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轎5大著數

11月7日由時任國大代表陳川、時任立法委員劉松藩前來機場迎接,陪同通關返台安座。 三媽、(迎回)湄洲媽、開基媽(清雍正十年)1989年(農曆三月廿三日、三月廿四日)大甲鎮瀾宮往湄洲媽祖祖廟締結至親廟暨往賢良港天后祖祠開光聖父母大甲鎮瀾宮董監事與媽祖信徒兩百多人再次由臺北-香港-廈門-泉州-莆田-湄洲媽祖祖廟,並與湄洲媽祖祖廟締結為至親廟,再至賢良港天后祖祠開光聖父母後,由泉州-廈門-香港-臺北返回安座。 開基媽、湄洲媽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大甲鎮瀾宮往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暨往賢良港天后祖祠迎請聖父母回台大甲鎮瀾宮董監事與媽祖信徒四千三百多人組團分赴中國各地旅遊後,於莆田市僑聯大廈前集合,往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並至賢良港天后祖祠恭迎聖父母(積慶公、積慶公夫人)首次渡台奉祀。 (迎回)聖父母1990年(農曆九月九日)大甲鎮瀾宮往湄洲媽祖祖廟與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大甲鎮瀾宮董監事與媽祖信徒二千多人組團分赴中國各地旅遊後,於莆田市集合,往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同時參與由大甲鎮瀾宮所捐建之「聖旨門」舉行落成剪綵儀式,後再至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後返台。

之後是由各地宮廟負責的頭香、貳香、叁香、贊香(各香頭具體成員於每年的元宵節宣布,並在遶境前協調後,之後每年再頒發聘書與每年的起駕典禮的現場送紅色的各香頭牌匾)。 此外還有鎮瀾宮醫療團、鎮瀾宮交通隊、鎮瀾宮令符組、鎮瀾宮誦經團、鎮瀾宮祭典組、鎮瀾宮受付組、鎮瀾宮e世代青年會、鎮瀾宮大甲媽志工隊、鎮瀾宮爆竹團等等。 每年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e世代青年會也舉辦「研習營」、「媽祖文化育樂營」、「薪傳營」、「一日體驗」、「二日體驗」與「三日體驗」等活動。

駐駕典禮:遶境進香的第三天,媽祖鑾轎傍晚進入新港奉天宮,由鎮瀾宮董監事率領信徒誦經讀疏,感謝媽祖保佑信徒平安抵達新港。 2011年(民國100年)4月8日,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由行政院文建會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並舉辦授證儀式。 1987年(民國76年)10月,鎮瀾宮組團前往中國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參加媽祖成道一千週年紀念,再前往媽祖誕生地-港里天后祠(現今賢良港天后祖祠)參拜,迎回祖廟媽祖神像(現今紅色彩球的湄洲媽祖)來台,從此湄洲謁祖(刈火)進香開始恢復。 1980年(民國69年),因地方信眾自行扛大甲媽祖鑾轎,曾2次被「搶轎」到八卦山上,事後被大甲鎮瀾宮的轎班人員等工作人員抬回。 1984年起,由大甲鎮瀾宮的大甲媽祖鑾轎進到彰化市,都有彰化縣政府警察局彰化分局會協助派人護轎;直到2015年以後,彰化縣政府警察局彰化分局警力不扛娘傘與神轎,只在大甲媽祖鑾轎旁隨時有警力維安戒備。

媽祖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島傳播,歷經千年,對東亞海洋文化及南海地區產生重大影響,稱為媽祖文化。 今年4月8日「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起駕日非常特別,因為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要為獲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在大甲鎮瀾宮舉辦授證儀式,由文建會主任委員盛治仁頒發指定證書,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代表接受。 2022年4月20日至2022年4月22日,接駕基隆聖安宮(大甲媽祖分靈)暨團隊前往祖廟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

