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祖繞境由來10大伏位

台灣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 Facebook@大甲鎮瀾宮Facebook@大甲鎮瀾宮. 2022年媽祖遶境將於國曆4月8日晚上11點起駕,遶境沿途將駐駕於彰化市南瑤宮、西螺鎮福興宮、新港鄉奉天宮、北斗鎮奠安宮、彰化市天后宮、清水區朝興宮, … 台中南屯「老二媽回娘家」相傳源自嘉慶年間,南屯萬和宮媽祖開光點眼當日,西屯廖家十三歲女兒對父母說要去犁頭店參觀開光點眼,但沐浴淨身後卻隨即死亡,而當天卻有人在往犁頭店路上遇見她且說要去犁頭店,因而相傳南屯萬和宮老二媽就是廖家女兒,此後每三年老二媽即需回西屯進香。 據傳道光年間,南屯媽祖遶境結束後,欲將神轎抬入廟卻異常沉重而無法抬動,信眾因觸怒媽祖遂發願演戲酬神、施捨窮人後,神轎始能入廟,此後自農曆三月廿一日起由各姓氏集資演出「字姓戲」酬神,時間長達兩個月之久。

大甲媽祖繞境由來

文昌筆是護祀媽祖廿四支神兵器之一,又稱「文筆手」、「執事筆」,其造型是一隻手,以大拇指和中指執筆,食指、無名指和小指指尖朝上之造型。 由於名為文昌筆,因此民眾相信,觸摸文昌筆可以庇佑學業進步、金榜題名、文思泉湧。 大甲媽祖繞境由來 在進香途中許多考生、研究生都會要求觸摸文昌筆祈求考運亨通,考上理想學校或高普考、特考,或能順利撰寫論文取得學位。 報馬仔紅絲線與姻緣的關聯性顯然是源自「月下老人」的聯想。 民間信仰中月下老人手持紅絲線將有情人牽連在一起,使其結為夫妻長相廝守。 至於報馬仔的紅絲線則原本是繫綁豬腳韭菜之用,非關月老求姻緣的紅絲線。

大甲媽祖繞境由來: 台灣英文新聞

2018年5月5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基隆聖安宮(大甲媽祖分靈)暨團隊前往祖廟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 2018年4月28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新北市三重區台北聖鳳宮(大甲媽祖分靈)-大甲媽祖聯誼會前往祖廟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 2017年4月16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基隆聖安宮(大甲媽祖分靈)暨團隊前往祖廟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 大甲媽祖繞境由來 2017年4月8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台北聖鳳宮(大甲媽祖分靈)-大甲媽祖聯誼會前往祖廟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

淨轎儀式後,將正、副爐媽、湄洲媽三尊媽祖迎請入轎安座即為上轎典禮。 大甲媽祖起駕時間都在午夜十二點左右,當起駕時辰一到,點燃三響「起馬炮」,進香隊伍便啟程前往新港。 歷經三天四夜之後,進香隊伍抵達新港奉天宮,迎媽祖入廟安座後舉行駐駕典禮,主要意義在感謝媽祖庇佑,使進香過程平安順利。 進香活動第四天,信徒虔誠為媽祖舉行祝壽大典,此為進香活動的最高潮,並向媽祖「擲筊」決定回駕時間,當天午夜舉行回駕典禮,進香客跟隨媽祖返回大甲。 第八天進香隊伍回到大甲,遶境市區後,在信徒簇擁下回到鎮瀾宮,隨即舉行安座大典,叩謝媽祖庇祐進香活動順利完成,一年一度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正式落幕。

太子團除護駕的責任外,逗趣的表演也為進香團增添熱鬧的氣氛。 太子團中除了太子爺之外,為何也有濟公,據說因信眾認為太子爺是小孩子,頑皮愛玩、活潑好動,必須有長者加以管束,因此才增設濟公來看管太子爺,可見信徒們思慮之周全。 台灣民間土地公的造型大概都是身材肥胖短小、銀髮白鬍,手執拐杖,滿面笑容的造型,不像一般神明威嚴、肅穆。

(圖/網友呼延姬孫上傳至臉書)自古以來,在民俗文化中即有許多儀式上的「搶俗」,「搶頭香」即為最常見的搶俗,另外像是北港媽祖遶境後,大家也會瘋搶神轎上的覆蓋物,就是希望藉由「搶」這個動作,分得神明的靈氣和庇佑。 在9天8夜的遶境活動中,依照傳統舉行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安座8個主要典禮。 沿途駐駕地點有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新港奉天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長途跋涉330公里,行經超過百座廟宇。

