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 推薦懶人包

最贴心的是包装内还附赠专属的资料救援服务,不需要额外购买,如果在3年内因为硬盘损坏而无法读取资料时,只要送回原厂就能尝试救回内部档案,在储存重要的的资料时相对安心。 M.2固态硬盘和mSATA区别M.2算是mSATA的后继规格,同样都以小巧的体积为主打,并且除了SATA3.0以外还有PCIe Gen3与USB3.0两种规格可以选择,再加上其支持新一代的NVMe传输协议,传输速度已比mSATA还要快上许多。 4.SSD 50度內就算安全溫度,除非SSD發熱量很高,不然主版內建的散熱片就能應付,不用額外花錢。

m.2 推薦

為了滿足各領域的使用者,其在讀取跟寫入資料部分都下了許多工夫,經過實測在持續讀寫時表現穩定,不會因為快取記憶體滿載就大幅降速。 KINGSTON 所推出的 M.2介面SSD 在包裝內附上了複製軟體,可以將硬碟內的資料原封不動轉移,如此一來在重灌系統時也不需要再重新安裝各種軟體,輕鬆節省了時間與精力。 並且因其主要採用 NVMe協定,不管是桌上型、筆記型電腦或伺服器都能輕鬆安裝,大幅提高讀寫檔案的效率。 然而,玩家們也不要以為讀寫速度高就一定代表著一切,畢竟廠商在測試環境下所獲得的數據都是最佳化的數據,因此仍會隨著玩家自己的電腦規格不同而有差異,甚至某些時候會有可能出現頻寬互相搶來搶去、導致頻寬受限、存取掉速的現象,不過讀寫速度仍是玩家在挑選時,可做為重要評斷的一個關鍵點。 也是因為這樣,一般來說會建議玩家在選擇TLC或QLC SSD時,可以先根據自己的預算或目的做考量,如果預算相對來說較緊的話,可以先選擇QLC SSD使用,或者是即便預算足夠,也可以將QLC SSD拿來做為第二個SSD儲存裝置使用,然後以TLC作為主要系統碟與主要儲存碟,整體上來說會獲得不錯的C/P平衡效果。

我就簡單舉個例子,5千塊的智慧型手機一樣能打電話,能上網,你為什麼要買1萬以上,甚至2~3萬的手機? 接下來,點擊或按兩下「個性化」按鈕以打開聊天功能,然後按下「保存」。 以前SSD很貴,大家對SSD也沒信心,而現在SSD已經是主流了,SSD一定要裝,反而是HDD不一定。 此外,该智能散热控制还能有效降低冷却风扇运转的声音、防止噪音干扰,有助于玩家享受逼真的游戏效果。 顺道一提,品牌强调产品所用的硬件与组件全由内部生产而成,在制作整合方面给予消费者更值得信赖的高品质。

m.2 推薦: 電腦王網站地圖

客服中心 當您使用電子郵件向本網站的客服中心相關頁面所列之聯絡單位表達意見或提出詢問時,我們需要您提供正確的信箱或聯絡資料以做為回覆您的依據。 不同點在於最高資料傳輸速率,SATA-II介面的最高資料傳輸速率為300MB/s,SATA-III介面的最高資料傳輸速率為600MB/s,是SATA-II的2倍。 MS30 為新世代M.2的高速固態硬碟,採用新一代 SATA III 6Gb/s 傳輸介面,擁有絕佳的傳輸效率及相容性。

m.2 推薦

當然,高容量也意味著感人的價格,如果您的預算吃緊,產品也有1TB、512GB、256GB等其他規格可供選擇。 註:由網路上可尋求之經驗文件可知,使用者亦可以透過特殊工具程式來 DIY 內含 NVMe 模組之 BIOS。 此外考量 SATA 頻寬不足之限制,我們建議消費者採購 M.2 SSD 時以 PCIe 規格為優先考量。 除非自身原有設備其 M.2 插槽僅支援 SATA 介面,才需要考慮 SATA 介面之 M.2 SSD。 而在 M key 插槽之前提下,無論是 B+M key 或 M key 之 SSD,皆可順利安裝。

