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0 戰鬥機詳細攻略

第10航空隊和第14航空隊宣稱運用P-40締造973次空戰勝利,佔戰區空戰勝利的64.8%。 K型機大部分由太平洋戰區的美國陸航與中華民國空軍使用,但有192架P-40K-1提供英國皇家空軍、24架提供巴西、9架P-40K-1提供加拿大皇家空軍、4架供給澳大利亞皇家空軍。 第一批次量產的P-40機系,公司代號Hawk-81A-1,生產340架;主要武器為2挺0.3英吋機槍、2挺0.5英吋機槍,無防護裝甲、自封油箱。

當年歐洲戰場局勢緊張,在德軍優秀的飛機制空情況下,歐洲急需大量的戰機用以抗衡,而要研發新型戰機週期又非常長,所以可以快速大量投入生產服役的柯蒂斯P-40戰鬥機就很快地被送到戰場,再加上當時每臺價格僅為24566.6美元,美國因此得到了大量的訂單。 其中,繪有鯊魚頭塗裝的P-40戰鷹戰鬥機是「飛虎隊」使用機種,曾在1941年12月20日至1942年7月1日擊落日機308架,可能擊落或擊傷64架。 另外,為了傳承抗戰精神、紀念飛虎隊協助抗日作戰,空軍本次也特別準備F-16和IDF戰機各2架,重現當年飛虎隊經典鯊魚頭塗裝,將在7月4日國防戰力展示參與空中分列式任務。 1949年6月15日,中華民國空軍第11大隊1架由共產黨黨員毛履武駕駛的P-47D在偵察任務時叛逃,將飛機飛抵解放軍控制的河南安陽機場歸隊;在1949年10月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解放軍繳獲的P-47D中1架可作戰、4架待修理,這批飛機1950年退役。

p40 戰鬥機: 抗戰紀念梯隊 飛虎隊「鯊魚頭」P-40戰鷹戰鬥機亮相!

不過因機隊規模有限,續航力亦普普之故,P-43主要空戰是以在國府控制區內的攔截任務為主,較少陪同執行掩護轟炸任務;美軍的P-43除了攔截任務外,亦擔負戰術偵察任務,中國戰場的美軍的P-43在1943年9月開始換發P-38後便退出作戰序列,但中華民國空軍的P-43至少到1944年服役序列當中。 在國府接手後,這批戰鷹式戰機更換為自封油箱,並且在飛行員座位後方加裝了兩片鋼板增加對駕駛員的保護效果,因此飛虎隊第一批運用的P-40並非嚴謹定義的B型或C型機,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B型改裝版。 即使如此,雖然性能提升有限,但改進後的P-40F在15000呎以下高度仍能勉強抗衡Bf-109F這等1941年推出的提升機型。

p40 戰鬥機

兩邊各自有自己的憂慮時,尋找第三家供貨商成為共識;在1940年9月13日,帕卡德公司獲得發動機承包,為英國生產6000部、美國陸軍航空隊生產3000部梅林發動機。 派卡德得到生產授權生產的梅林發動機美軍編號V-1650,梅林28型編號V ,雖性能不如預期,但仍為將來P-51使用梅林引擎打下基礎。 1942年8月後P-43換裝也逐漸完備,到1942年9月,四大隊總共接收了51架P-43,扣除在轉場與訓練折損的飛機還有47架,在經過近半年的換裝期後,四大隊重新擔負戰備。 1942年7月5日美國駐華大使回報的資料中,在昆明換裝的35架P-43,有4架墜毀、17架著陸時受損待修、14架可用。 加上提供給駐華特遣隊的7架,雖然運抵喀拉蚩的數量將近100架,但是史迪威將P-43的引擎料件調撥給運輸機隊使用、以及讓渡給美軍強化戰力,導致國府空軍最後換裝單位連四大隊本身都未能滿編,最後僅換裝2個戰鬥機中隊,仍得和其它機種搭配使用。

