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湧燈塔(東引島燈塔)5大優勢

芹壁,號稱「馬祖地中海」,名稱源自於村落澳口前有一突起的岩礁,因狀似一隻大海龜,居民稱它為「芹囝」,岩礁的四周海水清澈見底如鏡,因而稱為「鏡港」。 由海面往陸地望去,村落好似鑲嵌於「芹囝」後方山壁上,故有「芹壁」之稱。 芹壁是馬祖閩東建築最具代表性的聚落,保存極為完整,屋舍為花崗石建築,依山勢呈階梯狀排列。 其間工法最細緻的一棟民宅,為抗戰時期「和平救國軍」北竿部隊主任所築建的「海盜屋」。

馬祖地區香火最盛也最氣派的廟宇,據文獻資料推斷最遲在清嘉慶年間即已肇建,廟中供桌前方的石棺,相傳為媽祖娘娘葬身的墓穴。 ※馬祖地區因屬資源較為缺乏之離島故須接受合團且交通工具須採接駁無法專車專用個人物品請隨身攜帶不要遺落車上;若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前往東湧燈塔的途中,還有一個太白天聲紅的景觀台,聳立於巍峨巨石上視野極佳。 在太白天聲可鳥瞰半個東引島的層巒疊嶂,亦可以飽覽斷崖峭壁的海天之險,令人目不暇給,流連低徊。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國民政府來臺,海關奉准接收全臺各地燈塔與燈桿,花蓮港燈塔一併由海關接收,1960年改為白色連閃光。 ,1964年海關移撥已拆除的富貴角燈塔臨時燈塔之鐵材,移設花蓮港燈塔新建新塔身一座,塔高增加至28.4公尺,也讓花蓮港燈塔素有「拼裝燈塔」的稱呼。 馬祖酒廠前身為中興酒廠,早年生產因循古法釀製而廣受歡迎,爾後擴建廠房於現址,門口的「開罈香百里,洗甕醉千家」對聯象徵歡迎來訪嘉賓,展廳裡透過影片及實物展示,了解馬祖酒廠今昔。 酒香傳百里,來到八八坑道,窖藏馬祖老酒存放時間均超過15年以上,香醇柔順,口感特佳,置身其中令人微醺。 海拔298公尺的壁山是馬祖地區的第一高峰,登上壁山觀景台,就可眺望整個北竿島嶼的風貌。 晴朗時視野非常遼闊,北竿機場、塘岐村甚至遠方無人島的大坵、小坵等地區風景盡收眼底,讓人讚嘆的壯麗景色,更是拍攝北竿機場飛機起降的最佳拍攝點。

東湧燈塔(東引島燈塔): 馬祖旅遊景點 東引島燈塔(東湧燈塔) 搭車交通

沿途有8個孔道通往海崖邊,在軍方釋出坑道,提供馬管處整修並對外開放後,如今是觀海、賞鷗、看峽灣的最佳觀景平台,碧海藍天,令人讚嘆。 一線天為典型海蝕溝地形,兩側岩壁垂直相鄰,海天一線,陡峭絕壁天縫聆濤,海潮聲勢如萬馬奔騰。 這裡過去曾是軍方據點,走下階梯,穿過曲折的戰備壕溝,沿途精神標語林立,感受其中的戰鬥氣息,也是一種難得的歷史體驗。 早年東引島海岸線五步一崗、十步一哨,每處岬角皆結合海蝕地景,規劃堅強的防禦基地。 三三據點命名由來乃因應當年軍事需要,從東湧燈塔所在的世尾山開始,以順時針方向為據點命名,直到西引第33號據點止,也稱「三山據點」。

人生恰似一趟旅程,同樣的目的地,有時候改往不同方向走去;同樣的景點,這次不妨用另種視角看看,就像品嘗眼前的料理,踏出勇敢嘗試的步伐,會有更多機會遇見,不曾想像過的意外美好。 藍眼淚屬自然現象,常常是可遇不可求,如適逢當晚海象、天候或淚況不佳等因素影響,則改安排於北海坑道內夜間搖櫓觀賞藍眼淚,敬請見諒。 坤坵沙灘位於西莒島西端,夕照奇美,值得來此一訪人間海角的晚天嫣紅,如巧遇潮水退去,從沙灘延伸直達蛇山的沙地步道就會原蹤畢露。 蛇山似山非山,似島非島,乃是由四座位在西莒西側外海的礁岩所構成,一字蜿蜒排開,宛若長蛇盤據海中;另有一說,稱蛇山主峰前的海蝕地形隨海水漲退,宛若蛇之吐信,因而得名。 沿清水澳西北方向直走到底,就是中華民國的國之北疆,不過真正最北端極點,是從這處往羅漢坪岬角外海中望去的小小一座「北固礁」喔! 礁島會隨著潮水漲退,時而隱没或出現,國境之北就在東引。

