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營9大分析

五個營頭分別豎立於村界上,最早的營頭形式可能只是書寫各營元帥名號的竹節,分別插在村莊的東、南、西、北、中央五個方位。 1970年代大多數的營頭都以石碑具體化的顯示,近年逐漸有添蓋彷若土地公廟的小祠,遮護代表營頭的石碑,更有進一步將石碑取消,代以水泥塑像。 通常「收營」的時間點會在神明出巡回到自家宮廟,為了體恤兵將,讓祂們放假好好休息。

系統和人間是一樣的,因此文武眾神巡視天、地、人三界之外,也統帥天兵、地兵執行軍事及警察任務。 五營 這些神兵神將分成東、西、南、北、中五處,每營都有一名元帥負責調度和指揮,此稱為「五營」。 受法師所支配的軍隊,稱為五營將軍,祂們在超自然世界中的位階最低,都是一些枉死的孤魂,稱為陰兵,駐紮在五營之中,由中壇元帥李哪吒負責統轄。 在澎湖凡有廟宇的村莊,均有安放五營神將的習俗,台灣其他地方也有此種習俗,但不像澎湖哪樣普遍。

依據碑上的符文,石碑公可分為道教石碑、佛教石碑、石敢當、刻著猛獸或八卦等圖象的石碑、混合式石碑五類。 石碑公又有公設及私設兩種,前者多是因為村里中不安或自然條件的缺陷,由主公下令所安置的,通常尺寸比較大;後者則是各戶人家因為不平安或受到路沖、柱沖、宅沖等個別的威脅而安置的,尺度比較小。 因為按東北〔艮方〕乃為聖位,屬「外鬼門」,一概由中軍鎮之,中軍之不管內外營均須如此正確設置五營位置不應該錯置。

五營: 五營 守護地方無形軍隊

營頭做為村境超自然防線的功能是十分明顯的,昔時每個聚落的住屋鮮少有建於營頭的防衛線之外。 除一般的五個營頭之外,有些村落因為某些地點被認為較「不乾淨」,居住或行經該處的居民常會遭逢意外,主神也會指示在該地點多安置一個營頭,這類增設的營頭常稱「小營」、「副營」、「偏營」等等。 例如澎南區的烏崁里在五營之外另設有四個偏營(小東營、小南營、小西營、小北營)、五德有七個偏營、裡有一個附屬中營的小營;湖西鄉的菓葉村則有內營及外營各六個,合計多達十二個;西嶼鄉的外垵村更多達二十四個營頭,共有十個內營及十四個外營。 受法師所支配的軍隊,稱為五營將軍,祂們在超自然世界中的位 階最低,都是一些枉死的孤魂,稱為陰兵,駐紮在五營之中,由中壇元帥李哪吒負責統轄。 「五營旗」不但是內五營的主要象徵物,表示「五營兵馬在此」,同時也是法師或童乩調營遣將的作法信物,通常與「五寶」搭配使用。

  • 這套五營神兵的信仰,最遲在漢代魏晉以前即已形成,並出現於文獻中:從有社開始,就逐漸有「五營」的概念,文獻中較早提到的是在漢晉之間的道經,這只是下限,因為「五營」的觀念一定是流傳很久之後才被記錄到書中的,因此可能在漢朝或更早就已形成。
  • 南營將軍為輔天真君蕭其明(法主真君的結拜兄弟),又稱蕭法主。
  • 青竹符—通常為約兩尺高的竹節,上書營稱、主帥和兵馬員數,或僅畫符鎮罡;竹頭部位多以金紙符、紅布或五色布包上。
  • 五營首:亦是依五營五色而設的小木偶頭像,一般都是人首鍼身,也有著布袋戲裝。
  • 中營:名「李哪吒」,又稱「李將軍」、「李元帥」、「中壇元帥」、「太子爺」、「羅車公」;掌五營之權,為五營之統帥,亦是三十六關將之要員,受封「巡天都太保中壇元帥李天君」,營旗為黃色,中營統領五營之軍馬、兵員。