大甲媽祖繞境由來: 媽祖會成為「天后」竟跟台灣有關?台南大天后宮曾是總統府?揭秘不為人知的媽祖小故事

大甲媽祖在前往北港進香時期報馬仔都是由北港人擔任,引導進香隊伍前往北港;一九八八年之後改到新港,報馬仔則改由外埔鄉的李富盛先生自願義務擔任。 自台灣納入清朝版圖,朝廷不斷加封,由天妃至天后,列入官方春秋祀典,還蔭及先人(父母受封為公及夫人)與部將(千里眼、順風耳封為金柳將軍);在日治前期,統治者也格外禮遇,兩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及石塚英藏皆曾至當時媽祖信仰的總本山北港朝天宮獻匾。 1925年日人中治稔郎融合媽祖信仰與日本神道教,從湄洲迎來媽祖神像,在台北士林街創立「天母教」(現今天母地名的由來)。 駱調彬說,大甲媽祖出巡屬於遶境,意思是指巡視轄區信眾,出巡有完整儀隊,最前頭是報馬仔、頭旗、彌勒、神童等。

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由媽祖主導進香路程,與其它事先由人為安排的進香活動截然不同,成為進香活動的最大特色。 大甲媽祖繞境由來 每年白沙屯媽祖進香,我們只能「收聽警廣」才能掌握媽祖的進香路線。 一九七三年起國內各媒體大肆報導大甲媽祖前往北港「謁祖進香」的訊息,而且經常以大甲媽祖「回娘家」作為標題,引發一連串爭議,基於大甲媽祖到北港進香經常被說成「回娘家」、「謁祖」,因此一九八八年起,鎮瀾宮取消往北港進香改往新港遶境進香。

大甲媽祖繞境由來: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九天八夜停駕及駐駕路徑圖

行進時,玉女是以小孩子輕盈的走跳步伐行進,代表年輕有活力;土地公則慢步前進,代表祂年事已高且平易近人。 拜廟時,先由土地公和玉女一起敬禮;接著由彌勒、達摩、古佛依八卦步各據一角,以喝酒表示行禮,再各變換位置行禮,共走三次,此即該團獨特的「八卦步」。 繡旗隊在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任務只作排場,不作任何表演,目的是為了增添進香陣頭的熱鬧氣氛,並壯大媽祖的聲勢和陣容,有時亦可協助維持秩序。 留八字鬍、戴老花眼鏡,且眼鏡有框無鏡,褲管捲起一長一短,這是傳統戲劇中丑角的造型,目的在凸顯其滑稽性。

  • 2012年12月3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前往基隆聖安宮(大甲媽祖分靈)遶境,並恭迎祖廟大甲鎮瀾宮分靈鎮殿媽等神尊回基隆聖安宮安座。
  • 香火鼎盛是臺灣廟宇常見的景象,2017 年政府推動減香政策,曾引起民間強烈反彈,抨擊政府滅香。
  • 每年大甲媽祖都吸引數十萬香客一同行走,不僅青壯年出錢出力,許多爺爺奶奶為了表示敬意,也會相揪跟著進香團前進,為護送媽祖感到滿足不已。
  • 乾隆52年時(西元1786年)將廟宇重建,由大甲「分司誠夫」宗覲庭及同鄉信徒等獻地重建,並同時正式定名為「鎮瀾宮」。
  • 三仙旗即由三面方旗所組成,中間為黃旗,代表天上聖母;兩側是藍旗,則代表天上聖母的護駕。
  • 同樣是神明乘坐的神轎,但在其他神尊或媽祖廟宇則沒有這種現象。

張珣曾在文章中,特別描述進香時香客經由香氣的嗅覺引發,帶出與日常不同的體驗,彷彿時時感受神明的庇佑。 首先,香如同「無線電」,人們想祈求什麼,便燒香拜拜向神明傾訴。 信眾透過燒香與神明溝通,把人們的意念傳遞給神明;神明也會透過發爐等方式傳達訊息。 不過鑽轎腳也是有禁忌的,像是女生若在生理期期間,是不允許從事鑽轎腳的行為。 民眾在鑽轎腳的過程,也不能戴帽子,且身上的包包要收到懷中,另外,若有隨香的令旗,也不許在鑽轎腳時攜帶,以示對神明的尊敬。

