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 ssd規格詳細攻略

註:筆記型電腦之實際 M.2 SSD 硬體介面相容性,將依各原廠之設計而有所差異,建議先與原廠取得技術支援後,再行選購安裝。 造成 M.2 SSD 無法正常運作之第一層原因,在於「硬體介面」之不同。 上文已說明了 M.2 可以涵蓋原本 PCIe、SATA 或 USB 之裝置,而 SSD 原本採用硬體介面的不同(PCIe 或 SATA),形成了 M.2 SSD 安裝後無法相容運作之主因。

m2 ssd規格

我們在此整理出市面上流通之 M.2 PCIe SSD 以及 M.2 SATA SSD,來加以歸納探討。 而在 M key 插槽之前提下,無論是 B+M key 或 M key 之 SSD,皆可順利安裝。 但許多消費者此時會遭遇到第二道關卡:不是裝上去了就可以正常使用。 也因為種種諸如硬體介面或通訊協定所造成不相容之遭遇,造就了 M.2 SSD 使用者之進場門檻,也使得不少初心者心存猶豫。 M.2 原先被稱為 NGFF(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字面意義為次世代硬體規範)。

它可允許較高的作業溫度,並且利於在比 M.2 所能承受的更高溫度下進行傳輸。 在購買 SSD 固態硬碟時,您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情是自己系統適用的外觀尺寸。 舉例來說,2.5 吋是 SSD 固態硬碟最常見的類型,這個尺寸可以裝入大多數的筆記型和桌上型電腦。 它的形狀與傳統硬碟 類似,並且透過 SATA 電源線連接,因此可提供與目前使用習慣較為類似的體驗。 當我們討論到有關 M.2 的儲存技術時,我們討論的通常是 m2 ssd規格 SSD 固態硬碟的外觀尺寸。 M.2 規格的 SSD 固態硬碟,大小差不多等於一條口香糖。

m2 ssd規格: 記憶體與儲存裝置之間有什麼差異?

小型的 M.2 外觀尺寸適用於許多擴充卡類型,例如 Wi-Fi、藍牙、衛星導航、近距離無線通訊 、數位無線電、無線千兆聯盟 、無線廣域網路 和固態硬碟 。 承上,由於原有 PCIe、SATA 或 USB 之裝置皆可以轉設計為 M.2 之型式,以此 M.2 其並非專屬於 SSD 之格式規範。 其他諸如 Wi-Fi/Bluetooth、GPS 或 NFC 介面卡等,目前皆已有 M.2 格式之產品。

m2 ssd規格

目前普及在市的各類 3C 產品中,支援 M.2 SSD 之插槽共計有兩種類型:B key(另稱socket 2)以及 M key(另稱socket 3)。 如下圖所示,B key 之防呆鍵位位於面對插槽方面之左方,M key 則偏於右方。 不同類型之插槽其短邊接腳數量有所差異(B key 短邊為 6 pin,M key 為 5 pin),以此若使用者翻面插入時,將會有所阻礙。 該插座的類型為M key,提供兩個螺栓固定點,允許2260和2280尺寸的M.2模組。

m2 ssd規格: NVMe 儲存空間是什麼?NVMe 儲存空間介紹

雖然有許多不同的介面,不過我們現在要來看 PCIe 與 SATA。 卡本身可以用於多種不同的應用,但本文所談論的應用是固態硬碟。 PCIe 世代 – PCIe 匯流排已經推出過好幾代,每代產品的效能等級各有不同。 每一代的頻寬都會加倍, SSD 固態硬碟會使用不同世代的 PCIe。 最新一代為 PCIe 4.0,PCIe 5.0 目前仍然在開發階段。 快速啟動 – 想要讓電腦系統開機速度變得更快,最簡單的方法是將 OS (作業系統) 安裝在 SSD 固態硬碟上。

  • SATA ,又稱序列 ATA,是一種比 PCIe 還早出現的介面,但它剛研發出來時,為電子計算帶來了重要進展,例如熱交換能力。
  • 對於固態硬碟適用的 M.2 模組,最常見的尺寸為 22mm (寬) x30mm (長)、22mm x 42mm、22mm x 60mm、22mm x 80mm 和 22mm x 110mm。
  • 優先使用儲存裝置 – 您可以將 NVMe SSD 固態硬碟與其他 SATA SSD 固態硬碟搭配使用。
  • M.2是電腦內部擴充卡及相關連接器的外觀尺寸與針腳的電氣介面規範。採用了全新的物理布局和連接器,以取代PCI Express及mSATA介面標準。
  • 註:筆記型電腦之實際 M.2 SSD 硬體介面相容性,將依各原廠之設計而有所差異,建議先與原廠取得技術支援後,再行選購安裝。

