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nvidia不可不看詳解

但Arm認為高通收購Nuvia,不代表獲得Nuvia可客製Arm架構的授權,狀告高通違反IP授權協議,現在兩者仍各執一詞。 關鍵是Arm商業模式是靠公版架構IP授權賺授權費,並每塊晶片收取費用。 可基於Arm公版架構IP客製(如時脈或核心),但不能修改核心架構本身。 arm, nvidia 買下Arm之後,Nvidia會不會放棄對RISC-V的使用?

  • 不久前傳出新聞,軟銀因為願景基金的業績壓力,想出售 2016 年收購的英國半導體公司 ARM。
  • 這筆併購歷時兩年,最終2022年2月雙方表示,因嚴格監管終止交易。
  • 可基於Arm公版架構IP客製(如時脈或核心),但不能修改核心架構本身。
  • 有趣的是,x86架構巨頭英特爾也是RISC-V國際成員,也對RISC-V架構充滿興趣,因為英特爾有工廠,製造代工RISC-V晶片極有可能會是未來新業務。
  • 正因為眾人都很清楚,Nvidia就是看上Arm的生態系,也因此格外擔心Nvidia併購後,Arm商業模式是否會有所改變?

Arm公司已經花了4年來發展資料中心生態,透過併購,Nvidia就能直接擁有這個資料中心生態系,這是黃仁勳第二個想買的關鍵。 Arm的商業授權模式,提供IP授權給晶片合作夥伴來收取授權費,另外就是OEM代工業者或半導體業者生產Arm相關技術的產品時的特許使用費。 過去4年,Arm的發展策略上,更是大步走出行動裝置領域,轉而大力投資四大領域,包括了資料中心晶片、伺服器CPU、汽車技術架構、邊緣IoT裝置。 日本軟銀集團在2016年以約309億美元買下Arm公司,成為旗下子公司之一,但在今年7月,開始傳出軟銀為了籌募資金,要來支援旗下願景基金所投資的企業,來因應疫情的影響,而有意出售Arm子公司的消息。 而Arm也同一時間展開業務清理,將旗下IoT服務事業群、IoT平臺、企業資料管理事業分拆出來,轉移到軟銀中,自己則專注於半導體IP事業,原訂於9月完成分拆。

arm, nvidia: 美國希望 ASML舊機台也不能賣中國,荷蘭貿易部長不高興了:不能因為施壓兩年就要我們簽字

其實NVIDIA業務飛漲的2020年,本打算以660億美元收購Arm,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晶片公司併購案,差點以一己之力改寫整個半導體業格局。 這筆併購歷時兩年,最終2022年2月雙方表示,因嚴格監管終止交易。 這宗交易已經通過Nvidia、軟銀和Arm三家公司董事會同意,但還需獲得英國、中國、美國及歐盟主管機關的核准,Nvidia自己預估,可能要近18個月才能完成收購。 為了爭取英國政府的同意,Nvidia祭出多項宣布和投資,包括承諾維持軟銀在2016年收購Arm的承諾,維持Arm的公司名稱和品牌,而且Arm的智慧財產權也會繼續在英國註冊。

除了Google高調站在RISC-V這邊,高通最近也與Arm差點擦槍走火。 問題在高通收購新創公司Nuvia,打算自己研發Arm公版架構的自主架構,以提升行動晶片領域的競爭力。 Google意圖也相當明確,不想把Android跟Arm綁定,讓Android系統控制權回歸Google,不再受制於人。 高通與聯發科推出的SoC晶片IP是Android設備基礎,正是Arm架構,可說沒有Arm,也沒有現在Android繁榮龐大的生態,自然也無法為Google提供龐大的服務入口。 近兩年 NVIDIA arm, nvidia 可謂風光無比,2015 年深度學習爆發,為 NVIDIA 業務增速不少,二是虛擬貨幣業務站在風口,對高算力顯卡需求暴增,讓 NVIDIA 顯卡量價齊飛。 NVIDIA 也在 2021 年第三季創造 32 億美元營收,同期相比 42% 增長。

arm, nvidia: NVIDIA 將 CUDA 用在 Arm 架構, 為百萬兆級超級運算領域開拓新局

但是,目前該市場近九成的處理器市佔率,仍然由英特爾 arm, nvidia X86 架構所把控,但隨著業界對於深度學習、大數據處理需求的日漸增長,GPU 在數據中心的地位也日益上升。 高通藉收購修改Arm核心,顯然是動了Arm的蛋糕,加上高通為Arm大客戶,有削弱Arm地位的意圖。 對高通來說,前幾年Arm公版架構設計的不利,SoC能效表現不佳,眾Android旗艦受牽連。

  • 隨著傳統機房在維運管理上愈趨複雜,台灣代駕找來擁有協助企業轉型豐富經驗的 CloudMile 合作,評估導入 Google Cloud 架構,提供乘客更加客製化且精準的代駕媒合體驗。
  • 在這樁收購案中,雙方計畫整合Nvidia的AI運算技術及Arm的生態系,推動AI運算到新興市場。
  • 完全開源後,基於RISC-V架構開發的CPU或SoC等晶片,自然也不會特殊原因出現「卡脖子」。
  • 面對RISC-V的快速增長和走紅, Arm表示廠商對自家公版核心表現十分滿意,即使不能自由修改IP架構。
  • 截至 4 月 26 日的 2021 財年第一財季,NVIDIA資料中心業務營收達 11.41 億美元,佔總營收的 37%。

