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濟寺懶人包

民國五十二年再建大雄寶殿,便擴建七層塔,並設置火葬場,五十六年重建前地藏王殿,至此興隆禪寺成為當地之名剎。 噶瑪噶居寺的住持洛本仁波切(道本)現年三十六歲,民國七十七年以前和社會的年青人沒兩樣,在俗世紅塵中追求物欲,即使出家後還是覺得自己是平凡的僧侶。 保濟寺 八十年初有人告訴他是轉世活佛,前兩世都是西藏喇嘛,他如夢初醒,醒來時他成為在台漢人第一位轉世活佛。 寺院的碑記雖然是說民國五十二年傳妙法師才接任住持,事實上,民國四十一年閏五月,距慧山寺落成半年餘,傳妙法師即接任慧山寺整頓寺務。 「座落本寺地址原為屠宰場,一片淒涼寂寞,常見血水漫流於四圍溝渠,歸納於上帝廟前大堀,諸多不潔影響衛生,髒亂不堪寒令人莫敢踏足感。時幸鄉中有志二十人,熱心佛教共襄發起,復將屠宰場遷移郊外,於民國四十年鳩資草創佛堂,以便信者參拜。

保濟寺

法師自幼隨母禮佛,十二歲披度皈依,並協助師兄微恭法師佐理寺務,微恭往生後接掌住持至今。 和淨和尚台南縣人氏,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二十歲出家於台南竹溪寺,後到台北五股觀音山凌雲禪寺住錫,民國六十五年前後往生。 水淨法師圓寂後出訪妙尼師繼任住持,訪妙尼師台南縣人氏,清光緒二十二年生,出家於斗六引善寺,禮孝淨和尚為師,受戒於碧雲寺,民國六十九年往生。 原接天寺的大殿改為佛學院之後,另外又在民國壬辰年(一九八八)落成啟用了新的大雄寶殿,大殿匾即為住持釋清淨所立。 大殿內供奉西方三聖,左右分別是寮房及知客室,而大殿的下層並設有「台南縣佛教護僧協會」。

保濟寺: 台南市新營區佛教

慈德禪寺由於前身為齋教寺院,故當地人又稱之為「蚶仔寮菜堂」慈德禪寺歷代住持頗有增築,最近一次增建是在民國八十一年二月。 慈德禪寺腹地不小,寺內除了廣植花草樹木之外,並立有白石觀音立像一尊,山門則是民國七十八年八月十五日重建。 現任住持會淨尼師,台南縣人氏,民國十一年生,早年出家於台南竹溪寺,為和淨和尚弟子,民國六十五年來接慈善寺住持。 白雲法師十分注重文教,民國六十一年住錫彰化古嚴禪寺時就開辦了「大智佛學院」,同年十二月又創辦佛印月刊,至今(八十五年七月)共出刊二百七十餘期。 民國六十三年十月再創辦「大智佛學院研究所」,分設唯識、法華、華嚴、禪宗四個大乘學系,以五年為期。 六十五年五月更名為「佛陀學術研究院」,六十八年十月將研究院遷來菩提寺,並再度更名為「千佛山佛陀學術研究院」。

承蒙真智法師、瓔慧師、果勤師、呂秀英老師等和多位熱心教育人士如黃瓔田老師、黃春樹老師、陳金胡老師等,鼎力協助,使園務蒸蒸日上,校園內充滿了溫馨和慈愛之氣份,誠感三寶之加被。 日治末期,日本當局對台灣實施皇民化運動,對宗教方面之統治也不例外,到處拆除台灣民間傳統廟宇,焚毀神像。 民國三十三年(西元一九四四年)乃命善行堂納入日本佛教系統,地方先賢善信大德為確保金唐殿聖蹟長存,即改善行堂為金唐山善行寺。