M.2 尺寸的 SATA SSD 固態硬碟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它未不像其他 SATA 架構型磁碟機使用兩條電源線。 共用連接 – 某些主機板沒有足夠的 PCIe 連接可支援多個 NVMe 磁碟機。 您可能需要決定在顯示卡或是 NVMe SSD 固態硬碟之間使用可用的連接。 有時候或許會有可用的 PCIe 通道,但是只有特定的連接類型能夠全速使用 NVMe 裝置,例如 M.2 連接。 NVMe M.2 SSD 固態硬碟利用特別為 SSD 固態硬碟所設計的 NVMe 協定。

我們所提供的建議,能讓您了解 SSD 固態硬碟可為您特定的儲存環境帶來哪些好處,以及哪種 SSD m2 ssd規格 固態硬碟最符合您的工作需求,讓您能在高度隨機讀寫 IOPS 效能之間獲得平衡。 NVMe 技術有多種形式,例如 PCIe m2 ssd規格 插槽、M.2 和 U.2。 儘管有使用 AHCI 而非 AHCI 的 SATA、PCIe 插槽和 M.2 的 SSD,但 U.2 是專用於 NVMe 協定的外觀尺寸規格。 通過底部的金色觸點,用家可以像安裝RAM記憶體一樣輕鬆地將M.2 SSD插入主機板。 如果您有多個 M.2 插槽可以選擇,且至少有一個支援 PCIe,請使用此插槽來安裝您的 SSD 升級。 PCIe 和 NVMe 搭配使用時,會縮短讀取和寫入的時間。

m2 ssd規格: 將內建 M.2 安裝至外接式外接盒。

使用 NVMe SSD 固態硬碟之後,您會發現速度大幅提升。 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將主要在於其使用的存儲接口,而不是由外形尺寸決定。 我們有專門的文章介紹PCIe,SATA和USB SSD的性能如何。 M.2 NVMe PCIe 3.0 SSD可以達到3500 MB/s的連續讀寫速度,而最新的PCIe 4.0固態硬碟硬可以達到超過5000 MB/s的速度。 遊戲優勢 – 使用 M.2 NVMe SSD 固態硬碟之後,您會發現遊戲載入時間更快速。 NVMe 磁碟機中所安裝的遊戲會因為傳輸速率更快,整體效能會大幅改善。

而這些裝置原先多屬於 USB 介面,若依循 M.2/NGFF 之設計規範,其金手指防呆鍵位與 M.2 SSD 將會有著顯著之不同(彼等主要採用 A/E key)。 Socket 1主要針對無線網卡,對應的防呆鍵位為A Key。 另外,如果是走 SATA 通道的M.2 SSD,那麼一樣會受到6Gb/s 頻寬的限制,在傳輸效能上等同於2.5吋的 SATA SSD。 M.2 規格是設計來最大化 PCB(印刷電路板)空間,同時最小化 M.2 模組本身的尺寸。 模組是長方形,寬度可能為 12、16、22 或 30 公釐。 長度也各有不同:16、26、30、38、42、60、80 或 110 公釐。

以此,可見於不久之未來,因裝置不相容而無法正常運作之困擾,將成為絕響。 而目前持有前一世代設備之使用者們,亦可以參考以上列表歸納之建議,來選擇適用於自身設備之產品。 此一無法開機之問題主要發生於第四代 Core 處理器(或更早期)之主機板之上。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主機板之 BIOS 缺乏對於 NVMe 協定之支援,而這必須透過主機板製造商釋出內含 NVMe 模組之 BIOS 來加以克服 。 目前絕大部分支援第六/七/八/九代 Core 處理器之主機板上內建之 M.2 M key 插槽,至少有一組為 PCIe/SATA 兼容。

