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綱要詳盡懶人包

為了協助教師編排教學進度,本綱要提供了各範疇的教學節數建議。 由於各單位內容的多少及深淺程度不同,每個單位所建議的教節亦有所不同。 為了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教師需要有較充裕的時間作不同的課堂活動,因此,每年級均預留約 10% – 16% 數學課程綱要 備用課節,教師可利用這些備用教節作為教授增潤項目、進一步探究某單位或調節教學進度的用途。 在設計各範疇的學習重點時,會將相關的內容編組成不同的學習單位,再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由淺入深,由具體至抽象,將每單位的內容採用螺旋式細分為學習重點。

一貫性:為了學習的一貫性,本課綱配合九年一貫數學領域課程內容,掌握幾個主題,包括:「數與量」、「代數」、「幾何」、「函數」、「機率與統計」。 為落實93年4月「全國高中教育發展會議」發展更理想課程之共識,發展教育政策之「12、15、18歲數學科能力指標」,並縱向因應九年一貫與後續學習的需求,橫向反映時代變遷與國際環境的現況,有必要修訂高中數學的核心內容與學習範疇,乃製訂此數學科課程綱要。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為了符應國家發展之需求以及對社會期待之回應,於民國91年完成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以「課程綱要」替代「課程標準」。 此一課程發展之變革不僅降低教育部對課程實施之規範與限制,讓教師之專業得以發展,並給予民間教科書編輯者與學校在實施課程時較大的自主性。

數學課程綱要: 「數學領域」課程架構

這樣,學生便可以學習運用數學的知識進行觀察、思考及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綱要 本網頁連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總綱與特教課綱中有關學習領域與特殊需求領域之相關內容及資訊,供了解國內特殊教育課程之現況。 綜合上述,我們整理「數學領域」相關資料,提供各階段的學習重點,方便師長及同學瞭解教育部在十二年國教中,有關「數學領域」的課程規劃及重點方向。 依據課程綱要編寫之現行國中、國小各領域課程計畫,另提供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歡迎教師免費下載使用。 在數學課程理念與高中課程共識之最高原則下,本綱要需在每學期約64節課的教學時數內,設計能夠實行的高中數學課程,對各種不同性向的學生,銜接其基礎數學能力並準備其後續學習所需的數學知識與能力。

12年國教中各年級的學習內容,都可以根據「表現類別」(例如中學的 n 數學課程綱要 (數與量)、s (空間與形狀)、g (坐標幾何)、a (代數)、f (函數)、d (資料與不確定性))做一個對應性。 除了上述強調「知識的演化歷程」、「製造需求感」以及「先發散再聚焦」等方法外,還可以使用「透過比較釐清概念」和「統整上位概念」等方式引導學生賞識數學學習的價值(陳維民,2018)。 此外,其他數學奠基活動可以協助學生在動作表徵與圖象表徵間的操作連結,建立具體心像,有關數學奠基活動的案例,可參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之「數學教育中心」網站。 透過「製造需求感」的教學設計可以協助學生對於「長條圖」產生意義化,更能理解統計圖表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利於學生跨領域地連結。 因此,數學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所使用的數學方法稱之為「拓體」,就是把立體物品(例如:正方體或是長方體)轉換成平面圖形或展開圖的數學方法(陳維民,2018)。

數學課程綱要: 空間概念

內容的取捨與順序的調整在所難免,最終的期望,無非是在限制條件內,安排最能滿足各方需求的學習內容與進程。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整合型研究子計畫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數學領域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研究報告。 十二年國教數學領域課程綱要承續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綱及普高99課綱的基礎,由十大能力轉為三面九項,期待學生成為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和社會參與的終身學習者。 十二年國教「數學領域」各階段學習重點瞭解12 年國教「數學領域」課程架構及各階段學習重點後,下一篇文章將帶大家瞭解高中數學的架構及重點。 「數學領域」學習主題與學習類別對照表 — 8年級到了9年級後幾乎以空間與形狀為主要學習重點,並且在函數與資料與不確定性,也開始為高中課程的銜接做準備。

