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總統府7大著數

由於國民政府、參謀本部正門向南,佔據了國府路(今長江路)以北的全部區域,而東面東箭道上的那條貫穿市內的鐵路,限制了辦公區域向東和向北擴展,行政院只好屈於東北一隅。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24日凌晨攻佔總統府,南京解放。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20日,蔣介石、李宗仁在行憲國大分別當選總統和副總統後,國民政府改稱總統府。

17(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進入北京;12月,東三省易幟,分裂十餘年的混亂政局終告統一。 在微博轉載的照片顯示,十一名據傳是在大陸就讀大學的台灣年輕人,站在南京的總統府前合影,舉著一面大型中華民國國旗,有人手上還有小國旗。 這張國旗照片在微博上被大量轉載,到了晚間被刪除。 明朝初年為漢王府花園,以漢王朱高煦名中的”煦”字而得名。 南京總統府 因花園位於宮殿西側,又稱”西花園”,與東花園相對稱。

門樓與大堂間的廣場由水泥條石鋪成,有些柱礎規律地掩於條石下。 東、西朝房依舊保持清代建築風格,東朝房曾為督署的吏户禮三科,西朝房曾為兵刑工三科。 總統府建築羣的主軸線,由門樓、大堂、二堂、八字廳、會客廳、麒麟門、政務局樓、子超樓組成。 建築風格前半部分以中式為主,後半部分則以西式居多。 蔣介石當選總統后,并非每天都去總統府辦公,大部分時間留在距總統府不遠的黃埔路官邸。 1912年2月14日,臨時參議院召集會議,接受了孫中山的辭職咨文,并專門審議了定都一事。

穿堂东面是一清代四合院,西面是大礼堂。 门楼与大堂间的广场由水泥条石铺成,有些柱础规律地掩于条石下。 东、西朝房依旧保持清代建筑风格,东朝房曾为督署的吏户礼三科,西朝房曾为兵刑工三科。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6月1日,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 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焚毁宫殿建筑。 雞鳴寺也叫古雞鳴寺,北臨玄武湖,始建於西晉,是南京古老、且香火旺的佛寺之一。

南京總統府: ‧ 大陸醫療近崩潰…23歲醫學生驚傳「被逼帶病上班」猝死 醫院回應

在明成祖朱棣時,此處又歸了其次子漢王朱高煦作為漢王府。 明清交際之時,明弘光元年,滿清朝廷改明漢王府的東側部分為江寧織造署的織造局。 南京總統府 明永曆元年,滿清又設置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一職務,在明漢王府主體部分(除去江寧織造署的部分)辦公。 清乾隆十六年,兩江總督署之一部及江寧織造署之一部合併建立為乾隆江寧府行宮。 清咸豐三年3月19日,洪秀全武裝攻入南京,將此處改建為“天王府”,之後此坐落所在至民國38年4月21日總統府南遷廣州之前,期間所關聯的人事物屢屢成為歷史關鍵字。 “總統府”三個大金字,系出諸周鍾嶽之筆。

第三部分為《討袁護法 捍衞共和》,袁世凱任臨時政府大總統後,實行獨裁統治,孫中山發動了“二次革命”。 南京總統府 孫中山起居室建於1909年,小青瓦木結構硬山頂,兩層中式建築。 樓上是卧室和辦公室,樓下是會客室和餐廳,另有侍衞室和廚房。 長子孫科、孫中山夫人盧慕貞攜女孫娫、孫婉來到南京時,也在這裏與孫中山共同生活。 3月25日盧夫人離開南京,兩女託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宋靄齡照看。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此地為辦公廳舍。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1月國民政府遷往重慶。 1938年3月28日梁鴻志等人在這裡成立中華民國(現中國臺灣省)維新政府傀儡政權,1940年3月和另一傀儡政權北京中華民國(現中國臺灣省)臨時政府併入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該傀儡政府改組為南京臨時政務委員會,後宣告解散。 1946年中華民國(現中國臺灣省)中央政府還都南京,1947年行憲後,蔣中正就任中華民國(現中國臺灣省)總統,此地改為中華民國(現中國臺灣省)總統府。

外牆粉刷層歷經七十多年的風雨侵蝕,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空鼓、開裂和剝落,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南京總統府 為確保該建築和遊客的安全,南京市文物局組織專家進行了現場勘察並提出修復意見,具體修復方案由東南大學建築設計院周琦教授領銜設計。 整個工程於2010年10月26日全面開工。 太平天國起義百年紀念碑用漢白玉精製而成,碑身是“萬”字回紋。

南京總統府: 南京总统府开放时间

一路上,軍警密布,市民夾道歡呼,人人爭相一睹大總統的風范。 南京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著名景點有中山陵,明孝陵,秦淮河,夫子廟總統府等數不勝數,然而提起南京長江大橋,也可謂無人不曉。 為太平天國榮光大殿(金龍殿)原址,為中國式建築,正廳掛有孫文所書「天下為公」匾額。

