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事必看介紹

其中《連山》、《歸藏》失傳已久,現存三易的內容以《周易》為主。 1993年湖北江陵荊州鎮(現荊州市郢城鎮)出土的王家台秦簡《易占》與輯本《歸藏》相符,被認為《歸藏》古文再現。 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中國陝西省岐山縣(古稱西岐,西周發祥地)地名,是周朝的代稱。 三易唯《周易》傳世,因此《易經》通常就是指《周易》。

問事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周易《周易》或稱《易經》,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等)中稱之為《易》。 夏含夷:〈《周易》「元亨利貞」新解——兼論周代習貞習慣與《周易》卦爻辭的形成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夏含夷:〈是筮法還是釋法——由清華簡《筮法》重新考慮《左傳》筮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當代的學者懷疑周文王、孔子並非《易經》的全部作者,部分學者更認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 學者比較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易經》和周朝的鐘鼎文之後,認為《周易》不是周文王一人所著,最可能的成書日期應是西周後期,大約公元前九世紀末。

問事: 六十四卦

17世紀末,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在法國傳教士白晉的介紹之下,得到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四分四層圖〉,認為與他所創的二元運算(二進制)相符合,贊揚備至。 每一爻以一條長的橫線「—」代表陽,稱為「陽爻」;或以兩條斷開的橫線「–」代表陰,稱為「陰爻」。 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

《易傳》則是早期儒家學者對《周易》「卦、爻辭」所作出的系統性解釋,展現了先秦儒家把《周易》當作君子道德修養指引的詮解方式,共有十篇,通稱「十翼」。 後人對《易經》及《易傳》作註解的版本眾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弼、韓康伯的《周易注》以及朱熹的《周易本義》。 萊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圖形,恰恰與他在二十多年前發明的二進位計數法相類似:陰爻– 可以用0表示,陽爻—可以用1表示。

問事: 周易的含義

卦辭和爻辭的內容不單影響周朝的歷史,也影響到「詩經」的文學風格。 它的中心思想,是用陰陽符號構成的卦象代表世間萬物的運行狀態。 卜筮者向神明問事,求得卦象,藉此預測事情(例如:戰爭、政事、農收等等)的成敗吉凶。

作為卜筮之書,《易經》的影響並不限於占卜和術數,大凡古代中國的哲學、宗教、政治、經濟、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面,皆可見到陰陽變化的思想寓於其中。 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經由天主教耶穌會的傳教士引介至歐美國家。 《周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被奉為「眾經之首,大道之原」。

問事: 易經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與《周易》的哲學思想密切相關,不可分割。 —— 張星《中醫文化與中醫學發展研究》,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版。 17世紀末,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萊布尼茨因漢學大師布維(Joachim Bouvet,漢名白晉,1662年-1732年)的介紹、更將《易經》以二進制解釋。 現在無論中國大陸、台灣和西方各國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經》。 在近五十年,出現了新的《易經》歷史研究,西方和中國的學者根據商、周朝的占卜用的獸骨和龜甲上的甲骨文,青銅器上的鐘鼎文以及其他史料研究。 由於《周易》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孔子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周易》。

宋代興起了易圖的研究,像廣為人知的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太極圖(含陰陽魚的圓形圖案)等,都是《易經》原著中所無、後人根據對《易經》的理解添加進去的。 《周易》起源相當早,相傳「文王拘而演周易」,所以坊間認為西周初年由文王所著,因此較春秋時代的哲學著作(老子和孔子的論語)為早。 「周」字《周易》一名的「周」字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1. 「周」,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 《易》據說有三種:《連山》、《歸藏》和《周易》,合稱三易。

現時一般認為《易經》是集體創作,《周易》的起源並非任何一個傳說或歷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時期占筮用的文字編纂而成。 而中國有廣為流傳的觀點認為現代計算機的二進位來自於中國的八卦,但這早已被證明是一個傳說。 梁宗巨著《數學歷史典故》一書14~18頁對這一歷史公案有更加詳盡考察,想進一步了解者可參考。 歷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為兩個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 義理派強調從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義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

問事

現今學者多認為《周易》七卷書中最早的《易傳》是戰國時代的作品。 傳說遠古的伏羲創八卦、夏禹將其擴充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記載在《連山》一書,《連山》以「艮」為第一卦。 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記載在《歸藏》一書,以「坤」為第一卦。 「三易」是指中國古籍記載的三種占卜方法,包括《連山》、《歸藏》及《周易》。 共通性都是由八個經卦、八個經卦兩兩重疊的六十四個別卦組成。

象數派注重從八卦所象徵的物象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 亦有人認為義理派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象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於占卜。 清初學者惠棟說:「棟四世咸通漢學,以漢猶近古,去聖未遠故也。《詩》、《禮》毛、鄭,《公羊》何休,傳注具存;《尚書》、《左傳》,偽孔氏全采馬、王,杜元凱根本賈、服;唯《周易》一經,漢學全非。」。 當代的學者認為《易傳》裏面的篇章最早出現於中國戰國時期,但亦有部分篇章是西漢年代所著。 依據司馬遷《史記》的記「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後人因此認為《周易》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時候確立,是周文王奠定了《周易》以「乾」為第一卦,並為每一卦寫下「卦辭」(卦象的解釋)。 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則被認為是「爻辭」(每一爻的解釋)的創立者。

  • 而中國有廣為流傳的觀點認為現代計算機的二進位來自於中國的八卦,但這早已被證明是一個傳說。
  • 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記載在《歸藏》一書,以「坤」為第一卦。
  • 亦有人認為義理派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象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於占卜。
  •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周易《周易》或稱《易經》,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等)中稱之為《易》。
  • 傳說遠古的伏羲創八卦、夏禹將其擴充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記載在《連山》一書,《連山》以「艮」為第一卦。
  • 17世紀末,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在法國傳教士白晉的介紹之下,得到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四分四層圖〉,認為與他所創的二元運算(二進制)相符合,贊揚備至。

《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周易》是唯一有傳至後世的文獻。 相傳《周易》是依循周文王主編《易》的著述而來,成書大約在西周時期。 1993年湖北江陵荊州鎮(現荊州市郢城鎮)出土的王家台秦簡「易占」與輯本《歸藏》相符,推定為《歸藏》古文再現。

  • 宋代興起了易圖的研究,像廣為人知的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太極圖(含陰陽魚的圓形圖案)等,都是《易經》原著中所無、後人根據對《易經》的理解添加進去的。
  • 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經由天主教耶穌會的傳教士引介至歐美國家。
  • 1993年湖北江陵荊州鎮(現荊州市郢城鎮)出土的王家台秦簡「易占」與輯本《歸藏》相符,推定為《歸藏》古文再現。
  • 它的中心思想,是用陰陽符號構成的卦象代表世間萬物的運行狀態。
  • 「周」,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
  • 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
  • 夏含夷:〈是筮法還是釋法——由清華簡《筮法》重新考慮《左傳》筮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