臺灣各地盛行的五營信仰,反映泉、漳籍移民遷移、定居後,緊落形成的過程中亟需確定界域,即以安紮五營作為四圍之境,這種空間的文化標誌,在泉、漳籍的聚落中普遍存在。 圖片來源: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外五營則是有規模的大廟才會有,一般安置在各村庄東、西、南、北四方的交通要點,除了巡邏禁止惡鬼入侵村莊,也是大廟間彼此劃分管轄範圍的依據。 內五營通常從地方大廟到私人神壇都會有,他們的角色就是廟中主神的禁軍,負責守護廟內神明與總部的安全,就如同總統與縣市長身邊的隨扈。 五營分為「內五營」和「外五營」,即是在五個方位布署的營陣,其設置有大有小、有廣有近。 大者、廣者有以鄉間村落為單位,於村頭村尾之五方各設置一營;其次以宮廟為單位,在宮廟五方各設置一營;小者、近者為集中設置一處代表五營,於廟埕建有五營厝,也有在部份宮廟壇上安置五營旗。

時間點再往前推,軍方本周稍早還曾披露特五營實施夜行軍,強調晝夜倒置,旨在訓練官兵戰場抗壓及夜間作戰場景訓練能力,儘管內容輕輕帶過,但已是軍媒上周報導特五營在地區戰備部隊(裝甲旅聯兵營)協力下,進行反特攻作戰演練一事後,罕有的特戰戰術任務訓練資訊。 九、當擲杯請示後,若有任何一營兵馬沒有請到,就應該重新再調一次「五營兵馬」(不可以只重新調請沒有請到的那一營的兵馬),直到五營兵馬全部到齊為止。 總而言之,五營兵將的形式很豐富,沒有硬性規定,端看各廟宇想以怎麼樣的方式呈現,許多不理解的人,很容易將五營誤以為是陰廟或是祭拜亡魂、下詛咒等等。 符」安營由庄廟主神掛名行之,通常是一營一令(符),但也有一營數令(符)者,此即表示庄廟各神各自「放營」;有些市集(市區)受限於地形,通常會把五營集中安置,稱「總管」;地點以廟(壇)前為最多。

”犒軍”則是初一、十五的時候,廟方事先準備一些牲禮,由小法將五營元帥及兵馬們調回廟前,犒賞他們防守的辛勞,之後再放營,讓軍官們回到各自的營隊駐守,保衛村落的安全。 東營:名「張基清」,又稱「張將軍」、「張元帥」、「張聖者」;掌「東營」、「九夷軍」之統帥,亦是三十六關將之一,營旗為綠色,東營配屬有軍馬九千匹、兵員九萬人,有兵頭「胡其銘」負責管理眾兵馬。 太子爺的傳說,坊間常流傳中壇元帥是玉皇上帝駕前的大羅仙轉世,為五營之中的中營神將,太子爺統帥五方營(東、西、南、北、中)神兵神將,所以又稱「中營神將」或是「中營大將軍」。 玉皇大帝因為感嘆這人間妖魔聚集,傷害無辜生靈,所以派遣大羅天仙,賜予赦令下凡來收妖伏魔,鎮壓凡間之魍粮邪魅,所以降凡為李靖之第三子,名哪吒。 這太子爺,生下來就身長六丈,頭戴金環,有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風火輪,身佩飛帶,手腕套著一個金鐲,也是我們所說的乾坤圈,肚皮上圍著一塊紅色的混天綾,神力宏大可以騰雲駕霧,也能呼風喚雨! 民間信仰多認為遊蕩四方的鬼,可以透過營頭軍馬來加以防範,但是妖精則似乎只能由專業法師、福官頭、童乩等人來對付。

五營兵將安營期間,廟埕前或廟廊下多會擺放馬草水,晨昏上香,象徵給予五營兵馬糧草和飲水。 有些宮廟僅於賞兵或公壇請示時才擺放,平時並無馬草水的擺 設。 馬草水分馬草和馬水兩種,前者以牧草、牧草束、番藷葉、番藷韱、空心菜等等,馬水即為清水。 另有固定日期的賞兵(犒軍),其舉行日期各地不盡相同,大 致有:固定於每月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或為主神誕辰日。

五營: 太子爺掌管什麼?