大甲媽祖繞境由來: 祖繞境在瘋媽祖 2021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直播、期程時間 – ME 旅食的討論與評價

2021年3月7日,睽違58年,受農田水利署請託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合辦「祈雨法會」,邀請台中廣安壇道長等,參加者需穿白色襯衫,依循古制,祈求風調雨順、天降甘霖,早日解決全台旱象危機。 2009年9月19日至9月29日,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五十三莊遶境,從大甲、大安、外埔及后里等四鄉鎮。 每年起駕日前三天舉辦「起駕宴」,宴請參與進香的團隊、工作人員及各駐駕宮廟在大甲體育場上開超過上百桌筵席(每年大約800至900桌以上)。

關於媽祖的身世,自宋代以來即有許多版本,明代之後生辰訂為三月廿三日,直到清代以降,民間大致採信明僧昭乘所著《天妃顯聖錄》之說,媽祖身世說詞才日趨一致。 媽祖原為航海之神,主管海上之事,隨著移民來台,因其和藹慈悲親切的形象宛如母親,職務而開始轉變,舉凡健康、事業、農事、感情等皆成為業務範圍。 2004 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的頭香為「豐原慈聖天上聖母會」,貳香是「台北大甲媽祖天上聖母會」,參香是「中壢朝明宮天上聖母會」,而贊香則為「台中天上聖母會」。 自行車隊多以兩路縱隊行進,但和其他進香隊伍最大的不同是,自行車隊還有一項重大任務,就是充當大甲媽祖的「鐵衛」。 每當大甲媽祖的神轎要進入彰化天后宮、西螺福興宮、北斗奠安宮和目的地新港奉天宮駐駕時,自行車隊便要在轎後的適當地點切斷所有的隨香客,用腳踏車圍堵成一道車牆,阻止蜂湧而至的香客。

其實 ,白沙屯媽祖的信仰啟始於何時,並未有確切的史書記載。 絕大多數的台灣民間信仰皆是在明鄭及清治時期,隨著漢人移民渡海來台。 這些信仰均有濃重的原鄉色彩,如泉州三邑人的龍山寺、同安人的保生大帝、安溪人的清水祖師、漳州人的開漳聖王、粵籍移民的三山國王…;然而媽祖卻是跨越族群與地域,成為漢人移民在台灣最主要的信仰。 漢人傳統觀念「嚴父慈母」也反映在信仰體系,男性神祇「神威難測」,女性神祇「慈祥和善」。

進香去程手持進香旗打開參拜,回程則旗子包起來,改持貢香,一路接引,貢香的火不斷,即引香火回來之意。 在進香隊伍中壓陣的即是媽祖神轎, 神轎所到之處炮聲隆隆不絕於耳,據民間傳說大甲媽祖神轎特別具有靈 ,因此進香八天的時間隨時都有人來摸一下, 扛一段, 不少人樂此不彼。 這座大轎是藤身木座, 外披刺繡, 轎頭旁亦有一隻藍一紅小燈, 轎桿為上等榆木製成, 全程均由人扛。

大甲媽祖繞境由來: 媽祖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全台灣才都在瘋媽祖

報馬馬仔也帶著韭菜,「韭」諧音「久」,「長長久久」表示友情、感情、恩情,永無止盡,天長地久之意,身上的錫壺是「錫壺」諧音「惜福」,懂得「惜福祈福」,還有壽酒諧音「壽久」,喝壽酒可長命百歲,及豬足是「豬足」與閩南語「知足」諧音,意涵後代子孫應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 報馬仔也帶著旱煙桿,休息時會抽旱煙,口中「含煙」與閩南語「感恩」諧音,勸化世人常存感恩的心,而煙袋的煙是香火,隱含媽祖「知足、長善、感恩、惜福」濟世精神,要代代相傳。 報馬仔戴老花眼鏡,能認清並看透人世間是非曲直,以明辨是非,另一意為看破世間情,而且是無仁眼鏡,無鏡片閩南語稱「無仁」,隱喻做人不可目中無人。 八字燕尾鬚,為燕子每年定期回來築巢繁殖後代,表示誠信,鬍鬚於嘴唇之上,乃說話之處,隱喻為言而有信。 另外口有鬍鬚,口為頭,長辮有尾,勉勵做人要有頭有尾賺家伙,始終如一不可半途而廢,諧音「言非虛」,寓意言而有信。 綜合以上,媽祖遶境最大的意義在於「凝聚力」,不僅是媽祖與信眾間的關係,更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在心靈不安定時,祈求媽祖給予自己力量,而在身體疲憊時,與其他媽祖遶境信眾相互扶持,撫慰身心。