p40 戰鬥機: 生產型號

在1951年韓戰爆發,美國重新援助中華民國,美軍顧問團從菲律賓的美軍物資儲藏處撥交約200架的P-47N(此時已根據美國空軍的型號命名基準而改名F-47N)在1952年11月1日由漢考克號航空母艦運達臺灣,最終空軍整理了189架撥交部隊,撥交給撤臺的三、四、五、十一四個戰鬥機大隊運用。 由於F-47N具有長航程、重火力,中華民國空軍頻繁將其運用在沿海炸射與大陳群島的空防,在東南沿海各處空戰曾多次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米格-15和La-11交戰,由於經常在前線運用,操作F-47N損失的紀錄也十分頻繁,操作F-47的最高階犧牲者為四大隊陳康大隊長。 由於解放軍配備了噴射戰鬥機,以高速見長的F-47N優勢遭到剋制因此任務空間不斷收縮,在美軍軍援噴射戰鬥機後,1957年3月最後由三大隊配備的雷霆機全數退役。 P-47在俯衝當中能達到極快的速度,且強韌的結構也能保證機身不解體,這令它可以爬升至高空,向對手採取高速俯衝的掠襲戰術(B&Z)。

但即便如此,由於引擎的高耗油率,在P-47D-30以前的機型續航力普遍不甚理想,而需要攜掛副油箱,或承擔較為短程的戰術任務。 美國也派人到英國吸取最新戰爭經驗,在陸航進行測試的同時,也比對現有YP-43性能,得到的答案是機型已經沒有發展潛能,也很難應付未來空戰需求。 但共和從1939年9月13日即向陸航推銷以AP-4為設計基礎強化的新型機,最初提供方案是AP-4J(發動機換為普惠R-2180、1,400馬力,配備4挺0.5英吋機槍,也被稱為P-43J,後改名為XP-44),陸航當時已決定訂購80架AP-4J。 但是歐洲戰線的資訊傳回美國後工程師發現XP-44的帳面性能仍然不足以面對未來需求。 在1940年9月13日提出AP-4L(發動機換為R-2800、輸出2,000匹馬力,後來的P-47戰鬥機),甚至還有配備V-1710的機型設計。 也由於陸航認為共和飛機提出的後續方案都會比P-43性能更具優勢,因此在決定投資開發AP-4L時,同時也決定中止量產P-43。

p40 戰鬥機: 使用國家

該機設計自P-35戰鬥機改良而來,在1940年被美國陸軍航空隊採用,但只生產稀少數量後停產;但P-43配備的新設計、新科技為P-47戰鬥機的成功打下基礎。 P-43整體性能表現差強人意,但因擁有良好的高空運動性能與配有供氧系統,加上高航程特性所以美軍常將它用於高空偵照任務,之後才由F-4/F-5 Lightnings (P-38閃電式戰鬥機偵照版本)接續其任務。 英國皇家空軍飛行王牌Clive Caldwell曾陳述北非戰場的P-40飛行員,有時候甚至會刻意用衝撞方式撞爛軸心國戰機獲取戰績。 雖然P-40無法同歐陸或北非等戰場的軸心國戰機進行比拚高空高速性能的對等抗衡,但由於有比BF-109與噴火式更長的續航力,雖然缺乏高空飛行性能、爬升率惡劣的P-40在二戰開戰初期憑藉尚能一用中低空運動性、相對具有優勢的火力與裝甲、強橫的結構,在空戰與對地任務保有一席之地。

美國陸軍航空隊雖然採購了P-43,但只佈署了3個大隊:密西根州的第1驅逐機大隊、波特蘭州的第55驅逐機大隊、加利福尼亞州的第14驅逐機大隊;這3個單位只短暫了使用P-43,它們對P-43的看法就如同生產P-43的原因:這機種只是墊檔的過渡型號。 但美軍在1942年將這些從一線單位退下尚可用的P-43全改裝為偵察機,將它比軸心國戰機優越的高空性能物盡其用,這批偵察機在1942年8月提供6架供皇家澳洲空軍使用,直到P-38E的偵查型F-4服役後才退出偵察任務;1942年10月後,在美國本土使用的P-43統一變更編號為RP-43,限制其不許用於戰鬥任務。 然而,1941年的美國戰爭工業產能尚未全速運作,R-2800引擎也還在測試階段,且共和公司因為前兩款戰機的訂單遭到取消生產線也處於閒置狀態。

AP-2的設計將駕駛艙重新設計,渦輪增壓器放置位置在發動機後方,原型機於1939年3月完成交付陸航測試,也就是由P-35改裝而成的XP-41。 不過這種設計無法解決廢氣脈衝對增壓渦輪的傷害,因此在原型機測試階段後即放棄了這架飛機後續的發展空間。 P-43戰鬥機(Republic P-43 Lancer)是種單引擎,全鋁合金,低主翼的戰鬥機,由共和飛機公司製造。

