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電影不可不看攻略

大學生陳佑熙,是個有點小憂鬱,沒有太大人生目標的大學生,失戀之後,萬念俱灰。 誰知在有點古怪的歷史系朱正德教授的引導下,佑熙竟然陰錯陽差地掉入時光隧道,回到大稻埕——1920年代日治時期台灣最繁華的第一鬧區,還遇到朱教授。 佑熙就這樣穿越到過去,很理所當然立刻融入當時社會。 阿純的身體、鴉片的問題、蔣渭水的理念…劇情大多沒有交待,不然就是虎頭蛇尾。 整部電影看起來是由好幾個段落組成,不像是一部完整的電影。

不管是劇情考證或面對不熟悉大稻埕的年輕人,都不該有敷衍的心態。 電影【大稻埕】的癥結不只有史實考證和空洞的角色,劇情架構也是前後不連貫,不知這是劇本或剪接的因素所致。 撇開史實和角色不談,一部電影該具備的敘事流暢和主題明確,【大稻埕】並沒有做到。 劇中的場景、服裝、打扮與歌謠,許多不該出現在1923年,也不是那個年代的風格。 女主角的服裝大多是現代化的改良式旗袍,其中一套是彷陳進在1935年的繪畫,其他女配角身上的服裝也不是當時該有的設計。

一百年前,大稻埕取代了艋舺、成為台灣第一大城。 在電影《大稻埕》裡,豬哥亮與宥勝就跨越時空回到了1920年代,那個全世界繁榮興盛的狂歡年代。 當時的大稻埕不但繁華富庶、人文薈萃,對台灣社會的變遷影響亦甚巨。 宥勝在古蹟導覽時意外回到大稻埕,卻體見了100年前青春的熱血與昂揚,甚至捲入「日本皇太子蒞台」…等等歷史事件中。 作為首部以「大稻埕」為主題的劇情片,電影《大稻埕》在籌拍過程即受到極大關切與協助。

此外,畢竟這是電影,暫且擱置台灣新劇運動的問題,但那個年代的衣服怎會有雪紡紗? 亦或那其實不是雪紡紗,只是因為拍攝的角度,看起來像雪紡紗? 如果當時就有雪紡紗,以大稻埕布業的規模,光是靠出口雪紡紗就賺飽了。 1923年4月,日本皇太子訪台時,當時的台灣總督是田健治郎。 大稻埕電影 1923年12月,「治警事件」發生時的台灣總督是內田嘉吉,蔣渭水不可能跟後藤新平爭執。

「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這句話出自1927年1月2日的《臺灣民報》,是蔣渭水對文化協會分裂的感嘆。 能夠輕易把警察嚇跑的話,蔣渭水和文化協會不會這麼辛苦。 刻意醜化日本警察,反而模糊蔣渭水事蹟與大稻埕文化的焦點。 「治警事件」發生在1923年12月16日,距離日本皇太子訪台的1923年4月已超過半年。

大稻埕電影: 剧情片排行榜

不管【大稻埕】是歷史片或搞笑片,嚴謹的態度很重要。 除了是對歷史與在地文化的尊重,也反應電影業的責任感。 不該因為它只是搏君一笑,在任何環節上打了折扣。 台灣電影有許多不遜於外國的佳作,如果心態上更小心謹慎,相信台灣電影的未來會更寬廣雋永。

後藤新平的問題,以及透過郭雪湖的名畫「南街殷賑」穿梭現在與過去,更是極大的謬誤。 後藤新平於1906年已離開台灣,日本皇太子訪台時,後藤新平是東京市長;「治警事件」發生時,後藤新平是內務大臣。 不管是前者或後者,後藤新平都不可能出現在台灣。 聽說這是「具有意義的歷史電影」,大稻埕本身又是「新文化運動」和「二二八事件」的起點,讓人滿心期待。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前往觀賞,它真是一部定位不明的電影。 李安、九把刀、魏德聖、齊柏林、葉天倫…這些為台灣電影努力認真的導演真的值得我們鼓勵與喝采,唯有我們的支持,台灣電影才能不斷的成長與進步。

大稻埕電影

「治警事件」的始末,網路上搜尋就有很多資料,並非因為蔣渭水請願引發「治警事件」。 此外,蔣渭水因為「治警事件」被拘禁144日,但他絕對不會被關在水牢。 有水牢的北警察署於1933年落成,蔣渭水1931年已死亡,他怎麼可能被關在水牢? 為了重現當年大稻埕的繁華盛況,影片並且獲得台北市立美術館、蔣渭水、郭雪湖家族的協助,提供寶貴史料與價值連城的繪畫「南街殷賑」、「唐山古帆船」等配合拍攝,並在宜蘭傳藝中心將昔日大稻埕還原拍攝,可說是國片難得一見的世紀盛會。