開路鼓走在進香隊的前面,如果沒有開路鼓帶隊,整個進香隊伍就會失去節奏感。 開路鼓是大甲媽祖進香隊伍的開路樂隊,是最簡便的音樂性陣頭,樂器包括有鼓、鑼、鈸,及二支嗩吶,演奏時以鼓為中心,其他樂器則配合鼓的節奏。 在行進途中,如遇到迎駕隊伍需相互拜禮,入廟前頭旗需先行禮,以示尊敬,其拜禮方式為向前涉一拜,向左右各一拜,再帶頭燈與三仙旗連續行三拜禮。 如果遇到廟宇或前來迎接的陣頭晉見,由頭旗負責引導到神轎前行禮、或代表主神接禮,且為不使隊伍因之失序,身為副手的三仙旗則負起領隊之責任,領導整個進香隊伍繼續前進。

大甲媽祖繞境由來: 祖繞境在媽祖控快筆記!2021 媽祖遶境活動進香守則一次看的討論與評價

庇佑考試原本是文昌帝君之職責,並非媽祖業務,但執事隊的文昌筆也與考試等考生在大甲媽祖進香活動中,卻以觸摸執事隊的文昌筆祈求金榜題名,完成研究論文之撰寫,媽祖也成為求取功名之神。 足見媽祖業務以不僅是航海守護神,而擴充為各種領域的全能之神。 穿号掛代表進香團正式編制的工作人員,非祇是一般隨香客,穿号掛是為媽祖服務,成為榮耀的象徵,穿号掛者不必帶進香旗,因為已有神兵依附其上,因此同樣不可穿入廁所浴室,以免褻瀆神明。 分析說明: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17年04月21日至2018年04月20日,共一年。 系統觀測上萬個網站頻道,包括新聞頻道、Facebook、PTT及各大討論區、部落格等,針對討論『大甲媽遶境』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分析依據。

進香途中,經常看到民眾買新的奶嘴和哪吒交換祈求小孩平安健康好搖飼。 大甲媽祖繞境由來 頭旗、頭燈、三仙旗是香陣的前鋒隊,在大甲媽祖進香陣頭中屬於同一班,走在隊伍的最前方引導、帶隊並通知信眾進香隊伍將至。 在大甲媽祖進香過程中,經常有民眾向報馬仔求紅絲線祈求姻緣。 其實紅絲線原本並無特殊意義,只是報馬仔用來綁東西的線,為何會演變成民眾爭相求取之物,起因據說是由於某年有婦人向報馬仔求取紅絲線為女兒祈求姻緣結果應驗,導致後來愈來愈多的民眾祈求紅絲線,因此報馬仔也需準備許多紅絲線以供未婚男女索取。 報馬仔的造型是身穿破舊或補丁的衣服,在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隊伍中,報馬仔的裝扮最為怪異而滑稽。

有意參與執士隊之信眾可向廟方報名,經過擲筊取得媽祖首肯之後方可加入。 本論文將介紹大甲媽祖進香活動中常態性編組之宗教性陣頭,及各香所聘請非固定但經常出現之表演性陣頭,並解釋其源由與組織,以釐清大甲媽祖進香活動,各種陣頭所代表的涵義,及其所擔任的功能。 傳統習俗為,白沙屯當地男子在服兵役之前,家人為他祈求媽祖庇佑 ,待平安退伍返鄉,並參與徒步進香以答謝白沙屯媽祖保佑。 威權解體後的民主台灣,媽祖信仰更為蓬勃發展,連政客都得靠近媽祖來拉攏選票,不少被稱為「媽祖婆」的女性政治人物也引以為榮。 而台灣的媽祖熱潮,也影響到對岸共產政權,開始祭出「宗教統戰」法寶,逐漸放寬對傳統信仰的壓制,召喚台灣宮廟及信徒「返鄉謁祖」,甚至還拱媽祖為「海上和平女神」。 有一首由貨車司機王文德作詞、蔡振南作曲並演唱的歌曲《母親的名叫台灣》,在1990年代初期的台灣民間傳唱一時,幾百年來在台灣民間信仰當中,「母親的名叫媽祖」。