保濟寺: 台南市佛教

雖得其地宜乃披荊斬棘,歷經胼手胝足,艱辛備至,遠近善信每佛誕日來寺參拜,如潮湧絡繹不絕,香火盛極一時;民國十六年冬黃德旺居士將信和堂遷移一部分在西港另建,更名信和寺。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戊戌春,黃孕在自家供奉三千佛,逮光緒三十二年丁未宴,地方人士提倡建寺獻地一百坪,金參佰圓黃孕,金壹佰圓侯烏士,金壹佰圓黃國,金壹拾圓黃清,金壹佰貳拾圓黃漲,金貳拾圓陳糖,金貳佰圓唐江,諧之七家開山始祖也。 金陸拾圓翁燕,金肆佰圓獲得本地人士贊襄,興建磚砌本樑、古色古香,署名慈德堂。 現在的慈善寺由於計劃改建的原故,左廂房拆除留下的一大片空地是為建址,右廂房仍然保留,為住眾駐錫安單之處,功德堂也位於此處。 以往慈善寺一年的祭典法會有二次,一次是農曆四月八日,以及九月二十九日。 殿內主要是木構,「大雄寶殿」的匾額是由德善堂、德化堂、化善堂一同敬獻,落款時間是「民國丙辰年陸月」,丙辰年是民國六十五年,也是會淨尼師晉山的同一年。

晚年隱修之所,雲遊探勝,攀山涉水,終於發現枕頭山麓端山姿秀,寒氣不侵:乃斬荊披棘,結茅構宇,並將原供於大仙寺的觀音聖像迎移其間。 保濟寺 碧軒寺又叫「東山大廟」是東山村村民的信仰中心,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五月。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台南白河碧雲寺因兵變焚毀,東山鄉的村民乃迎請碧雲寺的觀世音菩薩前來東山村安奉,當時嘉義縣營參府洪志高聞悉,即發起募款建寺,並頒賜「碧雲傳香」匾額一塊,據聞現仍存寺中。

  • 因建築與韓國、日本同時期寺院的相似性,保國寺被列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推薦項目。
  • 歷任許阿英、謝朝地(謝朝金長兄)、江阿清、許永祿、郭正行(許阿英女婿)等主任委員,並由許龍源(許阿英堂弟)及謝朝金等人共修佛法,一力護持寺務。
  • 和妙法師少時務農,但由於佛緣深厚,乃於民國四十四年於台南竹溪寺皈依三寶,並拜淨覺大師、章嘉法師及慧峰法師為三皈依本師,翌年六十歲時於苗栗大湖法雲寺受具足戒。
  • 民國六十九年(西元一九八○年),由第四代住持即敝師上傳下妙和尚(俗名:戴連,西元一九一九年︱一九九七年)於後院附設「私立善行幼稚園」。

但卻因黃道士為粵籍而樹林為閩庄,後竟推翻神意改由閩籍王添丁道士來主持。 濟安宮於廟內道場設內壇,廟外之外壇有玉皇壇、天師壇、北帝壇、觀音壇及福德壇等五大壇。 醮祭經費由「斗燈首份」及「丁口錢」來籌措,斗燈平均約一千元,爐主最高則要一萬二千元,丁口錢限醮祭內十二里信徒,但居民非常踴躍捐獻,此相隔40年的建醮大祭典,場面盛大且耗費鉅資,多達一千五百萬元以上。 七月初一是「開鬼門」的日子,當天傍晚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準備豐厚的牲禮,準備「拜門口」敬奉「好兄弟」俗稱「孝月頭」。

保濟寺: 台南市龍崎區佛教

華嚴禪寺曾在寺院內開辦過「日光幼稚園」,但在鐘永成居士往生後,其俗家即把寺產奉獻出來,「日光幼稚園」也遷出寺外經營。 華嚴禪寺目前已完全由出家人負責,定期的法會有春節的拜千佛,七月的地藏菩薩盂蘭盆會,以及九月的藥師法會。 民國六十九年訪妙尼師圓寂,由開妙尼師邀請慶定法師前來主持,於七十年十月舉行晉山大典,隨後重修龍華寶塔及兩邊客廳。 七十三年農曆三月在寺中舉辦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法會,戒師分別為淨心、菩妙、圓宗二位法師,民國七十四年婉辭住持法位。

保濟寺

中國時報【林宏聰╱高雄報導】 佛光山第八任住持心培和尚任期已滿,由慧濟心保法師接任第九任住持,十二日舉行晉山陞座法會;同時,寺方也在暌違廿八年後再度舉辦傳法大典,有七十二位青年出家眾成為臨濟宗第四十九代弟子、佛光第二代「法子」。 昨天佛光山舉辦第九任住持慧濟法師晉山陞座法會暨傳法大典,五大洲各分支別院共上萬人到場參加,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國際佛光會榮譽總會長吳伯雄、佛光會中華總會長趙麗雲、高雄市副市長劉世芳等人前往觀禮。 在開山宗長星雲法師見證下,慧濟法師從心培和尚手上接過徒眾手冊、香板、衣缽具、錫杖,正式接任第九任住持,內號「心保」;心保和尚強調,今後將秉持人間佛教理念,帶領佛光山集體創造,為佛教流傳寫下歷史。 星雲法師昨天特別囑咐心保和尚,佛光山是人間的,要推動人間佛教;佛光山是團隊的,要結合僧信二眾共同發揚佛教;佛光山是開放的,非一家一派,沒有你我、地域之分;佛光山是傳承的,住持任滿後由賢能者繼任。 四十九歲的心保和尚於佛光山叢林學院、中國佛教研究院畢業,曾擔任西來寺監寺、西來寺住持八年;吳伯雄說,兩人在西來寺相識,他覺得心保和尚為人正直、熱情隨和,且具備高度國際觀,對佛光山海外弘法將大有助益。