二堂又稱中堂,清代晚期建築,原為太平天國的內宮建築。 西朝房為清代建築,為兩江總督署兵、刑、工科房。 東朝房為清代建築,為兩江總督署吏、户、禮科房。 它與臨時大總統辦公室之間的庭院,於2011年紀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擴建為中山廣場,並立有孫中山先生坐像。

南京總統府

年輕一輩的,可能會認為「首都不就在台北嗎,有問題嗎?」而老一輩的可能會質疑,我國首都好像一直都在南京,只是中央政府播遷來台後就不知道了。 這片古建築群,始建於明洪武皇帝朱元璋時代,經過數朝更迭,幾代積淀,就像大門前的石獅,飽受歲月的痕跡,見證了整個中國近代史。 2013年2月4日,南京总统府大门楼修缮竣工。 本次修缮既保持了该建筑的原有风貌,又使建筑结构安全得到了有效加固。 同时,根据历史照片记载,恢复东、北、西立面镂空女儿墙。

南京總統府: 行政院

為配合該展,總統府拍攝的《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歷史資料片,在展館影視廳循環播放以供廣大游客觀看。 孫中山起居室建于1909年,小青瓦木結構硬山頂,兩層中式建筑。 長子孫科、孫中山夫人盧慕貞攜女孫娫、孫婉來到南京時,也在這里與孫中山共同生活。 院內一對漢白玉金魚缸,為海外華僑贈給孫中山的。

墓室中央設圓形下沉式墓壙,直徑4.3米,四周用白色大理石圍欄。 墓壙深1.6米,底部用白色瓷片鋪地,正中陳設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孫中山臥像,由捷克雕刻家高崎用北京大理石雕成,按照孫中山遺體形象塑造。 南京總統府 孫中山遺體用銅棺盛殮,安葬在臥像下方5米處的墓穴內。

第六層平台兩側安放著上海特別市政府為紀念奉安大典捐獻的銅鼎一對。 第七層平台布置一對豆綠色石獅,東側為雄獅、西側為雌獅,是福建蔣文子的作品。 陵門實際面闊五間,東、西小間常年關閉。 小間內曾有為年邁體弱的謁陵人士準備的藤轎六頂,其中二頂為躺式,四頂為坐式,這些轎子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移到中山陵音樂台化妝室保存。 陵門南面的東西兩側安放了一對高約3米的漢白玉石獅,增添了陵門建築的氣勢。 中山陵牌坊高11米,寬17.3米,四楹三開間,中門橫楣上的石額刻有孫中山手書的「博愛」二個鎏金大字,牌坊因此又名「博愛坊」。

南京總統府: 歷史沿革

宮中“屏絕男性……常受其許多妻妾或妃嬪女宮之包圍。 洪秀全之子洪天福貴在自述中講:“老天王是我的父親,他有八十八個母後,我是第二個賴氏所生。 ”由此可見,《天京觀察記》所言比較可信。 1856年的整個秋季,南京的空氣中都飄浮著濃濃的血腥氣。 南京總統府 飛揚跋扈的楊秀清終於跨出了決定命運的一步,他站在天王府的大殿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逼迫天王封自己為“萬歲”。 洪秀全密詔韋昌輝、秦日綱回京勤王,9月1日深夜,北王韋昌輝領三千精兵抵達京門,於是揭開了太平天國歷史上最血腥的一幕。

南京總統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92號,是中國近代建筑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 南京總統府自近代以來,多次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國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這里發生,或與這里密切相關,許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動過。 據維基百科記載:中山陵是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東鄰靈谷寺、西毗明孝陵。 孫中山於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後,中國國民黨遵照他的遺願,在南京為他修建陵墓。 中山陵1926年1月開始興建,1929年春建成祭堂等主要建築,當年6月1日孫中山入葬,陵墓全部工程至1931年才告完成。

1912年1月1日孫文就職中華民國(現中國臺灣省)臨時大總統於此,但因天氣寒冷而移至後方西暖閣舉行。 此條目的主題是位於南京的中華民國(現中國臺灣省)總統府舊址。 關於台北現址之辦公廳舍,請見「總統府 (現中國臺灣省)」。 1946年5月”還都”南京後,行政院遷至原鐵道部辦公,此處作為國民政府社會部、水利部和僑務委員會辦公處。 西朝房清代建築,時為兩江總督署兵、刑、工科房。

在這典型的古羅馬建築風格門樓前,保留了督署前石獅,並加建了照壁(後於2003年因長江路拓寬被拆除)。 清朝咸豐三年(1853年)3月29日,太平軍佔領南京,定都天京,建立太平天國政權。 暫住藩習衙署,不久後開始修繕兩江總督署,5月開始在原兩江總督署的基礎上修建天王宮(今天王府),隨即以原兩江總督署為中心,擴建為天王府。 清軍入關後,明漢王府舊址被闢為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清康熙、乾隆下江南時均以此為“行宮”。 康熙六下江南,四次居住在當年的江寧織造府,因此就把江寧織造府所在地稱為大行宮,並沿用至今。