大稻埕電影: 劇情

如果人多就能解決問題,乾脆改成蔣渭水帶著夥伴,大家一起詠唱魔法「團結真有力」,轟掉日本警察會不會更爽快? 反正都從現代穿越到1923年的大稻埕,弄個完全架空的平行世界,拍成奇幻動畫電影,豈不更省事? 不用管歷史考究和角色思想,也可以達到吸引年輕人的目的,劇名可以叫【大稻埕封魔錄】之類。 蔣渭水於1921年開始為「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奔走。 1923年,蔣渭水因為試圖向訪台的日本皇太子請願被拘捕,日本皇太子並沒有到大稻埕。 25~26日也在台北參觀,27日啟程回日本。

  • 大學生佑熙(宥勝 飾),是個有點小憂鬱,沒有太大人生目標的現代男孩;在古怪瘋狂的歷史系朱教授(豬哥亮 飾)的引導下,兩人藉陰錯陽差地回到了1920年代台灣最繁華的第一大城:大稻埕。
  • 反正都從現代穿越到1923年的大稻埕,弄個完全架空的平行世界,拍成奇幻動畫電影,豈不更省事?
  • 一群人喊喊口號,大家熱鬧一下、高興一下,這就是台灣精神,這就是台灣民主?
  • 宥勝在古蹟導覽時意外回到大稻埕,卻體見了100年前青春的熱血與昂揚,甚至捲入「日本皇太子蒞台」…等等歷史事件中。

導演葉天倫則力誇擅演喜劇的豬哥亮是「台灣金凱瑞」,此次他與豬哥亮二度合作,不但為豬哥亮加戲搖身男主角,還讓他與隋棠大演乍聽不可思議的愛情戲。 本页仅提供《大稻埕 2014》在线播放,不参与大稻埕 2014的录制、上传。 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大稻埕】是歷史片或搞笑片並不重要,用心二字而已。 就算為了吸引年輕人對大稻埕產生興趣,也不代表歷史的部分可以含糊過去。

大稻埕電影: 製作

大學生佑熙(宥勝 飾),是個有點小憂鬱,沒有太大人生目標的現代男孩;在古怪瘋狂的歷史系朱教授(豬哥亮 飾)的引導下,兩人藉陰錯陽差地回到了1920年代台灣最繁華的第一大城:大稻埕。 佑熙和朱教授既然穿越到1920年代的大稻埕,他們收穫什麼? 他們跟蔣渭水和大稻埕的思想激盪,現代與過去的衝突或共鳴在哪裡? 阿純的裁縫店和藝旦的歌舞,考究上頗多疏失,就不再提了。 穿越到1923年的大稻埕就罷,這是娛樂電影,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即可,但歷史的部分還是要忠於史實。

「南街殷賑」在1930年完成,但就算是「南街殷賑」的草圖,也不會出現在1923年,且郭雪湖當時根本還不叫郭雪湖。 郭雪湖本名郭金火,1917年進入日新公學校就讀,在校期間顯露藝術的才華。 「治警事件」發生的1923年,郭金火才剛從公學校畢業,他不可能在當時就已創作「南街殷賑」的草圖。 大稻埕電影 蔣衛水是封魔組織TCA的理事,TCA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封印某種,只會在台灣人身上出現的不名病毒,據說這種病毒與總督府的秘密實驗《A.H.E.N》有關。 佑熙在TCA化名有西,認識蔣衛水的美麗女助手-阿蕊。 至於其它劇情上的不合理,姑且當作這是娛樂電影,不去在意。

  • 「二二八事件」傳承「新文化運動」以來的情感與思維,所以大稻埕這個地方有其特殊之處。
  • 作為首部以「大稻埕」為主題的劇情片,電影《大稻埕》在籌拍過程即受到極大關切與協助。
  • 電影醜化日本警察,與歷史中的大稻埕和蔣渭水沒有直接關聯。
  • 1923年,蔣渭水因為試圖向訪台的日本皇太子請願被拘捕,日本皇太子並沒有到大稻埕。
  • 即使不提史實,電影【大稻埕】也像兩部短劇拼湊而成,劇情前後不連貫,實在令人惋惜。

