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第三劑超過時間詳細懶人包

有急性感染的患者、免疫力不佳(如:紅斑性狼瘡急性發作、白血病患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計劃懷孕的女性,在施打疫苗前請諮詢醫師。 萬一在施打疫苗後才發現懷孕,應立即停止後續的接種,但不需中止妊娠,並於生產結束後再接種。 已確定罹患子宮頸癌或有癌前期病變的女性,不建議接種HPV疫苗。 施打完疫苗後,黃軒醫師也提醒,切勿揉按注射點、激烈運動、飲酒、熬夜等,這些常見的不良行為可能對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

雖然兒童族群感染COVID-19後,症狀大多輕微,惟仍有可能導致住院或重症。 兒童族群日常活動範圍主要為校園及家庭,校園屬於人口密集機構,兒童染疫後極容易造成校園群聚,且亦有極高風險將病毒帶回住家感染親密接觸者,如有可供兒童族群接種之疫苗,應提供接種,以提升群體免疫。 為達到臨床試驗中所證實的疫苗效力,COVID-19疫苗應該依據建議的時程完成接種。 若兩劑COVID-19疫苗接種間隔超過了建議的時程,請儘速施打第二劑疫苗,但不需要重新施打第一劑疫苗。 民眾接種COVID-19疫苗後,如出現症狀經醫師評估懷疑與疫苗施打有關,建議可以其他不同技術產製的COVID-19疫苗完成接種。

子宮頸第三劑超過時間: Q:已經有過性行為,還可以接種九價HPV疫苗嗎?

但至少一半的患者會在一、兩年內不藥而癒,因此大部分患者只須接受觀察而不用進行治療。 患者當中,有一小部分人的病變會惡化,在一段時間後有可能會逐漸發展成子宮頸癌。 定期作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及早發現惡化跡象,配合適切的治療,便可減低惡化成癌症的機會。

  • 另外,由於吸煙習慣也是引致子宮頸癌的其中一項高危因素,本身是有吸煙習慣的女性應盡早戒煙,減低患病風險。
  • 註1:萎縮卵是胚囊有形成,但胚胎沒有發育,俗稱空包彈。
  • 衞生署會密切監察計劃實施後有關接種疫苗後不良情況的報告。
  • 藥物流產是透過藥物影響體內激素產生作用,不過有些人在服用藥物之後,既沒有出血也沒有排出組織,可能就是本身對藥物沒有反應,必須改施行其他人工流產手術。
  • 雖然藥物流產是最安全且較不傷身的選擇,但可千萬別因此輕忽了後續的調理和休養喔!

如果您參加臨床試驗的疫苗已完成臨床試驗,且經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上市,您不用再接種COVID-19疫苗。 接種COVID-19疫苗前,皆需先經醫師評估身體狀況,若為過敏體質,應於接種前告知醫師,由醫師評估是否接種疫苗。 第1劑接種蛋白質次單元COVID-19疫苗者,第2劑可以mRNA COVID-19疫苗完成。 第1劑接種AstraZeneca COVID-19 疫苗者,第2劑可以mRNA(如Moderna或BioNTech)或蛋白質次單元(如高端)疫苗完成接種。

研究證實,HPV為子宮頸癌主要致病源,HPV與子宮頸癌關聯度達99.7%,幾乎每位子宮頸癌患者都曾被HPV感染過。 然而,並非所有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的患者皆會導致癌症。 女性們若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可以和醫師討論相關問題。 於2008年4月開始,衛生署核准一新型人類乳突病毒疫苗「Cervarix」 ,許可施打對象是10到25歲女性。 Cervarix疫苗是美國醫界研發出給成年婦女使用的子宮頸癌新疫苗,研究團隊宣稱,實驗顯示效果達到百分之百,且 新疫苗在45歲以前施打都有效。 先前施打疫苗有任何過敏反應者,或對疫苗成分過敏者及目前懷孕者,不建議施打。

