保局核准的艾瑞莎標靶藥物,主要是可以讓肺腺癌失去刺激癌細胞增生、轉移以及抗藥性的惡化轉化能力,達到治療效果。 幸運的是,患者篩檢出陽性結果, 得以使用對腦轉移效果佳的第三代標靶藥物。 「雖然治療效果絕佳,但隨著藥物使用時間拉長後,後續的副作用也逐一出現,讓患者苦不堪言,幾乎都想放棄治療了」。 一位66歲的男性抽菸四十年,多年前戒了菸,半年前因體重急速下降5公斤又持續右胸疼痛,竟診斷出他左上肺的肺腺癌已達7.2公分,猶如一顆棒球。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胸腔內科江雅惠醫師表示,患者右胸疼痛,左肺有肺腺癌,啟動診療肺癌的跨科團隊,以正子電腦斷層全身造影,確定已是末期的肺腺癌,且癌細胞已移轉到縱隔腔的淋巴、鎖骨、肋骨、脊椎等處。 四種基因檢測,證實是屬於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變異的肺腺癌,適合做標靶藥物的治療,於是特地為該患者量身打造一套精準治療,展開與癌魔拼搏的療程。

近年來因為缺工問題嚴峻,冷氣師傅夏季的緊急工程滿檔,因此就有客戶喜歡趁秋冬之際換新冷氣和管線,還有裝潢師傅年前這檔期,每天從清晨6點忙到太陽下山都忙不完,師父說業績至少大增五成以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16,74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694例本土個案及4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6例死亡。 高雄一名女通緝犯日前搭乘友人車輛,因交通違規遭警方盤查,女子謊報身分遭警方發現與照片中女子單眼皮特徵不符,女子辯稱自己確診肺炎導致變瘦造成,最後清查確認女子因毒品案遭法院通緝長達6年,當場將她逮捕歸案。

儘管理論上PD-L1表現量高,免疫療法效果越好,但表現量低的患者也不要灰心,研究報告證實不管PD-L1量高或低,都能提升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及整體存活期,且患者愈有信心效果也愈好。 此外,劉杜鎮也建議患者要趁身體免疫狀況不錯時使用,如同不能找七、八十歲老兵去對抗四、五十歲敵人一樣,訓練身強體健年輕士兵才有用,所以越早用越好。 收治這位男廚師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杜鎮表示,心包膜若受到病毒、細菌的感染,或惡性腫瘤細胞的侵犯,就會導致發炎現象,一旦發生積水情形,可能會引發心臟衰竭的危險。 所幸,該名病患經緊急施以心包膜開窗手術,進行積液引流,排出約1200CC的鮮紅色液體,心臟不再受到壓迫,而恢復正常跳動。 劉杜鎮醫師補充,有吸菸習慣、長期處於油煙環境與家族有肺癌病史者皆為肺癌高危險群,建議45歲以上具上述危險因子的民眾,應每隔3至5年做一次健康檢查;而確診肺癌的患者也不需過於悲觀,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相信在患者與醫療團隊的努力下,症狀與生活品質都能獲得改善。 這13位確診肺腺癌的患者都是中部地區的民眾,年齡在35歲到70多歲之間,女性佔七成為9位,男性為4位,他們都沒有抽菸的習慣也沒有肺部的相關症狀,在接受健康檢查時才發現肺部病變。

去年發現原本腦部的轉移,確認是T790M的突變,目前改以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病情穩定。 劉杜鎮說,肺癌標靶藥推陳出新,新舊標靶藥存活期差不多,但新藥較易有拉肚子和嚴重皮疹等副作用,有患者一想到嚴重腹瀉,就抗拒服藥,甚至放棄治療;舊藥雖有皮膚痘痘副作用,但搭配其他藥物可改善,患者服藥順從性高。 此外,藥物會與食物交互作用、影響藥效,因此,建議患者固定在睡前服藥,讓藥物發揮最大的功效、改善病況、提升生活品質。 劉杜鎮醫師說,臨床試驗證實,第一代標靶藥物僅能改善生活品質,但是對於整體存活期無顯著的提升;而第二代不可逆標靶藥物不僅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更是證實可以延長整體存活期的標靶藥物。 劉杜鎮強調,癌症並非使用單一治療就可控制,往往需要多項治療同時進行,才能確實抑制癌細胞生長,避免復發、轉移之憾事發生。 而褐藻多醣等藻類成分在癌症防治中扮演抑制腫瘤、減少轉移、控制惡化、輔助治療等關鍵角色。