2020年2月16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與今年的遶境進香各香頭(頭香、貳香、叁香、贊香)舉辦「歲次庚子年消禳瘟疫(2019冠状病毒病)祈福法會」,並且聘請台中廣安壇道長與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誦經團百人誦經祈福等,於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廟內舉行。 2019年6月2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所屬各團隊接駕天津天后宮天津媽祖來台匯親遶境大甲市區及駐駕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 2015年11月15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與各香頭上午贊境新港奉天宮百年大醮,下午再到虎尾福安宮遶境會香。 2012年12月3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前往基隆聖安宮(大甲媽祖分靈)遶境,並恭迎祖廟大甲鎮瀾宮分靈鎮殿媽等神尊回基隆聖安宮安座。 豎頭旗當天敬備香花茶果,由頭旗組、祭典組、報馬仔、誦經團等等單位,在子時誦經,然後豎起頭旗,向三界昭告九天八夜遶境進香各項工作正式啟動。 另外鎮瀾宮所屬陣頭團隊開始各自整理旗幟、服裝、器具,並展開訓練,由祭典組、頭旗組前往勘查路線,並貼香條(此香條分為遶境平安與合境平安等兩種)告知民眾及所經過路線的宮廟。

「中華湄洲媽祖廟」,位於加拿大多倫多市,為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分靈而來,2017年7月15日舉行安座典禮。 )在越南各省皆建有“天后宫”,奉祀“天后聖母”(或稱“天妃娘娘”,越南人稱為)為主神,而其他主神的廟宇亦有配祀“天后聖母”。 從韓國正史─《朝鮮王朝實錄》中可知當時朝廷已經對媽祖崇拜有所了解;從海路使行錄中可知,從高麗王朝末期到丙子胡亂之前,使臣們多以沙門島爲背景創作詩文,抒發瞻仰媽祖廟後的感想,並向媽祖祈願航海平安無事。

1999年(民國88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回程新增停駕彰化縣北斗鎮北斗壽安宮、新增停駕彰化縣埤頭鄉埤頭合興宮,並遶境埤頭鄉市區,同年,「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遶境進香」與台中縣政府配合,首次舉辦參月迎媽祖的「台中縣媽祖文化觀光節活動」。 2020年11月7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所屬各團隊下午前往台中梧棲民和路一段及臺灣大道八段路口與梧棲大庄浩天宮相會,接駕大庄媽前往北港徒步進香回鑾贊境賜福。 2014年12月26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台中朝聖宮(大甲媽祖分靈)-台中天上聖母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兩天一夜謁祖進香,隔天恭迎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分靈鎮殿媽等神尊回鑾台中朝聖宮安座,並與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五大神偶團(福德彌勒團、彌勒團、神童團、莊儀團及太子團聯誼會)等團隊隨駕。 2006年(民國95年)9月,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全體董監事會與所屬團隊分批由台中港出發前往中國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賢良港天后祖祠等7天6夜謁祖(刈火)進香,以小三通模式往返,再按照古代儀式進行。 2022年4月23日至4月24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所屬各團隊接駕新北三重台北聖鳳宮(大甲媽祖分靈)-大甲媽祖聯誼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因2019冠狀病毒病臺灣疫情影響取消謁祖進香與回鑾三重市區遶境活動。

2020年10月9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豐原鎮清宮(大甲媽祖分靈)-慈聖天上聖母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三天兩夜徒步謁祖進香。 2019年9月27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豐原鎮清宮(大甲媽祖分靈)-慈聖天上聖母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三天兩夜徒步謁祖進香。 2018年9月28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豐原鎮清宮(大甲媽祖分靈)-慈聖天上聖母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三天兩夜徒步謁祖進香。 2017年10月13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豐原鎮清宮(大甲媽祖分靈)-慈聖天上聖母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三天兩夜徒步謁祖進香。 2016年10月21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豐原鎮清宮(大甲媽祖分靈)-慈聖天上聖母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三天兩夜徒步謁祖進香。 2015年10月23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豐原鎮清宮(大甲媽祖分靈)-慈聖天上聖母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三天兩夜徒步謁祖進香。

媽祖轎: 媽祖王公文昌帝君齊過萬斤炭火 消災祈福保平安

泉州天后宮是海內外同類建築中禮製規格最高,是現存保存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構建和明清時代木構的建築物。 因而泉州天后宮係屬中國媽祖廟中第一座被國務院審訂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曾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而媽祖正是海商的守護神。 元朝政府為發展海上貿易,忽必烈在公元1278年尊媽祖為「泉州神女」,並封其為「天妃」。

媽祖轎

媽祖文化園位於泗陽船閘西南側的情人島上,所處之地位於大運河中流,三面環水。 相傳鄭和下西洋遇險,受救於林默娘(媽祖),返航歸來上奏永樂帝而後修建。 南京亦有天后宮,位於秦淮區昇州路,為原福建會館舊址,現為可開放的祭拜媽祖的道教宮觀。

