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創造的載體:探索博物館策展詳解

博物館學系列叢書包含了博物館政策、友善平權議題、策展規劃、觀眾研究、智慧博物館與博物館管理等六大主題,希冀對博物館學相關議題進行完整的論述,以彰顯黃光男教授長期以來在博物館界與學術作育英才之重大成就。 針對館藏物件進行管理、保存修護與研究是今日策展實務中相當重要的工作面向。 策展人還需要相當務實、靈活、善於交際並具備各式各樣的公眾交流與學習技能;善於與同事、供應商和利害關係人士溝通;專案管理與組織;人員管理;財務管理與商業活動;以及科技的使用與數位產品管理等。 有許多策展人不僅積極倡導並鼓吹他們的工作在促進公眾參與和學習方面的價值,同時也不吝表達他們對這項工作的承諾。

為祝賀黃光男教授八十歲大壽,表達對教授深厚貢獻之敬意,由主編們邀請博物館領域的專家、學者,撰寫學術研究及個案實踐的精彩文章,並彙整成六個主題成冊出版,延續教授致力推廣藝術人文教育的理想與精神。 博物館訴說著國家、土地與人民的故事;緊密連接著彼此共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並一代代的傳承。 博物館也是激發靈感與創意之源泉,透過館內外不同形式與內容的展覽,與各式各樣的教育活動,滿足民眾的學習需求。 臺灣目前約有近 600所不同規模、型態與主題的博物館,提供了民眾教育、學習、娛樂、休閒上的各項需求。 依政府統計顯示,我國每二位民眾,即有一人在過去一年中,至少參觀過博物館與美術館一次以上,顯示博物館已是民眾重要的文化與休閒活動選擇。 臺灣博物館擁有如此巨大的活力與影響力,是博物館從業人員數十年來競競業業,努力付出所累積的成果。

意義創造的載體:探索博物館策展: 管理學(六版)

友漁循環眼鏡,使用台灣廢棄漁網再生製作,希望透過再生材料加值,推動更全面的漁網回收,減少成為海洋廢棄物的機會,並建立循環系統,用折抵換購的方式,鼓勵大家將眼鏡寄回來再生成新材料,完成真正循環經濟。 特色為弱酸性,親膚且具保濕功效,兼具洗感及美學的軟性皂,如藝術品般地融入日常。 參展作品精選來自台灣、澳門、香港、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共百餘件當年度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得獎作品。 此外,頒獎典禮將於12月2日晚間7點登場,屆時將揭曉象徵最高榮譽的「年度最佳設計獎」及「年度特別獎」得主,典禮實況將於金點設計獎官方YouTube頻道,中英雙語同步直播,最新消息可鎖定金點設計展官網及社群平台。 此外,亦翻玩大眾熟知的「石頭火鍋」,以傳統方式取代前衛作法,拾人與山林最初的接觸,與泉水女神相會的地方,升起火苗分享彼此對生活感受,讓過去的料理手法和最接近自然的烹飪方式,走入尋常,讓體驗像是入夢與萬物對話。

本次展場空間設計上,延伸自設計師楊士慶操刀的典禮主視覺,其中的指紋圖像轉化為一道道漣漪,透過地面圖像或一系列弧形展桌陳設,從入口處向場內遞進,像是創意想法的層層發散,也象徵設計不斷擴散的影響力。 2022金點設計展於11月29日至2023年3月26日在台灣設計館03、04展間正式登場。 若您要辦理退貨,請先透過PChome Online線上購物客服系統填寫退訂單,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 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策畫展覽包括「原住民的幽默感」(2018,暨南大學校園)、「伊達邵文化紀實」(2019,伊達邵部落)以及「離鄉∕返鄉」(2020,暨南大學人文藝廊)等。 余青勳 Ching-Shiun Rita YU 德國弗來堡大學藝術史學系碩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 曾任職於故宮博物館書畫處專案助理、台北當代藝術館助理研究員、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博物館生涯工作內容包括:展覽策劃、教育推廣、研究、典藏與出版。 現為臺南市美術館研究典藏部主任、美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覓南美》雙月刊主編。 現以南美館修復與研究之成果,統籌規劃結合藏品近用與藝術史再發現之展出。

意義創造的載體:探索博物館策展: 動態設計全方位! 設計竅門一次搞懂

個人以博物館人為終身職志,退休之後能再促成本叢書的付梓,正象徵著薪火相傳,一代接一代的寓意。 德國弗來堡大學藝術史學系碩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研究所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行政碩士。

意義創造的載體:探索博物館策展

普遍來說,在過去50年間,博物館策展人人數的成長速率並未和其他博物館人員同步。 策展人員在博物館中所佔據的比例根據博物館本身特殊的性質而會有所差異:取決於組織的宗旨與目標,一間博物館可能會更看重研究的重要性,而需要聘請更多具備特定學科專業的策展人。 雖然我們所理解的博物館功能在現代社會發生了變化,但新博物館學運動的完整理念其實並未完全落實在所有的博物館與館內所有的部門之中。

作者簡介 蘇瑤華 Yao-Hua SU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研究所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行政碩士。 現任師大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與師大美術館籌備處副主任,同時擔任教育部前瞻顯示科技跨域應用計畫臺師大藝術場域建置計畫之協同主持人。 研究領域包括美術館創新、國際展覽交流、創意群聚與都市再生、社會參與藝術及公共藝術等;曾任《現代美術學報》主編,文化部專門委員、亞洲現代美術館副館長、臺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總監、富邦藝術基金會總幹事等。 呂佩怡 Pei-Yi LU 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人文與文化研究博士。 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研究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分為兩個主軸:一為美術館之外藝術實踐與策展,包括機制批判、公共藝術、藝術與城市、社區∕社群∕社會參與、文化行動等。 另一軸線則為當代策展,關注展覽史、策展理論研究,以及透過策展實踐來回應檢視研究。