保濟寺: 台北畫刊推薦

大殿口有一小塊龍山寺匾上有前任住持釋鴻妙所趨的「歲次癸亥年仲春」字樣,癸亥年(一九八三)是龍山寺大殿落成的年代。 除了七寶塔之外,興隆禪寺可說是一個平房式的佛寺,其格局或多或少有模仿龍湖岩的味道。 前殿是地藏殿,佛龕上有「南無九華山本尊大願地藏王菩薩」字樣,殿前約三對詩偈題得甚好。 俗名魏呈祥的洛本仁波切,是台灣第二位被發現的活佛,第一位是台籍藏人羅桑吉美,目前在尼泊爾受教育,他被發現時才三、四歲,而洛本仁波切被發現時已三十二歲了。 釋應祥祖師自結茅之始,即賴其雙手,不斷墾田地、播五穀,開拓寺院所需財源;如此積年累月,總算漸具規模,而且信眾日多,香火也漸鼎盛。 此後,在嘉慶及咸豐、光緒等年間,都有檀信相繼捐獻,本寺各項建設始克順利完成。

他多方奔走,努力籌款,宣導理念,邀約醫師和志工共襄盛舉;甚至被診斷出罹患類風濕關節炎,全身免疫系統出毛病了,還是一心一意護持僧伽健康。 不論壓力多大,病魔如何考驗,遭人誤解,慧明法師堅定不退轉,獲得許多人的支持,終於克服萬難,於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創立「財團法人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 然而,這位新出家的沙彌尼不僅聰慧,念書了得,在佛法修學上,如魚得水,還具有勇猛精進、膽大心細及充滿正義感的特質。 智諭老和尚深知慧明法師於戒學上有宿慧,格外栽培,一九八九年即命他與慧觀法師編輯《南山律學辭典》;這一編,歷時八年,誰知竟然改變了他的人生。 為編寫《南山律學辭典》,慧明法師傾盡生命全力,用功過度,受盡病苦,病到極苦處,彷若生命走到盡頭,即將往生。 某一天深夜,身體劇烈疼痛,連起身都無能為力,便向佛菩薩發願:「若得病除,我願盡力護持僧伽健康。」發完願後,奇蹟似地,在佛號中漸漸入睡。

民國四十二年永錫禪師復出住持第六任,其後增建大殿並兩廡僧寮,建置寺產土地一甲餘,五十年追思先賢,營建祖師堂,五十四年八月大殿再度擴建竣工。 保濟寺 民國五十五年師以年邁告退,寺務交與弟子,由開雲任住持,開果任監院,上人於翌年二月圓滿示寂。 民國五年九月闢設佛教佈教所,始傳佛法洪音,法雨普潤,至十六年陳清順思及佛法住持本在僧,一稟佛陀示現本懷,期創純正之僧團,俾益安僧辦道,是年十二月籌畫遷移現址,重建萬成堂。 十九年九月十九日大雄寶殿落成,內奉玉質釋迦文佛並華嚴三聖,韋陀、伽藍二護法,石雕精刻,聖像莊嚴,從此內修、外弘之功,道場規模粗貝。 是年,信徒代表召開會議,推選時已被剃之陳清順法號義常禪師為第一代第二任住持。 永錫禪師則於竣工後,即往嘉義竹崎清華山任德源禪寺住持,其後仍協理常務二一三年建靈山寶塔,以使鄉民火化,歸葬。