媽祖轎: 中國大陆

自10月5日起,中華民國內政部宣佈宗教祭祀:有條件開放進香團、餐會活動。 2020年(民國109年),因2019冠狀病毒病臺灣疫情影響,2月26、27日廟方陸續宣佈原訂3月19日起駕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與相關活動延期舉行,並捐新台幣三千萬元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做疫情管控。 至6月中央防疫中心陸續放寬相關管制後,2020年庚子年遶境活動於6月11日恢復起駕,配合疫情管制規定全程大幅縮小規模,參與人數限於800人,並取消祝壽大典與起駕宴等,鼓勵信徒收看網路直播代替隨行。 2010年(民國99年),因「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行程延宕,原八天七夜新增為九天八夜,第八天晚上駐駕清水朝興宮,調整去程與回程的遶境路線,另外原八大典禮擴增為十大典禮,新增「筊筶典禮」與「豎旗典禮」。 2003年(民國92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新增停駕雲林縣虎尾鎮虎尾天后宮後,再往雲林縣土庫鎮方向繼續前進。 2001年(民國90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來回駐駕改為去程第一天晚上駐駕彰化縣彰化市彰化南瑤宮,回程晚上駐駕彰化縣彰化市彰化天后宮。

2018年4月28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新北市三重區台北聖鳳宮(大甲媽祖分靈)-前往祖廟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 2017年10月6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下午接駕湄洲媽祖祖廟的「2017年湄洲媽祖巡游台灣」駐蹕大甲鎮瀾宮,遶境大甲市區後,晚上駐駕大甲鎮瀾宮安座。 2017年4月16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基隆聖安宮(大甲媽祖分靈)暨團隊前往祖廟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 2017年4月8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台北聖鳳宮(大甲媽祖分靈)-大甲媽祖聯誼會前往祖廟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 2016年4月23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台北聖鳳宮(大甲媽祖分靈)-大甲媽祖聯誼會前往祖廟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 2015年5月8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基隆聖安宮(大甲媽祖分靈)暨團隊前往祖廟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

如福建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宫、倉山區南台島螺洲鎮螺洲天后宮。 从南宋到清代,绝大多数史料公认天后,名為「林默,生于湄州屿,自幼有异能。是當地知名的仙姑(女性法師)。」相傳媽祖佛教、道教都有涉獵,童年即茹素,時為禪宗、蓮宗信徒,五歲就能持誦《普門品》,並夢見觀世音菩薩持優缽羅花(青蓮花)與之,十歲時開始研究道教,十三歲時受玄通真人教示,學會了道教的「玄微密法」。 具体生日,虽只见于《东西洋考》,但早被全世界妈祖信徒奉为妈祖生辰,举行庆典。 依照慣例媽祖神轎前的帆布帷幕會掩蓋起來,象徵媽祖的香火靈力完整地返回故鄉。

隨著元代定鼎於燕京汗八里(北京),海運日漸繁榮,京都的貢物大多由南方沿海漕運至燕京。 因漕運水手大多是福建人且篤信媽祖,就在島上立媽祖祠以事供養,後來就成為風俗。 泗陽媽祖文化園位於中國楊樹之鄉,平原綠海之都,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泗水古國——江蘇泗陽。

此後,將媽祖和拿公的神像請上頭號封舟,將陳尚書神像請上二號封舟。 歸程前,亦要至久米村天妃宮、關帝廟祈禱,並將三像奉回封舟之上。 香港各地皆有天后廟,其中以佛堂門天后古廟歷史最悠久,每年皆有不少市民聚集進香,而1982年3月興建的港鐵港島線車站,亦因鄰近銅鑼灣天后廟而以「天后」命名。 馬港天后宮是南竿鄉的信仰中心,據說,每次有大災難之前,都會見到由靈穴飛出一團火球,當地居民說看到火球飛出,就知道媽祖娘娘又出去救海難了。 2009年,高達28.8公尺的媽祖巨石像正式於馬港天后宮旁揭幕,不僅全部以花崗岩打造,而且也成功挑戰世界第一高的金氏世界紀錄,28.8公尺的高度對照馬祖的總面積28.8公頃,象徵著媽祖將守護馬祖每吋土地上的子民,更強化「媽祖在馬祖」的意涵。

