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法義分享必看介紹

如實的觀察貪欲的生滅,體驗到貪欲是無常、苦、無我。 一切過程如實的觀察,於未來不再生起貪欲,這就是觀察貪欲的修法。 當瞋恨生起時,必須馬上即刻要覺知,這是瞋恨心,當瞋恨心消滅時,如實觀察瞋恨心的消滅。 從如實的觀察瞋恨心的生滅體驗到瞋恨是無常、苦、無我,觀察瞋恨斷除過程,滅除情況的狀態,這就是觀察瞋恨的修法。 其它昏沈(睡眠)、掉舉及疑的觀法也是如此的修法。 如果不斷的如實觀察五蓋,就是已經在培養法念處了。

大願法義分享

中根人以經不起種種考驗、磨煉,而未能真實行愿了愿為退縮不前。 下根人以始勤終怠,忽進忽退,道志若有若無為退縮不前。 法念處觀五陰的修法,就是依色受想行識五陰作為觀察的對象,觀察五陰的無常、苦及無我,這樣的觀法就是修五陰的禪觀,這是法念處修觀五陰的修法。 觀察到五陰是無常、苦、無我,印證這些的事實之後,過去對五陰錯誤的觀念就解除了,具備對五陰的正見,進一步破除十結中的身見結,就是邁向初果的第一步。 識陰的觀察:識分為六種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種識。 識有兩種解說,一種是依「識」字單純的解釋,一種是依「意識」的解釋。

大願法義分享: 了義大手印祈願文 05 法師法語&學習分享. 4,滿彼事業盡無餘,回歸清淨自在。

我們就像一個殘疾人,要去一個遙遠的地方,卻缺乏良好的交通工具,且難以分辨方向,如是欲抵達目標萬難萬難。 大願法義分享 茫然絕望之時,忽有一架直升飛機落在面前,吾人只要以信願為票,即可登機,登機便可以穩當地到達目的地。 信願持名即是通往安養淨土的機票。 淨土法門不怕惡業的多少,怕的是懷疑,懷疑就如一個絕緣體,隔絕於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之外,往生無望。 在波翻浪卷的生死苦海,離開阿彌陀佛的大願船,等待我們的只有滅頂之災。

大願法義分享

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 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 為重法故,不惜身命,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以圓滿因,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 我得菩提後勸發菩提心之眾生,或依我涅槃後之舍利而發菩提心眾生,未來於不同佛剎土中獲得佛果時,願他們能以美妙言詞讚歎我道:“賢劫時第四位如來釋迦牟尼佛出世時,彼勸我等初發無上菩提心。 時我輩皆為毀壞心相續,恆時造惡業、無間罪及持邪見者。 世尊引導眾人行六度萬行,故我等乃得以現今成佛且轉法輪。

大願法義分享: 南無大悲觀世音十大願與六回向生命是美麗的!願你生命的每一時刻都充滿愉悅。祝福您! 福報像水,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了。這一句佛號是整個佛法的大總持法門。 阿彌陀佛稱為萬德洪名,換句話 …

眾生在這個其中自然就修不二法門,念念趨向無為的一真法界,沒有一個善惡的對待標準。 所以大家要理解這一句話,「乃至聞有不善名者」的根本的究竟之處,就是善不善都不可得。 那麼再一個,還要從一個觀點來了解就是從斷煩惱而言。 大願法義分享 因為證到聲聞乘的話,可以說要把我們這兒的三界內的見思煩惱都給斷乾淨了,這叫做聲聞。 因為還有一點就是像在《往生論》裡邊就講過說。 就是說在極樂世界的淨土裡面,不會有女人相。

大願法義分享

隨順第二十二願,發還相迴向、現前修習普賢之願,等等。 這一願是針對他方國土的菩薩眾而發的。 說明阿彌陀佛悲心廣大,不遺漏任一眾生。 大願法義分享 他方世界的菩薩眾聞信彌陀名號,都能得到清淨解脫三昧。

大願法義分享: 佛教段位法裝與聖德考試

既然如此,修行者對正念不可不知,否則就很難完成培養正念了。 這段有時是指「自證緣起」,有時是指「自證涅槃」,因為接下來要談的是「完成自證涅槃」,所以這裡所指的就是「自證緣起」。 「自證緣起」就是完成四道智,四道智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 要完成四道智唯一之道就是修四念處,如果沒有修四念處,就不可能證得四道智。 證得四道智就是開法眼了,對佛、法、僧、戒淨信不疑。

