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佛寺9大分析

唐代壁畫是莫高窟佛教藝術最為燦爛的時代。 唐代塑像在造型技巧上也達到了高度嫻熟的程度,造型洗鍊,此後總的趨向逐漸衰退。 在佛光寺處,曾先後出土了漢白玉石佛、天王、力士、迦葉、阿難和小菩薩像等,均為唐代遺物,現如今在大殿內展出。 佛光寺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被列為佛教四大名寺之一,但如果不是當年梁思成和林徽因靠著對木質建築執著的熱愛,恐怕佛光寺如今還是一座無人知曉的寺廟。 代佛寺 東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後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

此外,還有“庵”,那是女性佛教徒——尼姑居住和禮佛之處。 有的文士也喜歡將自己讀書或靜養之處稱為“庵”,並自稱“庵主”。 代佛寺 在蒙古語中稱“寺”為“召”,所以蒙、藏等地的佛寺又稱“召”,如“大召寺”、“小昭寺”、“五當召寺”等。

代佛寺: 台灣多奇廟!宮廟藏身電話亭超獨特

法堂為禪門演説佛法的地方,如《華嚴經》卷五雲:“世尊凝睟處法堂,炳然照曜宮殿中。 ”説明佛陀在世時,為了給眾生演説佛法,建立法堂,專門用以傳播佛教。 」的籌款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並吸引了三十多萬市民踴躍參與其殊勝機緣;每人視己能力之大小為在建的志蓮佛寺木構建築群捐款獻瓦,讓它們在千百年間與莊嚴的佛寺共存。 志蓮重建的願力已成為香港市民共同之心願,這樣的因緣動力一直與工程同步進行。 ,對技術精確度要求之高可以想見,香港、日本對施工水準要求尤其嚴格,多方合作的工程實踐更令內地工人的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而這座建造於現代香港、脫胎于唐代佛光寺東大殿的唐式木構建築,正如梁思成先生描述東大殿時所說的那樣:「比例和設計雄健莊嚴,有著巨大、宏偉、簡潔的斗栱和深遠的出簷」「僅一層高的大殿,是一個雄偉的建築物」。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天壇大佛,佛像總高度約34公尺,氣勢磅礡,加上四周風光如畫,令人心曠神怡,適合靜思放鬆。 要參拜大佛,必須先爬上268級的長長石階才能到達大佛跟前,沒有一點恆心和體力恐怕不行。 《景德傳燈錄》云:“釋迦生日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據《智度論》:“佛即是人中獅子。

代佛寺: BonCity-棒城市:台灣好吃好玩好生活

這是在宋、元、明、清建築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如今這樣的一座古代珍寶建築就在五臺山之中,去五臺山登山拜佛之時,不妨繞個原路看看這個被梁思成認為是「中國第一國寶」的木結構建築是什麼樣子。 在東大殿西側和後部,還有明代塑造的羅漢像二百九十六尊。 這些羅漢像原有500尊,1954年因雨水侵蝕,被倒塌的後牆壓壞了一部分。

民國二十年(1931年)5月29日,日本學者關野貞驅車去往清東陵調查途徑薊縣縣城時,無意間透過車窗發現路邊有一座古老的建築,於是便停車從旁門進入。 偶然來到獨樂寺的關野貞,一眼便認定這是非常古老的遼代建築。 同年,中國建築學者梁思成亦有赴薊縣考察的計劃。 民國廿一年(1932年),梁思成到獨樂寺調查的計劃終於成行,調查後整理並發表的學術論文使獨樂寺聞名海內外。 26.廖寶秀〈中日茶道器用文化之比較─唐宋明三代與日本〉《故宮文物月刊》第16卷第12期,1999年。

代佛寺: 歷史

志蓮淨苑自1934年創建以來,歷代祖師們一直懷著建設理想道場的廣大宏願,但囿於國家、社會的現實狀況,幾十年間未能將主要力量投入寺院建設,而是致力推動當時社會迫切需要的福利及文化教育事業。 直至1989年,適逢貫通港九及新界的大老山隧道落成,香港政府重新規劃城市發展,志蓮淨苑順此因緣,秉承祖師堅定不移的建寺遺願,決定興建佛刹叢林,重展三寶宏願,利濟群生。 獨樂寺內觀音閣,高23米,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樓閣,被認為是保護閣內的巨型觀音像而修建。 觀音閣下檐上高懸「觀音之閣」匾額,落款為「太白」,相傳為唐代李白所寫,這一傳說得到了歷史學家、文物鑑定家史樹青的考證和認同。 民國二十年(1931年),全寺被劃撥為薊縣鄉村師範學校,包括觀音閣、山門以及東西院座落。 東西院及後部正殿皆改為校舍,而觀音閣和山門則保存未動。