在該儀式中,諸信眾及工作人員以徒步方式抬著媽祖神轎縱跨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等地區及橫渡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濁水溪,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 隊伍上除白沙屯媽祖外,還有來自苗栗縣後龍鎮南港里山邊媽祖宮的山邊媽祖共同乘轎進香。 回鑾到通霄新埔秋茂園,由四人轎換八人轎,換八人轎後不准再鑽轎腳。

1945年10月,因日本政府戰敗投降,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收台灣。 見 張德麟 編,台灣教授協會、國際文化基金會 策劃:《台灣漢文化之本土化》,頁3-5. 每當冊封船隊在海上遭遇風暴,冊封使便親自焚香向媽祖祈禱,答應歸國之後向皇帝請求為媽祖加封號或加贈褒書御筆匾額。 每當封舟遇暴,只要向媽祖祈禱,風暴便突然停止;有時封舟即將衝礁撞毀,舟中之人向媽祖祈禱,封舟便奇跡般地繞過島嶼。 僅僅清朝一代,媽祖由「天妃」晉封「天后」,其封號亦從明末的十四字加至最終的六十四字。

媽祖轎

妈祖的诞生地福建是妈祖信仰最盛的地方,仅在妈祖的家乡莆田一地,就有不下百座的妈祖庙,在民国以前,福建沿海各府县,每县都有几十座妈祖庙,如今,福建各地的妈祖庙数量仍十分庞大,香火旺盛。 花蓮豐濱鄉新社部落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工藝保存者朱阿菊,本月19日辭世,享嵩壽102歲,家屬昨天舉辦公祭,縣長徐榛蔚前往致… 12月4日上午舉辦「五結鄉成年禮」,下午則有宜蘭高校學生聯盟「校對校街舞對抗賽」,讓現代與傳統相互融合,歡迎各縣市青少年報名參加,名額30人。

  • 僅臺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其中大多是由佛家禪師建成。
  • 1984年起,由大甲鎮瀾宮的大甲媽祖鑾轎進到彰化市,都有彰化縣政府警察局彰化分局會協助派人護轎;直到2015年以後,彰化縣政府警察局彰化分局警力不扛娘傘與神轎,只在大甲媽祖鑾轎旁隨時有警力維安戒備。
  • 张珣:〈妈祖信仰与文化产业:人类学的个案研究——以台湾嘉义新港奉天宫为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天福宮(英語:Thian Hock Keng Temple),新加坡媽祖廟,興建於大清道光20年(1840年),由福建移民薛佛記與陳篤生等集資籌建,為新加坡地區最古老的道教廟宇。
  • 2020年(民國109年),因2019冠狀病毒病臺灣疫情影響,2月26、27日廟方陸續宣佈原訂3月19日起駕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與相關活動延期舉行,並捐新台幣三千萬元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做疫情管控。

中醫大北港附設醫院「醫生媽」回娘家謁祖,洪明奇校長、吳錫金院長和校院主管一行人,受到北港朝天宮副董事長林欽停、常務董事吳炳俊、總幹事何宗霖等執事幹部的熱情接待,同時肯定北港媽祖醫院深耕偏鄉醫療照顧服務並提升醫療品質。 二結王公廟董事長張明華說,工作人員12月8日上午把1萬2000台斤的木炭燒成大火堆,當天下午3點多,參加過火的信眾扛著神轎,或手捧神像,赤腳踏過滾燙的炭火,盼透過王公神威消解穢氣,祈求來年平安順遂。 〔記者江志雄/宜蘭報導〕宜蘭縣五結鄉二結王公過火是全國最盛大的神轎過火儀式,今年維持歷年規模,採用1萬2000台斤木炭燒成大火堆,邀請白沙屯媽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文昌祠文昌帝君,與二結王公一起過火,估計有百餘尊神像共襄盛舉。 更多新聞 日前沙烏地阿拉伯遇到乾旱衝擊,國王薩爾曼(King Salman)因此發出聲明,他呼籲境內各地人民舉辦,「祈雨禱告」(Istisaq)期盼上天普降甘霖,沒想到祈雨儀式真的發揮效果,甚至出現暴雨造成2人不幸罹難。

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澳門、浙江、廣東、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 另外在華東和中國北方沿海地區的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部分地區也有少量天后宮或媽祖廟分布。 2021年11月18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在廟前廣場舉辦「歲次辛丑年下元謝平安暨祈雨謝天儀式」,並邀請台中廣安壇道長。 2021年5月1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五大神偶團及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哨角隊上午接駕基隆聖安宮(大甲媽祖分靈)暨團隊前往祖廟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