但NVIDIA並不自行研發 CPU 產品,這方面的壓力或許會小一些。 回到 arm, nvidia ARM,之所以說它是智慧手機時代的基石,是因為絕大部分手機裡的 CPU 微架構,都是以 ARM 指令集為基礎設計的。 由於智慧手機對晶片的功耗和成本有很高要求,所以在設計晶片時,廠商會把 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通訊基頻以及 NPU(神經網路處理器)等模組,集成在一塊,這塊積體電路就叫做 SoC。 我們都知道,智慧型手機最核心的零組件是晶片,比如蘋果 A 系列,高通驍龍系列和華為麒麟系列。 它們本質上都是 SoC,全稱 System on a Chip(單晶片系統)。

接下來,台灣代駕在不斷提供更多元代駕服務的同時,也將逐步拓展跨產業應用,推出結合餐廳美食訂位與地點資訊的「享樂地圖」,將服務範圍拓展至餐飲商家訂位平台,同時也滿足餐飲顧客的代駕需求。 未來,台灣代駕也會持續與 Google Cloud、CloudMile 合作,以雲端力、大數據來優化民眾呼叫代駕、線上訂餐體驗,完善台灣交通與享樂生活圈。 台灣第一家代駕 APP 公司台灣代駕,自 2015 年成立開始,致力提供安全的科技交通服務,創造在地產業價值。

arm, nvidia: 微軟 Win11 正式版 Build 22621.1105 發佈,迎來全新工作列 / 開始選單搜尋樣式

CPU 和原本的 GPU 協同,或能在資料中心獲得更大的增長空間。 X86 是英特爾開發的指令集,在伺服器這樣的高性能計算市場佔據統治地位,長期佔有超過 90% 的市場市佔率。 但在後續幾年和高通、三星的競爭中,Tegra 逐漸落了下風,NVIDIA在智慧手機領域幾乎銷聲匿跡。 如若收購 ARM,NVIDIA便能重新回到智慧型手機競爭中。 事實上,早在 2008 年智慧型手機剛剛興起之時,NVIDIA就推出過基於 ARM CPU 和自家 GPU 的 SoC 產品 Tegra,動作可謂非常及時。

根據Nvidia揭露的資料,這項交易將包含215億美元的Nvidia股票以及120億美元現金,不過,軟銀對Nvidia持股不會超過10%。 另外,根據合約中的額外對價條款,軟銀可能還可再獲得50億美元的現金或股票。 Nvidia還將發放 15 億美元的股票給Arm 員工。 另一方面,Arm母公司軟銀同時宣布,將在Arm會計年度2023(2023年3月31日截止)中籌備Arm的公開股票發行計畫。

隨著虛擬貨幣回歸理性,影響 NVIDIA 顯卡業務,NVIDIA 也在本屆 CES 2023 宣布轉向智慧車自動駕駛,尋找下個熱點。 Google Cloud 提供用戶友善、易上手的操作介面,且無需自行維護基礎架構環境,使得 IT arm, nvidia 人員能專注於創新開發,加速服務上線效率。 選用擁有高拓展性的 Google Cloud Storage 作為雲端儲存空間,並搭配使用全代管關聯資料庫服務 Cloud SQL,減少整體地端機房環境與資料庫管理人力。 不只如此,NVIDIA 甚至有意在 Arm 的英國劍橋總部建立一個新的全球 AI 研究中心,並投資一台最先進的 Arm-powered AI 超級電腦、開發人員培訓設施與一個新創孵化器,來吸引世界一流人才投入醫療、機器人、自動駕駛開發。

arm, nvidia: 善用 Google Cloud 平台四大優勢,打造更多元、創新的代駕服務

在這樁收購案中,雙方計畫整合Nvidia的AI運算技術及Arm的生態系,推動AI運算到新興市場。 事實上在收購 Arm 之前,NVIDIA 還斥資 69 億美元,買下了以色列晶片廠商 Mellanox,也是希望借助後者的乙太網路產品,發展自家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 一些分析師認為,NVIDIA 之所以看中 Arm,是因為雙方業務存在「互補性」。 NVIDIA 擅長圖形處理技術,並在 GPU 市場佔據領先地位;而 Arm 則在 CPU 處理器架構和設計上造詣頗深,兩者合作,可謂是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有趣的是,x86架構巨頭英特爾也是RISC-V國際成員,也對RISC-V架構充滿興趣,因為英特爾有工廠,製造代工RISC-V晶片極有可能會是未來新業務。

