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敏法師不可不看攻略

※ ※ 本商品為預購型商品,消費者同意,此預購型商品發生缺貨或貨源不足…等情形,致網路家庭無法出貨時,本公司得取消訂單退還款項。 《六十感恩紀》訪問者之一,國史館侯坤宏教授認為:口述訪問惠敏法師是一次特殊又難得的經驗。 惠敏法師會後表示,經由這次的會議,他看到各國不斷以政府、宗教或企業界的力量來協助老人閱讀、欣賞藝術、關心社會和信仰宗教來提高個人的自覺,是相當值得學習的。 大會以「老人與宗教─各宗教對老年人問題之看法」為議題,分別就人口統計、文化、經濟、心裡社會學、病理生物學等觀點,邀請世界各宗教代表參加。 時代在進步,站在前人的肩膀,佛法的弘傳將更向前邁進!

那個地方與我所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它是在市區,不是在深山裡。 當時一聽到佛法,感覺非常相應,彷彿似曾相識,非常地高興。 我的運氣算是不錯,報名時,我沒有報上正修生,只能當選修生;選修生多半都是與老學長在「外面」(臺中的慈明寺)掛單,每天再走半小時的路去聽經。

  • 我記得有一次帶了一些北醫的同學來淨苑參訪,差點把淨苑僅存的米吃光。
  • 那時我想像中的寺廟生活,大概就像武俠小說中所描寫的,住在深山裡,而且很辛苦,要挑水、劈材,像少林寺練武功那樣,我覺得這種似乎比較刺激一點,於是決定要參加三星期的活動。
  • 法鼓山首位方丈為創辦人聖嚴法師,2006年9月2日退位,由現任方丈果東法師接位,果東法師連任3任,長達12年,今天卸任成為法鼓山第二位退位方丈。
  • 70年代的台灣經過石油危機的考驗,產業界對於高級技術人才需求迫切,長達13年之久的停止私人興學申請的教育政策,自1985年起再度開放,但只限工學院、醫學院或技術學院。
  • 這一路走來,大剛居士由一位校園內善根深厚的年輕學子,到現在投入社會創業、傑出有成,卻依然能持續地精進學佛、奉獻佛法,堪稱現代學佛者的楷範。
  • 當時他是請師父(智諭法師)負責,淨空法師也來擔任講師,一共有三位法師講課,早上是淨空法師,下午是道安法師和師父。
  • 未來,「法鼓佛教學院」也可與籌設中的「法鼓人文社會學院」搭配,建構佛法與世學兼備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們可互相作跨校選擇輔修學系與雙主修學系,以培養具有科際整合能力之佛教研修人才,造就具有宗教情懷之社會服務人才。

可是我認為每一個人的個性不太一樣,有的人滿適合過家庭生活,有的人不太適合,你自己判斷。 以前我初學佛時也有這個經驗,那時打坐連單盤都不行,只能散盤而已,而且散盤起來也是很痛。 之後分析起來,原來痛的原因根本是因為自己找自己的麻煩,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惠敏法師: 惠敏法師

然而有興趣讀《阿含經》的人,大多是為了探究佛陀說法本懷。 為了讓讀者自行深入經藏、不假他人之手,因此不是給予全文的白話翻譯,而是作盡量客觀、直譯的註解,希望讀者在熟悉佛經的體例及用詞後,未來不論閱讀哪部佛經,都能悠然自得。 雖然有新文豐出版社出版的《大正藏‧阿含部》較經濟實惠,但字體略小、密密麻麻,閱讀較為吃力;後來有出版社重新編輯《阿含藏》,雖整齊易讀,然費用較高,不是所有人都能負擔。 多年之後有經濟能力實現當初的想法了,但朋友們建議:如果不能讓讀者較容易瞭解《阿含經》的意義,那麼印經的效果就非常有限。 希望加上註解,幫助讀者理解,至少也能節省讀者查詢佛學辭典的工夫和時間。

《雜阿含經》旨在闡述佛法核心教義、揭示從人天善道的修持到究竟解脫之道,是佛陀教法中最接近真實,也是最完整結集的重要經典。 本書的出版,於自學研讀《雜阿含經》者,猶如一本小型的工具書,對照經文、經義導讀、關鍵摘句、註解、校勘、……。 此外,還整理了南北傳《雜阿含經》相對應的經號,對有心深入研讀者,可說是珍貴的研究資訊。 更有「讀經拾得」,匯集了多位善知識的修行心得,生命與經文的對話,提供讀者現實生活中的觀察與應用實例。

十幾年過去了,讀經班已閱畢四部《阿含經》數遍,持續至今。 從當年對佛法生澀地理解,到對佛經讀出興味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不管是在對佛法的體會上、對正見的釐清上、對修行的實作上、還有對佛法在生活的運用上,《阿含經》都帶給成員們深刻地影響。

惠敏法師: 研究成果目錄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部感恩史,惠敏法師的傳記,讓人重溫近代佛門弘法歷程,看見珍貴師徒情誼,看見臺灣佛教艱辛歲月,更直接感受動人願力。 法鼓山首位方丈為創辦人聖嚴法師,2006年9月2日退位,由現任方丈果東法師接位,果東法師連任3任,長達12年,今天卸任成為法鼓山第二位退位方丈。 本書的編輯及註解,即希望能夠協助讀者體會《阿含經》內容的意義,並運用在生活及修行上。 因此首重文筆的白話及簡潔,經文之外的內容一律是白話,避免名相堆砌,愈講愈玄。