  • 11月29日,第4大隊第21中隊隊長高又新率4架P-43戰鬥機從湖北恩施機場起飛,掩護將副油箱裝滿步槍子彈空投給圍困常德的1架P-40M,增援常德守軍,並負責偵察常德及洞庭湖之間日軍動向;在澧縣上空遭遇四批日軍戰機。
  • 這個戰果讓日軍在此後一年多都沒敢到昆明上空騷擾,昆明各報相繼報道戰鬥經過,稱AVG的飛機是“飛虎”,從此“飛虎隊”開始揚名天下,P-40也跟着沾光。
  • 但共和從1939年9月13日即向陸航推銷以AP-4為設計基礎強化的新型機,最初提供方案是AP-4J(發動機換為普惠R-2180、1,400馬力,配備4挺0.5英吋機槍,也被稱為P-43J,後改名為XP-44),陸航當時已決定訂購80架AP-4J。
  • 派卡德得到生產授權生產的梅林發動機美軍編號V-1650,梅林28型編號V ,雖性能不如預期,但仍為將來P-51使用梅林引擎打下基礎。

因為當時的液冷發動機雖然功率更大,但也帶來了更重、更復雜和故障多的問題,因為如果冷卻液洩漏會很容易造成故障引起飛機失事,而風冷的引擎雖然更輕、更緊湊,但其較大的前部面積會產生大量的氣動阻力,所以在當時很難取捨。 P-40戰鬥機的機身採用P-36戰鬥機的機身基礎,為全金屬半硬殼設計表面覆蓋應力蒙皮,前部是動力艙、中部為駕駛艙主翼、後部為尾翼等結構佈局。 HUAWEI P40 5G 智能手機規格參數,當時在夏威夷的戰鬥機絕大部分是P-40B,幾乎就是一邊倒,該機將發動機由“雙黃蜂”星型發動機改為渦輪增壓的“阿里遜”V-1710直列發動機。 5月19日,鄂西會戰之際,4架四大隊所屬P-43、8架P-40E自巴縣白市驛機場起飛,掩護二大隊A-29哈德遜式轟炸機轟炸湖北枝江洋溪鎮日軍艦艇,遭日軍防空炮火及戰鬥機攔截。

P-40戰鬥機在整個1942年和1943年間在北非與德國人和意大利人作戰,而另一些則在阿拉斯加、澳大利亞、中國、爪哇、夏威夷、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等地上空同日本人交鋒。 中國和蘇聯飛行員也飛過這種飛機,雖然斯大林抱怨P-40在對德作戰中不像貝爾飛機公司的P-39飛蛇那樣有效,然而一些飛行員卻喜歡這種飛機的低翼載荷。 而在中國,飛虎隊使用自英國的100架外銷型P-40在緬甸與中國戰區抵抗日軍的侵略,傳自英國人的鯊魚嘴塗裝也成為P-40戰鬥機的象徵。 製造,是美國陸軍航空軍(美國空軍前身)在二次大戰中後期的主力戰鬥機之一,也是當時最大型的單引擎戰鬥機,其後期的M / N型更排得進二戰時盟軍最快的螺旋槳戰鬥機之前列。 由於其機身明顯較其他型戰機壯碩許多,故當時被空勤人員暱稱為「水罐」(Jug)。 AP-4則是塞維斯基公司自費製作的設計,機身編號NX-2597,為一架使用全收放起落架、平頭鉚釘製造工藝、動力為普惠R-1830-SC2G發動機(輸出功率1,200匹馬力),設計特點是將通用電器開發的渦輪增壓器塞入駕駛艙下後方的機腹。

起先在更先进的飞机可供大量使用以前还采用P-40是一个必须的权宜之计。 但不知为什么缘故,一种飞机也没有生产出来;之后P-60飞机的计划停止了,只有少量的P-47B战斗机“雷电”代替P-40。 因此P-40飞机还得继续生产,当P-40的生产最后结束时,这家工厂生产的其它型号战斗机也都停产了,不过该工厂生产了太平洋战争前中期美国大多数的战斗机。 編隊接戰,常遭Bf-109以垂直機動戰術給獵殺;但是在1941年末至1942年初重新檢討空戰編隊,以流動編隊(近似於德國空軍的雙機編隊),並在中隊後安置一到兩組可實施薩奇剪戰術的編組,讓整個中隊以較為鬆散的架構接戰。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