子宮頸第三劑超過時間: 子宮頸異常細胞及子宮頸癌

主要感染的原因是透過性接觸傳染,無論男女、各年齡層,都有可能感染。 相信不少女性也知道,引起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是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當中有70%由16及18型兩種高風險的HPV病毒引起,而絕大部分HPV是透過性行為感染的。 其實HPV種類很多,感染也很普遍,即使感染了,也不一定會惡化成癌症,當然預防仍然是有建設性的。 Lee指,HPV種類超過一百種,很少女性會同時感染16及18兩個高危類型,較多只感染其中一種,若在這情況下接種預防疫苗,對未感染的另一種則仍有抵抗作用,即依然可把這70%的致癌率降低。 當然,若兩種都已感染,預防16及18型病毒的疫苗也告無效。 目前仍無證據證實具這些病史的患者,接種COVID-19 mRNA 疫苗後,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風險會增加,但接種前仍需謹慎評估。

依目前可得到的研究資料顯示,二價保蓓疫苗保護力可維持至少 9.4 年,四價嘉喜疫苗至少有 8 年,但是否能維持更久、未來是否需要再追加,都尚在觀察中,目前的共識是不需再追加施打。 HPV 疫苗通常在 6 個月的時間內接種 3 劑。 沒有接種完 3 劑或沒有按期程接種可能會影響 HPV 疫苗效果,如因故未能按期程接種,請回門診諮詢後,再繼續接種完後續的疫苗。

子宮頸第三劑超過時間

理論上,女性在首次有性行為前接種過,已可提供有效保護。 HPV 疫苗針對沒有性行為或未受到 HPV 感染的人最有效,但有過性行為者仍可施打。 此外要注意的是,接種 HPV 疫苗只能預防 HPV 感染,進而預防子宮頸癌、生殖器疣及其它肛門癌、陰道癌等。 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之成熟度與年齡相關,與體重較無相關且尚無以不同劑型或減少劑量接種之實證。 各廠牌之疫苗已針對不同對象進行臨床研究,以確立劑量、核准年齡及其免疫效力,且多數體重過輕者,其免疫功能可能較健康者低下,為確保該類對象獲得足夠免疫保護力,請以各廠牌核准之適用年齡及劑量完成接種。 此外若接種劑量少於建議劑量一半,應立即於不同部位補接種不足劑量。

截至目前為止,疫苗的研究僅長達7年,所以預估保護力至少可達到7年,國際間仍持續觀察疫苗長期效果,及是否需要追加劑量。 臨床研究顯示,子宮頸癌疫苗可與B型肝炎疫苗同時施打(於不同部位注 射),目前尚未有與其他疫苗同時施打之研究。 不建議懷孕及計畫懷孕之婦女施打子宮頸癌疫苗;若婦女注射後意外懷孕,則 須停止注射並繼續追蹤其對孕婦及胎兒的安全性,待生產結束,再繼續施打。

最危險的是hpv16和hpv18(亞型),與 70% 左右的子宮頸癌相關;其他高危型如 31、33、45、52、58 等,有可能引起宮頸病變或者癌變、肛門癌、口咽癌等;低危型的主要導致生殖器疣等良性病變,比如尖銳濕疣等。 到了第一期後期與第二期,若病灶較大或合併慢性骨盆腔發炎的病患,應做根除性子宮切除術,將子宮、輸卵管、卵巢、陰道的上三分之一、子宮兩旁結締組織,以及兩側骨盆腔淋巴結全部摘除。 若手術後發現骨盆腔淋巴結有轉移情況時,就須附加化學治療。 抹片檢查的過程相當簡單,且不易感到疼痛,檢驗過程先將擴陰器置入陰道,再以小木棒或刷子在子宮頸上,刮取少量剝落的上皮細胞,最後塗抹於玻片上進行染色處理,透過顯微鏡檢查是否有可疑的癌細胞。 當子宮頸抹片發現異常,陰道鏡是進一步的確診方法,利用5至20倍的顯微鏡檢查子宮頸,先以生理食鹽水棉球擦拭子宮頸表面,再將3-5%的醋酸溶液塗抹於子宮頸,最後觀察顏色變化及血管增生情形。 子宮頸疫苗是預防非治療用途,兩次抹片異常請先遵從醫囑配合治療為優先,未來是否需追打疫苗亦可諮詢主治醫師。