開啟您的筆記型電腦,如果您的電腦正常開機,您看到畫面上所有程式和設定都會像以前一樣(只是現在速度更快了),那麼一切都順利了。 使用EaseUS Todo m.2 推薦 Backup,軟體會在克隆過程中調整新M.2 SSD上的分割區大小。 購買前請以購買當時銷售頁面資料為準自行判斷,該等資訊亦不得作為向第三人為任何主張之依據,包括但不限於:主張市場上有其他更優惠價格之補償或其他請求。 Gen 3 SSD簡單架構圖,從中可發現其主要是由NAND快閃記憶體、DDR記憶體和主控晶片三部分構成。

m.2 推薦: 將內建 M.2 安裝至外接式外接盒。

玩家們可能會時常在網路或論壇上看到「QLC架構的SSD效能比較差、不適合購買」這樣的說法,其實並非必然,架構上來說,SSD並無貴賤之分、只是兩者的定位不同。 在2019年1月,Seagate率先推出NAS專用的2.5吋外形SATA介面固態硬碟,名為IronWolf 110 SSD,今年5月,他們又再度開風氣之先,在臺推出NAS專用的M.2外形PCIe/NVMe 介面固態硬碟,名為IronWolf 510 SSD,希望針對小型NAS環境,提供更高效能的儲存媒體搭配。 十銓 CARDEA A440 極度不推,PS5 台灣還沒推播M.2支援就買來放了,一開始我是用原廠鋁散熱片,結果開放後兩個月燒掉,症狀是 PS5 玩到一半直接關機,再開就找不到硬碟了,用電腦交叉測試一樣偵測不到。 看了一下PCB, 流了滿板的油,原本以為是鋁散熱片上那片黃色的介質導致,送 RMA。 雖說 PCIe Gen4 的效能表現驚人,但去年因普及率不高的緣故,因此並無太多廠商推出 PCIe Gen4 規格的 SSD,而隨著 Intel 第 11 代處理器將加入對 PCIe Gen4 的支援後,可以預期會有更多產品釋出,像這次為大家開箱的三星 980 PRO 就是很好的例子。

支援M.2 NGFF垂直插槽並支援22110, 2280, 2260以及2242固定鎖孔位置,依不同尺寸SSD輕鬆鎖定。 M.2介面的尺寸目前不少,筆者不是專家,只知到用Type xxyy的方式表示(單位為毫米),xx表示寬度,yy表示長度。 例如WD 黑標 BLACK 256GB 是Type 2282,表示其寬度22mm,長度82mm,目前在賣場常看到的M.2 SSD常見的Type有2242、2260、2280三種,AWD-DT-129A轉接卡都支援。 來看看舊電腦想要使用M.2 PCIe SSD必備的轉接卡,筆者購買的是台灣製造的Awesome M.2 NVMe高功率SSD轉PCIe 3.0×4轉接卡(AWD-DT-129A)。

m.2 推薦

此外,本文將進一步地整理出 M.2 插槽於不同設備(主機板、筆記型電腦,以及擴充介面卡)中之相容性分野,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歸納整理之結果,來獲得更多協助。 伴隨著固態硬碟的逐漸普及,以及初代 M.2 PCIe SSD 曾因價格定位到達甜蜜點,得以其高性能價格比而襲捲市場之故,傳統 SATA 介面於頻寬上逐漸顯露其捉襟見肘之態勢。在各種因素之交互作用之下,M.2 SSD 遂成為市場之新風潮。 然而關於 M.2 SSD 其規格型式(至少有兩種主流介面型式,以及與其相關的兩種不同插槽類型,而其中一種插槽尚有三種不同之 介面/協定 相容性),卻成為令消費者困擾不已之難題。 在此我們特別以專文來介紹 M.2 SSD 其規格與相容性之相關知識,如此讓消費者於採買時,可擁有更明確之選購資訊。

m.2 推薦: 選擇合適的固態硬碟 (SSD) 很重要

所以4KB IOPS數值越高,也就意味著作為系統碟下的運算效能越好。 誠然目前 M.2 在普及化階段因應舊有較慢速之規格,而讓消費者產生選購上之困擾。 但伴隨著技術之世代更新(3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之問世,以及 PCIex4/NVMe SSD 形成主流化),許多特殊之例外規則將逐漸被留存於歷史之中。 以此,可見於不久之未來,因裝置不相容而無法正常運作之困擾,將成為絕響。 而目前持有前一世代設備之使用者們,亦可以參考以上列表歸納之建議,來選擇適用於自身設備之產品。 使用過SSD固態硬碟就回不去了,因為傲人的讀取速度讓人難以忘懷,然而速度永遠不嫌慢,M.2 PCIe的固態硬碟又重新定義了傳統SSD的效能速度。

A:為了不要講的太複雜,所以就用簡單的方式來說明,NAND Flash 是快閃記憶體的其中一種,其特性是體積小、儲存密度大、讀寫速度快,執行擦除操作時只需要將整塊擦除即可。 由於寫入速度與擦除速度快,所以比起 NOR 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 更適合用來進行大量的資料儲存。 除了堅固耐用的特色以外,此系列還有高達4TB的容量可以選擇,一顆就能容納裝載所有的資料與遊戲檔案,對於需要大量素材儲存空間的業餘或專業影音創作者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一般來說,硬碟的傳輸速度會以「○○○MB/s」的方式標註在規格上,數字越大代表處理檔案的速度越快。 市面上有許多不同規格的 SSD硬碟,由於各款式的安裝方式有所不一,挑選時請記得先考慮它的使用目的,以確保購買的 SSD 具備對應的連接方式。 現在除了少數數有「大容量」硬碟,例如4TB以上,那你還是要選擇HDD才行,如果是2TB 以內,很多人就寧可選擇SSD了,速度明顯變快,但價格並沒有貴很多,而且SSD通常有5年保。