長堤咖啡屋距離東湧燈塔(東引島燈塔)約2.19公里。 東引劉家麵館樸實裝設,卻隱藏著大大美味,店內「招牌炸麻醬」麵結合炸醬鹹味和麻醬的香甜,特別的滋味,值得品嘗。 美麗天光下的夢幻奇岩 在西引清水澳西岸,一塊伸入海中的陸地,遠看就狀似一尾巨大的鱷魚,栩栩如生、有嘴有腳,甚至依稀分辨得出利爪,靜臥匍匐正準備出海呢! 聽說很多攝影人來到東引鄉,從早到晚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待在東引島燈塔這邊取景,想要拍出美麗的風景還真的要花很多時間。

由於東引島鄰近海域佈滿險岩暗礁,西元1958年因軍事理由暫停使用,西元1989年又恢復發光。 由於東引島鄰近海域佈滿險岩暗礁,民國47年(西元1958年)因軍事理由暫停使用,民國78年(西元1989年)又恢復發光。 山莊於民國九十一年十月開始使用,擁有六十三間國際同級設備之套房,可容納旅客一百五十位,為馬祖地區開放觀光以來,四鄉五島中最大客容量之飯店。

芹壁不僅有「鐵甲將軍」的傳說,還有海盜屋的故事,都值得旅人去細細尋找。 位於西引后澳上方約600公尺的「北固礁」,是我國分布最北的「國土」,但這座小島礁可不是隨時得見,它會隨著潮水的漲退,而隱没或是出現,但為紀念國之北疆在此,在后澳立起寫著「國之北疆」的石牌,就算沒看到北固礁,還是可以證明自己來過「國境之北」。 一座近百公尺高的天然海蝕崖,相傳清末年間,閩海一帶時有海盜盤據,民不聊生,一日,海盜劫掠東引,島上一漁民遭海盜殺害,漁民之妻逃至此一海蝕崖,後無退路,海盜欲強擄奸淫,漁民之妻頑抗不從,縱身投崖殉節,後人感念其貞烈,取名為「烈女義坑」。 烈女義坑西側有一名為「烈女石」的岩石,相傳因一女子坐望夫歸而得名,也是東引獨特的巨石景觀之一。 海灣的海蝕柱與海蝕溝,令人有無限想像的空間,因此民間流傳了呂洞賓與何仙姑在此得道的浪漫故事,故又名「呂何崖」。

所需的生活物資仰賴每月來自基隆的補給船供應,可輪流返回臺灣休假。 塔頂及透鏡部分區域,尚保留二次大戰期間遭盟軍轟炸掃射的痕跡,除了燈塔之外,周圍附屬建築包含吏員休息所、霧砲臺兼火藥庫、貯水池、置物間等設施,另設有軍事設施、烽火台遺跡與彭佳嶼氣象站。 初建的燈塔原為英國制式之磚砌圓塔,共設立之三層樓,燈塔門口側則有矩形平面辦公室,發電機室及燈器倉庫之用,而在二戰期間,曾在燈塔附屬建築旁設置防空洞以躲避空襲。 於1954年暫時使用鋼架塔代替, 燈塔部分土地遭軍方借用建造雷達站。 1962年時改建為八角形混凝土塔,塔身漆上原初的條紋外觀。

有「梅花鹿島」之稱的大坵,位於北竿北方,需另搭乘交通船前往,昔日最多曾有駐軍居民約300人在此生活,後來因駐軍離開、人口外移而逐漸演變成如今的無人島。 後來島上接收了來自台北圓山動物園贈送的5隻台灣梅花鹿野,放養迄今已是當初的好幾倍,儼然成為馬祖版的日本小奈良。 位於福澳村西南方福山公園的山頭,上書「枕戈待旦」四個三、四人高的大字,是遊客搭船訪馬的第一印象。 為先總統蔣公於民國四十七年七月蒞臨馬祖巡視防務時,嘉勉地區軍民不忘復國之志而親筆所題,並銘刻於碑石上,這面精神標語雖然稱之為照壁,但實際上是一座地上五樓、地下一樓的長方形建築物,之前作為「連江縣文建館」。 展示馬祖風土民情、漁業資源、文經建設的發展歷史與沿革。 珍膳美餐廳距離東湧燈塔(東引島燈塔)約1.56公里。