雖然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伺服器 CPU 的領導者還會是 x86 指令集,但 ARM 是一個不可小覷的挑戰者。 長期追蹤 ARM CPU 銷售情況的 Hyperion Research 預計,未來五年裡,ARM CPU 在伺服器領域的收入復合年增長率為 64.7%。 可見,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NVIDIA的資料中心業務快速增長,但這僅限於 AI 相關的加速應用。 如上所述,軟體程式要翻譯成 CPU 能理解的語言,才可以執行。 但這個翻譯過程並不是件簡單的事,開發者通常只會針對一兩個平台來做。

arm, nvidia: 使用 Facebook 留言

在經過多國政府提出質疑及出手干預後,繪圖晶片大廠Nvidia及英國半導體設計業者Arm母公司軟體銀行(SoftBank)昨日發出共同聲明稿宣布,在龐大的主管機關挑戰阻止下,將取消 Nvidia和Arm的收購計畫。 伴隨交易取消Arm原CEO下臺,公司也將規劃上市(IPO)。 NVIDIA 聲明這次併購將讓可以讓兩者一舉成為 AI 時代的頂尖企業,但 NVIDIA 強調 Arm 將繼續保持獨立營運與其 IP 授權的商業模式。 整體交易估計將於 2021 年 9 月完成,交易完成後,NVIDIA 也聲明將保留 Arm 位於英國劍橋的總部,並繼續將其知識產權保留在英國註冊。 主要瞄準行動市場的 ARM 指令集,長處是低功耗,本來不擅長高性能的計算。

如今你只能在 NVIDIA 自家的 Shield TV,或是任天堂 Switch 遊戲機內,才能找到它的存在。 能自由部署ISA,RISC-V晶片五花八門,主要為工業領域和物聯網在用,走向消費者似乎還有一段距離。 且「開源不代表免費」,廠商研發的RISC-V晶片也可出售或授權其他廠商,有點Arm的味道。

黃仁勳強調,不會,這類產品已有用戶,而且Nvidia內部也有不少地方採用RISC-V晶片,所以,未來也會繼續投資、繼續採用到產品上,等於Nvidia會是會繼續壓寶在這兩種互相競爭的晶片指令集架構。 Arm執行長Simon Segars 強調,Nvidia很清楚,Arm的商業模式和中立性,是Arm最重要的價值,因此不會輕易改變。 正因為眾人都很清楚,Nvidia就是看上Arm的生態系,也因此格外擔心Nvidia併購後,Arm商業模式是否會有所改變? 尤其Arm將成為Nvidia旗下一個部門而非獨立公司,在媒體會議中,這是最受到關注的議題。

arm, nvidia

因此,開始有廠商基於 ARM 來構建用於伺服器的 CPU。 比如,華為推出的鯤鵬 920 晶片,就是基於 ARM arm, nvidia 指令集。 NVIDIA GPU 長於平行運算,非常適合 AI 的計算需求,但數據中心的計算不止 AI,還有很多其他任務是需要 CPU 來完成的。 大多數數據中心的伺服器,都基於 x86 指令集的 CPU 構建,有 AI 計算需求再加上 GPU 等其他加速卡。

眾所周知,NVIDIA是桌面級 GPU 的「頭號玩家」,佔據了大部分市場市佔率。

一個軟體程式在被執行前,需要先翻譯成 CPU 可以理解的「語言」,這種「語言」就是指令集。 而 SoC 上最核心的是 CPU,它是程式執行的最終執行單元,好比手機的大腦。 如果把 CPU 剝開了看,裡面還有更加核心的「微架構」(又稱處理器架構)。 如今,比起自己造晶片,然後賣給設備廠商,NVIDIA 更傾向於做和 ARM 一樣的事情——「技術授權」。 可自己設計也能與其他公司合作設計,甚至也能買其他公司IP架構,無論哪種都比Arm便宜,就是RISC-V第二個優勢。

隨著傳統機房在維運管理上愈趨複雜,台灣代駕找來擁有協助企業轉型豐富經驗的 CloudMile 合作,評估導入 Google Cloud 架構,提供乘客更加客製化且精準的代駕媒合體驗。 台灣代駕作為台灣第一家代駕 APP 公司,自 2015 年成立開始,致力於提供安全的科技交通服務,創造在地產業價值。 透過一鍵呼叫的簡單操作流程,整合與之合作的餐廳生態圈,台灣代駕確保認證過的專業駕駛能在最短時間內到達指定餐廳位置,安全地將人車一起送達指定地點,期許能為台灣交通把關,提高顧客行車便利性,創造更安全、美好的環境。 中國許多晶片企業近年投入RISC-V架構,出現基於RISC-V架構的新晶片平台。 不過目前RISC-V架構晶片平台進入消費電子產品還為時尚早。 Digital Trends分析表明,RISC-V最大問題就是完全開源造成碎片化。

另一成員NVIDIA也表示RISC-V架構CPU會是GPU業務的好補充,尤其NVIDIA也開始布局智慧車平台,RISC-V架構會是較好的選擇。 不只如此,Arm也開始考慮提升晶片架構IP授權費,提高盈利。 不確定性對Arm來說並非好趨勢,因不是普通科技企業,可左右晶片格局,無論Google還是蘋果,它都太重要。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