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萬和宮5大伏位

期間並伴隨誦經祭祀、祈安遶境、文化嘉年華等活動,其中遶境係由行宮出發,行經萬春宮、台中火車站等地,約於中午抵達樂成宮,下午再由樂成宮出發返駕行宮;文化嘉年華則包含展覽、市集、戲劇及陣頭表演、媽祖電影放映等。 民國八十四年四月設立,典藏豐富,蒐集台灣舊時生活與禮俗節慶所使用的器皿文物,見證犁頭店歷史之廟宇傳承古物,極富社教功能與文化意義。 「字姓戲」和穿木屐踩街,是萬和宮的兩大重點活動,也是全省獨一無二的特色;除外,萬和宮文教基金會的年度活動不斷,包含二零零九年中秋節同樂晚會、「轆溪風情南屯地區陶藝家聯展」、發放信眾子女獎學金、第二屆萬和美展徵件,和冬季消災祈福法會等。 萬和宮不只是南屯地方的媽祖信仰中心,更是帶動台中市成為文化、教育與經濟的推手之一。 雍正四年(西元一七二六年)由張國之子張嗣徽捐贈廟地現址,由犁頭店地區張姓以外的廖、簡、江、劉、黃、何、賴、楊、戴、陳、林等十一姓氏,鳩資建廟,於同年九月二十日完竣,並將廟定為「萬和宮」,希望藉由祭拜媽祖,保佑不同族群能萬眾一心,和睦相處,共謀地方發展。

南屯萬和宮

古匾在1945年以前有十五面,其中於三川殿七架桁下「福蔭全臺」匾額乃雍正年間建置,為台中年代最早匾額。 廟內還有張國祿位、昭和年款銅鐘、道光年款鉎鐵大鐘、鉎鐵金爐及「德媲媧皇」匾額這五件古物,2016年被台中市文化資產處列為一般古物。 老二媽神像為軟身神像,是以真人頭髮表現似民間閨女一般的盤髮,腿部雕刻精細,小腿部位鼓起有肌肉感,著繡花弓鞋,也列為台中市文物資產。 2017年7月14日至16日間則由臺中市政府與鹿港天后宮外之六間廟共同發起舉辦「台中百年媽祖會」,六廟之媽祖依照百年前座次駐駕於台灣體大體操館前行宮,鹿港天后宮之位置則空下。

南屯萬和宮: 景點介紹

又為維持此文資身分,樂成宮管理階層要求十八庄配合,遂使2018年發生「鬧雙胞」之事件,樂成宮、十八庄同日分別辦理繞境,而十八庄繞境起點(稱之為「頭庄」)的烏日下哩仔東女慈聖宮未能循往例迎請到旱溪媽祖參與。 2020年時樂成宮再次阻撓迎請,東女慈聖宮遂於迎請完各廟神後,架設「天臺」及神位迎請樂成宮媽祖降靈,卻遭樂成宮於官方Facebook上質疑此活動「假借」樂成宮名義,再次引發爭議。 這些庄頭涵蓋臺中市烏日、大里、太平、霧峰、東區等行政區,有「旱溪媽祖蔭外庄」(庇蔭其他村莊)的美譽。 遶境南屯時,南屯的萬和宮媽祖神轎會前往迎接;大里地區則有「十八庄遶透透,大里呷中午」的俗諺。 最後回到旱溪時,當地民眾舉行大拜拜,在1954年報導時記者稱該日為「全市最熱鬧的一天」。 後來喀哩、石螺潭和溪心垻移到同一天,大里也改到二十三日。