2022年5月28日航港局配合交通部舉辦的「2022世界自行車日─騎遊環台」活動,首度開放花蓮港燈塔及奇萊鼻燈塔供民眾入內參觀。 10月26日完工開始點燈,燈塔移交給通信局營運管理,花蓮港燈塔坐落在今日花蓮市花崗山上,因使用二手材料興建,高度僅有10公尺,因此設置後燈塔高度及光度均不足,外海船隻不易發現花蓮港燈塔的照明。 1913年(大正2年)12月24日石油燈更新為閃白光乙炔瓦斯燈,每2秒1閃光,照度提升至約350燭光,照度所及提升至約15浬。

東湧燈塔(東引島燈塔): 馬祖東引|東引燈塔:國境之北、絕美純白18世紀歐式建築風格的「東引別墅 」

坂里沙灘可說是當地最平整、最廣闊的優質沙灘,綿延的海岸線上,因砂質含有石英成分,陽光照射時,整片沙灘會閃耀著白色內斂的光芒,不管是日出或夕陽,都能讓人體驗光影雲彩變幻之美。 附近有間堪稱全世界最小、最迷你的坂里天后宮,小巧多彩的建築外觀總吸引路人目光,是寬闊海灘風景中的視覺重點。 馬祖特殊景觀「藍眼淚」被美國CNN有線電視新聞網評選為世界15大自然奇景之一,總是吸引無數遊客前往觀賞。 雖說藍眼淚或星砂看起來都猶如整片冷光面板般的藍光,其實仍有所區別,所謂藍眼淚是一種受到刺激就會發光的渦鞭毛藻(又稱夜光蟲);星砂則是一種介形蟲,因為吃下渦鞭毛藻被沖上沙灘後,受到刺激也會發光。 想看見藍眼淚不只季節、潮汐、風向和地點都要對,偶爾得留意月亮光害,甚至更需要一點好運氣。

燈塔下方崖邊設有霧砲兩尊,現改增設霧笛一座,取代霧砲做為助航之用,燈塔面向東海,聳立於懸崖峭壁上的白色外形,和崖下湛藍的海水相互輝映,格外引人入勝,遊客順著低矮的白色水泥護欄蜿蜒而上,就能找到這座燈塔。 備註:欲前往東湧燈塔,需先將車輛停在公路盡頭的停車場,再沿著步道從山下穿過擂鼓石、太白天聲,才能抵達燈塔入口。 馬祖位處臺灣海峽西北西方,距基隆約210公里,轄分南竿、北竿、莒光、東引四鄉五島,是台澎金馬地區最北之領土。

來到馬祖境天后宮,宮殿式佈局,氣宇恢弘、整體莊嚴,龍柱石刻、浮雕門神等裝飾手法華麗而講究,供桌前石棺更相傳是媽祖娘娘聖體奉安處所。 接著前往佇立在海邊山丘上的媽祖巨神像,由365塊花崗岩為主結構,象徵「365日、日日平安」,其外觀宏偉、法相慈悲,令人讚嘆,前方觀景台巧似一艘船航行海上,象徵瀛海慈航。 再走入星光祈福坑道,階梯兩旁燈火通明,指引通往神像之路,最特別的尤其出口設計像是神轎,必須鑽過才能走出,巧妙安排讓訪客驚喜連連又能祈福保平安。 大正五年(1916年)改建新塔,至大正七年(1918年)完成,新的燈塔在原址旁。 修建後的燈塔塔身為八角形,至頂部轉為圓筒狀,有陽臺可供遠眺。

來到莒光遊客中心,我們透過影片收視與內部陳展,一同了解莒光鄉的古往今來。 西莒舊稱白犬島,清朝末年因外國商船常在此候潮,於漲潮時順流駛入馬尾港,期間需要補充淡水、鮮魚、蔬菜等民生用品,因此常與居民以物易物,港口旁的青帆村就順勢崛起,大街上的陳元帥廟是馬祖唯一有金身的廟宇,亦是當地居民重要信仰中心。 來到仁愛村鐵板海邊上的鐵堡,隨即可以感受到曾為戰地最前線的肅殺氣氛,此處因地形險要、便於觀測海面動靜,早年由一班最精銳的兩棲蛙人部隊日夜戍守,水泥步道下的鐵堡內部是挖空的坑道,堅硬的花崗岩壁鑿痕歷歷,設施齊全。 時至今日硝煙早已遠離,小小的岩礁,曾是海防要塞,仍處處透露「鐵血剽悍、海上堡壘」的氣魄。 馬祖食材取之於海洋,用之於餐桌,種類豐富,是大自然恩賜、難得而珍貴的天然資產,用「我家冰箱在大海」形容馬祖人的廚房,著實貼切。