研究表明,接種 HPV 疫苗不會讓孩子性活躍或提早發生性行為。 藥流所使用的藥物容易促進血管收縮,因此若母體本身患有血小板功能異常、凝血病、心血管疾病等,醫師會比較不建議進行藥流。 醫師解釋,每個人對於藥物的反應多少都會不太一樣,目前沒有研究指出哪種類型的人一定對藥物無感,只有親身試過之後,才會知道該項藥物是否有效,也因此在用藥之後一定要持續追蹤後續情況,回診給醫師診斷。 FIGO子宮頸分期的檢查,最主要是婦產科醫師內診的評估,其他包括陰道鏡檢查,子宮頸切片或錐狀手術標本的病理檢查,和簡單的抽血含血液及生化檢查,和胸部X光檢查,除非嚴重案例,如中、晚期病例時,再加上膀胱鏡或直腸鏡的檢查。 至於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甚至腹腔鏡檢查,都不能作分期診斷的依據。 醫師也提醒,HPV疫苗和任何疫苗一樣,並非用於治療,且可能無法對所有接種者都產生保護作用,因此定期抹片檢查仍不可少。

子宮頸第三劑超過時間

其中「高危險型」有HPV-16、18、26、31、33、35、39、45、51、52等18種型別。 不論感染哪一種HPV,依照目前的醫療技術,均無有效的藥物可治療。 目前政府提供三十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且沒有最高年齡的限制,若健康情況許可,都應每年接受篩檢。 再來是降低感染乳突病毒的風險,應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減少性伴侶人數、安全性行為(使用保險套)、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目前核准之子宮頸癌疫苗,僅能預防16、18型所引起之子宮頸癌前期病變及癌症,除此之外,仍有多種會引起子宮頸癌之人類乳突病毒分型。

子宮頸第三劑超過時間

對受試者進入研究時在HPV DNA檢測中呈陽性反應之HPV類型所引起的疾病,並無任何證據顯示可產生預防的效果。 不過,對接種疫苗前已感染其中一種HPV類型的人,仍可預防另一種HPV類型所引起的臨床疾病。 HPV感染者一般沒有明顯症狀,通常9成的HPV感染會在1年內消失。 HPV感染超過1年不消失就稱為持續性感染,女性未來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較高。 另外,HPV感染也會造成男性陰莖癌、男女兩性肛門、扁桃腺、舌咽、口咽及舌頭等癌症。 「子宮頸癌」可說是台灣婦女健康的殺手,是女性常見的癌症之一。

不過,當子宮頸內的細胞受到HPV病毒的持續侵襲,可能會導致細胞變異,從而引發子宮頸上皮內瘤。 子宮頸上皮內瘤分為三期,以有多厚的子宮頸上皮存在變異細胞來劃分,如患者達第三級仍未獲得適切的治療,則有可能發展成子宮頸癌。 由2019/20學年起,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為合資格的小學女學童提供子宮頸癌疫苗接種,以預防子宮頸癌。 推行這項措施是因應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和愛滋病及性病科學委員會共同提出將子宮頸癌疫苗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的建議。

不論是否完整接種疫苗,現有實證都要落實各項防疫措施來降低自身的感染風險。 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由於與子宮頸癌的相關度高,通常需要手術切除。 LEEP或是圓錐形切除法是常用的方式,但仍須綜合病人的臨床狀況而決定。

因此,要預防患上子宮頸癌,女性應該多加注意性接觸時的衞生及安全,預防經性接觸傳染的疾病,例如使用安全套。 大約7成子宮頸癌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俗稱HPV病毒 – 第16型和第18型導致。 生殖器的HPV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感染,病毒會在子宮頸、陰道、陰莖、肛門,甚至口腔及喉嚨等部位潛伏,一般沒有症狀,亦能夠被人體自身的免疫力清除。 HPV 疫苗的功效對從未感染 HPV 的女性最為顯著,因此疫苗接種以未開始性行為的適齡女童為對象。

化學治療就是施以化學藥劑,無論是靜脈注射或口服,來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甚至凋零死亡。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預防子宮頸癌疫苗有美國默沙東藥廠(MSD)的加衛苗 Gardasil/Gardasil 9及英國葛蘭素史克藥廠(GSK)的卉妍康 Cervarix。 至於香港,暫時疫苗的注射未算普及,也未有副作用的統計數據,不過到目前為止,本地並沒有注射後出現嚴重副作用的報告。 美國預防接種委員會ACIP建議9歲以上的女童即可施打最新的九價疫苗囉! 過去多數人以為子宮頸癌疫苗只能打到26歲,是因為早期疫苗廠商人體試驗只做到26歲,但目前研究發現26-45歲的婦女施打,預防效果還是有年輕人的八至九成! 子宮頸癌疫苗保護效力依各人體質有所不同,目前研究顯示,抗體約可維持十年左右的保護力。

