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營將軍7大伏位

霞海城隍廟所崇奉的五營將軍為小五營,屬張、蕭、李、劉、連等五位將軍,並且分別雕以威猛勇武的金身神像,不同於一般廟宇以五營旗和五營頭為代表的方式。 不過澎湖各村廟對境內居民最重要的設施是代表神兵部署的營頭,主神將轄下兵將駐紮於村境四周,以鎮壓邪魔鬼怪,保祐閤境平安,此即謂之「放營」。 通常代替神明施行放營的是法師,無設法師之廟宇始由道士擔任,白沙鄉瓦硐村武聖廟及小赤村蜩鳴宮都由道士擔任放營工作。 五個營頭分別豎立於村界上,最早的營頭形式可能只是書寫各營元帥名號的竹節,分別插在村莊的東、南、西、北、中央五個方位。 1970年代大多數的營頭都以石碑具體化的顯示,近年逐漸有添蓋彷若土地公廟的小祠,遮護代表營頭的石碑,更有進一步將石碑取消,代以水泥塑像。

此處神龕的特色是主祀與同祀神幾乎為女性神祇,十分受到在地女性香客的崇敬,更有此一說是因為「查某人疼惜查某人」的緣故,城隍夫人等神明因此會對女性香客護佑有加。 所謂五營分為東營九夷軍、南營八蠻軍、西營六戎軍、北營五狄軍、中壇三秦軍,為道教與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村莊之重要守護神。 五營將軍 呂家漢拍攝 圖片來源: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安營」是代表神明將兵馬指派到某地鎮守;或是進香團到另一宮廟掛單也需要安五營,將自家帶來的兵馬安頓好才能休息。

五營將軍: 全新 現貨 厚硬版 五營 將軍 乩童 雙面鏽 雙龍令 大令 乩童手拿 令旗 四角令旗 龍 旗 廟會 廟 宗教 信仰 龍鳳

轄區之大非一般凡人能了解,所以不似一般的廟宇會以另設五營兵將的配祀方式來表現。 五營將軍 五營的安設稱「安營」或「放軍」、「放兵」、「開營」,一般都在庄廟落成或安座大典之後舉行,目的在「開營放兵」,敕令五營兵馬鎮守庄域五方,協助庄神(庄主)防衛庄頭。 這裡所謂「庄廟落成或安座大典」,不僅是庄頭有廟宇或公厝而已,也包括公共神壇、公廳和「卜爐主」的輪祀者,不但「有廟才有五營」,亦有「無廟也有五營」的;易言之,有些地方,庄廟(或公厝)未創建前,五營即已存在。

北營:名「連忠宮」,又稱「連將軍」、「連元帥」、「連聖者」;掌「北營」、「五狄軍」之統帥,亦是三十六關將之一,營旗為黑色,北營配屬有軍馬五千匹、兵員五萬人,有兵頭「王直元」負責管理眾兵馬。 西營:名「劉武秀」,又稱「劉將軍」、「劉元帥」、「劉聖者」;掌「西營」、「六戎軍」之統帥,亦是三十六關將之一,營旗為白色,西營配屬有軍馬六千匹、兵員六萬人,有兵頭「金記宿」負責管理眾兵馬。 中營:名「李哪吒」,又稱「李將軍」、「李元帥」、「中壇元帥」、「太子爺」、「羅車公」;掌五營之權,為五營之統帥,亦是三十六關將之要員,受封「巡天都太保中壇元帥李天君」,營旗為黃色,中營統領五營之軍馬、兵員。

受法師所支配的軍隊,稱為五營將軍,祂們在超自然世界中的位階最低,都是一些枉死的孤魂,稱為陰兵,駐紮在五營之中,由中壇元帥李哪吒負責統轄。 在澎湖凡有廟宇的村莊,均有安放五營神將的習俗,台灣其他地方也有此種習俗,但不像澎湖哪樣普遍。 在當地人的認知中,它的作用就如同軍營中的外哨功能。 可見五營的功用之一,就是藉著五方神軍的力量來鎮守「空間」。 一般認為,這些「空間」是具有神聖性或屬於全體居民的生活範圍,如道壇、法壇、祠堂、廟宇與整個聚落,但也有民宅安置五營的狀況。