證如法師接任住持後以八年的時間整頓寺務,包括重修房舍、收回寺產,民國六十四年重修大殿,翌年功成退隱。 岩晃寺原本是悟乘法師結茅修持的地方,建成宮殿式的式樣是民國七十九年的事。 悟乘法師今年(八十六)七十五歲,台南縣人氏,早年俗家時經營台灣名牌球鞋牛頭牌運動鞋,就在生意蒸蒸日上時出家為僧,那年悟乘法師時年五十四歲,出家皈依師為現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心法師。 六十三年和六十四年曾舉辦大專青年佛學冬令營各一次,報到學員都為一百餘名,使有識人士,同投法海,淨潔身心。 保濟寺 六十五年當選為台南市佛教會理事長,綜理台南市佛教達二十五年之久〈為榮譽理事長〉。 七十一年,慈母達宗尼師圓寂於麻豆保濟寺後,則義不容辭,兼任該寺住持,每日下午都至該寺躬耕寺產果園。

碧雲寺位在關仔嶺山的半腰,背倚秀麗的枕頭山,臨高遠眺,群峰起伏,一片蒼翠,廣闊的嘉南平原,臨近的白河水庫,盡收眼簾。 每當晨昏,煙霞濛濛,在宗教的莊嚴氣氛中,更兼一份賞心悅目的詩情畫意。 愛好旅遊的朋友,可由白河乘新營客運汽車,約二十分鐘便可抵達,沿途峰迴路轉,珍草異木參差其間,真所謂是:「山窮盡處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經過一段大迴轉後,遠處的山莊小屋已不知被拋置何方,而享譽遐邇的寶剎——碧雲寺,卻已悄悄顯露在大家的眼前。 後來有十九個村里(東山十六村、白河鎮三里)的住民繼續加入修建。

保濟寺

民國四十五年間淨念法師之諸好友,以其無真正安心弘法處所,均為其留意適當地點。 四十六年農曆正月,適台南市二王村有半甲果園出售,是時淨念法師因有事赴台北,諸友人等未徵法師同意,乃先行交付定金購下,後淨念法師在多方籌措善款之後,半載有成,取名曰「東林茅蓬」。 民國四十一年功妙尼師任第二代住持,五十一年達宗繼任,二位尼師住持保濟寺前後凡三十年,這其中對麻豆正信佛法的傳佈有宣揚之功,並以出家人慈悲為懷的精神,造福地方,最為人稱頌。

會忠法師民國四十四年生,雲林縣人氏,目前龍山寺在會忠法師的帶領下法務日有進展,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聖誕及七月有盂蘭盆法會活動。 保濟寺 住持悟秀尼師,民國二十八年生,台南縣人氏,三十歲來寺,後禮淨心法師出家受戒。 碧軒寺百餘年來與白河碧雲寺供奉同尊觀世音菩薩,關係十分密切,是東山鄉十九村里住民的信仰中心,雖有法師住持,但較接近一般民間信仰層次。 碧軒寺的固定法會時間是每個月農曆的初一、十五、四月八日佛陀誕辰、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聖誕、九月十九觀世音出家日,以及不定時的拜懺活動。 德山寺創建於民國五十年,由鎮淨(證達)法師開山,當地信徒王清居士捐獻土地一筆,並在當地信徒的協助下,草創一間一廳四房之簡單佛堂。

追隨恩師上淳下皓上人學法,六十九年四月八日,於桃園市宏善寺剃度出家,同年年底在高雄市龍泉寺受三壇大戒。 上人誕生於民國四十四年七月二日,出生地在高雄縣內門鄉東埔村龍潭,俗姓張民,名正坤,乃鄉村農家子弟,家境清寒,生活貧苦,窮困遷居數處,所幸,幼年善根深厚,常親近三寶。 有人認為就是因為陳水扁用了58年的「扁」字,所以讓他成為了台南縣官田鄉的第一位元首,不過也有人認為,就是這個「扁」字,讓他成為第一個被收押的卸任元首。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有媒體報導,多年前麻豆保濟寺的定妙法師,在為前總統陳水扁取名時,認為陳水扁命中缺水,故取名為「陳水遍」,不過陰錯陽差之下,變成了「陳水扁」,雖然陳水扁一直使用「扁」至今,不過親友私下仍習慣叫他「遍仔」。 本寺於2014年動工興建兩側鐘鼓樓,並於2016年完工,提供善信大德更完善的服務,也將陸續推動寺務改革,期許十方信眾繼續給我們支持與鼓勵。 本寺所建之建築形式、動土時辰、方位皆在濟公師父所指示下一一完成,更感念十方信眾一磚一瓦,出錢出力協助本寺興建工程。

保濟寺: 保濟寺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