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握8大伏位

背部肌群包括:背闊肌、斜方肌、大圓肌、小圓肌、菱形肌、岡下肌、岡上肌及豎脊肌,了解這些背部肌肉及功能,可以增加本體感受,找到准確的原動肌(發力肌肉),使訓練更有效果。 另一方面有不少訓練者則是因為手肘痛楚,而避免進行完整幅度,雖然這個做法並沒有錯,但因為痛楚而忽略三頭肌下束的訓練,其實只會加劇手肘關節健康惡化,痛症出現只是早晚的問題,反而應該先及早解決導致手肘痛楚的源頭。 據統計健身人士中的手肘痛楚,超過80%都是因為手腕過度屈伸而引起前臂肌群發炎 (肌肉連結點在手肘上 – 如下圖),也就是平常說的網球肘和哥爾夫球肘,兩個都是很常見和尚算容易處理的運動損害,建議在進一步加強三頭肌訓練前一定要先處理好。

寬握

[斜方肌上部]是從身體正面都可見的梯形形狀的部分,從顱骨底到頸韌帶和第7頸椎,它連接到居中的扁平菱形肌腱,此處的肌肉纖維向下和橫向流動,嵌入鎖骨外側的三分之一以及肩峰。 斜方肌的纖維向著不同的方向,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肌肉,可分為最中間的小菱形及其周圍的3個部分:上部、中部及下部。 在鄰近第三肱骨外嵌入,它的主要功能是肩部的伸展和後擺,被分認為是攀爬肌肉之—,還能產生肩部的內收和內旋動作。 無論男女都必須重視背部肌群的訓練,男性進行背部訓練,可以讓背部更寬更厚,更有安全感,讓上半身呈倒三角,感覺更加V字,更有曲線,在視覺上更男性本色。 好啦,今天小編關於高位下拉的圖文分享就到這了,目前小編的專欄《100個經典的健身訓練》已更新到了21期,目前為胸肌訓練,預計胸肌訓練更新到40期左右進入背部訓練。

[練習1]:肩膀下沉、挺胸,肘部緊緊貼在身體的側面,然後讓手肘向背後拉,這樣會立刻激活背部肌肉,堅持幾秒鍾。 以上是背部主要肌肉的解剖結構,看完這些解剖結構圖,是不是能大約感覺到背肌的發力,增加了本體感受,如果還是找到背肌發力感覺,那麼請認真往下看。 背部包括了軀乾的整個後面部分,其中包括兩種很有力的肌肉:背闊肌和斜方肌;還有一些小肌肉:腹外斜肌、大圓肌、小圓肌、菱形肌、岡下肌、岡上肌及豎脊肌。 寬握引體向上的起始姿勢:雙手寬握橫杆,握距大約是肩寬的1.5倍,腰腹核心收緊,肩胛骨下沉內收,微微抬頭,看向斜上方。 不同的把手、不同的角度(往內、往外)、不同的握距(寬、窄)、甚至是身體微前傾或者微後仰都有對背部肌肉群有不一樣的刺激。

寬握: 單槓寬握和窄握哪個效果好?

2002年的一篇運動學文獻,研究了不同的握法條件下,高位下拉訓練對不同背部肌群的主要刺激情況,測量肌電流活動不同。 反手窄握引體向上是一個非常好的肱二頭肌鍛鍊動作,是最好的利用肱二頭肌遠固定時候功能對其進行訓練的閉鏈動作,建議大家一定要將其放進手臂的訓練計劃中去。 因為寬握的緣故,前面已經提過會讓上背的肌肉出力更多,同時上背也要擔平衡、脊柱中立的動作,如果你的上背 Fail 掉,代表著你的肩膀跟下背會利用不正確的姿勢代償,導致脊椎或是肩膀的受傷,這個概念不只在寬握,再任何形式的硬舉都是這樣。 因為寬握的方式會吃到更多的上背肌肉,不僅讓你的背更加強壯,再者也算是輔助你的傳統硬舉訓練,像是舉重選手許多寬握的動作,會讓他們的上背、斜方肌變得更加強壯,再作其他背部訓練效果更好。

