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廣角鏡頭6大伏位

當然 12mm 焦距在距離景物過近時都會出現歪曲情況,這方面需要攝影者好好掌握。 以往還沒有這麼廣的鏡頭問世時,需要拍攝多張照片再透過電腦後製接圖才能達到想要的廣度,而 SEL1224GM 寬達 122° 的視角,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可以滿足更多構圖需求。 全新FE 12-24mm F2.8 GM鏡頭的F2.8最大恆定光圈值能夠在進行變焦時維持穩定的曝光,在拍攝影片時,快門速度和ISO感光度都能保持一致,而其 12mm 超廣視角,更可實踐無限創意。 此外,當鏡頭搭配使用於E接環APS-C片幅相機相機或全片幅的Super 35視角時,其變焦範圍變成相當於18-36mm。

我從 07、08 年有了 α850 就開始使用 Sony 的數位單眼相機至今。 當初選擇從他牌跳到 Sony α 系統的最大原因,就是 Sony 相機出色的電子性能帶給我十足的信賴感。 以往底片相機靠的是機械技術,而進入數位時代後,電子性能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再加上 Sony 一向給人勇於創新的形象,這點從 α 系統的發展歷史確實可以得到印證。 SELP18200:內建電動變焦馬達,提供錄影更佳的操作方式與品質,當然,更好的規格自然價格也更高一些。 SEL18200LE:是前面 SEL18200 的小改款,變輕巧一些,同時價格也稍提高一些,而我也比較推薦這一顆。

sony廣角鏡頭: 全幅無反超廣角鏡 Sony Zeiss FE 16-35mm F4 ZA OSS 一週實拍心得

鏡身則是採用內對焦設計,在對焦時前端不會旋轉,搭配偏光鏡等濾鏡時不會出現偏移的狀況,可說在各方面都設想周到。 為了因應日漸龐大的無反光鏡數位相機市場,SIGMA 近年來也積極研發對應的商品。 這款鏡頭就是其中之一,不但大幅降低體積與重量,光學性能方面也十分強大,運用了步進式馬達將自動對焦的聲音降到最低,同時支援各品牌的人眼、動物眼對焦功能。 由於前端無法安裝濾鏡,也特別在鏡後接環部分設計了插片式結構,一樣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Sony 運用最新光學技術打造出最大光圈 F1.8 的廣角定焦鏡,能夠提供極為出色的邊角解析度。

DSLM (數位單眼無反光鏡) 相機配備 2030 萬畫素感光器、Dual I.S. 畢竟 FE 24-70mm 似乎跟 28-70mm 差距拉得並不夠大,但「全幅可交換鏡頭式無反」要有超廣角,這顆鏡頭真的是目前的首選。 因為許多人轉接超廣角老鏡,都因為傳統鏡頭都不是針對數位設計而多少有些小麻煩,所以 FE 16-35mm ZA 應該是現時最相對省事省力但不怎麼省錢的投資囉。 追求大光圈的原因好多,如果對風景來說,就是能夠在較暗環境之下手持拍攝。 小編就在山頂嘗試用 1/5 秒快門,僅用上 ISO 400 感光度,配合 SONY A7III 的機內防手震功能,拍攝到非常清晰的夜景,而且成功率十分高。

sony廣角鏡頭: SONY SEL1635GM G Master FE 16-35mm F2.8 GM 變焦鏡頭(公司貨)

來看看 12mm 與我們一般認知的廣角焦段 24mm 有什麼差別? 在拍攝室內空間時這樣的差距會更明顯,注意 24mm 已經是比一般智慧手機鏡頭要廣的廣角。 由以上的比較表可以看出,Sony 在焦段、光圈、放大倍率上都非最優秀的選擇,但重量卻僅僅只有前兩者的一半不到,體積也小上不少,雖然價格上比起 Sigma 略貴一些,但光是方便攜帶這點,就足以構成值得購入的理由。 日前宣布推出價格更親民的Snapdragon 8 Gen 2處理器旗艦手機Z50之後,Nubia正式宣布推出同樣換上Snapdragon sony廣角鏡頭 8 Gen 2處理器的紅魔8 Pro系列,成為第一款搭載此處理器的遊戲手機。 根據SEMI針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會員所做的最新年度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半導體產業CEO所面臨的幾大挑戰,分別包括,地緣政治、後疫情時代的供應鏈管理、永續發展,以及人才培育等四大議題。