五營分別為五支旗幟—青旗「東營九夷軍」、紅旗「南營八蠻軍」、白旗「西營六戎軍」、黑旗「北營五狄軍」、黃旗「中壇三秦軍」。 而其中四個方位的旗幟也分別代表著青龍、朱雀、白虎、玄武等中國四大神獸,黃旗則是代表上古五帝之一的「黃帝」。 五營的起源,最早提及的文獻是中國漢、晉之間的《道經》,可能在漢朝或更早前就逐漸有五營的概念。

神兵在地方守衛得和無形的惡勢力打仗,難免損兵折將,就要回廟或到玉皇上帝跟前領兵,玉皇上帝一出手就是三十幾萬,夠營帥回去戰個一整年。 廟宇的「五營」是指設在村落或廟宇外圍五個方位的兵營,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民意高漲下,五營的經營愈形困難,很多最後只能「偏安」蓋在騎樓下。 許多火車站附近都能找到守護車站的廟宇,不過位於台南的新營火車站竟然有五間五營廟圍繞著,其實原本這裡只有附近大廟龍聖宮的中營,是因為後來新營火車站的業務漸增加上事故頻傳,才會恭迎其他四營來到這裡,民眾也自動發起蓋廟以及整修的活動。 二、舉行召營,俟擲筊確認已召回兵馬後(如無聖筊,就要唸兩種不同的召營咒,再無聖筊,就要開法鞭;再無效,便打手印;仍無聖筊,則要乩生上壇舉行散法, 以鮮血辟邪,再進行犒軍)。 小法六人,除領令的小法未換外,其餘五人(分別代表東、南、西、北、中營)輪流進場,以兩人為一組作法,有時一人單獨為之,餘 者在兩旁唱咒語或動金鼓。

死在外地的居民,遺體也不能進入營頭界線之內,以避免「煞氣」隨之入侵,危害了當地的居民。 澎南地區的每一個社里都有五座以上的營頭,習稱的「五營」是指中營、東營、西營、南營和北營,五營分別有主帥駐守,並且都有特定的顏,做為方位的代表。 五營 五營神兵在廟中以神案前鎗身人首的「官將頭」做為代表,官將頭置於一個三層木架上,每層12個。 有些廟中另外雕刻一組「五營神將」,實際數字是五營之外再加上領令計6個,但通稱「五營神將」或「五營首」、「五營將軍」、「五營頭」,各官將頭面孔各依其所代表的營旗顏色上色,即東營青、南營赤、西營白、北營黑、中營黃,領令則是金色。 除「五營首」外,有些村廟神案上還可見到置有五營令旗的圓筒,其中領令為四方形黃旗,其餘各營為三角旗,亦依其方位以五色區分,此亦為五營的象徵。

有些地區受限於地形,通常會把外五營集中安奉,地點以廟前為最多。 另外,在五營之外,也有在其外圍增設副營的,其象徵物以竹符、黑令、竹篩和令旗最多見。 令牌:是一支三角尖頂的長方木牌,上繪蟒龍圖,或套上刺繡龍圖外套,上書主神尊稱,有如王令,象徵主神,一般都插立於斗座之中央。 修建完成的和勝堂於2018年入火安座,主祀李府三尊王,廟體為三進兩落格局,牆面上忠孝節義4個大字展現出該廟精神宗旨;有別於一般廟宇供奉謝范或韓德盧清將軍,和勝堂內的大二爺分別是蕭大爺及曾二爺。 五營 【記者王雯玲/高雄報導】海洋保育署於今日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舉辦「尋『藻』色彩繽紛的海洋-臺灣百種海洋生物-大型海藻與海草圖鑑」新書發表會,並…

五營: 五營神將為何許神明?何種姓氏?