肺癌曾是一種只有60歲以上才會有的病例,但現在已有明顯年輕化、女性化的趨勢。 而肺癌早期大多無明顯症狀,等到出現咳嗽或胸悶時,約有八成已是晚期肺癌,若不積極接受治療,從發現到死亡,恐怕只有三到六個月的生命。 女工程師在經過勸告,請先生陪同前來看診,為其說明接下來一連串的治療計畫後,夫妻倆已有足夠的勇氣一同面對這難關的考驗。 劉杜鎮指出,這名中年婦女,接受三天標靶藥物治療,下肢力量恢復,一週後下床走路出院返家,治療一個月後,五公分的肺腺癌,縮小成一公分。

心包膜,是包在心臟外面的膜狀組織,在正常狀況下心包膜內的適當液體約三十西西,做為心臟跳動時的潤滑功能,如果受到病毒、細菌的感染,或惡性腫瘤細胞的侵犯,就會導致發炎現象,一旦發生積水情形,會有心臟衰竭的危險。 劉杜鎮強調,針對有可能的治療的副作用,都會預先開立藥物,例如,嘔吐可給予止吐藥、腹瀉則用止瀉藥等;也會先讓患者得知狀況,讓他有心理準備及應對措施,例如,思考變慢則鼓勵多動腦等、喉嚨不適改吃流質食物、掉髮則準備帽子假髮等。 劉鎮鯤的第一項救援任務在南蘇丹,他與另一名菲律賓籍的婦產科醫生先在當地重整手術室,「到達當地之後,我們要先把手術台弄好,我們弄了半天,兩個人都很滿意。」當晚五、六點時,第一名病患被推進手術室,是位孕婦。 此時,劉鎮鯤發現,他們竟然忘了裝最基本的手術燈,兩名醫生皆束手無策。 幸好當地員工緊急的把太陽能照明燈推進來,隨後婦人也順利生產,化險為夷。

劉杜鎮醫師

慶幸的是,自從免疫療法問世後,相對於化療,治療效果好,副作用低,為患者帶來新曙光。 根據國際大型臨床研究證實,無論PD-L1高低,一線治療使用免疫療法搭配化療,有助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持續縮小腫瘤,達到治療成效。 澄清醫院胸腔內科劉杜鎮主任表示,這幾年肺癌的治療已趨向精準醫療,採「量身訂作」的方式來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而肺癌可分為好幾個族群,其中肺腺癌在台灣佔了七成之多,特色在於分子醫學檢驗結果有較多生物標記可運用,不僅藥物選擇多,存活率也較好;更令人振奮的是,自從免疫療法出現後,肺癌就具備了治癒的概念。 國內十大癌症死因第一名肺癌,發生人數持續增加,超越肝癌成為台灣新一代國病。

長輩在意拉肚子,擔心站起來、打噴嚏時會出糗,不利於心情跟社交,這些副作用都要時時關懷照護、事先預防,才能盡量維持正常的生活,有個正向的希望,不要輕易放棄。 國立台灣博物館攜手台灣電力公司策畫「島.電生活-台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特展」,回顧電力走進台灣的歷史,其中包含政府宣導用電安全措施,台電在戰後利用漫畫方式宣導人民勿爬上電線桿。 【記者劉欣欣/台北報導】搶攻雙12商機,全家便利商店串聯門市、App,以及全+1商城、全家行動購等網購平台,即日起推出多項商品優惠,美式、拿鐵限時3天下殺5.4折,12/12當天更有買3送3。 此外,即日起-12/13於門市寄取件可分別獲得20元購物金、熱拿鐵等,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從南蘇丹、剛果、中非共和國到獅子山共和國,劉鎮鯤參與了7次救援任務。 「有一次我開刀開了一整天,都沒吃東西,好不容易熬了一鍋雞湯,結果我做完手術回來,比利時的同事跟我說你熬的雞湯真好喝。」儘管工作疲憊,但被需要的感覺是劉鎮鯤堅持下去的動力。