退位方丈的果東法師表示,感謝12年來僧俗四眾的團結合作鼎力支持,讓法鼓山能夠對社會有所貢獻;他退位後,將繼續在法鼓山體系中修行奉獻。 接任方丈的果暉法師致詞時表示,希望在僧俗四眾的協助下,完成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宗旨,讓人間更祥和、社會更和諧;果暉法師說,如何利用現代科技讓佛法與現代人更親近,讓忙碌的現代人都能夠和樂無諍。 敝人與邱大剛居士認識的因緣或許可以追溯到1998年2月15日「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成立大會之時,他是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的主要負責人,此BBS站早在1995年,已經開始討論如何進行電子佛典化的相關問題。 因此,邱居士能特地來參加CBETA的成立大會,並且長期的護持與指教,實在是CBETA的大善知識。 惠敏法師期盼,每一位參與瑜伽焰口法會的信眾,都能「當自己的金剛上師,當自己的佛。」將法會中每個片段生起的慈悲心,帶回日常實踐,以身口意相應,練習消除人我之別,去幫助需要幫助的生命,讓人間地獄的救度,從自己開始延伸。

那時一學期的經費好像是五、六千塊,第一次就吃掉兩千多塊了。 後來我當學員長時,就找一些同學星期六一大早去中央市場買菜,回來之後借房東的陽台,用兩個小火爐、兩個大鍋子,就開始煮了。 因為是煮一百五十人的菜,所以常常下面煮焦了,上面還沒熟。

惠敏法師: 瑜伽焰口法會 行之千年

我國之現代化大學教育是從滿清政府所設立的「京師大學堂」(1912年,民國成立改名為北京大學)於1910年招收第一批大學本科生開始。 在1920年以前,中國的大學教育大都以民辦大學(例如︰東吳大學、齊魯大學、聖約翰大學等)為主。 根據統計,當時80%以上的大學生就讀於基督教會大學。 我還未出家以前,覺得獨身很不錯,可是那時佛教還不是很普遍,我也不太了解。 而且獨身不結婚在當時的社會是被認為不正常的,接觸佛教以後,最大的快樂是發覺出家人可以光明正大的獨身,不會讓別人覺得怪怪的,這是很大的好處。

師在中觀與瑜伽方面的努力,成果最著,此方面的論文已輯成《中觀與瑜伽》一書。 本書前四篇是屬「中觀學」,特別是以《中論》為主。 從整體上可以看出,師於文獻學所下功夫至深,日本與歐美方面現代的研究成果,已能嫻熟運用,對日後佛教哲理的更高層次的研究,已奠下紮實的基礎。 1975年臺北醫學院藥學系畢業後,於1979年在西蓮淨苑剃度出家。 1985年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結業後,1986年留學日本,獲得日本東京大學文學碩士(1989年)與文學博士(1992年)。 現任法鼓文理學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校長、西蓮淨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住持、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主任委員、法鼓山首座和尚。

惠敏法師

線上課程: 1.世界佛教史概論 2.華嚴經與菩薩的十地修行 3.華嚴與念佛三昧 …… 釋惠敏法師(英语:Huimin Bhikshu,出生於 1954年1月22日),俗名郭敏芳,生於台灣台南,臺灣佛教出家人,佛教弘法師、教育家。 在六十歲生涯裡,惠敏法師每逢困境,皆是因感恩、報恩之心,而豁然開朗,以此命名本書。 進士與政治》(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成一法師訪談錄》(臺北:國史館、三民書局,2007年)、《南京國民政府十年經濟建設》(南京: … 自序增訂版補充說明.

眾生之差別,僅是表相的差別,只因現時此地因緣而現此相。 若能以此同理現實生活中眾生的處境,人與人之間,人與大自然,將更能和平共存。 於是,佛教界設立了「華梵工學院」(1990年招生;1997年改名為「華梵大學」)、「慈濟醫學院」(1994年招生;2000年改名為「慈濟大學」)。 那時我對佛教可以算是完全沒有接觸,他擔心我就這麼去參加活動,恐怕會臨陣脫逃,所以就先帶我去見一位佛學社的老學長(慧因是也)。 一進到他的宿舍,就看到裡面設有佛堂,供奉著地藏王菩薩破地獄的畫像,還有許多其它的佛像以及佛經,我一看,真是愣住了,沒想到大學生還會如此。 因為那時學佛的風氣不像現在這麼普遍,所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惠敏法師

可是碰到佛事忙的時候,連這個殿也要用,所以就到三樓鐵皮屋辦活動。 當時我們就覺得大專青年有必要合作起來,把佛學講座辦得更好。 因為學佛的風氣不是很盛,所以我們就想結合一些同學,幫忙師父開創道場。 最初松山寺大專佛學講座的創辦人是道安老法師,也就是我們師公。 當時他是請師父(智諭法師)負責,淨空法師也來擔任講師,一共有三位法師講課,早上是淨空法師,下午是道安法師和師父。

一場歷經數小時的焰口法會,讓參與大眾宛如經歷一場心靈的深度洗滌之旅,提醒我們「緣生緣滅」的「無我」實相。 1920年以後,公立大學(例如︰東南大學、交通大學、廣東大學、清華大學等)陸續設立,其影響力也逐漸增加。 1929年,政府頒布大學組織法與大學規程,要求民辦大學納入管轄,私立大學設立的條件受到規範。

惠敏法師

學佛之後,就改坐第一排第一個位子,別人覺得很奇怪:「你怎麼突然間改變這麼多?」那時,我的房間裡面沒有多少本世間法的書,幾乎統統都是佛書。 每天固定作早課,作完之後就去上課,上課回來之後就複習,然後睡覺,在那半年間的生活非常地規律。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