在澎湖凡有廟宇的村莊,均有安放五營神將的習俗,台灣其他地方也有此種習俗,但不像澎湖那樣普遍。 五營將軍 民間相傳地方上平時都會有一批神兵神將協助各地方的主祀神(尤其是王爺神),擔任村莊或聚落的巡邏守衛隊,來鎮守邪祟,並為地方百姓帶來居家平安。 這些守衛隊的神兵神將即稱為「五營將軍」,五營將軍又有分「內五營」、「外五營」,安鎮在廟內的即為內五營,而安鎮在廟宇周境的則為外五營。

五營將軍: 五營元帥

不論是碑、是祠、是像,每年法師鎮符時都須更換新的竹符。 五營神將又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神兵等,簡稱五營。 是道教與中國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 五營分為“東營九夷軍”、“南營八蠻軍”、“西營六戎軍”、“北營五狄軍”、“中壇三秦軍”等五支神軍以抵禦邪魔。 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等,簡稱五營。 是道教與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

外五營是以庄廟為中心,分佈於庄頭五方的營寨,各地稱法不一,大致有:營頭、營頭仔、營厝仔、營頭厝仔、營寮仔、營頭寮仔、兵將寮等等多種,總兵31萬,另有軍馬3萬1千,為庄頭的防衛部隊。 其營寨位置,多選擇五方要道的出入口、交叉口、轉彎處或置高點安設,互為犄角,以使邪魔惡煞不得其門而入:其中,中營通常安設於庄廟前後或庄廟中央,亦有安設於廟內,或根本不安設,而以內五營代替者。 臺灣因係移民社會,信仰沿襲原鄉中國大陸,自是承襲這套五營信仰於生活中;不過,後來也因地制宜,逐漸在地化,形成臺灣民間信仰的重要元素,尤以和王爺信仰、城隍信仰與聚落(莊頭;自然村落)的結合,更突顯台灣五營信仰的本土化。 在澎湖當地民眾在初一、十五會準備東西拜家裡附近的五營,這是叫“拜營頭”。

民間每個月的例行拜拜有兩種,一種是在農曆的初二、十六拜土地公,是做生意的店面或公司,為求能賺多一點錢拜的;另一種是初一、十五,是一般住家或宮廟的犒軍。 犒軍的目的是要慰勞守在村庄的五營神將神兵,通常在黃昏、接近晚餐時間,在門口放張桌子、或者是一條長板凳,上面放個七、八碗的葷、菜,向門口方向拜拜,沒有拜拜的排場。 在鄉下地方比較容易見到,都會地區因為大都是做生意的,拜初二、十六,或者比較現代味的,已經不知道有五營神將神兵的事,所以就沒有犒軍的拜拜。 當然,如果初一、十五也拜,初二、十六也拜,恐怕也不是一般商家所能負擔的。 迎富送窮金是迎富送窮廟獨創專用,含天公祖、三官大帝、五路財神王、土地公、灶君、濟公、地藏王菩薩、註生娘娘、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城隍爺、月下老人、五營將軍所有神明疏文及金紙,求平安保順利,補財庫補福氣,迎五富送五窮旺五財。 石碑公是表面上刻有各種避邪符文,並經過專業法師、福官頭或童乩作法安置的石碑。

因此部份聚落常在主公的指示下,針對沖煞來方,增建一些威力較強大的附屬廟或避邪物,以化解居民所面臨的威脅。 其中較常見的有一般的附屬廟、將軍廟及石塔、石碑公等。 例如興仁里公廟懋靈殿就在村落對外聯絡的重要路口,分別設立了五個「泰山石敢當」以護佑聚落安寧。 烏崁里的石敢當大都是因路沖而建的,但是多不祭拜。 其中的阿彌陀佛石敢當位在烏崁近海處,面向海,目的在防禦穢物的浸入及鎮煞止邪,以保護里民的平安,目前只有附近的居民在年節或初一、十五日時在拜菜湯飯。 一般而言,營頭必要的象徵物是一、三或五根的竹符,竹符頂端包著紅布、上面寫著主公或元帥名號及其它符文,有些營頭內還設有有石碑或木牌、烘爐、急燒(茶壺)、及冬菜甕等。