m.2 推薦: 【Crucial 美光】P2 250GB M.2 PCIe QLC 固態硬碟

举例来说,若单纯只想要当作系统盘使用,128GB已经绰绰有余,但想要多存放一点音乐或照片的话,挑选256GB以上的会比较保险,尤其目前256GB刚好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类。 除此之外,也不妨考虑搭配2.5英寸固态硬盘、外接硬盘等价格实惠的大容量储存设备以增加空间,运用弹性会更高。 本文将给大家介绍挑选M.2固态硬盘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并且精选10款各有特色且有性价比的商品推荐给大家,而其中也不乏西部数据、技嘉、三星、金士顿、威刚等知名品牌。

m.2 推薦

相較於標準2.5吋裝置,輕薄短小占用的機構空間不多,能夠協助產品達成小型化設計。 另外有些人可能曾經困惑的mSATA,Intel設計是電氣與硬體這2個層級,直接相容於PCI-SIG所制定mini PCIe介面,顯著差異是重新定義了腳位。 至於訊號層則是直接取用,或說相容於SATA介面,因此可用頻寬與各項特性無異。 換言之,各式標準mini PCIe介面模組,裝在mSATA插槽上可是不會動作。

雖然整體性能僅是中規中矩,但作為入門的 SSD 購入也算是恰到好處了。 可以透過文章最上方的目錄連結快速找尋到你要的商品活動資訊,當然可以直接點擊目錄最後一個比較表進行查看所有的優惠活動。 m.2 推薦 給於當天優惠活動最後一天廠商的名稱以及優惠活動的數量有多少,最後附上文章連結,文章會再每天凌晨12點半會自動更新,因此不用擔心資訊會錯誤。

故障品送修,須由消費者妥善包裝自行寄送至指定維修點,寄送運費不在保固範圍內。 答:一直以來的標準答案是這樣的:如果用起來沒什麼問題,那就不要更新,萬一更新失敗導致無法開機那就麻煩了。 只要是同等級的板子,其實三大品牌都差不多,主要還是看使用者自己的品牌偏好,不存在誰就是比較好這種問題。

如果使用中的電腦較為老舊、或不清楚它為何種規格的機型,則建議挑選 SATA 類型的固態硬碟會比較安全。 M.2 的尺寸與 SSD 固態硬碟相同,因此這個問題實際上沒有什麼意義。 不過,混淆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與其他消費型 SSD 固態硬碟的尺寸相比,M.2 SSD 固態硬碟相對而言是較新的技術。 M.2 SSD 固態硬碟有兩種類型,分別是 SATA 架構和 NVMe 架構。 當我們討論到有關 M.2 的儲存技術時,我們討論的通常是 SSD 固態硬碟的外觀尺寸。 這種小巧纖薄的尺寸使得它成為筆記型電腦、迷你電腦以及超輕薄筆電等輕量可攜式電腦的理想選擇。

答:簡單講就是C槽不能全滿,最好要留20%左右的剩餘空間比較保險,如果裝到全滿確實會變慢;變熱的問題就是要加裝散熱片。 M.2 SSD的防呆缺口有很多種,常見有B KEY(左邊)、M KEY(右邊)。 如果是桌機使用目前大都是M key,而M.2 SSD 也都有M KEY或 B+M KEY,因此並不太需要注意這個,如果您有興趣詳細了解,請參考這裡。

  • 答:Gen4是2019年以後的CPU才有支援,所如果你是2022年以後的全新電腦,那Gen4或Gen3都可以,主要的理由是現在Gen4 SSD的價格已經降下來了,不像去年比Gen3貴上一倍。
  • 市面上有許多不同規格的 SSD硬碟,由於各款式的安裝方式有所不一,挑選時請記得先考慮它的使用目的,以確保購買的 SSD 具備對應的連接方式。
  • 生技公司高端及「母公司」基亞涉股票內線交易、非常規交易等案,檢調約談基亞生物科技董事長張世忠等共18人。
  • 國民黨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候選人王鴻薇表示,當初護航高端的人現在都推薦民進黨候選人吳怡農,吳之前有無任何反應?