聳立於懸崖峭壁上的白色燈塔,和崖下湛藍的海水相互輝映,格外引人入勝。 燈塔後方的附屬房舍,為英國工程師設計的十八世紀英國式建築,全部建築位在陡峭山巖上,外觀古典優雅,建築物間,全由曲折而上的石階相連接,正與馬祖聚落建築特色相吻合。 它在1902年由英國建築師設計,而當年島上沒有馬路,船隻僅能停靠在海上的懸崖旁,利用人工搬運建材,花了兩年時間才慢慢地將燈塔建造完成。 潔白的牆身傲立在海邊崖壁上,還擁有壯闊的「絕美海景」,是馬祖最美的驚嘆號。

燈塔建於清朝末年中國海關全盛時期,也是中國西式燈塔草創30年後累積豐富經驗的成果。 燈塔於光緒28年開始興建,落成於光緒30年,曾歷經民國 2 、35、44、55年之數次整修。 塔高14.2公尺,中空圓筒型,塔身向上逐漸縮減,塔頂是個半圓型穹隆構造,頂上安裝風標和避雷針。

東犬燈塔靜靜在東莒島服勤超過百年,每天夜裡固定閃爍著一長兩短的燈號。 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連接燈塔與辦公室的草地上,築有一道長達30公尺的白色防風矮牆,主因是東犬燈塔位處高地,風勢強勁,為免守燈人手上的煤油燈被風吹襲,才特地築起。 燈塔文物展示館有一片長長的白色防風牆,當地居民稱此地為「白毛城」,屬於英式建築,館藏豐富的燈塔文物,增添了燈塔旅遊的豐富性,是不容錯過的遊覽重點。 《東莒島》位處馬祖列島的最南端, 距離南竿50分鐘船程,舊名為「東沙」、「東肯」或稱為「東犬」,四面環海盛產魚、蝦、蟹、蛤等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海島;除了東莒島外還有犀牛嶼、永留嶼、林坳嶼、大嶼、小嶼、鐵尖山等島嶼組成為─東莒列島。

  • 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連接燈塔與辦公室的草地上,築有一道長達30公尺的白色防風矮牆,主因是東犬燈塔位處高地,風勢強勁,為免守燈人手上的煤油燈被風吹襲,才特地築起。
  • 「神農山莊」位於馬祖南竿鄉清水村,興建於南竿的中心位置,緊鄰馬祖最大南竿機場和福沃港,海空往來交通便捷,為來馬洽公、渡假和旅遊的首選觀光飯店。
  • 馬祖酒廠共有兩座,一座位於南竿、一座在東引, …
  • 基隆燈塔,是位於臺灣基隆市中山區的燈塔,目前仍為公共機關,故該建物無對外開放參觀,於2021年2月20日指定為基隆市市定古蹟。

枕戈待旦紀念公園是進出馬祖門戶的意象地標,與金門太武山上的「毋忘在莒」共享盛名。 園區設有展望台登高俯瞰,可眺望福澳港全景,海天一色,別具一番風情。 花了10年以上的時間,於2009年10月完工的媽祖巨神像,本體高度為28.8公尺,曾為全世界最高的石造媽祖神像,全部由花崗岩雕琢而成,莊嚴宏偉,法相慈悲,令人讚嘆。 加上避雷針後,其高度亦為 29.6 公尺,正好是馬祖四鄉五島的總面積。

而充滿戰地氣息的八八坑道,冬暖夏涼,兩旁的老酒甕,配上不時迴盪在坑道內的水滴聲,又另有風味。 東湧燈塔地處馬祖列島最北方,1901年4月英國輪船蘇布倫號 (P.& O.s.s.Sobraon)在東湧山觸礁沉沒,成為國際事件,爰促成東湧燈塔之建造,成為東海南下進出福州馬尾之主要航標。 東湧燈塔為磚造建築,由海關總營造司哈爾定於1902(清光緒28)年設計,1904(清光緒30)年竣工,同年7月1日點燈,是我國早期重要沿海燈塔之一。 長堤荇菜廚房距離東湧燈塔(東引島燈塔)約2.2公里。 在成為荇菜廚房之前,長堤是間保有80年代風情、主打西式簡餐的咖啡屋,隨著小島消費者結構的改變,蔡家日常的私房菜成了顧客們指定的桌上佳餚,秉持著「來東引吃到真正的東引菜」,2017年正式以「荇菜廚房」取代「咖啡屋」。 香記火鍋小吃店是一間開了20多年的老店,老闆是為人親切客氣的香爸,聽說香爸以前也是在東引當兵,在1976年香爸就與這裡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香爸常以東引為傲,退伍後在此經營香記火鍋小吃店,店內的食材應有盡有,是適合用餐的好地方!