M.2連接器有幾種不同的插槽形式,代表著M.2主機和模組不同的目的和功能,避免使用者將M.2模組插入到功能不相容的主機連接器中。 M.2具有靈活的物理規範,允許更多種類的模組寬度與長度,並與更進階的介面相配,使M.2比mSATA更適合日常應用,尤其是用於超極致筆電或平板電腦等裝置的固態硬碟。 M.2是電腦內部擴充卡及相關連接器的外觀尺寸與針腳的電氣介面規範。採用了全新的物理布局和連接器,以取代PCI Express及mSATA介面標準。 NVMe (非揮發性記憶體通訊協定) 是一種驅動 PCIe 介面固態硬碟的通訊協定。

多數主機板可容納各種長度的 M.2 模組,不過主機板能容納的寬度就比較固定,因為連接器會放在 M.2 卡的短邊邊緣。 決定時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是系統中儲存裝置連接的類型及其外觀尺寸,也就是 SSD 固態硬碟的形狀和大小。 您選擇的 SSD 固態硬碟也會有 SATA 或 NVMe (使用 PCIe) 儲存介面。 M.2模組是被安裝到主機電路板提供匹配的連接器,並且使用一個安裝螺釘固定模組到指定位置。 組件可能被安裝在M.2模組的任意側面,實際的模組類型限定了可以安裝的組件最大厚度;允許的組件最大厚度是每側1.5毫米。

m2 ssd規格: 在 PlayStation5 中安裝 M.2 SSD 固態硬碟

其中一條用於將資料傳輸至主機板,另一條則是為 PSU (電源供應器) 供電。 使用多台 SATA 磁碟機時,電源線雜亂是影響電腦機殼效能的原因之一。 輕薄型筆記型電腦 (包括超輕薄筆電) 甚至沒有空間可以放置 SATA 電源線,這也是它們使用 M.2 尺寸的原因。

  • 就效能而言,SATA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是最低等級的 SSD 固態硬碟,且使用的介面與傳統硬碟相同。
  • NVMe 是專為 SSD 所設計,因此它已成為資料中心伺服器,以及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甚至是次世代遊戲機等客戶端設備中的新產業標準。
  • 它們的儲存技術有所不同,且根據需要與預算的差別,它們各有優缺點。
  • 此外考量 SATA 頻寬不足之限制,我們建議消費者採購 M.2 SSD 時以 PCIe 規格為優先考量。
  • 主機上的電路板通常被設計為能接受多種長度的M.2模組,這也意味著接受較長M.2模組的插座通常也能接受較短的同類模組,只需要為較短的模組提供不同位置的安裝螺釘。
  • NVMe SSD 固態硬碟可直接與使用 PCIe 插槽的系統 CPU 通訊。

M.2模組的PCB板提供最多75個點位的連接器;取決於模組類型,部分針位被去除以存在一個或多個防呆鍵位。 主機上的M.2連接器(插槽)可能填充一個或多個匹配的介面,這取決於主機可接受的模組類型;截至2014年4月,主機側的連接器可以只填充一個防呆鍵位(無論B key或 M Key)。 較短的2230和2242通常用於內部空間有限的系統集成商的超薄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中。 另一方面,企業市場會青睞更長的22110尺寸,因為可以允許固態硬碟安裝額外的NAND閃存和專用電容來增加儲存容量和停電保護。

「HH」部分是一個編碼形式,表示模組是單側或者雙側,以及已安裝組件的最大厚度,可能的值已列在右上表中。 模組防呆鍵位指定在「K-K」部分,使用左上表中的key ID表示;它也可能指定為僅「K」,如果該模組只有一個缺口。 類似的防呆鍵位適用於提供USB 3.0連通性的M.2模組。 M.2連接器可使用PCI Express 3.0(最多4個通道)、SATA 3.0或USB 3.0電腦匯流排。 理論上M.2介面最多可提供PCI Express x4的頻寬 (電腦)。

透過定義一套指令集和功能集,以提高各個企業和用戶端系統的效能和互通性。 每個硬碟模塊上總共有75隻金屬引腳的位置,其中一些引腳已經被刪除,用來造成12個可用的連接鍵。 例如,基於SATA的M.2固態硬碟會同時使用B和M鍵,而基於PCIe的固態硬碟只會是M鍵。 m2 ssd規格 製造商甚至可以通過不同的連接鍵位置將M.2 Wi-Fi和藍芽add-in卡增加到電腦中。