角,以使邪魔惡煞不得其門而入:其中,中營通常安設於庄廟前後或庄廟中央,亦有安設於廟內,或根本不安設,而以內五營代替者。 有些外五營外型和一般廟宇雷同,也有造型像葫蘆或雞蛋,裡有奉祀神像或竹符(竹子上面綁有紅布或金紙,再貼上令符或直接竹子上書符令)表示,也有不建小廟而直接豎立竹符。 這套五營神兵的信仰,最遲在漢代魏晉以前即已形成,並出現於文獻中:從有社開始,就逐漸有「五營」的概念,文獻中較早提到的是在漢晉之間的道經,這只是下限,因為「五營」的觀念一定是流傳很久之後才被記錄到書中的,因此可能在漢朝或更早就已形成。 早年在新營車站內僅有一座中營,後來因為車站業務量龐大,車禍事故頻繁,當時的站長便從龍聖宮恭迎其餘四營的令旗,最後蓋成了五間小廟,也因此新營車站成為台灣少數甚至是唯一一座擁有五營的車站。 用磚塊或水泥砌成小神龕,形如厝型,小者不過膝,最高也不到胸部,有鐵皮、磚砌、模型〈水泥模灌〉等多種;台灣民間五營造形,以這類樣式的最多。 中,象徵物凡有五營頭或竹符等,標示村廟主神所派的兵將,以示神靈界的保衛,故為界定境域的一種信仰形式。

因為五方中央最尊,統領四方,所以代表中央之色的黃色就凌駕代表四方的四色,而成為「中」國人最崇尚的顏色,以黃色做成的龍袍即使是將領級的官員也不可任意「黃袍加身」,因為只有貴為天子才可穿黃龍袍。 外營五個營,各有其統帥,一種說法是東營「溫元帥」、南營「康元帥」西營「趙元帥」、北營「馬元帥」。 「中營」很多都說是中壇元帥,但謝東瑜表示,這是以訿傳訿的說法,中壇元師都安置在中間神案上,才稱中壇元師,不會跑去守五營,中營是另一位「李元帥」,也有一種說法,中營由該廟所祀「主神」為帥。

五營

此外,另有一人在長凳旁不時盛水於碗內,並挪動牧草,表演犒賞軍馬之餵水、餵草動作。 五營須經一定儀式的安奉又稱安營,始能發揮神威;其後也須定期「賞兵」(犒軍)並擇期收、放兵。 一般都在廟落成或安座大典時舉行,目的在開營放兵,敕 令五營兵馬鎮守廟域五方,保佑境民。 安營是一種透過靈媒或專業神職人員用置物、符籙、語言來施法的儀式。 可分原始安營和歲時安營兩種,前者(含遷移重設 者)首度安奉,後者則是安奉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營。 壺碗烘爐—於營龕內或營位前增置壺、碗或烘爐,隱有祭煞、制煞之意。

五營元帥有「張、蕭、劉、連、李」,或「溫、康、趙、馬、李」等各地不一,唯有中營皆是以李哪吒為主。 東營為九夷軍,統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兵馬(青龍);南營為八蠻軍,統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兵馬(朱雀);西營為六戎軍,統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兵馬(白虎);北營為五狄軍,統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兵馬(玄武);中營為三秦軍,統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兵馬。 台南廟宇行政人員蔡琪華表示,通常五營廟的外觀會是一間小小間的小廟宇,而且通常也沒有門,然後裡面會插大概三支竹子,那是竹符,代表五營的兵馬在這裡進駐。 五營 這正是中國古代中原思想的寫照,因為中國自古就有「夷夏之分」,凡是非我族類的四周外族就被定名,東方的外族叫做「夷族」,南方的外族叫做「蠻族」,西方的外族叫做「戎族」,北方的外族叫做「狄族」。 而這四方的外族原本是造成「中」國「外」患的主要來源,但在民間信仰與風俗的五營系統裏反而成為「中」國派駐在東、南、西、北四方的守衛隊。