而在頭旗兩旁的「頭燈」,代進香團光明遠照,燈上彩繪八仙,並有「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遶境進香、合境平安」等字樣。 緊接在頭旗、頭燈之後的「三仙旗」,中間黃旗代表媽祖,兩旁藍旗為護駕。 三仙旗的由來是因進香接駕的團體增加,頭旗除帶領隊伍前進,還需接待迎駕團體,為免進香隊伍停頓,特別設置三仙旗接替頭旗率進香團前進。 每年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活動,陣頭隊伍都有一定的前後順序,依序分別為:1、報馬仔。

傳統習俗鎮瀾宮會在牆壁上貼三張紅紙,書寫「頭香」、「貳香」、「參香」及「豬羊隨意」、「官音隨意」,欲搶香之團體或個人,亦準備紅紙如上書寫並加上「恭迎天上聖母進香回駕」及個人或團體名稱。 搶香時將事先備妥之紅紙貼在原張貼處下方,即完成搶香儀式。 面對遶境進香途中,尤其是請神入轎和駐駕時,人潮蜂擁而至,有的爭先恐後欲抬轎,許多信徒伸手觸摸神轎及神像,有些則在神轎駐駕離開後,紛紛爭搶轎腳金,在彰化地區更流行「搶轎」,信徒種種行為都令神轎班人員十分頭痛,但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方式,無疑也都只希望能多受媽祖的庇祐。 進香過程中三十六執士每人各持一種彩牌或兵器,分成兩路縱隊而行。

至於「婆」字在親屬稱謂與「祖母」同輩,如姨婆、妗婆。 全台各地在農曆三月迎請媽祖,就是感謝祂在過去及現在對台灣人的保佑,也祈望祂能在未來繼續看顧這塊土地上的子民。 大甲媽祖繞境由來 三月媽祖慶典的最高峰當然是廿三日聖母誕辰,舊曆三年一閏,閏月之後的三月與新曆五月相重疊,廿三日這一天就會在母親節前夕,而百年來媽祖生和母親節有五次在同一日。 陳姓信徒說,跟著大甲媽祖遶境3年,前兩年途地常排滿長串鞭炮,鑾轎一過,濃煙密布,今年多用音樂取代鞭炮聲,沿途鞭炮燃放量比往年少,空氣汙染值比去年降低很多,環境變乾淨了,卻讓信徒多了分感動。 大甲媽祖在筊筶典禮後,決定頭香、二香、三香得主,通常都是以團體擔任,近年來改採協調產生,取得資格的團體需捐錢給廟宇,今年頭香捐獻額高達8百萬。

哪吒太子又稱中壇元帥、太子元帥,民間稱為太子爺或三太子。 原為佛教護法神,唐代傳說哪吒為毗沙門(四大天王之一)之第三子;明代之後,毗沙門天王逐漸中國化演變為托塔天王,而哪吒也變成托塔天王李靖之子。 《西遊記》第四回有「哪吒三太子為三壇海會大神」;《封神演義》第十二至十四回也有哪吒的故事。 大甲福德彌勒團的土地公是右手執柺仗,左手拿大元寶,象徵賜福添財。

2020年11月7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所屬各團隊下午前往台中梧棲民和路一段及臺灣大道八段路口與梧棲大莊浩天宮相會,接駕大莊媽前往北港徒步進香回鑾贊境賜福。 2018年9月22日至2018年9月23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暨團隊(鎮瀾宮轎前吹、鎮瀾宮娘傘組、鎮瀾宮莊儀團、鎮瀾宮神轎班等)受臺灣農村經濟學會邀請,搭車北上到台北市希望廣場的臨時行宮安座,與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一同參與「雙媽相會 農景再現」in希望廣場活動。 豎頭旗當天敬備香花茶果,由頭旗組、祭典組、報馬仔、誦經團等等單位,在子時誦經,然後豎起頭旗,向三界昭告九天八夜遶境進香各項工作正式啟動。 另外鎮瀾宮所屬陣頭團隊開始各自整理旗幟、服裝、器具,並展開訓練,由祭典組、頭旗組前往勘查路線,並貼香條(此香條分為遶境平安與合境平安等兩種)告知民眾及所經過路線的宮廟。 7月27日後,中華民國行政院宣佈2021年中華民國全國疫情第三級警戒調降2021年至2022年中華民國全國疫情第二級警戒,另外中華民國內政部宣佈宗教場所也有條件開放廟內參拜,其中中元普渡活動須保持社交距離和遵守人數限制,但不開放中元普渡福宴、平安宴、流水席。 自10月5日起,中華民國內政部宣佈宗教祭祀:有條件開放進香團、餐會活動。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