  • 聖德太子還派遣隋使和留學生,除了加強與中國的聯繫,還學習中國的制度、佛法等各個方面。
  • 位於開元寺建築最後一進的大士殿,為1967年改建的鋼筋混凝土(RC造)建築,一樓供奉顯教佛像,二樓供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 ,它是這位傑出的建築專家畢生設計的最後一件遺作,也是唯一的完整仿古建築,彰顯唐代建築典雅古樸的藝術風格,充分體現了1963年中日兩國商定的原則精神——不僅在意義上,而且建築物本身也成為中日友好的象徵。
  • 到清代中葉,黃教在藏族地區已有寺院約4000所,喇嘛達36萬人;內蒙古有寺院約1000所,喇嘛約10萬餘人。
  • 南朝齐永明年间,三吴初作戒坛,这是中国有史记载的戒坛之始。
  • 建於1918年,是一座仿宋殿宇建築,佈局嚴謹,結構和諧,氣勢宏偉。

支撐整個大殿的是梁、柱、枋、斗拱組成的木結構,通體見不到一根鐵釘。 在中央七間的內槽和外槽採取了減柱法;角柱有明顯的側角和生起,四周角柱依據”側角作法”向內傾斜,以增強支柱抗拉的穩固作用;檐下斗拱用材粗大,工藝粗獷簡練,氣勢渾厚有力。 由於支梁架柱完全符合結構力學原理,雖歷千年仍保持著平直挺健,沒有出現彎折扭戾的現象,這實是我國建築史上的一項極為光輝的成就。

代佛寺: W連鎖民宿 —- 地點適中, 生活機能完備的新式民宿 1570

东为伽蓝殿,供像三尊:波斯匿王(中)、柢陀太子(左)、给孤独长者(右),两侧常供十八伽蓝神守护寺院;西为祖师殿,专祀该宗奠基与功绩卓著的祖师。 代佛寺 后来为供养这俩位高僧安置佛像经典和长期居住,就另给建造了一所住处,同时用他们驮运经卷的白马为新居“寺”命名为“白马寺”。 遊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譁、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 同時,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不禮貌的事。 代佛寺 名寺名廟,分佈較廣,它們是旅遊者頗愛光顧遊覽的重點,但旅遊者在遊歷寺廟時有四忌需牢記心頭,以免引起爭執和不快。

代佛寺

”說明佛陀在世時,為了給眾生演說佛法,建立法堂,專門用以傳播佛教。 法堂內佛像已不是主體,不少佛寺不設講堂,一般就在大雄寶殿誦讀經書或舉行佛教儀式。 觀無量壽經變在唐代異軍突起,與當時凈土宗的發展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唐代是中國阿彌陀凈土思想發展的高峰和凈土宗形成的時期,許多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凈土高僧都活躍于此時,其中不少專弘《觀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變是敦煌壁畫最重要的經變之一。

廊院:是用迴廊組成組成的院落,最早用於民宅和宮殿,後來以用於寺院建築之中。 基本上有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周廊式,四面都有廊,主體建築物圍在其中,前後或左右排列為一組建築,這種形式最為常見,尤以唐代的寺廟為多;第二是斷廊式。 代佛寺 四面房屋拐角處用用廊銜接,北京和東北的民居四合院多用此種方式;第三遊廊式。

代佛寺

印度佛教原型充滿了悲觀主義,唐代佛教雖仍被認為屬于大乘,實際上已變成了在中國文化土壤上的中國式佛教,洋溢著世俗之情。 隋唐佛寺的藝術性格更接近于輝煌、熱情、溫和、平易。 佛寺不僅是宗教中心也是市民的公共文化中心,宏麗的建筑、燦爛的佛國凈土壁畫,美如宮娃的菩薩形象,成為藝術表現與欣賞的園地。 其豐富的法會儀式、生動的俗講和歌舞戲演出,使寺院成為聚會的場所,極大地吸引著公眾,宋代錢易《南部新書》記載:“長安戲場多集于慈恩寺、小者青龍,其次薦福保壽。

此人能预知阴晴,言人祸福,十分应验,因而名噪一时。 代佛寺 弥勒佛的两侧有四大天王护卫,左右各二。 据佛教传说:世上最高山须弥山的山腰有座犍陀罗山。 此山有四山峰,四天王及其眷属分住其上,任务是“各护一天下”,分别掌管东胜身、南赡部、西牛货、北俱卢四大部洲的山川、河流、森林和地方所以又称为“护世四天王”。

而唐代佛教的發展,也對文學、藝術、建築等方面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593年,推古天王登基,聖德太子攝政。 聖德太子自幼就十分聰慧,早年即受中國文化熏陶,且尊奉佛法。 595年,高句麗的高僧慧慈來到日本,成為聖德太子的老師,他教導聖德太子:「大隋官制完整,國勢強盛,篤信並保護佛法。」此後,聖德太子在日本各地大力宏揚佛教。