  • 2005年,樂成宮聘請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正珍等學者及地方文史工作者隨隊採集遶境活動,以一年時間田野調查及訪談耆老,並出版相關書籍。
  • 2005年在後殿二樓左正殿增設月老殿,同年12月新製的青斗石石獅安座。
  • 然現代社會宗族制度薄弱,「字姓戲」多已名存實亡,而萬和宮卻仍保有這濃厚的酬神賽會。
  • 溫宗翰認為現象上十八庄之間彼此獨立、沒有統合信仰中心、更不以旱溪樂成宮為境主廟,文資登錄過程也有瑕疵,故主張應廢除「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之此一法定無形文化資產,將該民俗正名為「十八庄迎媽祖」並還文化詮釋權於十八庄。
  • 2001年7月18日,內政部核定樂成宮修復經費新臺幣四千五百萬元,先核撥第一期五百萬元。
  • 雍正四年(西元一七二六年)由張國之子張嗣徽捐贈廟地現址,由犁頭店地區張姓以外的廖、簡、江、劉、黃、何、賴、楊、戴、陳、林等十一姓氏,鳩資建廟,於同年九月二十日完竣,並將廟定為「萬和宮」,希望藉由祭拜媽祖,保佑不同族群能萬眾一心,和睦相處,共謀地方發展。
  • 最早臺灣黃麻源自康熙年間由中國大陸移植至嘉義縣溪口鄉一帶,日據時期更因需大量麻袋包裝米、糖以利運送出口,在中部地區更鼓勵種植。

每一顆餛飩雖說不是那種大顆的雲吞,但卻也是一口一個的好滋味,好吃。 南屯萬和宮 廖母聽聞急忙趕至萬和宮,見到老二媽的神像時,老二媽神像從眼中滑落一顆淚珠沿著臉龐流下,廖母見狀便明白自己的愛女已羽化而去。 自此,西屯大魚池便和南屯萬和宮種下不解之緣,西屯廖姓後代更習慣稱老二媽為「老姑婆」,並三年一次恭迎「老姑婆」回娘家西屯大魚池祭拜,此「老二媽省親遶境」特別習俗更被列入「台灣宗教百景」。 南屯「犁頭店」名稱緣起於這裡曾經有許多「打鐵仔店」,專門製造各種農具。

南屯萬和宮: 台灣靈驗的廟靈驗的廟ptt 台灣香火最旺的廟 台灣最有名的廟 桃園靈驗的廟 最靈驗的觀音廟 問事靈驗的宮廟 台灣十大寺廟 台中靈驗的廟

萬和宮多年來謝斗及植斗法會,均在萬和文化大樓地下室餐廳供應素食平安粥,讓信眾分享、吃平安,頗受歡迎。 南屯萬和宮 但從去年2月9日的庚子鼠年植斗法會,顧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採取防疫措施,取消平安粥,改為贈送每人一份平夀麵。 蕭清杰率領董監事,祈求天上聖母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信眾事事如意、閤家平安、福壽綿延、事業興盛、財源廣進。」接著,由彰化朝天堂普銓法師開懺,並偕同蕭清杰及董事、前總幹事張俊鎮到斗燈、太歲殿、光明燈、文昌燈殿逐一灑淨及點燈;誦經團持續誦經祈福,相當莊嚴肅穆。 參拜媽祖的信眾也常會來享用;久仰廖記麵線的古早味多時,但離平時生活的北區實在不近,這次趁著來南屯工作的機會,特地過來朝聖一番。