五營將軍: 「東營軍-青旗(青龍)」、

用磚塊或水泥砌成小神龕,形如厝型,小者不過膝,最高也不到胸部,有鐵皮、磚砌、模型〈水泥模灌〉等多種;台灣民間五營造形,以這類樣式的最多。 此外,另有「五寶」,及七星劍、鯊魚劍、銅棍、樂府和刺球等五樣法器,亦與內五營四種象徵物結合,其中以七星劍最為多見:「五寶」之所以用於內五營,主要是法師或童乩用以調營遣將之象徵。 五營將軍 中,象徵物凡有五營頭或竹符等,標示村廟主神所派的兵將,以示神靈界的保衛,故為界定境域的一種信仰形式。

五營將軍

民間信仰多認為遊蕩四方的鬼,可以透過營頭軍馬來加以防範,但是妖精則似乎只能由專業法師、福官頭、童乩等人來對付。 至於「煞」,在傳統的觀念中,流年煞及八字命煞除了與時間有關,也可以轉換成空間方位,可以透過時間的流轉,或是改變建築物的方向來化解。 居民似乎認為鬼魅的聚集所導致的「陰氣煞」和地理煞的破壞力遠大於一般的邪煞,不是五營所能壓制的。

五營將軍: 五營中各營將軍名字

在公廟內,則另有代表五營神兵的人首鎗身的三十六官將,以及以五方五色的三角形五營令旗。 澎南地區的每一個社里都有五座以上的營頭,習稱的「五營」是指中營、東營、西營、南營和北營,五營分別有主帥駐守,並且都有特定的顏,做為方位的代表。 五營神兵在廟中以神案前鎗身人首的「官將頭」做為代表,官將頭置於一個三層木架上,每層12個。 有些廟中另外雕刻一組「五營神將」,實際數字是五營之外再加上領令計6個,但通稱「五營神將」或「五營首」、「五營將軍」、「五營頭」,各官將頭面孔各依其所代表的營旗顏色上色,即東營青、南營赤、西營白、北營黑、中營黃,領令則是金色。

在臺灣各地的民間信仰廟宇中,多有同祀註生娘娘以接受信眾的祈求子嗣的習俗,中國大陸普遍有子孫娘娘的信仰,福州有臨水夫人而廣東則有金花娘娘等,這些娘娘神被視為主掌婦女生育安產護嬰的生育守護神。 臺灣甚至有將臨水夫人視為註生娘娘的說法,所以有些廟宇中註生娘娘身旁或臨水夫人媽身旁,還配祀有十二婆姐或二十四婆姐或三十六婆姐的,但一般臨水夫人神誕為正月十五日,而註生娘娘的神誕普遍為三月廿日。 位於霞海城隍廟偏殿的神祇最主要為城隍夫人,其次則奉有天上聖母、註生娘娘、天蓬元帥、五營將軍等。

五營將帥之軍號採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中秦之說,乃反映漢人本位主義的一統觀念,應係「建都關中」以後所衍生的思想。 從先秦到兩漢,確定了關中、 三秦的關係,早期道經形成期正是關中已失而遺存歷史記憶的時代,故法籙中所保存的三秦為關中、長安為定都所在的中央象徵。 五營將軍 至於四境、四周邊防所環列的東夷軍、南蠻軍、西戎軍、北狄軍,即是中央邊緣的對照,其重要性乃是防衛於外。

依據碑上的符文,石碑公可分為道教石碑、佛教石碑、石敢當、刻著猛獸或八卦等圖象的石碑、混合式石碑五類。 石碑公又有公設及私設兩種,前者多是因為村里中不安或自然條件的缺陷,由主公下令所安置的,通常尺寸比較大;後者則是各戶人家因為不平安或受到路沖、柱沖、宅沖等個別的威脅而安置的,尺度比較小。 在澎南居民的認知中,營頭是聚落內外交通的關口,居民都在五方營頭所連線的範圍之內。 五營的兵馬是負責防守村里安全,抵擋任何邪魔入侵的,營頭是主公建構其防禦範圍的基準點和聚落精神領域界線的指標。