五營: 我們的老雜時代

這些神兵神將分成東、南、西、北、中五處,每營都有一名元帥負責調度和指揮,此稱為「五營」。 而統領五營神將中的主帥,相信大家肯定不陌生,就是太子爺「中壇元帥」哪吒。 天界神兵肯定不只有五營,還有天兵三十六天罡、以及地兵七十二地煞,三者並列為天庭的天兵天將。 而其中五營相當於地方部隊,負責維護地方安寧同時也可為法師、道士調兵遣將。

五營

五營元帥的表徵形象極為多元,有些以畫像、塑像象徵,有些插立竹符、令旗,有些甚至加建小祠供奉,但都必須經過特定儀式,始能發揮五營元帥防衛的功能。 這些儀式包括安營、收營、賞兵(犒將)等,各聚落依習俗擇期舉行。 五營至今仍依著舊慣習俗在聚落中運作,是改變速度極緩慢的一種民間信仰傳統,也讓聚落多了一分具文化資產價值的人文景觀。 與聚落大廟主神組成一個「中心-四方」的安全環衛系統,與人們生活關係密切,在臺灣西南沿海與金門、澎湖是很普遍的民間信仰。 呂家漢拍攝 圖片來源: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安營」是代表神明將兵馬指派到某地鎮守;或是進香團到另一宮廟掛單也需要安五營,將自家帶來的兵馬安頓好才能休息。

五營被認為是魘勝物的一種,具有驅疫除魔、制煞辟邪的力量,聚落中透過五營的安置,除了扮演領域劃定的象徵意義外,也讓人們相信居住的空間是一個受到聚落大廟主神與五營元帥所保護的地方。 五營安置則有一定位置,千萬不可擺錯,因為按東北〔艮方〕乃為聖位,屬「外鬼門」,一概由中軍鎮之,中軍之左內側則屬東營青旗、左外側(或左前方)則屬南營紅旗、右內側則屬北營黑旗、右外側(或右前方)則屬西營白旗,不管內外營均須如此正確設置。 五營旗:亦稱五方旗或營首旗,是依五營五色而設的三角旗幟,各旗皆載明該營的元帥之稱號、士兵與戰馬數目,通常依方位插於斗座四方。 絕大多數廟宇五營神將的中央主帥是「中壇元帥」哪吒(哪吒,俗稱其姓李),李哪吒也同時是佛教與道教的著名護法神。

一間車站有一間廟守護已經很厲害,但新營車站卻能擁有完整的五營編制,滴水不漏的守護過往旅客,對百姓來說,真的是很幸福的事,因為台灣的神明真的將信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來處理,一定要好好珍惜。 五營之中,通常以中壇元帥為主,統領中營,與其他四營(東營、南營、西營、北營)元帥統領,統號稱五營元帥。 營將軍為輔天真君蕭其明(法主真君的結拜兄弟),又稱蕭法主。 五營 民間相信,五營神兵基本上由「孤魂野鬼」招安,收編後訓練而成,神明負管理義務,若私下品德不佳,也是會受罰的。 而這些神兵都還保有人的習性,故在出完任務後,廟宇會「犒軍」,每個月也會「犒軍」;而「收營」就是人類的放假。

近衛軍,負責廟壇本部的安全防務,通常以「神位」、「大令」、「五營旗」、和「五營頭〈首〉」為象徵物,多設於外殿供桌左方或右方,亦有安設於內殿或側殿者。 其實神明統領軍隊跟人間的軍隊一樣,要發薪水,要負責軍隊三餐,所以一般廟宇每個月會有一到二次的「犒軍」,可以拜葷食。 或是突發狀況如神明要到某地收妖,結束後也要另外「犒軍」,也就是「加菜」。 圖片來源:孝華君道教百科資訊網統計下來,我們可以知道一間廟會有主神親自統領的三十六萬禁軍,以及外五營三十一萬軍隊,總計六十七萬。 外五營不一定就只有五營而已,在南部也有廟宇設立到八營之多。