此外,科技的進步使以往價格昂貴的商品已變得十分優惠,讓許多喜歡自行組裝電腦的使用者,都會選擇配一顆來安裝系統或是儲存資料。 答:可以,有些人只有安裝一顆SSD並沒有傳統硬碟,這樣當然也可以,但這只比較適合沒有重要個人資料的使用者,SSD故障是無法資料救援的,所以您的資料如果很重要,建議還是要存在HDD比較保險。 因此大部份的使用者還是會再加裝一顆1TB的傳統硬碟(D槽)放個人資料檔案。 m.2 推薦 一向以儲存媒體為主力商品的 WD,將硬碟系列以顏色區分出不同用途,這款俗稱藍標的 M.2介面SSD 不僅在讀寫檔案時非常穩定,而且消耗的電力也很低,主要提供給沒有特殊需求的一般電腦用戶。

m.2 推薦: Razer Leviathan V2 Pro 電腦 soundbar 會追蹤你的頭部來調整 3D 音訊效果

三星自家研發的 Elpis 控制器,可支援 PCIe Gen4 x4,封裝表層採鎳塗層處理,能帶來更好的散熱效果。 本次的主角 Samsung 980 PRO,它也是三星推出的首款消費級 PCIe Gen4 規格的 M.2 SSD。 SATA 與 PCIe 兩種規格的 SSD 雖說在效能表現上都較傳統 HDD 來得更出色,但兩者實際的存取表現卻也存在著不小的落差。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公司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MP33 M.2 PCIe 固態硬碟採用高速PCIe Gen3 x4 介面,是講求速度需求的玩家升級電腦/筆電首選。 註:筆記型電腦之實際 M.2 SSD 硬體介面相容性,將依各原廠之設計而有所差異,建議先與原廠取得技術支援後,再行選購安裝。 造成 M.2 m.2 推薦 SSD 無法正常運作之第一層原因,在於「硬體介面」之不同。 上文已說明了 M.2 可以涵蓋原本 PCIe、SATA 或 USB 之裝置,而 SSD 原本採用硬體介面的不同(PCIe 或 SATA),形成了 M.2 SSD 安裝後無法相容運作之主因。 我們在此整理出市面上流通之 M.2 PCIe SSD 以及 M.2 SATA SSD,來加以歸納探討。

  • 只要是同等級的板子,其實三大品牌都差不多,主要還是看使用者自己的品牌偏好,不存在誰就是比較好這種問題。
  • 來看看舊電腦想要使用M.2 PCIe SSD必備的轉接卡,筆者購買的是台灣製造的Awesome M.2 NVMe高功率SSD轉PCIe 3.0×4轉接卡(AWD-DT-129A)。
  • T客邦由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 在本文中將介紹挑選 M.2介面SSD硬碟時需要注意的細節,並且精選10款各有特色的商品推薦給大家,而其中也不乏 Western Digital、GIGABYTE、Intel、SAMSUNG、KINGSTON 等知名廠牌。
  • Seagate FireCuda 530提供最高7.3G/s 的讀取速度,6.9G/s 的寫入速度 (因容量大小而有所不同),除了能提供極致效能的體驗外,在售後與資料救援方面,也提供了免出門、免運費的專人到府收送以及三年的資料救援服務,讓消費者可以全心專注於遊戲、創作上。
  • 目前在市面上可以購買到附加散熱片的款式,安裝在桌上型電腦後不僅能大幅增加散熱效率,其讀取及寫入速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可以縮短傳輸檔案的時間;除此之外,由於採用品質極佳的主控晶片與顆粒,故障率也極低,著實是一款可靠又耐用的商品。

我們快速在同樣的測試平台下進行檔案傳輸的測試,發現其實在3.3GB大小的檔案測試中,兩項檔案傳輸動作和Gen 3 SSD的時間大抵來說是相同的、都是2秒左右搞定。 可以看到雖然因為檔案大小並不是非常大的關係,SATA SSD和Gen 3 SSD在兩項測試中都能在10秒內搞定,但平均Gen 3 SSD都能減少50%以上的時間花費,尤其從SSD中複製檔案到電腦時的速度更是有明顯差異,Gen 3 SSD花費時間減少了6秒之多。 將SSD作為系統碟使用的話,由於檔案格式和架構的緣故,除了讀寫速度以外,更重要的是隨機4K讀寫速度,將會更直接的影響一般日常使用。 剛才有提到架構問題,以主流玩家選擇來說,目前市面上提供的SSD方案,會是TLC或QLC兩種選擇居多。

由于这两者的端子形状不同,原先在早期的主板上无法混用,但自从厂商调整相关规格以后,能支持这两种类型的M.2插槽逐年增加。 m.2 推薦 为了避免购入规格不符的M.2固态硬盘,建议在挑选前先详阅家中电脑的说明书,并确认主机的兼容性。 由于细说的话将会牵涉到相当广泛的要素,因此本文仅说明购买前需了解的重点项目,相信只要留意以下攻略,就能顺利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商品。 作者標示-非商業性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 ‧對單面顆粒SSD反而支援度較差,原廠沒有附對應厚度的導熱墊(需使用1.5~2mm),背面是懸空的。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