澄清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劉杜鎮醫師表示,就臨床觀察發現,肺癌患者在確定罹癌時,都會有幾個心情的轉折,從難以置信、不得不接受、願意接受治療、開始治療、面對治療副作用、一直到出現癌轉移等, 每一個關卡都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支援,才能幫助病人挺過抗癌的每一個階段。 一位四十八歲的男性廚師,被檢查出肺癌後尋求中藥治療,僅四個多月因癌細胞轉移,導致心包膜積水壓迫心臟,前後心跳停止了五次,經緊急電擊後成功救回。 劉杜鎮醫師表示,造成心包膜炎的原因,該患者肺腺癌的癌細胞已轉移至心臟,侵犯到心包膜所致。 經心臟外科醫師實施緊急心包膜開窗手術,進行積液引流,排出約1200CC的鮮紅色液體,手術期間曾發生了五次的心臟停止跳動,均成功以立即電擊救回,讓心臟不再受到壓迫而恢復正常跳動。 而使用免疫療法前,劉杜鎮主任形容PD-L1是壞細胞發展時所戴的「假面具」,目的要讓身體無法辨識它,PD-L1量越多,表示戴假面具的癌細胞越多,而免疫療法就是要拆穿假面具。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進入治療階段,後續有個管師主動關心、提醒,必要時馬上安排提早回診,在藥物副作用部分也會先做預防。 根據最新發表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已是十大癌症中,對國人生命最大的威脅。

劉杜鎮指出,目前也有研究團隊針對藻類萃取物進行臨床研究,發現昆布、海帶等天然褐藻的多醣體,可做為癌症治療輔助保健,適量攝取能阻斷治療副作用之發生,也能增強患者本身的抵禦能力。 他提到,太多患者不抽菸、不喝酒、沒煮飯,只因不適就醫,竟檢查出是肺癌末期, 當下真是晴天霹靂;同時患者也會焦急的詢問,自己還能活多久、後續的治療該怎麼做等。 然而,肺癌的存活時間因人而異,會依據患者的自身狀況、癌症期別、腫瘤位置、是否轉移等而有所不同,無法一語概括。 江雅惠醫師指出,該患者經服用標靶藥物一個月後,肺腺癌已明顯縮小了一半,再經跨科精準治療六個月後的回診電腦斷層影像追蹤,顯示他的癌細胞移轉部位控制的不錯,沒有再惡化的現象,過去的胸痛情況已消失,而肺腺癌已縮小至3公分左右,證實這樣的療程是有很好的治療結果。

開刀後證實他們都是早期的肺腺癌,並沒有癌細胞轉移情形,術後的治癒率可達95%以上,進一步分析其中約有三成(4位)患者有肺癌的家族史。 看著患者有活下去的渴望,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呼吸照護中心主任劉杜鎮強調,腫瘤是以大小分級,每個級別都有不同的治療方式,沒有晚期就沒法治療的說法,患者因此激起治療意願,服用上市十年標靶藥物,不但大腿骨癌細胞消失,肺部腫瘤縮為不到一公分。 劉杜鎮醫師說,這名患者從情緒低落坐著輪椅就診,到如今是健步如飛而且樂觀開朗,患者現在最在意的竟然是「服標靶用藥使臉上偶爾出現像青春痘的小膿皰」。 劉杜鎮醫師表示,造成心包膜炎的原因,是患者肺腺癌的癌細胞已轉移至心臟,侵犯到心包膜所致。 經心臟外科醫師實施緊急心包膜開窗手術,進行積液引流,排出約1200西西的鮮紅色液體,讓心臟不再受到壓迫而恢復正常跳動。 一位四十八歲的男性廚師,平常有抽菸習慣,四個多月前因咳嗽不止,就醫時,被診斷可能罹患肺癌,但該名廚師並未接受進一步診療,僅接受中藥治療。