  • 台中市端午節沒有可供划龍舟競賽的溪流,但台中市發源地南屯犁頭店老街,卻流傳一項兩百多年的踩街民俗活動。
  • 當初會取名為「萬和」便是希望透過媽祖信仰可以凝聚信眾的向心力,儘管居住在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也能「萬眾一心、和睦相處」。
  • 照著解釋看來臺中萬和宮已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古廟了;無意間在古蹟網上看到這座古剎,心中熄滅已久的田調之火突然又冒出零星的火光,馬上整裝出發,前往這座老廟巡禮一番。
  • 這是台中市第一座民間地方文化館,定位為地方歷史暨常民文化館。
  • 自嘉慶年間以來,西屯與南屯兩地規定每逢丑辰未戌年的農曆三月中旬,以西屯組織香陣步行前來恭迎老二媽回祖家大魚池謁祖省親兩天,由南屯人派出當地名的土地公陣歡送,前往西屯區清靈宮駐駕。
  • 早年,旱溪、十甲地方的武館獅陣也跟隨著旱溪媽祖婆遶境,但因時代變遷,在2017年報導時當地僅剩集和堂玉麟金獅陣。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及服務條款。 為推廣地方文史發展,萬和宮決定興建文化大樓,並於民國82年峻工。 1樓為辦公區、2樓為會議廳、3樓為圖書館、4樓為文物館、5樓為麻芛文化館。 正殿供奉老大媽、老二媽、光緒時期的聖二媽、聖三媽等,後殿主祀觀音菩薩,左祀註主娘娘,右奉張國及賴清標祿位,左廂配祀關聖帝君,右廂配祀神農大帝。 小菜的部分我們有點了豆皮、豆包、海帶、傻土豆跟隔間肉這幾樣,豆皮、豆包、海帶一起放一盤,小菜吃起來有著淡淡的滷汁香。

南屯萬和宮: 台中 | 飄浮吧!無論是人還是夢想 益民一中商圈飄浮體驗7/16開跑

阿古帶話到了廖家,廖品娘之母專程趕到萬和宮探視,發現老二媽有淚痕。

南屯萬和宮

二零零九年的活動,首度舉辦千人穿木屐踩街,民眾踩完街後,還可將精美木屐帶回家留念,另贈送民眾印有萬和宮媽祖廟等老街景點圖案的祈福拼圖外,也照往年舉辦穿長木屐競走等趣味競賽,並提供美味可口的麻芛、魚丸湯讓民眾品嚐。 南屯萬和宮 「萬和」寓意,希望藉由祭拜媽祖的宗教信仰,保佑不同族群不分你我,能夠「萬眾一心、和睦相處」共謀地方發展。 嘉慶8年增塑「老二媽」神像舉行開光點眼儀式時,販賣女紅商人在廟前遇見西屯大魚池的廖品娘,受託轉告其父母家門前桂花樹下埋有龍銀,並請父母勿悲傷。 廖女父母返家發現愛女已氣絕,再至萬和宮探視時見神像老二媽留下淚珠,當地人確信廖品娘已化身萬和宮老二媽。 此一傳說演變成農曆3月西屯人迎老二媽回西屯省親遶境活動,在民國101年登錄為臺中市民俗類文化資產。

南屯萬和宮: 推薦頻道

南屯萬和宮又稱為「犁頭店聖母廟」,因當地過去聚集了許多打製犁頭等農具的店舖,又稱為「犁頭店街」,萬和宮的媽祖也被稱為「犁頭店媽祖」;犁頭店媽祖發生過許多神蹟,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老二媽省親遶境」。 萬和宮不只是南屯一帶居民的心靈寄託,更是台中人的信仰中心之一,南屯萬和宮更與中區萬春宮、東區樂成宮、北屯南興宮並稱為「原台中市四大媽祖廟」。 當初會取名為「萬和」便是希望透過媽祖信仰可以凝聚信眾的向心力,儘管居住在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也能「萬眾一心、和睦相處」。 蕭董事長是歷屆服務台中市南屯區最久的區長,為期十四年之久!

廖母聽聞急忙趕至萬和宮,見到老二媽的神像時,老二媽神像從眼中滑落一顆淚珠沿著臉龐流下,廖母萬和宮 志見狀便明白自己的愛女已羽化而去。 此一膾炙人口的傳聞,被列為犁頭店媽祖神蹟之一,也與西屯大魚池結下不解之緣,自嘉慶年代以來,西屯廖姓人氏乃稱萬和宮「老二媽」為「老姑婆」,並且三年一次恭迎「老二媽」回娘家大魚池敬拜,成為當地習俗之一。 為方便信徒迎請祭拜,萬和宮特別在嘉慶八年(西元一八0三年)十一月,增塑「老二媽」神像一尊。 相傳神像完竣,正舉行開光點眼儀式,適有西屯大魚池一名廖姓少女突然去世,其魂魄飛往萬和宮,與一名賣針線化妝品的「什細古 」(販賣針線女紅商人)相遇,請託 「什細古 」帶話轉告她父母不要傷心,並交待門前桂花樹下埋有龍銀二元,可取出使用。 她母親趕至萬和宮探尋,見「老二媽」神像眼中墜下一顆淚珠,遺留於臉頰,知道她愛女已羽化而去。