正手窄握引體向上,所謂的窄握就是握距與肩同寬或者略窄於肩膀,這個時候我們會微微挺胸,大臂略微內收,肘關節處於身體前側。 如果不是以專門增強大圓肌和小圓肌為訓練目的的話,並不建議進行過寬握距的引體向上訓練,過於發達的大圓肌和小圓肌,如果背闊肌的肌肉水平跟不上的話,很容易出現隱背症的現象,引起不良體態。 寬握的引體向上主要以鍛鍊背闊肌為主,這與背部下拉動作類似,所以想要更好的鍛鍊背部寬度,寬握的引體向上是個不錯的動作。 不僅是寬握,作為經常的引體向上訓練者,還可以加寬雙手的握距,訓練背部下側的肌肉,或者做寬握距頸後引體向上(如下圖)訓練,訓練斜方肌和背部深層的肌肉。 以引體向上為例,動作本身側重於鍛鍊背闊肌的寬度。

所以在做完整引體向上的動作之前要做些准備練習,讓肌肉和神經系統的結合。 在完成非窄距的高位下拉時,一個自然的後傾角度,會更有利於背部力量的充分發揮,但也不要過度的後傾上肢,利用身體重量和慣性,否則高位下拉容易變成划船訓練。 反手窄握高位下拉時,主要訓練背闊肌下沿,可使背闊肌往下伸長,同時肱二頭肌、大圓肌、小圓肌都會參與發力。

寬握: 訓練菜單

因為引體向上側重鍛鍊背闊肌寬度,所以在做引體向上時寬握比較普遍,標準握距也比較多,窄握則比較少。 做反手引體向上時則相反,雙手握距與肩基本同寬比較普遍,窄於肩也比較多,寬於肩的情況比較少。 屈肘用力,運動過程中,肘部夾緊身體,將槓鈴從臥推架上舉起,慢慢降低槓鈴,槓鈴從肩膀正上方的位置,緩慢下降到幾乎接觸到胸部乳頭下方,期間是緩慢勻速地吸氣。

在做高位下拉時,你必須要學會肩胛骨的下沉,只有當你下沉肩胛以後,再去下拉,才會更多的用到背部的發力,肩胛下沉練習如下圖。 在高位下拉,肌肉感受很重要,因此全握並非好的選擇,小編建議:採用大拇指在桿上的「半握」方法,會有更好的念動合一感受。 而觀察賽艇運動員,他們的背部肌肉往往都是異常發達,倒三角形狀的輪廓在背面看起來非常明顯,這就是劃船訓練帶來的體型變化。 這系列的動作庫課程將綜合核心、上肢、下肢等部位,加上基本能力,製作成新手及有訓練經驗者皆適合的 40 種訓練動作庫。

在寬握中更容易發力的肌肉是背闊肌,除了垂直的身體的用力,還有寬於肩膀的原因向兩側用的力,所以寬握相比窄距會難一些。 1.平躺在平板臥推凳上,以頭部、上背和臀部接觸凳面並獲得牢穩的支撐,眼睛位於槓鈴正下方的位置,雙腿自然分開,雙腳平放在地板上,正手(虎口相對)滿握 (拇指繞過鈴杆,與其它四指相對)槓鈴杆,雙手握距略寬於肩。 下面每個計劃都應該包括熱身(有氧5~10分鍾),然後特定背肌熱身(可以使用背部發力的3個空手練習)。

研究結果表示寬/窄正向握比起寬/窄反向握更能夠啟動背闊肌。 而在肱二頭肌或斜方肌中部啟動程度在4種條件下並沒有出現顯著差異。 因此得出寬/窄正向握是最適合背闊肌的握法訓練。 在這個動作過程中避免下背部拱起、頭部向前突出或聳肩,以保持理想姿勢和安全性。 保持軀幹穩定避免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擺動軀幹,擺動軀幹可能會產生更多動力以及提高承重力,但會使得發力位置轉移,造成目標背部肌群啟動較少而過多下背腰椎肌群的使用(下背部肌群)。

做正手寬握引體向上的時候,我們雙手採取正手握的方式,既手背朝向我們的身體,握距要明顯寬於肩膀,有的人可以讓手臂和單槓呈45度角甚至更小的角度來進行寬握的引體向上。 引體向上主要分為正手寬握、正手窄握和反手窄握三種握法,每種握法各個部位肌肉發力的參與程度不同,有不一樣的訓練效果。 同樣的道理,窄握是指雙手握距窄於肩膀,在自己感覺到合適的位置,反手引體向上的窄握距訓練,能更好刺激肱二頭肌。