數學課程綱要

小組於95年初召集,4月1日啟動,其委員包括數學子領域代表、九年一貫數學領域課綱代表、師範大學代表、教育心理或數學教育代表、高中教師代表,力求涵蓋周全與均衡。 小組歷經十九次會議,至96年4月30日擬定草案初稿後,開始公共參與階段,由數學學科中心設置網路意見回饋管道,並在北、中、南區共同舉辦五場焦點座談與三場公聽會。 依據回饋意見之彙整分析,在綱要內容的修訂、審查與再修訂之程序後,報教育部核定並公告之。 在融合教育之趨勢下,特殊教育領域亦將民國88至90年間所頒佈之啟聰、啟明、啟仁與啟智等類及高中特教班職業學程課程綱要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整合為九年一貫課程特教新課綱,並納入資賦優異課程。 數學課程綱要 民國103年推動實施十二年國民教育,為了持續強化中小學課程之連貫與統整,實踐素養導向之課程與教學,以期落實適性揚才之教育,教育部研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期望能培養具有終身學習力、社會關懷心及國際視野的現代優質國民。 數學課程綱要 本科建議的教學節數,包括教育電視課,一學年共上課 160 節。

數學課程綱要: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國家教育研究院 | 研究.實踐.影響力

匯集12年國教新課綱相關教育議題,並介紹康軒版國小教材最新資訊、全領域研習課程,另提供康軒國小教材獨創主題人物之周邊好康下載。 數學素養就是引導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眼光」看待真實世界的態度,重視數學概念和原理的衍生歷程,讓學生體驗知識發生過程,進而發現數學學習的內在價值(單維彰,2016)。 數學奠基活動「三角形72變」提供學生充分參與活動的機會,透過操作活動引導學生運用扣條拼排各式各樣的三角形再進行分類命名,不僅啟動學生思考且激發學習內在動機,奠立學生有感數學學習的基礎。 課堂中提供六種不同的幾何扣條,請學生利用幾何扣條任意拼出各式各樣的三角形後,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拼出的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的特徵呢?」以及「找出同一家族的三角形」活動,讓學生比較不同三角形的異同,並進行三角形的分類與命名。 數學素養導向教學設計除了延續九年一貫課程設計包括「是什麼」和「做什麼」的敘寫外,新課綱更重視「為什麼」的敘寫。

根據教育部所訂定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內容,詳細說明12年國教的數學領域學習方向及規劃。 本文將帶大家瞭解「數學領域」的課程架構與學習重點,提供同學在數學學習上或與師長討論未來應用時的參考。 前置研究與數學學科中心對於高中數學課程95暫行綱要所蒐集的意見,全部提供給課綱修訂小組作為修訂的基礎文件。

數學課程綱要: 數學期望值

為了擴闊學生的視野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課程綱要內建議了一些增潤項目,供教師因應學生的能力、興趣和時間作選擇;教師亦可以選用其他教材作增潤項目,或揀選一些單位作進一步的探討。 由於增潤項目屬選修性質,故此建議不列入考試或測驗範圍內。 小學數學科課程的學習內容共分為五個學習範疇:「數」、「圖形與空間」、「度量」、「數據處理」和「代數」(見下表)。 其中 r 為國小階段專用,至國、高中(普高)後轉換發展為 數學課程綱要 a 和 f 。 師長及同學可藉由下表,瞭解在12年國教中學習數學的種類及大方向。

在拓體活動中,強調「展開圖」知識的演化歷程,教師刻意要求學生把拓體的過程記錄下來,無形中也培養學生「空間旋轉」的能力,當學生閉上眼睛時,心中可以清晰呈現立體物旋轉的心像。 透過這項體驗活動,學生們更加具備探索的能力,可以進一步將此數學方法運用到長方體、圓柱和角柱,甚至是角錐或圓錐等展開圖(陳維民,2018)。 學校教育之核心為課程,我國於民國82年與83年公佈的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和國民中學課程標準中,其課程規範之範圍從大綱到細目、目標、內容、方法、評量、上下學時間等,均鉅細靡遺地詳列於規定中。

數學課程綱要: 教學服務

高中時期所應學習的數學,應是界定在由生活上的需要、或是其他學科的需要,所形成的核心內容;也應是大部分學生在循序漸進學習中,得以學會的基礎數學。 數學的重要性:數學是研究各種規律性所發展出的語言,是人類理性思維的產物,也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共同基礎;二十世紀計算機的發明,更促成當代各學科進行「數量化」與「數學化」的革命。 基於各學科知識發展潮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亦將數學與語文列為終身學習的基礎,學生於高中時期奠定良好的數學基礎,對其個人及整體社會之發展均十分的重要。 教育部提升國民素養實施方案—數學素養研究計畫結案報告。 透過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滿足不同學習層次的需求,期能達到數學教育「公平正義」、「把每一位學生帶上來」理念的實踐。