  • 手機功能不斷推陳出新,鏡頭越來越多顆、螢幕從平面變成曲面,但你覺得實用嗎?
  • 在歲末年終之際,聯合報數位版邀請了多位名人談談2023年的想望,聽聽他們如何總結過去這一年,以及對來年的期盼。
  • 這次要介紹的 7 顆 E 接環 (E-mount) 全片幅鏡頭價格都大概落在 3.5 萬以內,也有不少鏡頭是 2 萬多的。
  • 它同樣也是搭載 Snapdragon 8+ Gen 1 旗艦處理器的智慧手機,不過售價僅開出 19,999 元,而且甚至還是首發搭載 2 億畫素感光元件相機的款式,將小米擅長的性價比特色發揮到極致。
  • Art 系列十分重視光學性能,在所有類型的鏡頭當中解像力(畫質)最好,拍出來的照片層次感豐富而且充滿細節,因此獲得了許多業餘及專業人士的愛用。
  • 除此之外其放大倍率也達到0.5x,搭配10cm 左右的自動對焦距離,就算當作微距鏡頭使用也完全沒有問題。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鏡頭外觀除了變焦環與對焦環之外,沒有其他什麼功能了,看起來較為廉價。 鏡頭體積較小,並且內建防手震機制,就算沒有攜帶腳架也可以手持拍攝夜景。 」效果,在接近主體拍攝時,能造成極強烈的透視效果,強調被攝物「近大遠小」的對比,使畫面產生令人驚豔的張力感,適合用於拍攝天空和水下場景。 對於星空攝影來說彗星像差也是衡量光學素質的指標之一,同時它也一定程度的影響了邊角畫質的好壞,現在有些新鏡頭也會特別強調針對彗星像差作修正。

sony廣角鏡頭: 榮耀 80 GT 手機和 V8 Pro 平板齊齊登場

相信有不少使用者大多只有操作過等效 16mm 超廣角的經驗,筆者認為在操作焦距比 16mm 短的鏡頭時,使用習慣與拍攝手法都會與一般的超廣角有所區隔。 當等效焦距為 16mm 時,鏡頭視角是 107 度,但若焦距短至 12mm 的話,視角則會達到 sony廣角鏡頭 122 度,在這麼廣的視角下,鏡頭中央的主體會被壓縮至更小,畫面周圍的景物也會被拉伸的更長,連帶使得取景上需要做一些調整。 Realme 智慧手機一向以性價比做為產品主軸,今年夏天推出的 GT Neo 3T 也不例外。

sony廣角鏡頭

Tamron 最佳畫質出現在 f/11,同時小光圈時的畫質衰退較輕微,在 f/11、f/16 時皆優於 Sony,至於在 f/22 時則以看不出差距。 Sony 在 f/2.8 光圈全開明顯較優、但兩鏡在 f/5.6-f/8 間表現相當,Tamron 在 f/11~f/22 佔優,畫質衰退幅度較低。 內建 Wi-Fi 和 NFC,只需要碰觸一下,即可將 Handycam® 上的影片和相片無線傳輸到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 只要在 iOS 或 Android 裝置上下載 Imaging Edge Mobile 應用程式,即可開始無線連線。

sony廣角鏡頭: Sony | 相機頻道

主要特色包括大型的背照式 1.0 型感光元件、細節豐富的 50 Mbps XAVC S 格式以及 ZEISS 廣角鏡頭,還可以透過 Wi-Fi/NFC 輕鬆分享。 在放大倍率的部分,雖然 28cm 的最近拍攝距離並不算是很好運用,但變焦至 24mm 望遠端,在需要近距離拍攝的室內餐桌食物上仍算是可用,如果想要再凸顯主題的話就只能裁切畫面了。 由於橫跨動態範圍極廣的緣故,要取得好看的直出照片需要較好的光線條件與較佳的空氣通透度,若是空氣不佳的狀態下,往往很難拍出純正乾淨的藍天,大多數時候還是要倚靠後製才行。 只是不知為何,筆者在使用這顆鏡頭拍攝室內或是室內+室外的場景時,經常有白平衡偏綠的狀況。 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星芒由收斂轉為發散時的過渡所致,因此要成功拍攝出星芒,也並非一味地縮光圈就可以。

sony廣角鏡頭

可以觀察到 Sony 在 17mm 有著比 Tamron 更加明顯的呼吸效應,同時在 28mm 時呼吸效應的狀況更加嚴重了一些。 Tamron 在廣角和望遠端雖然也有一定的呼吸效應,但整體而言控制的不錯。 從 f/2.8 的範例中你可以很明顯地看到 Tarmon 在逆光時的樹葉邊緣較模糊,Sony 則較清楚,這就必須進到我們下一個比較的項目「抗耀光」來做解釋。 兩顆鏡頭都沒有明顯的色散狀況發生,在高光邊緣也幾乎沒有紫邊,硬要說的話 Sony 在樹枝邊緣帶有一點相當輕微的紫色,Tamron 也稍微有點紫邊(樹枝下緣)以及綠邊(樹枝上緣)的狀況,但我認為這兩顆鏡頭的色散抑制表現無疑都在水準之上。 修正前 Tamron 在望遠端 28mm 有比較嚴重的邊角失光,不過在 f/4 之後則幾乎沒有邊角失光的狀況。 sony廣角鏡頭 兩顆鏡頭在 f/2.8 時都有比較明顯的邊角失光,Tamron 稍嚴重一些,但兩者在 f/5.6 之後失光的情形就相對輕微許多。