劉杜鎮醫師表示,目前晚期肺腺癌治療大有進展,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基因檢測陽性患者,一線使用健保給付標靶藥物;若為陰性,一線化療失效後,二線可用標靶藥物接續治療,最重要為提升患者生活品質與治療意願,讓其懷抱希望持續治療。 劉杜鎮舉例,一名五十歲婦女,早上起床突然覺得背部酸痛,無法下床,急診檢查,發現一顆約五公分的肺腺癌,並已移轉到腰椎,壓迫神經,導致下半身無力。 另名二十八歲男性患者,因為頭痛就醫,發現腦部有十顆移轉性的腫瘤,原來是左肺下葉一顆約五公分的肺腺癌移轉而來。 醫師說,這兩名肺腺癌患者共同特質,就是他們的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EGFR)基因突變檢驗,都屬陽性,適合接受標靶治療。 而標靶治療就如同巡戈飛彈,會追著癌細胞,攻擊癌細胞活化的上皮細胞受體,抑制癌細胞增生。

  • 而褐藻多醣等藻類成分在癌症防治中扮演抑制腫瘤、減少轉移、控制惡化、輔助治療等關鍵角色。
  • 劉杜鎮強調,癌症並非使用單一治療就可控制,往往需要多項治療同時進行,才能確實抑制癌細胞生長,避免復發、轉移之憾事發生。
  • 而使用免疫療法前,劉杜鎮主任形容PD-L1是壞細胞發展時所戴的「假面具」,目的要讓身體無法辨識它,PD-L1量越多,表示戴假面具的癌細胞越多,而免疫療法就是要拆穿假面具。
  • 結果才使用了 2 週,患者回診時,明顯看出精神、氣色都變好了,生活品質也大幅提升;而在使用 18 個月後,腦部滿天星甚至也都消失了。
  • 而肺癌可分為好幾個族群,其中肺腺癌在台灣佔了七成之多,特色在於分子醫學檢驗結果有較多生物標記可運用,不僅藥物選擇多,存活率也較好;更令人振奮的是,自從免疫療法出現後,肺癌就具備了治癒的概念。
  • 澄清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劉杜鎮醫師表示,就臨床觀察發現,肺癌患者在確定罹癌時,都會有幾個心情的轉折,從難以置信、不得不接受、願意接受治療、開始治療、面對治療副作用、一直到出現癌轉移等, 每一個關卡都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支援,才能幫助病人挺過抗癌的每一個階段。

該研究也發現,體內癌細胞在吸收褐藻多醣等成分後,即被捕獲並標示為壞細胞, 因此,在後續治療時,藥物能準確找到癌細胞並加以消滅,而不傷害到正常細胞,讓癌症治療效果事半功倍。 肺腺癌的致病原因很多,包括家族的基因遺傳、PM2.5懸浮微粒、廚房油煙等空氣污染。 從澄清醫院去年一整年對一般毫無症狀的民眾做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的結果,其確診肺腺癌比率竟高達4%,而列入追蹤的異常潛在病患也達13.4%,縱使此數據可能有些許區域性的偏差,但肺腺癌可能被低估的盛行率,值得深思。

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 主辦,台灣內容產業的年度盛會《2022亞洲新媒體高峰會》,規劃於12月19日(ㄧ)、20日(二)在台北晶華酒店舉行。 先前確認HBO Max及Discovery+兩項串流影音服務將於2023年夏季正式合併之後,華納兄弟Discovery發言人透露目前內部已經提出不少對應合併後新服務的候選名稱,其中更以「Max」名稱獲得較高支持。 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今(6)日證實訪團已抵台,對於報導內容表示尊重,但基於台澳互信,行程不便進一步透露。 (法新社利雅德6日電) 國營沙烏地新聞社(Saudi Press Agency)今天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明天將抵達沙烏地阿拉伯訪問3天,這是習近平自2016年以來首次出訪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 「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更多更完善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農曆年前一個月,是除舊佈新好時機,光是裝修工程就可能創造6000萬商機!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