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謙法師心經介紹

曾任華嚴專宗、福嚴佛學院、圓光佛學院、弘誓佛學院、玄奘大學宗教系講師。 1999年~2007曾任法源講寺住持,2007年任新竹永修精舍住持迄今。 所謂「性空」就是從否定自性存在的思想建立起,進而否定自性妄執,讓我們從宿世自性妄執的牢籠掙脫出來。 「空」不是空空如也的空,也不是觀想什麼都沒有的空,更不是透過推論將物質切成一半,再切一半,又切一半,無限的一半,幾近乎鄰虛質的空。

寬謙法師心經

修學佛法,唯有透過因緣觀,才能夠對治我們的愚癡。 也就是說,所謂緣起法,都是在啟發我們的智慧,我們愈能放下,才愈有智慧。 換句話說,學習智慧,必須透過放下才學得到。 凡夫眾生,處在同樣的水平,看待世間,沒有超越的視野,所以容易斤斤計較於芝麻綠豆小事。 例如會在意別人穿名牌衣服、開名牌跑車……,互相較勁生活現況,都是在雞毛蒜皮的現象上,比來比去,並沒有太大的意義,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放得下,才能爬得高,當我們爬到高樓層,再往下看,所能夠看到的景象範圍隨之廣大,所見世界愈平等,不再目光短淺。 過去無明塵勞煩惱妄想空,是過去佛,現在無明塵勞妄想煩惱空,是現在佛,未來無明塵勞妄想煩惱空,是未來佛,以般若觀照,過去煩惱空,過去成佛,現在煩惱空,現在成佛,未來煩惱空,未來成佛。

寬謙法師心經: 大師在揚州 Similar Videos

菩薩覺住無住,所以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若住布施,不能修持戒,若住忍辱,不能修禪定,菩薩如是無所住,六度萬行齊修。 二乘人覺心的異相,異即變異也,是與非是異相,善與惡、生與死、人與我、怨與親等是異相,二乘人覺心的異相,覺異無異便無是非、善惡、生死、人我、怨親,無異便是涅槃,所以二乘人亦沒有什麼了不起,他們只不過修行用功,見到心的異相,覺異無異,生死便了。 例如我剛才打了一個妄想,當打妄想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打妄想,打完妄想,才「覺」剛才打妄想,妄想在何處? 又如起了一個惡念,你「覺」這個惡念嗎? ——滅了才覺,末滅以前不覺,滅了之後才覺不稱為覺,所以凡夫對自己的心一點也不覺,滅了之後才覺稱為不覺。

若不把過去自心胸騰空,無法容納現在與未來。 多年不見的昔日至親表姐,一聲不吭把女兒留給田蜜照顧,撲索迷離的身世,隨着調查越發令人不寒而慄。 在這兇險江湖般的社會中,各人有其處世之道,離散是最平常的事,為着的不過是自身好日子。

寬謙法師心經: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香港各大傳媒老總現身說法,介紹傳媒的管理經驗,當中包括財政、人事、架構,也包括個人的職業經營。 全部都是老總親身經歷的事件,從中歸納出豐富的經驗。 多角度多層次的傳媒生態;每位講者文章後,都附有現場討論匯總。 編者簡介: 蘇鑰機,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新..

寬謙法師心經

我們生活中的前六識,都是透過第七識,傳達來自第八識的生命泉源。 第七識與第八識,關係至為密切,就依止來說,第七識依於第八識,第七識是能依,第八識是所依。 而事實上,第八識亦依止於第七識,兩者相互依存,除非第七識轉染成淨,也就是第七識的雜染消失,僅剩餘第八識。 第六識則隨時被前五識,帶著往外攀緣五境,前六識往外奔放,第七識只往內與第八識密不分離,直至死亡,第六識與第七、八兩識才會分離。 十二緣起中的「識」,就是第七、八兩識,去尋找父母投胎轉世,第七、八兩識中記錄著過去世的無明(惑),與行(業),準備成為今生的果報體(苦)。

內容簡介: 數千古風流人物、歷代名臣,首屈一指,不能忽略的一人──劉秉忠。 翻開劉秉忠傳奇一生;逆叛潮流,以助蒙古人亡宋的「漢奸」崇儒、敬儒到問儒,鑑史應今,為歷史填空。 被歷史忽略的一代名臣,促進漢蒙一家的關鍵人物;忽必烈立國第一大勳臣:設建「不會移動的幄殿」──上都,綑起蒙古人.. 陳南祿任職航空公司二十多年 , 曾派駐多處國外地區 。

不僅在台灣大量發行,而且流通到了世界各地,得到佛教界的佳評和讚賞,也使得佛法的弘傳不受時空之限制,讓許多海內外之佛弟子雖然未曾親暏法師之面,也能藉現代科技所賜而霑受法益。 對於深奧難懂的經典,寬謙法師會製作清晰簡明的科判表來闡述,幫助信眾理解,如下圖《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即是典型的代表,此種以不被文字所束縛的圖像思維模式,井然有序的圖解方式,深入淺出的講解佛法,廣受信眾們的喜愛,為「人間佛教」的實踐,開創出一股活潑、有生命力的弘法新局。 我們現在的六根六塵六識都未放下,被十八界蓋覆佛性,欲想見佛性,一定要把十八界放下。