在鏡頭質感上,Sony 並未沿用以往 FE 鏡頭的陽極鋁合金以及金屬細鋸齒對焦環,而是採用往 GM 靠攏的設計,對焦環與變焦環也採用橡膠材質,這對於職業用家來說相信會是個好消息,畢竟以往鋁合金的表面材質雖然質感不俗,但細鋸齒對焦環卻很容易刮傷,使用久了往往容易有掉漆等傷痕。 一般的「超廣角鏡頭」大約都落在等效 16mm 左右,例如 16-35mm 或是 這樣的焦段,少數鏡頭可達到更短的焦距,例如 Nikon 14-24mm、Canon 11-24mm、Sigma 12-24mm 這幾顆鏡頭。 如今 Sony 不僅推出了超廣的 12-24mm 焦段,更以不到一半的重量聞名於世。 聯合新聞網 (udn.com)數位頻道記者,同時身兼自由寫手與Mashdigi網站 (mashdigi.com)創辦者身分,平常喜歡電玩、科技類新品,以及軟體、網路相關內容,也喜歡隨手撰寫內容介紹新玩意。 三款手機均搭載雙擴音喇叭與紅外線模組,Redmi K60與Redmi K60 Pro還額外支援NFC與X軸線性馬達,但僅Redmi K60 Pro額外搭載螢幕下指紋辨識模式。 另外,小米此次更首次在Redmi品牌產品加入皮革背蓋設計,但目前只在Redmi K60與Redmi K60 Pro提供。

Realme GT Neo sony廣角鏡頭 3T 同樣搭載三鏡頭主相機,標準鏡頭為 6400 萬畫素,另外搭配 8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以及 200 萬畫素微距鏡頭;前置相機為 1600 萬畫素。 而它在台灣開出 12,990 元的中階價位,不過硬體規格卻偏高階,因此也是一款高 CP 值的產品。 在這一週與這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 FE 超廣角變焦鏡的相處過程中,個人覺得除了重量略重、還有大了點外,這顆鏡頭基本上沒有什麼讓我想要抱怨的地方。 因為光圈小與對焦慢的問題,其實在超廣角上面反而不這麼嚴重,加上光學防手震的輔助下,基本上安全快門都滿低的,失誤率也不會太高才是。 坦白講如果要我推薦 Sony FE 接環最值得入手的變焦鏡,我應該會選這顆(只是選擇目前也還是不多就是了)。 FE 16-35mm ZA 的重量比起 Kit 鏡要重上不少,搭配 A7 使用之下還是多少有一點點不太平衡的感覺(也許要上垂直手把才會更平衡),而且裝上鏡頭機身是會被頂起的,不過它的手感真的會讓人有一種愛不釋手的感覺。

從測試結果來看,Tamron 似乎還是有為縮減體積付出一些代價,Sony 的原始光學素質表現也較佳,但如果你都套用機身數位修正來拍攝,那麼這問題似乎也並不算嚴重。 無反時代的鏡頭在輕巧化的趨勢下,有些輕便取向的鏡頭通常用鏡頭畸變來換取更輕巧的體積,同時利用數位修正來校正變形。 雖然我想大多數的使用者在拍攝時都會套用數位修正檔,但這邊我們還是必須比較一下兩者之間的差異。 另一個比較次要的原因是,我們在測試無限遠畫質時經常需要考慮空氣品質與通透度,我們也無法確保每次測試的當下都是最佳空氣品質,而在最近對焦距離下拍攝的照片理論上也可忽略空氣品質帶來的影響。 相機廠商在打造鏡頭時,絕大多數都是以對焦在無限遠處的表現作為畫質基準(除非特殊用途的鏡頭),既然如此,我們為何還要測試近拍畫質? 這是因為我們在現實中拍照不可能每一張照片都是對焦在無限遠,近拍的機會也相當多,再者強調無限遠或者近拍的光學設計會有些許差異,如果沒有這樣的測試,那麼我們可能會無法分辨這些特別針對近拍畫質調校的鏡頭優勢在哪裡。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