片名叫做【大稻埕】,用穿越手法與歡笑愛情元素,串起整部電影。 大稻埕電影 片名與實際上的大稻埕甚無關聯,背景設定在1920年代和大稻埕的意義何在? 為什麼叫【大稻埕】,不叫【永樂町】或【西門町】? 大稻埕的著墨不多,也看不出非大稻埕不可的必要性。 這或許是為了與蔣渭水搭上邊,但蔣渭水有許多軼事,劇中也完全沒有發揮。

大稻埕電影: 電影已上映,不開放投票

據臺灣媒體報道 以電影《雞排英雄》擠入“億萬俱樂部”的臺灣導演葉天倫,近來開始積極投入新片《大稻埕風雲》的籌拍工作。 為考據日據時代的美學風華,日前他還特地去參觀臺鐵125週年啟動“新臺鐵元年”的展出,意外看見1923年日本皇太子來臺乘坐的骨董級鐵路車廂,簡直驚喜萬分! 葉 天倫表示,自己從小就是個火車迷,看到這骨董車廂裡的豪華陳設,竟讓他一時恍神,彷佛走進了他電影《大稻埕風雲》裡的夢幻場景。 他更表示,將依此作為他打造該片場景的重要標竿,引領觀眾進入當年大稻埕的最風華年代,全片製作費約3000萬人民幣,片中關鍵人物想再邀請“雞排福星”豬哥亮演出,並讓搭設場景成為觀光景點。

以首部電影《雞排英雄》開出全台一億四千萬票房紅盤的導演葉天倫,在歷經四年籌備、集資兩億台幣,將於2014年農曆春節推出最新大片《大稻埕》(TTT,TWA-TIU-TIANN)。 《大稻埕》全片以時空穿越的劇情,構想奇特有趣,時空背景跨越了100年,不僅以年輕人的冒險勵志故事為主軸,更佐以歷史盛事與文化氛圍,展現了賀歲電影罕見的大格局。 本該是電影【大稻埕】主體性的大稻埕文化與蔣渭水事蹟,淪為現代速食愛情與金錢至上價值觀的犧牲品。 如果台灣精神指的是只要能夠帶給觀眾歡笑與獲得破億票房,偶而拿蔣渭水的話說說嘴,就可以理所當然無視真實存在的文化與記憶,這種沒有根的精神不會穩固,又怎會長久呢? 歷經「潭美」、「康芮」兩個颱風,陸續跋涉至「滬尾砲台」、「九份昇平戲院」、「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民藝老街」、「大稻埕百年古厝」、「總統府」、「中山堂」、「台北賓館」等多處古蹟拍攝。 佑熙化名為YO-SHI,朱教授化名為豬頭師,他們意外地見證重大的臺灣歷史事件:「日本皇太子蒞台」、「蔣渭水抗爭」…等。

简介:据台湾媒体报道 以电影《鸡排英雄》挤入“亿万俱乐部”的台湾导演叶天伦,近来开始积极投入新片《大稻埕风云》的筹拍工作。 【大稻埕】像是為了兼顧票房,又想讓它帶有一點文藝氣息,把【雞排英雄】和【蔣渭水傳】硬湊起來,變得非常突兀。 就算不拿【賽德克∙巴萊】這樣史詩格局的電影來比較,僅以類似的題材來說(歡笑+歷史+愛情),【阿嬤的夢中情人】相形之下,敘事手法流暢許多。 如果有觀眾看完本片,誤認為這可以用來宣傳台灣精神,真讓人替在地文化的傳承捏把冷汗。 電影【大稻埕】歷史不歷史、搞笑又不搞笑,實在是一部定位不明的電影。

歷史或搞笑的其中之一應該完全拿掉,這部片會更流暢好看。 看是要拍搞笑的【雞排英雄2】或嚴肅的【蔣渭水傳】,不要把兩者湊在一起。 1920年代,台北繁華的地方不只有大稻埕,一個大都市卻有內外不同情懷,區隔日本人與台灣人,也區隔兩者的情感與思維。 「二二八事件」傳承「新文化運動」以來的情感與思維,所以大稻埕這個地方有其特殊之處。 但在【大稻埕】中,看不出屬於它的特殊性、歷史記憶和文化意義。

如果是為了強調,佑熙與蔣渭水一同參與台灣民主運動,大可一開始就安排佑熙跟蔣渭水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從一介普通青年誤打誤撞參與民主運動。 再基於史實和參著蔣渭水的軼事,編織留有想像空間卻不背離史實的故事。 至於有關歌謠的部分,《望春風》是1933年的歌謠,《雨夜花》1934年、《丟丟銅仔》1943年、《向前行》1990年,片中出現的幾首歌謠,大多與蔣渭水和1923年的大稻埕無關。 《向前行》姑且就當作穿越的戲劇效果,但其它的歌謠即使歌曲部分可以用台灣民間流傳已久的曲來解釋,歌詞的部分也說不通。 演員角色介紹鍾欣凌清水嬸商賈的富太太陳竹昇清水伯大稻埕商賈六月 玉子商賈的富太太黃士偉阿蒙上海話劇團,男性團員。