近年研發之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因疫苗的涵蓋價數不同,可以預防60-90%HPV感染。 但因為疫苗尚未涵蓋所有病毒型別,所以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是必須的。 定期規律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60-90%子宮頸癌發生率。

子宮頸第三劑超過時間

後續中斷,並超過了12個月,只需要接種剩下的疫苗即可。 如果還剩下兩針,也要按照接種間隔建議打,兩針之間的間隔時間依然不宜太短。 子宮頸窺鏡檢查是一種簡單的婦科檢驗,步驟與一般婦科檢查相若,在放入陰道窺器 (俗稱鴨咀鉗) 後,醫生會用一個放大鏡在距離宮頸十二英吋處仔細觀察子宮頸,然後塗上藥水再觀察,所需時間約十五至二十分鐘左右。

  • 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
  • 在解便的情況方面,手術後也不容易造成便秘、或解便的困難。
  • 若接種 HPV 疫苗後意外懷孕,應先停止疫苗的接種直到懷孕結束,不建議中止懷孕。
  • 患者當中,有一小部分人的病變會惡化,在一段時間後有可能會逐漸發展成子宮頸癌。

新華社報導,96歲的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因為白血病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今(30)日在上海病逝。 若對於本院有任何讚美、抱怨及建議請至「院長信箱」,如有健康問題諮詢請至「民眾發問」,會有專人回覆您,謝謝您的配合。 接種COVID-19疫苗後,仍應落實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並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基礎劑接種mRNA疫苗或蛋白質次單元疫苗:追加劑可選擇接種Moderna半劑量、全劑量之BioNTech、蛋白質次單元(如高端及Novavax) 或AZ疫苗。 基礎劑接種AZ 疫苗者:追加劑可選擇接種Moderna半劑量、全劑量之BioNTech或蛋白質次單元(如高端及Novavax)疫苗。

但依據 WHO 的建議,9-14 歲兒童也可以只打兩劑就好,之間距離 6 至 12 個月。 第2針和第1針的接種間隔不少於4周,第3針與第2針的接種間隔不少於12周,其中第3針與第1針的接種間隔不少於5個月,建議所有3針在12個月內完成。 提供的資訊僅可參考,不能代替醫師的治療,有病還是要看醫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關心您,祝您事事順心。

避孕藥的使用-去除一些其他因素(如性生活的形式、對象等)避孕藥本身並不會增加子宮頸癌的機率。 在一些早期沒有對照組的報告中提到猶太人因有割禮而其婦女得到子宮頸癌的機率較低,認為包皮過長會影響到子宮頸癌的機率。 但在一些較現代有對照組的報告中都認為若把其它因素去除,包皮是否過長本身並不會增加子宮頸癌的罹患率。 未曾做過抹片檢查和長期未接受檢查的婦女,更應該儘快至醫療院所接受抹片檢查。

HPV疫苗一開始只針對女性,但因為男生也可能會感染,所以現在男性也能疫苗接種。 目前HPV疫苗核准四價可用於9~26歲男性接種、九價可用於9~45歲男性接種。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中心坐落於高端商務中心,為當地及跨區域的患者提供先進的,以人為核心,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治療與護理。 放射治療分體外及體內兩種,前者利用機器發出高能量的放線,照射患者整個骨盆腔,包括子宮頸、子宮及其周邊,消滅癌細胞;後者則在患者的陰道和子宮頸位置,擺放細小並能發出輻射的導管。

HPV第16、18型是最常見的高危險的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以及外生殖器癌發生有關。 子宮頸癌有超過70%是由HPV第16、18型所引起。 HPV第6、11型是最常見的低危險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菜花(生殖器疣),致癌機率相對小。 如前面所提到,絕大部分的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 女性子宮頸上皮細胞因感染高危險型人類乳突病毒,在受到病毒基因的作用之後,健康的子宮頸細胞會開始出現化生不良,隨後就有可能演變為子宮頸癌。 對於未有性經驗的女性而言,注射預防子宮頸癌的疫苗,即HPV疫苗,是較為合適的預防方法。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