民間相信,五營神兵基本上由「孤魂野鬼」招安,收編後訓練而成,神明負管理義務,若私下品德不佳,也是會受罰的。 而這些神兵都還保有人的習性,故在出完任務後,廟宇會「犒軍」,每個月也會「犒軍」;而「收營」就是人類的放假。 最早是由玉皇大帝是掌理三界的最高統治者,下設文職與武職兩大官系;武職官系又分為「情治系統」和「軍事系統」兩支,前者如城隍組織,掌管三度空間的秩序維護,後者則包括天兵(36天罡)、地兵(72地煞)和五營神兵,專責擔負陰陽兩界的作戰防禦。 一般說法為東營張元帥、南營蕭元帥、西營劉元帥、北營連元帥,加上中壇李元帥,合稱五營元帥。

  • 殿前有周倉、關平二將軍護駕,右祀註生娘娘,左祀福德正神,左廂房則供奉馬使爺及赤兔寶馬,廟後供奉了五營將軍;位於神案前座的三帝及境主帝君為開基神像,二帝亦為坐式,身著金色龍袍,雙手合握置右腹,神情肅穆,細眉長眼,為文身造型的關公像。
  • 依地論,鄉間廟宇大多設內外營,都會或市集廟宇則受地形限制多不設外營。
  • 五營的兵馬是負責防守村里安全,抵擋任何邪魔入侵的,營頭是主公建構其防禦範圍的基準點和聚落精神領域界線的指標。
  • 依神論,凡曾受帝王敕封的正神,如關帝、媽祖、保生大帝與諸姓王爺等等,皆設外五營;一般非命厲神,如萬善爺、大眾爺等等,則只設內營或皆不設。
  • 註生娘娘的神誕日為農曆三月廿日,正好為天上聖母神誕日前三天,所以每年此時,陸續會有虔誠的信眾備妥供品前來祝壽或祈求賜予子女,若應驗順利生產後數日,則會備妥油飯和麻油雞酒、鮮花、金紙等前來敬謝神明的庇佑。
  • 該廟分靈自東門城龍山殿,從民國38年(1949)信士劉木森與劉周蓮夫婦所請回的一支令旗開始發揮,最終於於民國62年(1973)建成龍聖宮。
  • 祭拜五營神稱作“犒軍”,所用的紙錢是黃色與白色長條狀的“金白錢”,北台灣或用“刈金”;南台灣或用“九金”;如奉請李哪吒元帥時,可以用一般奉祀神明的“四色金”祭拜。
  • 用磚塊或水泥砌成小神龕,形如厝型,小者不過膝,最高也不到胸部,有鐵皮、磚砌、模型〈水泥模灌〉等多種;台灣民間五營造形,以這類樣式的最多。

人(分別代表東、南、西、北、中營)輪流進場,以兩人為一組作法,有時一人單獨為之,餘在兩旁唱咒語或動金鼓。 法師或童乩、手轎、四轎都是專業神職人員或神明代言人,有單一(如僅由法師或童乩)完成,亦有兩者(如法師、童乩或法師、手轎,或童乩、四轎不等)或三者共同、搭配完成者,各地狀況不一,端賴該地經濟條件、人口結構和舊有習俗而定。 除了統帥人物外,有些地方(大內鄉大內村、新市鄉)尚增列「兵頭」角色,依序是:東營胡其銘、南營蔡坤君、西營金記宿、北營王直元、中營吳德祥。 另外,在五營之外,也有在其外圍增設副營的,其象徵物以竹符、烏令、竹篩(米篩)和令旗最多見,目的在增強庄頭的防衛能力。 所謂「大令」是一支三角尖頂的長方木牌,上繪龍(蟒)圖,或套上刺繡龍圖外套,上書主神尊稱,有如「王令」,象徵主神,一般都插立於「營斗」,中央。

五營神將為何許神明、何種姓氏的説法相當多,以“東南西北中”為序,有“張蕭劉連李”、“温康馬趙李”、“康張趙馬李”、“辛池蔣洪李”等説法。 在祭拜時,許多信徒除了茶、酒、餅、糖果、牲禮、水果等普通供品以外,尚會供奉生的牧草、蔬菜(如生的蕃薯、小黃瓜、紅蘿蔔)等,以供神軍之戰馬食用。 五營首:亦是依五營五色而設的小木偶頭像,一般都是人首鍼身,也有著布袋戲裝。 其配置各廟不一,有四種齊備者,亦有兩種或三種安奉者,亦有單一種安奉者。