代佛寺

供養塔:佛殿的佛像前設有供桌,桌上放着香花、時令瓜果、佈施箱、佛燈等供物。 羅漢堂:羅漢是釋迦摩尼的弟子,男性僧人。 又名阿羅漢,意譯為“殺賊”、“不生”等,為明智應禮之人。 佛教有的寺院設有羅漢堂,有的還單獨建有羅漢院。 開元寺的山門為1960年所建,矗立年代雖不長,但仍有可觀之處,尤其是屋脊上四隻展翅的鳳凰,超過百片以上的組件構成細緻繁複的羽毛。

代佛寺: 寺廟布局

由以上來探討屬於物質生活層面的佛寺茶文化。 佛光寺位於五臺縣的佛光新村,距縣城30公里,正殿(東大殿)建於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建造年代僅次於唐建中三年的五臺山南禪寺正殿(782年)、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廣仁王廟(832年),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屬第三。 又因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 魏晉以來,中國與西域之間僧侶的交往十分頻繁,唐代繼承這一傳統.同時又加強了中國與新羅(今韓國).日本之間僧侶的友好往來.遂使僧侶聚居的寺院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 綜觀以上各例,可知唐代在經濟發達的都會和縣城.普遍形成了規模不一.形態各異的廟市.這些廟市的形成,本身是宗教文化活動活躍與商品經濟發展相結合的產物,反過來,又對繁榮城市生活和促進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 代佛寺 從上述唐代寺院(主要是城市裏的大寺院)所發揮多種文化功能來看,我們說它是多種藝術成長的搖籃,是城市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心,實非過譽.

貓大爺,興趣廣泛,愛好美食、旅遊與歷史,曾任職電玩雜誌主編、電視台記者、軍事雜誌特約撰述、旅遊雜誌特約作者、在線遊戲公司營運長、大學講師(有教育部講師證),現為專職部落客及電視談話來賓。 但门框和墙上刻满了精美的傣族民间水壁画和金饰彩绘图案,和古老破旧的寺庙相得益彰,反而让人产生时空穿越之感。 除此而外,雙目失明的鑒真還利用鼻子的嗅覺、舌頭的味覺、手指的觸覺,將有關藥物的知識傳授給日本人,矯正了過去不少錯誤;同時對於藥物的收藏、炮製、使用與配伍等知識,也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日本人。 據日本《皇國名醫傳》裡記載,鑒真東渡日本面授醫藥知識,才使日本人真正掌握辨認藥品之知識,從此日本醫道才算完備。

一般寺院只會建其中一種,而兼其它幾種功能。 後來為供養這倆位高僧安置佛像經典和長期居住,就另給建造了一所住處,同時用他們馱運經卷的白馬為新居“寺”命名為“白馬寺”。 開元寺兩側牆面裝飾豐富,除了泥塑彩繪的佛教故事,也有四幅以同樣手法創作的動物壁堵,分別為龍、虎、獅、象,各有其象徵意涵。 漢式的傳統木雕傢俱,用來擺放器玩的架子稱為「博古架」(又稱「多寶格」),而在寺廟的木雕裝飾上,匠師就借用了這樣的傢俱,擺上了多樣蘊含寓意的物件,使得畫面整潔不雜亂,也因此這樣的構圖又被稱為「博古圖」。

寺內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玉佛樓(方丈室),左右兩側有卧佛堂、觀音殿、銅佛殿和齋堂,錯落有致。 院內香煙飄漫,福燭高照,都市風光中的叢林名剎,自是別具韻味,公元1882年,即清光緒八年,普陀山慧根法師經五台,歷峨眉,入 西藏,到印度,禮佛後過緬甸,在當地華僑的贊助下,開山取玉,雕琢了五尊玉佛,並攜返普陀山。 路經上海,留下了坐佛、卧佛各一尊,即在江灣鎮造廟供奉,稱玉佛寺。 佛寺在中國歷史上曾有浮屠祠、招提、蘭若、伽藍、精舍、道場、禪林、神廟、塔廟、寺、廟等名;或源於梵文音譯、意譯,或為假借、隱喻,或為某種類型的專稱、別名,到明清時期通稱寺、廟。 佛教在中國流行近2000年,雖然不同時代、不同宗派的佛寺在建築上存在着差異,但大體都是以佛殿或佛塔(見塔)為主體,輔以講堂、經藏、僧舍、齋堂、庫廚等建築,佈局上沿襲中國傳統的庭院形式。 佛寺的宗教活動具有羣眾性,因而戲場、集市等相伴出現。

石燈一般高為2——5米,八角形,有底座。 如太原北齊時代建的童子寺,山西長子慈林山法興寺等寺內石燈皆是龍柱。 為方形,四面有燈窗,頂部密封上面再飾有裝飾物。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