許多作者認為這項運動的主張只獲得不同國家、組織與博物館人員零星的採用,並呼籲各方應更加努力落實更多工作,以打造開放而兼容的組織,積極地為全體社會提供服務。 而當每位觀眾踏入展場、站在漣漪圖像的中心時,整體意象彷彿引發效應的瞬間,象徵著每位觀者的到訪,都將與展覽本身產生激盪。 對此,策展團隊也在展場空間末端,特別規劃了「創意疊加」一區,設置一道黑板牆,開放觀眾用粉筆繪畫,讓觀眾的回應成為展覽空間創作的一部分,而黑板較難完全擦拭乾淨的特性,也讓每次創作的痕跡得以持續疊加,隨時間共同累積出豐富的創意激盪。

如今,大多數的博物館都鼓勵公眾的參與以及與公眾間的對話,策展人不再被視為唯一的專家權威,他們現在的職責是尋找各種方式呈現多元觀點,並在他們策畫執行的展示與活動中開放空間容許個人意義的表達。 博物館策展人有可能是一位歷史學家,但他基本上仍必須能敏銳覺察當代的發展、趨勢和社會問題,以讓博物館的館藏和工作能與更廣泛的人性及現代觀眾的生活與關懷相呼應。 的確,這項技能在現代社會已經相當普遍,徵才時的職務描述甚至不需要再特別提及這項能力。

本書集結關注博物館策展議題的實務工作者、專家,與學者,探索當代博物館策展的視角,試圖理解 策展中的意義創造,與策展意圖、機構定位與策略,和觀眾社群溝通之間的多方關聯。 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博士,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博物館與文化資產學程 Bachelor of Honors with First Class,現任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助理教授。 從傳統教育目的出發,到當代策展的型態多變,「博物館」作 為對公眾開放的空間,反而有類似接觸地帶(contact zone)的意味。 在此,不同的文化群體相遇,不只多元觀眾、社群、館員的匯集, 連館外的社會、政治、文化、跨學科等脈絡,也在場域中交會,使 策展成為意義創造的載體,我們得以在百花齊放的策展風景中找出一些線頭。

意義創造的載體:探索博物館策展

然而,未來的博物館策展人所需要具備數位科技與虛擬平台方面的知識與專業技能,遠遠超出僅僅只會「使用電腦工作的能力」。 事實上,博物館的活動與展品詮釋並不只發生在實際的館內空間,而是擴及至虛擬空間與公眾領域之中,這為博物館的內容與觀眾參與創造了全新而豐富的機會。 博物館策展人將需要接收並回應來自科技發展、未來潮流與虛擬展示及交流方式的挑戰,並據此調整博物館的活動產出。 策展人在進行學術研究以及與歷史文物、過往生活及文化相關的溝通理解上,仍扮演了相當重要且關鍵的角色。 有時,他們作為文化與遺產守護者的角色,會因為更引人注目的博物館展覽與專案活動而受到忽略。 但若沒有策展人從事與物件的蒐藏、保存維護、管理及研究相關的這些其他工作,這些耀眼的成果也不可能存在。

  • 呂佩怡 Pei-Yi LU 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人文與文化研究博士。
  • 這是一項 重大的人文工程,必須仰賴熱心且專業的博物館人全心的投入,才能得到成效、並獲得大眾的支持。
  • 研究領域包括美術館創新、國際展覽交流、創意群聚與都市再生、社會參與藝術及公共藝術等;曾任《現代美術學報》主編,文化部專門委員、亞洲現代美術館副館長、臺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總監、富邦藝術基金會總幹事等。
  • 博物館策展人有可能是一位歷史學家,但他基本上仍必須能敏銳覺察當代的發展、趨勢和社會問題,以讓博物館的館藏和工作能與更廣泛的人性及現代觀眾的生活與關懷相呼應。
  • 本篇我們將帶大家走進位在台北的 ZÁBU,感受呼應展覽「行路(獵徑)」所設計的餐食主題〈獵人的夢〉,飲食過程化為夢般的場景,深入「在呼吸」狀態。

德國設計團隊Urban Drivestyle與台灣的微笑元素創意概念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UNI MOKE」,為一款具電力輔助的復古鋼管自行車,造型設計獨特吸睛,創新打造了適合城市通勤及戶外騎行的短程代步工具。 本次展出的國際作品一樣精彩,如日本百年刀具大廠貝印株式會社(Kai Corporation)的拋棄式刮鬍刀「PAPER RAZOR™」,以堅韌紙材結構完全取代塑膠,輕量便攜、容易組裝,極富創意且環保永續。 因此,她呼應頒獎典禮主題「THUMB-STOPPING CREATIVE」象徵著好的美學及設計,能讓人在資訊量爆炸的當代,為其思維及創意「停下手指」,進而動身思考與沉浸感受,本次展覽將此主題概念具象化,讓展場化身為沉浸體驗設計的場所。 今年金點設計展再度由曾令理擔任策展人,繼去年操刀金點設計展「UPLOAD」,成果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日本優良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等大獎肯定,本次也企圖帶來嶄新觀展體驗。 曾令理表示,雖然今日我們隨時可透過網路快速獲取資訊,但也往往以手指取代了親臨探索與體驗,跳躍式的瀏覽更讓人少了時間沉澱與累積,因此期待觀眾能藉實體展出,專注欣賞得獎設計的細節及背後巧思,感受每位設計或創作者背後投注的時間與心力。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