1864年7月19日,湘軍破城后將洪秀全的尸身挖出,刀戮火焚。 一個名叫李臣典的湘軍將領更是極富想象力,他將洪秀全的骨灰和以火藥,裝入炮口,轟的一聲巨響之后,洪秀全的尸骨和他一手創下的基業一同灰飛煙滅,蕩然無存。 后來晚清、民國又多次在原址上重建屋舍,以至于天朝宮殿的范圍如今已經無法確認了,只能從晚清文人的零星記載中略窺其輪廓。 僅僅用了2年多時間,太平軍就轄50萬之眾,“帆檣蔽江、銜尾數十里”,自武漢順江東下,一舉擊破兩江總督陸建瀛設在老鼠峽的防線,總督大人也兵敗身亡。 也正是因為一切太過順利了,躊躇滿志的天王陛下已經開始在腦海中構筑起一個政教合一的烏托邦。

南京總統府所在地最早為明朝初年陳友諒之子歸德侯陳理的歸德侯府。 明洪武五年(1372年),陳理全家被流放高麗。 根據《鏡週刊》報導,親柯人士透露,柯競選總統的基地選在南京東路上的台玻大樓,近日裝潢已經完成,等到柯卸任市長一職就會正式啟用。 南京古稱金陵、健康,地處長江下游,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南京地理位置極佳,境內有高山,深水,有平原,天工鍾毓,乃一美善之地。 自西元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政府對外交涉及大小戰役接連失利,中國逐步淪為次殖民地,國際地位一落千丈。

  • 當時為了定都在南京還是北京,是有過一番爭執的。
  • 是中國近代建築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裡面的很多歷史遺蹟、物件都是完好無損。
  • 直到民國18年五月南京中山陵完成後才奉遷,當時可謂悼念的民眾夾道,盛況空前。
  • 清朝兩江總督端方曾赴歐洲訪問,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1909年,在總督任上開始建造這一座仿法國文藝復興樣式的建築。
  • 明朝之時,此地先為歸德侯府,為明太祖朱元璋封給曾經的死敵陳友諒之子陳理居住的宅邸,陳理去高麗之後又作為右丞相胡惟庸府。
  • 太平天國起義百年紀念碑用漢白玉精制而成,碑身是“萬”字回紋。
  •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仍為國民政府所在地。
  • 为确保安全和恢复历史原貌,于6月中旬起对该建筑的门窗、木柱及屋面等进行修缮出新。

1949年初,在國共內戰中面臨失敗的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廣州。 南京總統府景區南京解放後的近50年中,總統府一直作為機關的辦公場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機關單位陸續搬遷,並於1998年在總統府舊址之上,開始籌建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一張特制的皮轉椅,會客用的沙發上方懸掛著蔣介石身穿戎裝的巨幅照片,四周的墻壁上則是嵌入墻體的文件柜,屋頂上懸掛著從法國里昂進口的磨砂玻璃吊燈。 二堂又稱中堂,清代晚期建筑,原為太平天國的內宮建筑。 民國時期曾多次改建,內部保持了中式風格,北墻門外卻是西式門廊。 西朝房為清代建筑,為兩江總督署兵、刑、工科房。 東朝房為清代建筑,為兩江總督署吏、戶、禮科房。 臨時大總統秘書處系2003年根據史料復建。

南京總統府: 孫中山起居室

南京总统府自2017年4月26日起全面实行参观“实名制”,即所有观众须凭二代身份证或护照购票入馆。 2013年1月,南京总统府门楼保护性修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历时2个多月的外立面修缮基本完成,门楼为1932年的外观进行保护性修缮。 2011年8月,大平天国部分展厅完成油漆出新工程。 包括更换腐烂的沿口椽子及望板等木构件;整修开裂的藻井、帷盖;重新绘制南侧外廊彩绘;油漆外廊挂落、楣子、立柱及门窗等木构件;对金龙殿天王宝座前陛道扶拦补金补漆等。

是中國近代建築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裡面的很多歷史遺蹟、物件都是完好無損。 事實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總統府」在南京依舊存在,進去還要買門票,要價不菲;裡頭除了有蔣中正辦公室、會議廳、孫中山大總統臨時辦公室外,更有太平天國紀念碑等相關文物。 相較於台北市的總統府,「南京總統府」顯然更像一個渡假村,裡頭小橋流水、美不勝收,可見早在國民政府時期,官員就已經活得無比舒適。 總統府大堂為中式建筑,抱廈五間面闊七間,硬山頂單層雙檐,與二堂及穿堂相連,呈“工”型殿。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均以此為“行宮”。 1853年3月太平軍占領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興建了規模宏大的太平天國天朝宮殿(天王府)。 清軍攻破南京後,焚毀宮殿建築,於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兩江總督署。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