相傳,清道光四年(西元一八二四年),萬和宮「老二媽」於旱溪媽祖遊庄至南屯時,例行接駕,並相隨遶境南屯老街至田心仔。 遶境完 畢,「老二媽」神轎回返,竟然重如萬鈞,無法抬入廟内,眾信徒不知所措,擲筶得示,以演「字姓戲」娛神,代替遶境,每年自農曆三月廿一日起,由各字姓舉行 三獻禮,並演梨園戲,請媽祖觀賞,始獲首肯,神轎才順利入廟。 萬和宮設有導覽志工隊,為學校、社團等解說犁頭店老街及古蹟。 萬和宮熱心推展公益事業及慈善工作,年年獲內政部表揚,並於民國93年榮獲行政院頒發匾額表揚。 初建小祠祭祀,後犁頭店墾成,街肆逐漸繁榮,乃由張國後代獻地建廟,由居住南屯一帶的張、廖、簡、江、劉、黃、何、賴、楊、戴、陳、林等12大姓氏集資興建,雍正4年(1726年)大廟建竣,定名為萬和宮。

後殿主祀觀音菩薩,左祀註主娘娘,右奉張國及賴清標祿位,左廂配祀關聖帝君,右廂配祀神農大帝。 那種「必吃」、「非吃不可」的類型,但傳統古早味小吃的特色,仍是很值得一試的! 民國七十四年,萬和宮經內政部評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民國八十八年,政府撥款四千餘萬元辦理古蹟修復工程,九十年底竣工,並於九十一年十月廿九日舉行「三級古蹟工程竣工啟用及天上聖母等眾神尊入火安座大典」,盛況空前。 南屯萬和宮 早期萬和宮因欠缺專責管理單位,廟埕被侵佔,民國五十年間,經當時南屯區長林劉連炳、市議員林錫三、地方士紳廖朝樹及里長陳舜仁等籌組,完成「財團法人台中市萬和宮」登記手續,廟務推動步上正軌。 萬和宮處處洋溢著漳泉地區傳統建築風格,為早期漳泉汀嘉潮惠六府人士開發台中盆地,做了最好見證。 建築精細巧思,巍峨秀麗,也藴含了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值得細心品味,進而緬懷先民來台開墾的足跡。

走在台灣中南部大街小巷中,經常與寺廟相遇,寺廟往往與當地最早開發的老街區相連,成為每個社區寄託信仰、資源集散的中心地帶,台中南屯區萬和宮一帶為台中市最早形成的市街,正是這樣典型的聚落。 萬和宮於民國82年6月興建萬和文化大樓,一樓為辦公室及會議室,二樓演講廳,三樓為圖書館、四樓為文物館、五樓為麻芛文化館。 文物館蒐集墾拓犁頭店之農具及衣食住行等文物,為一富含在地文化資源之文物館。 「麻芛文化館」內展示南屯區的歷史軌跡、黃麻輝煌史、珍品典藏、麻芛文化在南屯,以及創意藝廊(提供地方及知名藝術家展覽作品)等五大區域。 這是台中市第一座民間地方文化館,定位為地方歷史暨常民文化館。 廟宇處處洋溢著漳泉地區傳統建築風格,建築精細巧思,巍峨秀麗,也包含了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民國74年萬和宮經內政部評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亦獲交通部遴選為台中市觀光景點之一,民國97年經台中市政府網路票選為台中市新八景之一。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