其實,在馬祖列島中,東引海域最深,輪船從南竿駛向東引,過了亮島(俗稱浪島),湧浪便轉大,因此,古人才以「湧」來稱呼。 東引鄉全島是由獨特的閃長岩所構成,是認識火成岩中岩石及礦物很好的觀察場所,海岸四周岩石節理發達,形成一線天、海蝕溝及海蝕顯礁等特殊地形景觀。 服務項目:碳烤雞排、日式雞排、密酥雞排、密酥雞腿 … 對「吃」一直有高度的興趣與實務的老闆娘,為了抓住客人的胃,所以不斷求新求變、開發新菜色,才能獲得顧客的信任與青睞。

東湧燈塔(東引島燈塔)

而後船隻出入逐漸繁多,港口導航設施不足常發生船難事件,原有中國傳統式的燈竿或旗竿已不符時代需要。 馬祖西莒青帆村通往西坵村的馬路上,一條長約500公尺榕樹林蔭大道,茂密的枝葉交錯於道路中央,蓊鬱茂密形成美麗ㄇ字型隧道,陽光穿透樹梢,光影點點灑落地面,輕徐的微風給酷熱的夏日帶來午後的清涼。 《藍眼淚體驗館》該館於2018年8月10開幕,結合了生物科技與4D動畫中,讓貴賓發現藍眼淚的由來、沉浸式環境和360°虛擬現實營造與藍眼淚互動式藍眼淚體驗,讓貴賓一年四季都有一趟藍眼淚難忘之旅。

平台右下方,有一平衡岩,傳說是玉帝的玉璽,為了鎮住呂何二仙所擺放,往平台右方遠眺山稜線,又酷似一隻石獅看守玉璽,石獅下方海平面上有一尖銳之海蝕柱,漲潮時像一隻鯊魚,退潮時又像一隻犀牛與石獅緊緊相伴。 據說,昔日馬祖列島海盜橫行,這裡曾經是島上民眾躲避海盜的最佳藏身之處。 由於坑內尚遺留砲彈殼及未爆彈,建議遊客切勿冒險進入。 東莒當地有句俗諺:「夏福正,冬大浦」,由於大浦村位於南端,冬季時恰可抵禦東北風,而夏日吹西南風,東莒島北端的福正村最適人居,讓早期的東莒島民,就如同諺語所說,隨季節往返兩村港澳捕魚。

),是一座位於臺灣基隆市彭佳嶼的燈塔,該燈塔落成於1909年。 是臺灣地區第一座磚造燈塔,也是台灣第三高的燈塔建築。 綠聯閃光每12秒管理機構交通部航港局花蓮港燈塔位於花蓮縣花蓮市花崗山上,為交通部航港局所管轄,花蓮港的助航設施之一,該燈塔興建於臺灣日治時期,經關務署因應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將助航業務移撥新成立的航港局後,花蓮港燈塔也一併移入航港局管轄至今。 位於島嶼東北方,東莒燈塔又名「東犬燈塔」,是台灣首座使用花崗岩建造的燈塔,外觀漆成雪白色,高度約19.5公尺,始建於清同治11年(西元1872年),迄今已在東莒島服勤超過百年,每天夜裡固定閃爍著一長兩短的燈號。

地形以花崗為主;植物以低伏灌叢及森林為主;鳥類以過境、渡冬及前來繁殖之夏候鳥最多;海洋魚類以迴游性及岩礁性為主;並具有獨特的戰地文化都是以防禦性為主。 馬祖酒有黃酒、白酒、藥酒等三大類;地方名產以海鮮、海產副製品及酥餅為主;海產以黃魚、石斑為最多;人文資源還包括閩東的生活、習俗及宗教,建築物、聚落型式、廟宇宗祠、燈塔等。 民國88年(1999年)3月行政院核定馬祖列島為第六座國家風景區,同年底成立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東湧燈塔(又稱為東引島燈塔)位於世尾山山腰上-全馬祖列島的極東之地,亦有著北疆燈塔之稱,純白色的磚造塔身,高13公尺,洋溢著18世紀歐洲式建築風格,聳立於懸崖峭壁上。 西元1904年完工的東引島燈塔,位於馬祖東引島東坡,又稱為「東湧島燈塔」,東引島燈塔是距離臺灣最遠的燈塔。 為十八世紀英國式建築,塔身為圓形磚造,扇形地基由花崗石板鋪成,粗壯圓柱式塔身由紅磚砌成,漆成白色。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