  • 六根中前五根就是一般人所說的五官,也就是五種器官,意根就是腦部神經系統。
  • 飯食到了餓鬼手上,都會變成焦炭。
  • 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
  • 這一願意謂:設若我成佛時,我剎土中的菩薩,個個都能獲得如佛一樣的金剛不壞身,復如那羅延天之力大無窮。
  • 阿彌陀佛名號之體即是實相,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一切眾生本具佛性種子,由于久遠劫來,埋沒于煩惱無明沙石中,缺乏大悲水的滋潤, 無法長養法身慧命,更無法開智慧華,結菩提果。 今由於諸佛因中修菩薩行時,常以大悲水,饒益眾生,令一切眾生本具佛性種子,獲得滋潤,抽發戒定慧的枝葉, 開發六度萬行的因華,終結菩提的果實。 譬如曠野砂磧之中,有大樹王, 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 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大願法義分享: 法然上人:念佛功德之大,感情成分, 鏡面才有景象的活動。 但是這個鏡面的影像 和外在的景物動的完全一樣,還是一見難曉,這叫修行。如果我們一天都沒有發現自己的過失,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十種大願。此十願是菩薩不可思議之聖德。

那我們就想說,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每一次專講淨土的時候,必須讓彌勒菩薩來。 這就是從縱度的時間上,在我們這個國土裡邊,每一尊佛出世,一定會傳承宣講淨土法門,彌陀願力。 這個至少從釋迦佛到彌勒佛的傳承現在已經到位了,因為彌勒菩薩他每一場必來聽淨土的專屬經典,那將來他在龍華三會的時候每場必要講。 所以這些可以說是每一個發願求生者的初心願力,會決定著往生者在極樂世界的壽命有長有短。 也就是他到極樂世界以後待多久壽命就是多久,那麼他「除其本願」就是自在顯現的回到生死苦海中,這樣的話就等於說壽命是有限量的。 從極樂世界的視野中,因為他在極樂世界,出現了這麼一段時間,馬上又回到苦海度化。

所以十念皆生我國願是我等眾生的大希望,是於生死苦海中沉淪、掙扎時的救生圈,抓住救生圈就大功告成了。 這一願意謂:設我成佛的時候,極樂國中的天人(指帶業往生的凡夫),壽終之後,不再墮入三惡道;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大願法義分享 這一願意謂: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如果這個願不能實現,我就不成佛。 承上世自在王佛的讚許與敕令,法藏比丘深荷佛恩,恭敬稟白,唯願佛陀垂慈聽察,如我於五劫思惟啟立的大願當詳細敘說,願佛慈悲印證。

願我於拘留孫佛出世後能以各種供品供養世尊,且於拘留孫佛教法下出家,精進持戒、聞法、修持等持,並為趨入惡道、造不善業諸眾宣講佛法,使之調柔身心,接受我之勸化。 海塵婆羅門緊接著說道:世尊,看到此種情景,我心如紫根樹葉般跳動,併生起大痛苦,身體也感覺疲倦。 ,願往生人,深畏浮妄,恐怕內懷虛假,惡性難侵,所以念念彌陀,稱名悔罪。

但是極樂世界就可以如此存在,這是我們對於聲聞乘。 其三,四十八願乃淨業行人起信發願的參照坐標。 體解阿彌陀佛願心,領悟極樂世界的神妙,建立修行淨土法門的綱宗與方法,乃至了達世尊一代時教的奧藏,悉宜從理解四十八願下手。 隨順彌陀第十一願,發往生成佛之願;隨順第十八願,發信願持名往生之願;隨順第十九願,發發菩提心、廣修福德、繫念名號、祈佛接引之願。

每個關注生命價值的人,都應該了解淨土法門。 一個人有幸能信受念佛法門,生命就會有一個完美的交待,有一個最殊勝的超越。 大願法義分享 這一生就像一塊跳板,由濁惡至淨善,由愚癡到智慧,由凡轉聖。 而這個跳板亦非無因而有,乃是釋迦彌陀兩土世尊為我等特設的。

  • 我自己太有心得了,真的修行很難。
  • 它的效果能夠得到世界和平、國家繁榮興盛。
  • 祈請法師法體速速安康以全大願, 吃素護生。
  • 以最簡單的方法去觀照清楚當下任何所發生的事情,沒有任何的企圖心想要得到什麼?
  • 如果你想要瞭解這本正信佛教演講集的內容是什麼?
  • 這就是說我們一定會覺得,涅槃就是死,就是一定要此死了彼才能上,就是這樣此退了彼才能出。

事上講,佛菩薩覺醒後,因大慈悲心故,不忍眾生永刼沈迷,故方便說法。 難怪,佛陀說無一法可說、他亦未曾說一法。 此段不惟此行願品之流通分,也是全經之流通分。 佛為法會之主,菩薩等為助伴,故此經又名不思議解脫法門,而結成法會諸部眾之信行也。 所修功德,不為人天福利、二乘小果;一切回向法界眾生,無上菩提,所謂財不積於己而佈施一切也。 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

大願法義分享: 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