  • 臺灣的許多廟宇寫作:張其清(張基清)、蕭其明(蕭其靈、蕭其龍)、劉武秀、連宗宮(連忠宮),這是因為法壇多以口耳相傳,疏於文字,但傳說故事大致相同。
  • 玉皇大帝因為感嘆這人間妖魔聚集,傷害無辜生靈,所以派遣大羅天仙,賜予赦令下凡來收妖伏魔,鎮壓凡間之魍粮邪魅,所以降凡為李靖之第三子,名哪吒。
  • 外五營是以庄廟為中心,分佈於庄頭五方的營寨,各地稱法不一,大致有:營頭、營頭仔、營厝仔、營頭厝仔、營寮仔、營頭寮仔、兵將寮等等多種,總兵31萬,另有軍馬3萬1千,為庄頭的防衛部隊。
  • 符」安營由庄廟主神掛名行之,通常是一營一令(符),但也有一營數令(符)者,此即表示庄廟各神各自「放營」;有些市集(市區)受限於地形,通常會把五營集中安置,稱「總管」;地點以廟(壇)前為最多。
  • 在澎湖當地民眾在初一、十五會準備東西拜家裡附近的五營,這是叫“拜營頭”。

可見五營的功用之一,就是藉著五方神軍的力量來鎮守「空間」。 一般認為,這些「空間」是具有神聖性或屬於全體居民的生活範圍,如道壇、法壇、祠堂、廟宇與整個聚落,但也有民宅安置五營的狀況。 外五營是以庄廟為中心,分佈於庄頭五方的營寨,各地稱法不一,大致有:營頭、營頭仔、營厝仔、營頭厝仔、營寮仔、營頭寮仔、兵將寮等等多種,總兵31萬,另有軍馬3萬1千,為庄頭的防衛部隊。

五營: 五方旗

而每年也有一個時間大部分廟宇都會同時「收營」,就是農曆六月的最後一天。 神明將五營兵馬調離駐地,避免讓祂們與從地府出來的好兄弟們起衝突,給好兄弟們方便,但不代表好兄弟們在這段時間可以為非作歹。 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要再次「安營」,請五營兵馬歸位,才能確保村莊的平安。

五營

至於「煞」,在傳統的觀念中,流年煞及八字命煞除了與時間有關,也可以轉換成空間方位,可以透過時間的流轉,或是改變建築物的方向來化解。 居民似乎認為鬼魅的聚集所導致的「陰氣煞」和地理煞的破壞力遠大於一般的邪煞,不是五營所能壓制的。 因此部份聚落常在主公的指示下,針對沖煞來方,增建一些威力較強大的附屬廟或避邪物,以化解居民所面臨的威脅。

五營: 台灣商用車冠軍 FUSO汰舊換新推優惠

由於「操營」和「結界」通常是接續展演,因此「操營」安營等儀節在「結界」就直接進行圓界斬五方,然後就如操營一般,最後行陣操兵的陣型演練。 「武界」的肅殺氣較重,作法的必須戴上法師帽象徵將軍的首領此外還必須將手持法器於後背處劈砍自己使之流血,求鮮血來淨化四方。 道安通常在一般作法.調營儀式在廟宇或宮壇.要先有大型的儀式時候.需有招軍旗.建立在廟外的旗幟.召兵買馬用.然而在初一或十五時候必須要做的儀式.先淨壇。

五營

這些象徵物,各地各廟皆視為「神體」奉祀,晨昏上香、敬茶,每月固定舉行「賞兵」〈犒賞〉,犒賞五營兵馬,平時則安放「馬草水」敬祀。 大多數廟宇採用「張蕭劉連李」的說法,一般說法認為居首的東營張將軍,即是法主真君張其清。 南營將軍為輔天真君蕭其明(法主真君的結拜兄弟),又稱蕭法主。

五營: 神明也要搭電梯! 這些奇妙的廟宇你見過嗎?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