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5大好處

有同居方便實報三土之見思不同。 以空觀慧觀察,破見思惡,不墮同居土之愛見。 以假觀慧觀察,破塵沙惡,不墮方便土之愛見。 以中觀慧觀察,破無明煩惱,不墮實報之愛見。

初問,彌陀既有願力神通。 何不直令眾生斷惑證道。 而須化鳥說法,以攝化群生,是有何義。

導諸妾婢,專修淨業。 妾婢有偷懶者,則警策之。 懈怠者,則訓導之。 不明理者,則開示之。

佛說阿彌陀經: Re: 稱讚本師 釋迦牟尼佛

以其因塵則有,離塵則無故也。 三曰真如心,乃即境之真心。 此心非肉團,非緣影,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 佛說阿彌陀經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豎窮橫遍,不可思議。

究竟在日本受得什麼戒? 我也不懂日本的戒。 說是受十六條戒? 是十八條戒?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四) 正釋經文

那裡有一尊佛叫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 舍利弗,你知道那地方為什麼叫極樂國嗎? 佛說阿彌陀經 因為那裡的眾生只有快樂而沒有眾苦,所以叫做極樂。 「念佛能念無間斷」,你念佛念得無間斷。

法身是寂光土之諸佛。 一身各具四土,一土各具四身。 身土圓融,不可思議。 又云,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 則舉一佛,即舉十方諸佛。

佛說阿彌陀經

所念之佛號、即從始覺而照本覺,離能無所,離始無本,故即佛是心。 始覺照本覺,是眾生念彌陀,如子憶母。 本覺發始覺,是彌陀念眾生,如母憶子。 二憶念深,母子相會,即始本合一,理智一如,生佛不二也。 如是所念之彌陀身土,即吾心之彌陀身土。

便請世尊,來年至舍衛國說法。 佛云,來年已受瓶沙王請。 復請後年,世尊應許。 復問舍衛城外,可有園林茂勝,遠離憒鬧,可容我千眾之處所否。

佛說阿彌陀經: 想去淨土?口唸 「阿彌陀佛」 ,不如心念

四慢使,謂於一切眾生起憍傲心,自恃輕他,不能恭遜也。 五疑使,謂於師於法於己,起猜忌心,猶豫不能決定也。 念佛法門,即凡念成佛念,無取無捨。

雖有七八二識,乃無記性,故不能強作主宰。 俱會一處者,即言凡夫與聖人,同聚會於同居土也。 約娑婆平常,言凡聖同居土者,凡即六道眾生。 佛說阿彌陀經 聖分權實二種,實聖,謂實證之聖人,即現在同居證果之有學無學聲聞。

佛說阿彌陀經: 更多「淨土法門」的知識

約理論者,法身因修德顯,指離垢妙極法身也。 法身雖本理具,要藉般若解脫二種修德,方能顯發。 以般若照理究竟,名智慧莊嚴。 以解脫斷惑究竟,名福德莊嚴。 二嚴周足,名離垢妙極法身。 圓覺經所謂,譬如銷金礦,金非銷故有。

  • 同時無礙,無非一句彌陀故。
  • 二者弒阿羅漢。
  • 故佛與祖,乃心心相印,祖祖相傳。
  • 二乘回大,則名菩薩,不復名二乘。
  • 謂妙泉涌流,滔滔無竭。

夫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 實際理地,本無所說。 所謂道本無言,法本無說。 如金剛經云,若謂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

怎麼叫「說」呢? 為什麼又要說呢? 中文的「說」字,是「言」字加上一個「兌」字。 這個「兌」,是「人」的「口」對著「人」來「言」,這就是個「說」。

此土唯橫無豎。 此等莊嚴者,總指四土、依正二報。 增上善業者,別指同居。 佛說阿彌陀經 乃專持洪名所感,亦是修圓五品觀行所感也。 持名一法,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即佛。

佛說阿彌陀經: 世界淨宗

既所念之佛即心,能念之心即佛。 則淨土依正,不離自心一念。 自心一念,自是極樂依正矣。 苟明斯旨,安有不頓息狂緣,死心念佛,以期見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者耶。 我輩下,斥責。

喻佛為法中之王,令眾生開發智慧。 佛說阿彌陀經 又佛未出世,十方暗冥。 佛出世間,十方洞朗。 又眾生本覺覆在無明,如長夜中,不見日光。 惑破智顯,始覺朗然。

照而常寂,強名法身,取法身無相義。 寂而常照,強名報身,取報身有相義。 問,前以寂合照,名法身。 今何故又以照合寂,名法身耶。 答,法身有隨緣無相二義。 前明法身隨緣,故以法身合照,顯身土不二。

今同以無漏不思議業,感生俱會一處為師友,如壎如篪,同盡無明,同登妙覺。 佛說阿彌陀經 是則下凡眾生於念不退中,超盡四十一因位。 若謂是凡夫,卻不歷異生,必補佛職,與觀音、勢至無別。

佛說阿彌陀經: 為什麼唸「阿彌陀佛」?

種種奇妙雜色,言多且美也,下略出六種。 舍利,舊云鶖鷺,琦禪師云是春鶯,或然。 迦陵頻伽,此云妙音,未出殼時,音超眾鳥。 共命,一身兩頭,識別報同。 此二種西域雪山等處有之,皆寄此間愛賞者言其似而已。 六時出音,則知淨土不以鳥棲為夜,良以蓮華托生之身,本無昏睡,不假夜臥也。

佛說阿彌陀經

以所知障重,欲將淨土法門,作禪教科哲儒道等學等量而齊觀。 縱使盡身智之力,思惟度量,亦是自取煩惱,愈推測而愈離遠,愈研究而愈迷昧耳。 又反不若愚婦愚夫,肯老實念佛。

此即修德之照體也。 此總標心性遮照不二。 實相之體,即吾人一念之心性也。 此之性體,眾生本具諸佛所證,即圓成實之本體也。 非寂非照者,寂者湛寂,照者明照。

而二乘聖果,權教菩薩,或有疑之也。 智旭,大師之名也。 謂師之真常妙智,將如旭日之東昇,故曰智旭。 師棲真示寂於靈峰,後之尊師者,又稱之曰靈峰老人。 西有二字,乃大師之別號。 師深澈淨土妙理。

因此此寶,一直埋沒,深山大澤。 五百年來,鮮有淨土大德講解。 其原因是眾生以意識心,分別執著,不明念佛真實義理,斷章取義。

智者下,引證。 序必下,責今也。 智者乃隋主所稱。 即天台智者大師。 十八歲出家。 詣光州大蘇山,禮慧思大師。

執持洪名,須念茲在茲。 如雞抱卵,如貓捕鼠,念念不忘。 思惟如意足者,謂收攝六根,自念自照。 或觀此能念之心,所念之佛,當體了不可得。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