而「沉肘」這個提示除了能避免肩三角肌前束參與過多,還多了一個肌肉部位意識;三頭肌的主要功效就是控制著手肘的伸展和屈曲,當你希望可以做到沉肘的時候,注意力自然會放更集中在手肘上。 肩胛引體向上是雙手握住橫杆,把身體吊成一個「Y」字,然後向上拉但不完全拉起身體,不要讓肘部彎曲,向下向下擠壓肩膀,把肩膀壓下去、遠離耳朵。 以上引體向上的動作過程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很多人使出了全身的力氣也還是不能拉起一個,令人非常沮喪,並不是所有人都沒有力氣,而是不能控制背闊肌發力。

寬握: 我們的部落格

但在這當中頸前寬握產生了最大的背闊肌肌肉活動表現。 但仍應按照個人訓練需求和目標肌群來選擇抓握位置。 2009年另一項由Lusk等人進行的背闊下拉訓練的握距位置研究,12名男性參與者使用4種不同握法(寬/窄正向握以及寬/窄反向握)針對背闊肌、中斜方肌和肱二頭肌的啟動情況比較。

下面幾個練習可以在背部力量訓練之前完成,可以幫助發展大腦與背部神經肌肉的連接。 經常練習可以讓你掌握背肌精準發力,達到念動合一。 [斜方肌中部]:源於T1到T5的脊柱,並穿過背部插入脊柱的頂平面。 對於肌肉發達的人來說,沿著肩胛骨插入非常明顯。 這一段的大意是,寬握的方式可以讓胸大肌獲得較大的伸展,較大的伸展使得我們可以徵召更多的肌纖維來參與動作。 「沉肩」這個提示大家經常聽到,「沉肘」則少聽得多,更像是在功夫片中才會聽到的字詞。

上拉時,腰腹要收緊,軀幹盡量不搖動,以保持平衡。 提示:把重量向臉部拉的時候把手肘向外擴展,而且在每一次( reps)動作的末端一定要擠壓你的肩胛骨。 在窄握中更容易發力的肌肉是肱二頭肌,窄握中幾乎與肩膀垂直的角度,發力的部位麼差不多是垂直的方向,將背闊肌拉的更長一些。 不管是正手引體向上的寬握距,還是反手引體向上的窄握距,都是常規的訓練方式,主要針對初級的引體向上訓練者。 由於手臂的握距以及握槓手掌的正反決定了人體的著重受力部位,所以練的時候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鍛鍊的部位來選擇調整。 很多訓練的人都討厭 Deload,可是這卻是一個必須讓身體休息的訓練方式,而剛好寬握硬舉就能達到這件事情,降低重量改作寬握硬舉,釋放神經壓力的緊繃,且還能順邊訓練活動度。

  • 所謂的“寬握”,是指雙手握距寬於肩膀,在自己感覺合適的位置,寬握訓練時,能更好刺激背闊肌部位。
  • Andersen等人於2014年進行了一項研究來檢驗這個問題。
  • 寬握有利於背部發力,所以對練背闊肌效果好些;而窄握對肱二頭肌發力有利,尤其是反手窄握時更有利於對二頭肌的刺激。
  • 在這個階段,常見的動作錯誤是讓下拉槓回升過快,應保持對重量的完全控制,以實現理想的離心肌肉收縮。
  • 所以在做完整引體向上的動作之前要做些准備練習,讓肌肉和神經系統的結合。
  • 研究結果表示寬/窄正向握比起寬/窄反向握更能夠啟動背闊肌。

而站姿部分,與傳統硬舉相同,可以注意到的是腳尖微微的朝外 10 – 15 度,這樣會讓你的髖、身體有空間拉起重量,也會較舒服些。

  • 除非有特別註明,否則最佳食用期都是在個人使用的合理期之內;由於生產商不同的發貨批次,或會出現不同的最佳食用期限,如果你對食用期有具體要求的話,建議來到門市購買或先與我們的顧客服務聯絡。
  • 「新手練胸、老手練背」,說明背部訓練的重要性,男性進行背部訓練,可以讓背部更寬更寬厚,讓上半身呈倒三角;女性進行背部訓練,可以有效美化上半身的體態,讓胸部更挺拔。
  • 3.然後在充分的控制下慢速下放槓鈴,在乳頭上方約一手指的距離,隨即向上、並且略向後推起槓鈴,使槓鈴又回到鎖骨上方。
  • 而觀察賽艇運動員,他們的背部肌肉往往都是異常發達,倒三角形狀的輪廓在背面看起來非常明顯,這就是劃船訓練帶來的體型變化。
  • 雙手掌心相對握住啞鈴並置於身體兩側,上半身保持挺直,肩胛骨下沉後收,向中間擠壓,這是起始姿勢。
  • 1.上拉時要想著感受三角肌後束的收縮,而不是靠搖晃身體。