媽祖轎

其中一個在網路引起話題的「炮灰人」許韋鑫也說,6、7歲是因一場重病,幸有媽祖保庇,撿回一條命,從此每年只要北港媽祖遶境即跟父親參加轎班。 吳尹弘表示,吃炮後轎伕每個人臉、身上都沾滿炮灰,大家習以為常,每年3月19、20 日一樣都主動歸隊,完全是因媽祖的信仰力量。 朝天宮媽祖遶境最震撼的是神轎吃炮,看到轎伕在濃煙瀰漫的炮陣中,許多民眾很好奇他們不怕被炸傷嗎? 朝天宮五媽轎班會長吳尹弘說,除了帽子、毛巾,炮堆吃炮時還要用「人肉」當盾牌,一層層保護轎伕及神轎安全,都有做好相關安全防護。

2014年10月3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豐原鎮清宮(大甲媽祖分靈)-慈聖天上聖母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兩天兩夜徒步謁祖進香。 另外尚有鎮瀾宮福德彌勒團、鎮瀾宮彌勒團、鎮瀾宮太子團、鎮瀾宮神童團、鎮瀾宮莊儀團等五大神偶團。 每年五大團向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殿前團拜,並各自在不同場地練習(往年包括在會館、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廟前廣場、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遊覽車停車場與台中市大甲區中華街上等),之後每年在大甲鎮瀾宮裡開光神偶與更換新的神偶.旗子等,遶境前的晚上練習後會在大甲市區遊街。 各團隊都有鼓車及專用車等跟隨,但去台灣遠地的縣市廟宇遶境時會叫托運公司或叫幾輛拖板車遶境會香。 2022年12月3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所屬各團隊接駕台中朝聖宮(大甲媽祖分靈)-台中天上聖母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 2021年4月25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五大神偶團(福德彌勒團、彌勒團、太子團、神童團、莊儀團)及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繡旗隊參與台北聖鳳宮(大甲媽祖分靈)-大甲媽祖聯誼會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謁祖回鑾遶境新北市三重區,前一年(2020年)初因2019冠狀病毒病臺灣疫情影響取消謁祖進香。

彰化一名91歲的阿嬤,手臂上長了「皮角」,住在台北的家屬原本想接阿嬤到台北的醫院治療,到桃園龍德宮參拜時,媽祖卻指定阿嬤要到彰化的秀傳醫院外科找黃漢斌醫師治療。 彰化一名91歲的婦人罹患了罕見疾病「皮角」,手上長出了像羊角的錐型突出物,7公分長。 家人原本想帶到台北治療,沒想到去到廟裡拜拜時竟收到媽祖的「轉診單」。 近日有網友在網路發文,認為轎班應把鑾轎放下,讓大家見證奇蹟,此說法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大部分的人認為,宗教主要是讓信眾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只要不假藉神明做違背良心的事,是真是假都不重要。

媽祖轎

天福宮(英語:Thian Hock Keng Temple),新加坡媽祖廟,興建於大清道光20年(1840年),由福建移民薛佛記與陳篤生等集資籌建,為新加坡地區最古老的道教廟宇。 天福宮除了主祀媽祖之外,配祀關聖帝君、至聖先師(當地稱「孔子公」)與觀世音菩薩。 )在越南各省皆建有「天后宮」,奉祀「天后聖母」(或稱「天妃娘娘」,越南人稱為)為主神,而其他主神的廟宇亦有配祀「天后聖母」。 廣東省內規模最大的天后宮南沙天后宮在廣州市南沙區大角山東南,始建於明代。 1994年,由香港著名商人霍英東帶頭捐資重建,1996年建成。 2019年10月12日,參加桃園蘆竹慈母宮入火安座遶境與桃園市八德區桃園鎮德宮(大甲媽祖分靈)遶境會香。

這點與福建和臺灣等地天后廟不同,因為神主多乃漂來的,各廟無從屬分香關係。 目前馬祖馬港的馬祖天后宮仍可看見媽祖的靈穴,且從未移動過,據說每次有意移動,都會有一些不可思議事件發生。 「媽祖投海救父身亡」的流傳,極可能是馬祖當地將蔡姑婆(蔡紅亨)的傳說與媽祖(林默)信仰混淆加工後出現。 金門料羅灣濱海處建有「金門媽祖公園」,恭設湄洲媽祖廟所捐贈高達990公分的媽祖聖像。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