SSD 固態硬碟的效能等級取決於通訊驅動程式屬於 SATA 架構或是 NVMe 架構。 請查看主機板的需求以瞭解與您的電腦相容的 SSD 固態硬碟。 不過,M.2 SSD 固態硬碟並沒有改變它是 SATA SSD 固態硬碟的事實。

m2 ssd規格: 年 NVMe 儲存裝置解讀

M.2是由 PCI-SIG 和 SATA-IO 標準組織所開發,PCI-SIG M.2 和 SATA Rev. 3.2 規格中皆有其定義。 原本稱為 NGFF ,隨後於 2013 年正式重新命名為 M.2。 M.2 m2 ssd規格 B key 出現於筆記型主板上之機率較桌上型主板要來得高,而目前所有主板(包含筆電)上內建之 M.2 B key 插槽皆僅支援 SATA 介面。 但請記住不要將M.2與完全不同的標準搞混,「PCIe」vs「SATA」(接口)和「NVMe」vs「AHCI」(協議)。

藉由利用 PCIe 匯流排,NVMe M.2 SSD 固態硬碟在理論上的傳輸速率最高可達 20Gbps,與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 (速度為 6Gbps) 相比,速度已經更快。 PCIe 匯流排可支援 1x、4x、8x 以及 16x 通道。 PCIe 3.0 每個通道擁有高達 985 MB/s 的高效傳輸速率,這代表傳輸速率最高可達 16GB/s。 然而,在使用 M.2 尺寸的 PCIe 匯流排時,因為傳輸速率上限為 4GB/s,因此只有 x2 和 x4 通道可以使用。

但因 PCIex2 之 M.2 SSD 並非主流,以此整體而言,絕大部分 B+M key 型式之 M.2 SSD 多為 SATA 介面。 近年來,更細小的M.2固態硬碟取代了傳統的3.5英寸硬碟,成為市場上的高性能存儲方法。 M.2 (以前被稱為NGFF )旨在替代舊的mSATA標準,以實現更好的讀/寫速度和兼容性。 安裝能夠容納較多檔案數目的高容量磁碟機,以更換較低容量的 NVMe SSD 固態硬碟,是簡單的升級方式。

PCle 又稱為快捷外設互聯標準,是一種較新的介面,特色是尺寸較小。 然而,PCIe 介面的真正優點在於它可採用高達四通道來傳輸資料的能力。 當與 NVMe 的邏輯介面搭配使用時,SSD 的讀取/寫入速度比起使用 SATA 和 m2 ssd規格 AHCI 邏輯介面大為增加。 現代的主機板會使用 SATA III,最高處理量為 600MB/s,而 NVMe 磁碟機的速度最高可達 3,500MB/s。 無論尺寸為何,效能等級遠高於 SATA SSD 固態硬碟。 只有利用 NVMe 技術的 SSD 固態硬碟會超過針對 SATA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的傳輸速率上限。

註:由網路上可尋求之經驗文件可知,使用者亦可以透過特殊工具程式來 DIY 內含 NVMe 模組之 BIOS。 但此舉有其潛在風險,更新失敗可能會造成裝置故障並失去保固。 對於 B key 插槽而言,B+M key 之 SSD 可以順利插入,而 M key 腳位之 SSD 則無法順利安裝。 我們會說明 NVMe 傳輸協定是什麼,它暨不是 M.2 這樣的尺寸,也不是 SATA 或 PCIe 這樣的介面。 註:使用 NVMe 裝置作為主開機磁區時,主機板必須設定為 UEFI 開機,並關閉 legacy 開機模式。 當 M Key 插槽出現於轉接卡上時,囿於裝置之生產成本以及考量市場需求,極其大部分僅支援 PCIe 介面。

NVMe 的速度的顯著提升,歸因於它可提供比 SATA 更多的頻寬,進而在處理繁重的生產力應用時可發揮高效能。 如果您的日常任務包括較為繁重的工作負載 (例如影片編輯以及大型檔案傳輸),NVMe SSD 固態硬碟會是您理想的選擇。 最後則是 U.2,它的外觀像是略厚一些的 2.5 吋硬碟。 它使用不同的接頭,並且透過 PCIe 介面傳送資料。U.2 SSD 技術一般是保留給高階工作站、伺服器以及企業應用程式使用,這些設備通常需要較大的儲存空間。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