大稻埕電影: 製作團隊

即使不提史實,電影【大稻埕】也像兩部短劇拼湊而成,劇情前後不連貫,實在令人惋惜。 除了幕後團隊,幕前卡司原班人馬也應聲回歸,還有巨星驚喜加持,陣容十分堅強! 「傑克」澳洲男星山姆沃辛頓、「奈蒂莉」美國女星柔伊莎達娜和「大反派上校」史蒂芬朗等原始卡司皆歸隊主演,在上一集中飾演科學家的雪歌妮薇佛更將以全新神秘角色現身!

大稻埕電影

金獎影后凱特溫絲蕾也加入卡司陣容、繼《鐵達尼號》後再與卡麥隆聚首合作,更令影迷雀躍不已! 其他卡司還包括《阿凡達》「奈蒂莉」之母CCH龐德、《安眠醫生》克利夫柯蒂斯、《阿凡達》「人類學家」喬爾大衛摩爾、《黑道家族》艾美獎視后艾迪法柯和《MIB星際戰警3》傑曼克萊門特。 台灣方面,首日票房為新台幣960萬元;首週四天票房為新台幣6000萬元;次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1.6億元;第三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2億元;最終全台票房為新台幣2.2億元。

大稻埕電影: 電影【大稻埕】觀後感:一部定位不明的電影

他們也遇見在熙來攘往的大稻埕獨力開設裁縫店,性格強悍的滿洲奇女子阿純;風華絕代、色藝雙全的首席藝旦阿蕊…他們一面參與社會運動,爭取自治,一面卻陷入愛情的甜蜜。 大稻埕電影 为考据日据时代的美学风华,日前他还特地去参观台铁125周年启动“新台铁元年”的展出,意外看见1923年日本皇太子来台乘坐的骨董级铁路车厢,简… 大稻埕電影 佑熙告白失敗,他告白的對象說要純粹的愛情,這部片有告訴觀眾,什麼是純粹的愛情嗎? 劇情前半埋了不少穿越的伏筆,跟後半蔣渭水的故事有什麼關係? 這不是他們怎麼穿越的問題,而是從劇情到角色的安排,感覺不出有穿越時空的必要性。

大稻埕電影

蔣渭水打算向日本皇太子請願,發生在1923年4月。 影片不僅以年輕人的冒險勵志、青春愛情為主軸,透過充滿奇想的穿越情節,也帶領觀眾重溫台灣歷史盛事與文化氛圍,尤其是將二〇年代大稻埕青年抗日的理想精神,巧妙融入豬哥亮的插科打渾喜劇表演之中,別具一番幽默趣意。 他們意外地,捲入了「日本皇太子蒞台」、「蔣渭水請願」…等等歷史上至關重要的大事件。 也分別跟性格強悍,在熙來攘往的大稻埕,獨力開了個裁縫店的奇女子阿純;以及風華絕代,色藝雙全的首席藝旦阿蕊,展開了一段怦然心動、纏綿動人的百年之戀…。

當不了解大稻埕的觀眾被電影吸引,主動了解大稻埕的文化後,發覺電影的描述並非實際情形,難道不會悵然若失? 拍電影既花錢又勞師動眾,絕對是投入許多心血。 但投入許多心血還會有諸多明顯疏失,可見拍攝前或拍攝後必定有哪些環節出了問題。

大稻埕電影

蔣渭水根本沒機會在日本人面前完整說出他的訴求,但是他不願意放棄,所以才會一直被抓。 更重要的一點,後藤新平是總督府民政長官,不是台灣總督。 扣除與蔣渭水相關部分,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套用在【淡水】、【鹿港】、【安平】,有何不可? 電影就算不醜化日本警察,也能用別的方式凸顯蔣渭水等知識份子的奮鬥,彰顯大稻埕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意義。

整部片不僅史實的部分錯誤百出,連劇中角色的思維也是以現代的角度套用到1923年的大稻埕,完全看不出活在那個年代的人們內在的思想與情感,以及他們對未來的希望與憧憬。 1921~1923年,蔣渭水四處奔走時,日本人在做什麼? 他們在規劃西門町,1922年正式有西門町這個名稱。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