這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其實就是學習佛菩薩,不斷地擴充心量、提高視野,讓所看的範圍更加寬廣。 當視野的範圍變得寬廣的時候,就等於我們的意境,正在往上提昇。 我有一次搭飛機時,當飛機剛離開地面時,還可以看得到地面,但是漸漸愈飛愈高,飛到雲端後,所看到的都是雲。

寬謙法師心經: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 第8集

佛對心的四相最清楚,最明白,所以稱為明心——覺生無生、覺住無住、覺異無異、覺滅亦無減,生住異滅四相皆無,是為菩提心、清淨心,也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唯佛究竟,凡夫迷而不覺。 內容簡介: 全球化時代,世界瞬息萬變,無數新事物、新現象、新風俗層出不窮,就像潮汐一樣,一波又一波,讓人應接不暇。 生活碎片化,平板化、同一化,新生事物來得快去得也快,有些改變了我們,成為新的生活方式,有些沒來得及改變我們就消失,不管如何,觸摸它們、了解它們、思考它們,對我們了解這個時代會有好處..

作者評析時事政經數十年,經驗及學養均有過人之處。 文章資料豐富,邏輯性強,頗富說服力。 作者簡介: 林山木,筆名林行止。 內容簡介: 本書為著名歷史學家袁偉時教授的代表作,與一九九二年初版相比,此增訂版增加了約百分之六十的內容。 作者分析晚清大變局之底蘊,縱觀當時的政府、民間、外來文化等不同層面的政治博弈,以重要的歷史事件為脈絡,以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為經緯,編織了一幅全面系統的晚清歷史圖卷,有助讀者對當..

寬謙法師心經

然則如何用功才可以見到涅槃心呢? 經題說般若波羅蜜多,若想見清淨心,就要靠般若波羅蜜的力量,般若是什麼? 世人只有聰明,稱為世智辯聰,來自背心取境,就是違背自心而取外境,取境時必有一個我在,背心取境學究世法,名向外而學,不能離開一個我字,有一個我來積聚學問,叫作聰明,所以世間的聰明智慧肯定有我,而聰明人的我見很重,越學問多,我見越重。 所謂明心,就是明白煩惱未生以前的那個心,煩惱是後來有,有無明便有煩惱,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始劫以來的煩惱迷了心,煩惱本來無,本來無煩惱的心是如何? 若煩惱本來有,無一人可以成佛,因煩惱本來無,我們就有機會成佛,只要悟到煩惱本來無,便明白到無煩惱的清淨心,直修至成佛。

何以不用更知、更斷、更證、更修呢? 因為如來悟了四諦真實之理,例如苦,是有為法,有為不離三相:生、住、滅,如來悟苦的生相不可得,悟苦的住相不可得,悟苦的滅相不可得,若悟到苦的生住滅三相不可得,苦當體即空,空就是苦的實諦之理,是名苦諦。 苦因苦果「滅」了,這個「滅」因生而有,無生則無滅,生滅滅已,寂滅現前,是云證。 把大悲咒楞嚴咒念出來是色,這個色的性本來是空,非色滅空,不是色滅了才空,色性自空。

一九九九年起海外弘法,遍及美、加、紐、澳、德、瑞、日、中、新加坡等地。 二〇〇二年起電視弘法,二〇〇八年架設覺風全球網站電視台。 擅長以理工思考模式,運用圖表來圖解佛法,提供組織化、系統化的學佛方式。 著有《解開生命的密碼——八識規矩頌講記》、《無悔前行:佛教藝術澱積者釋寬謙口述史》,發行《八識規矩頌》、《心經》、《成佛之道》等DVD計四十部,千六百多集,並彙集於播經機。 歷年舉辦亞洲佛教藝術研習營、學術研討會、展覽會、佛法與文化課程、佛教藝術課程,並配合朝聖旅行,對社會大眾的推廣,不遺餘力。 《心經》是寺院每日早晚課必誦的經典,我出家迄今三十多年,不但持誦無數遍,也授課很多回,不管是持誦或講課,每每都有不同的感動與體會。

  • 商品簡介 <香港老照片 3>的作者石人今年七十八歲,原名梁大中,賣文五十多年,筆名亦五十多個,怪到有叫「不見人下樓主」的。
  • 六根空即是清淨,不是作無解,如來眼根空,出生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具足,所以眼根要空,否則便會作業,耳根亦復如是,若不空耳根,一切是非、淫詞歌曲,會使人作業,鼻舌身意亦如是,所謂六賊為媒,自劫家寶,六根即六賊,劫去了真如佛性之寶。
  • 本書作者因承印該等報刊,亦受到牽連,被判入獄,在赤柱監獄飽嚐了二年多的鐵窗生涯。
  • 歷任福嚴、圓光佛學院、弘誓學院、玄奘大學講師、華梵大學特聘教授。
  • 《蔡瀾@微博妙》精選他在微博回答網友的快人快語,主題涵蓋飲食、處世..
  • 業,就是因、緣的紀錄,「因」記錄在第八識,而「緣」就記錄在第七識。
  • 對於深奧難懂的經典,寬謙法師會製作清晰簡明的科判表來闡述,幫助信眾理解,如下圖《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即是典型的代表,此種以不被文字所束縛的圖像思維模式,井然有序的圖解方式,深入淺出的講解佛法,廣受信眾們的喜愛,為「人間佛教」的實踐,開創出一股活潑、有生命力的弘法新局。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