五營分為「東營九夷軍-青旗(青龍)」、「南營八蠻軍-紅旗(朱雀)」、「西營六戎軍-白旗(白虎)」、「北營五狄軍」-黑旗(玄武)、「中壇三秦軍-黃旗(黃帝)」等五支神軍以抵禦邪魔。 東營:名「張基清」,又稱「張將軍」、「張元帥」、「張聖者」;掌「東營」、「九夷軍」之統帥,亦是三十六關將之一,營旗為綠色,東營配屬有軍馬九千匹、兵員九萬人,有兵頭「胡其銘」負責管理眾兵馬。 「犒軍」又稱犒將,就是「犒賞三軍」,亦即「犒賞五營神將神兵」的意思。 犒將也就是犒賞兵將的意思,也有人稱賞兵是一種流傳於台灣本島及金門、澎湖離島的民間宗教儀式。 圖片來源:典藏台灣也有「收營」,類似人間的部隊放慰勞假。 通常「收營」的時間點會在神明出巡回到自家宮廟,為了體恤兵將,讓祂們放假好好休息。

初都於陳,後遷魯之曲阜,立一百四十年而崩,葬於長沙,傳八世凡五百二十年。 後人尊為五穀大帝,因其嘗百草,創醫藥,又稱為藥王,民間農村及醫藥界亦奉之。 人類自古便崇敬太陽,祂能給人類溫暖、光明和生命,中國民間的話傳說中「太陽星君」是一個丑男子,不愿意世人看見他的面孔,誰想要看祂,祂就用萬丈芒針刺誰的眼睛,所以任誰直接對「太陽星君」 五營將軍 看,就會感到目眩。

五營將軍: 這也是全台鐵路唯一的一處「五營廟」

本廟主祀關聖帝君,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翊漢天尊 」,佛教稱為「護法爺」、「伽藍神」、 「蓋天古佛」,儒家則尊為「文衡聖帝」 、「山西夫子」,臺灣民間也將關聖帝君尊為「恩主公」。 海上畢典》澎湖將軍國小 雨淚7人行 澎湖縣望安鄉將軍國小七名畢業生游泳領取畢業證書,並與校長葉子超(後左一)及老師們開心歡呼。 望安鄉將軍國小20日於文化局文馨畫廊展出二百餘件師生以海洋為主題的藝術創作作品,縣長王乾發親自到場祝賀,對於將軍國小雖處離島偏遠之地,卻能展現不凡的藝術創作才華,給予高度的肯定與讚許。 將軍國小校友通訊錄現正開放,尋找國小校友會畢業紀念冊。 一般民眾相信,五營神兵會協助各地方神,來鎮守村落,為地方帶來居家平安。

五營將軍

所有系統中,以「張蕭劉連李」的組合最多,這般現象如同王爺信仰以「李池吳朱范」的組合最多一樣,尤以西南沿海地區的王爺廟宇(庄頭)為最,其人物分別為張基清、蕭其明(或云蕭其良)、劉武秀、連忠宮和李哪吒。 「五營旗」不但是內五營的主要象徵物,表示「五營兵馬在此」,同時也是法師或童乩調營遣將的作法信物,通常與「五寶」搭配使用。 這些象徵物,各地各廟皆視為「神體」奉祀,晨昏上香、敬茶,每月固定時間舉行「賞兵」(犒賞),犒賞五營兵馬,平時則安放「馬草水」敬祀。 內五營可謂主祀神明的近衛軍,負責廟壇本部的安全防務,通常以「神位」、「大令」、「五營旗」和「五營頭(首)」為象徵物,多置於外殿供桌左方或右方,亦有安設於內殿或側殿者。 有的廟宇會奉祀青、紅、黑、白、黃五支旗子像徵五營神將,也有用神位、神圖、符咒、令牌、小神像、木偶頭像等作為象徵的。 霞海城隍廟早在第一次重修時便已奉有天上聖母,源於日治以來霞海城隍廟與大稻埕慈聖宮有非常密切的關連,許多商紳參與霞海城隍廟之廟務者亦同時參與慈聖宮之廟務,甚至霞海城隍廟之爐主頭家的擲筊也曾在慈聖宮舉行,且霞海城隍廟神轎早年曾長期寄放在慈聖宮內。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