管理團隊致力了解亞洲健身人士的營養需要,盡心竭力提供安全、優質而且有效的健身營養補充品,因此多年來成功幫助無數健身初學者開展他們的健身旅程,達到理想體型。 相比於小腿與大腿呈90度,小編更建議在做高位下拉時,把你的腳放置在臀部下方或稍微偏前一點,一個讓自己舒服的位置,因為這樣你的重心會更加穩定。 實驗結果發現,在正手頸前的下拉姿勢下,相比於寬握和肩寬握距,比肩部略寬但不過寬的握距(上圖中間約1.5倍肩寬),有著最高的背部發力和最小的二頭肌參與程度。 單槓寬握和單槓窄握並沒有理論上的規定的資料,寬握大概在兩手握距寬於肩膀1-1.5倍,最寬2倍的距離;窄握大概是和肩膀垂直或者小於肩膀的距離。

如果力量不足無法完成標準引體向上,可以先做高位下拉、划船等鍛鍊,逐步提高背闊肌力量,或者用其它方法做引體向上鍛鍊。 Keep裡有引體向上進階鍛鍊課程和其它背部鍛鍊課程,我感覺還是滿不錯的,有興趣的可以嘗試鍛鍊一下。 相對來說反手引體向上更容易一些,新手可以從反手引體向上開始鍛鍊 ,逐步過渡到正手,標準握距引體向上,再逐步增大握距。 握距越大,鍛鍊難度越大,對肩關節的要求也更高,如果肩關節活動度受限,或者有肩峰撞擊等問題,握距不要過寬,以不感覺疼痛為限。 闊背下拉與槓鈴划船,兩者都是相當受歡迎的背部訓練動作之一。 本篇文章將針對滑輪下拉動作包括動作要求、關節動作和涉及的肌肉組織進行概述討論。

我們是熱愛運動、健身的團隊,希望藉由知識的分享,與大家交流成長,彼此激勵,讓更多人都能一起享受運動健康生活。 仰臥於健身凳上,用手握住槓鈴,掌心向天花板,兩手距離略比肩窄(力量好者,可以更窄),對大多數人來說,兩手之間距離約是20~30厘米。 3.不要腰椎弓起,很多人都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腰椎弓起,這樣會加大腰椎的壓力,長此以往,很可能會傷到腰椎。 3.然後在充分的控制下慢速下放槓鈴,在乳頭上方約一手指的距離,隨即向上、並且略向後推起槓鈴,使槓鈴又回到鎖骨上方。 此時的肘部可以鎖定,也可以不完全伸直,肩胛骨持續收緊。 4.每周2次彈力帶引體向上,每次3組,每組10-15個,盡量用最小彈力的。

寬握

其實「沉肘」中亦包含了沉肩的意思,因為當肩膀聳起時手肘不可能下沉。 如果你在高位下拉時,手指整體發力,那麼你一定不會有好的背部感受。 食指,中指大拇指不握緊桿,讓外側的小拇指和無名指更多的發力,你會有更好的背闊肌收縮感受。 1.上拉時要想著感受三角肌後束的收縮,而不是靠搖晃身體。

反向引體向上是從頂端開始,在背闊肌張力控制下慢慢下放,盡量加長下放時間。 這個動作可以增加上背部的力量和穩定核心的作用。 寬握高位下拉時,採用正握,力的走向是從背部的兩側到背部中間,所以主要訓練背闊肌上側、外側兩部分,有效增加背闊肌的寬度,同時手臂和三角肌後束也會參與發力。 身體過度後仰很多時候是因為選擇的重量超出自己的控制所導致的,身體的過度後仰會導致太多的髖關節參與和腰椎屈伸,這些都會導致背闊肌的鍛鍊效果降低。 坐姿劃船是利用健身房內固定的劃船器械進行背部肌肉的鍛鍊,這個動作可以說是練背時健身族必選的動作之一。

超核心健身中心,全新型態不綁約訂閱制健身房,一鍵啟用、一鍵暫停,就像訂閱 Netflix 一樣容易! 寬廣舒適的運動環境搭配自然採光,並使用美國原裝頂級 CYBEX、Life Fitness 等重訓器材。 超核心專業的客製化訓練課程與舒適環境,絕對是你開始健身的唯一首選。 坐在器械上時,雙臂向兩側打開,大臂平行於地面,肘關節彎曲成90度,然後向前自然抓握手柄,採用寬握距。 然後調節座椅的高低,手臂趨於地面平行,肘關節不能超過肩膀。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