  • 本文將帶大家瞭解「數學領域」的課程架構與學習重點,提供同學在數學學習上或與師長討論未來應用時的參考。
  • 小組於95年初召集,4月1日啟動,其委員包括數學子領域代表、九年一貫數學領域課綱代表、師範大學代表、教育心理或數學教育代表、高中教師代表,力求涵蓋周全與均衡。
  • 由於各單位內容的多少及深淺程度不同,每個單位所建議的教節亦有所不同。
  • 數學教學如果只是單向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學生還是不知道如何將其所學運用在真實情境中,就像學習煮菜如果只教食譜,學生記了很多食譜,即便食譜測驗拿到滿分,卻煮不出一道菜,更別談創意料理,所以培養學生正向積極的數學學習態度以及運用數學於真實情境中更顯重要。
  • 課堂中提供六種不同的幾何扣條,請學生利用幾何扣條任意拼出各式各樣的三角形後,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拼出的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的特徵呢?」以及「找出同一家族的三角形」活動,讓學生比較不同三角形的異同,並進行三角形的分類與命名。
  • 透過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滿足不同學習層次的需求,期能達到數學教育「公平正義」、「把每一位學生帶上來」理念的實踐。
  • 為了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教師需要有較充裕的時間作不同的課堂活動,因此,每年級均預留約 10% – 16% 備用課節,教師可利用這些備用教節作為教授增潤項目、進一步探究某單位或調節教學進度的用途。

教育部:10051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5號 ※本系統登載資料如與正式公文內容不同,以機關公發布或函頒者為準。 「數學領域」表現類別將各學習階段的學習類別,對照其學習表現及內容,學生在數學領域學習上將更能掌握其重要內容及方向。 十二年國教將原有的五大主題,變為「表現類別」,分別以英文小寫字母 n (數與量)、s (空間與形狀)、g (坐標幾何)、r (關係)、a (代數)、f (函數)、d (資料與不確定性)表示。 連結性:為了避免數學學習成為零碎技巧的累積,課綱設計注意數學內部各單元間的連結,以及數學與外部的連結:包括數學與生活的連結,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連結等,也就是要具體表現數學的應用。 銜接性:為了學生學習經驗之累積,各主題與國中數學之相關主題均設計了複習、延伸以及再發展新觀念的學習歷程。 透過「先發散嘗試拼出不同三角形」到「聚焦統整歸納三角形類型」的教學歷程,可以引導學生勇於嘗試,學習歸納整理的能力,並能享受學習的樂趣。

數學課程綱要: 函數性質的判定

我們把乙和丙歸為一類稱作基本型,「請仔細觀察,基本型有哪些特徵呢?」接下來,可以請學生嘗試各種不同的「變化型」作為挑戰。 課堂上請學生觀賞一段投籃的剪輯影片後進行提問,提問中有些是學生可以憑著短期記憶輕鬆回答的問題,有些是深思後不易回答且有爭議性的問題,透過這些爭議性問題的討論便能引發「製造需求感」。 不同的圖,拓體的方式不同;而同一張圖,拓體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這是拓體奇妙之處。

老師在教平面上的比例時,在內容中會提到「單點透視法」,這是講述三維空間中的影像投影在平面的概念,學生在學過空間概念之後會比較能get到點,才不會蛤? 它能整合十冊的課程內容,從而協助師生明白課程架構,以及學生可從中習得的能力,用以因應新式大考的目標。 「數學領域」學習主題與學習類別對照表 — 7年級8年級時數與量及代數還是維持一定學習量,但對於空間與形狀占比則加大許多。 (二) 高中二年級(11 年級)8 學分,分為A、B 兩類,學生擇㇐修習。 而加深加廣選修部分,則在高中三年級(12 年級)安排8 學分的數學甲課程,與8 學分的數學乙課程。

數學課程綱要: 數學領域國小組成果展示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數學課程綱要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