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 歷史課本懶人包

我以國一上、下的台灣史,和高中第一冊台灣史為例來比較說明。 國中是以「通史」的方式編寫,分原住民、大航海時代、清帝國、日治及戰後時期,共5段,主要敘述各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 高中反過來,是以多元族群社會的形成、經濟及文化的多樣性及現代國家的形塑為軸線,又從台灣原住民開始,依次說到現代的台澎金馬。 以高中歷史的教科書為例,1949年國府遷台之後,台灣的歷史課本只教中國史及世界史,並未教台灣史。

台灣“高中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于開學前夕舉行記者會,指出新課綱的高一歷史課程有三處刻意“去中國化”,不符合歷史事實。 一是以南島語系取代中華民族,二是否認台灣歸還中國的《開羅宣言》,三是“以多元文化的台灣”取代台灣以中華文化為主流的事實。 “協會”批評高中歷史課內容以“多元”為名,漠視兩岸地緣與歷史關係,試圖讓中華文化對台灣的影響力等同於東洋、西洋等文化。 《中國時報》在開學之際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當局竟然將民進黨的政治主張寫進“108課綱”中,歷史課本充滿“台灣地位未定論”等民進黨的政治語言,也將一些存有重大爭議的政治主張描繪為無可置疑的定論,簡直是將教科書當作政黨的文宣品。 試想,1本教科書約有10年版權,1年有20萬學生使用,10年就是200萬,加上外溢效果,估計將有400萬人接受這種“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去掉中華文化、中國歷史,就是把台灣的文化、歷史、價值體系和利益刨根挖底。

108課綱 歷史課本: ‧ 日本神逆轉「晉級16強」球迷嗨翻 喊話首相岸田:全國放假!

如今世界可說是越來越小,東亞人民互動比以前要頻繁得多,學生學了東亞史不但能增廣其視野,也必有助於將來與鄰近各國人民之間的互動。 首先,教東亞史其實已經足以達到介紹中國歷史的目的。 至少在19世紀中葉(即清朝道光年間)之前,中國無疑是東亞歷史的主角,不但影響周邊所有國家、地區的政治、社會、經濟,也影響其思想、文化。 那麼有沒有必要把中國史「融入東亞史的脈絡中」? 對台灣的學生而言,與其學中國單一的國別史,不如學「中國與東亞史」,把中、日、韓、台灣及其他周邊世界的歷史都融入。 再問一個問題:台灣的中學生有沒有必要讀中國史?

108課綱 歷史課本

如果考慮到近年來台灣的數十萬新移民中有許多是從東南亞來的事實,這就更有必要。 我剛好也參考了日本中學歷史教科書有關日本起源的寫法,發現相當不同。 然後,才說到日本自己的彌生文化及邪馬台國如何出現。 接下來還有2個問題:首先,台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的篇幅究竟要如何分配?

108課綱 歷史課本: 日本妹學印度人恆河淨身 全身潛入水中上岸後病倒

首先,中學教育的對象是國、高中生,並不見得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歷史學養可以處理龐雜的史料,在升學壓力之下,也不是人人有心力與充足的時間去探索歷史。 但對此,高雄市明義國中老師陳莉婷則表示,新課綱的目標並非要將學生培養成史學者,而是在有限的時間著重近百年的歷史,包含國共內戰的脈絡、冷戰時期的國際局勢等,所以將過去9年級才教的東亞局勢提前到8年級教,有助於學生國際化。 學生與教師可以參照課本的活動建議,透過分工研究→安排場地→角色扮演→記者會召開→教師講評、新聞快報。 社群平台流傳文字訊息,並搭配教科書照片指稱:「台灣高一歷史課本已在教導孩子:日本是我們的母國!二戰後日裔留台潛伏倭奴施毒戕害我們下一代~公然寡廉鮮恥竄改歷史!」。

最近參加關中教授《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的新書發表會,他一開始就說:「現在的美國已經不是當年我們留學時候的美國」,真是讓我心有所感。 後記:本文及前一篇國文部分的寫作過程中承蒙多位高中老師及大學教授提供意見,本人在此致謝,但文責由本人自負。 6、以上只是原則性的討論,至於三分域篇幅應如何具體調整,做重新分配,我就不做建議,而留待日後的課綱小組去討論。 再者,以我出身科技及企業管理背景的經驗,我從來都是認為,科技新知及財經管理知識並不一定都要在學校裡面學。 人們在學校裡只要能學到基礎知識,出了校門如果發現有必要,自然會去想辦法自我學習。 我有許多好友分別在研發、管理、投資、創業領域卓然有成。

曾有一段時間,台灣是為了要「反攻大陸」而存在,並且為此而付出代價,一直到今天。 無可諱言,全世界各國歷史教科書的編寫都和政治有關。 編寫教科書的問題通常並不是有否違背史實,而是究竟什麼要寫,什麼不寫;什麼要寫多一點,什麼少一點。 台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的消息,也引發大陸網民熱議,登上微博熱搜。 大多數網民留言表達憤怒,稱此舉是從小就給青少年灌輸錯誤資訊,削弱台灣青少年與大陸的情感連接。

但我必須說,學生們如果在年輕時學到的歷史不夠客觀,後果將會是很嚴重的。 中國的初中歷史教科書共6冊,其中中國歷史4冊,世界歷史2冊。 高中歷史教科書必修3冊,分別討論政治史、經濟史,以及文化思想、科技發展的歷史,從古代延伸到現代。 但其中有關中國的篇幅仍然遠大於介紹外國,而在外國部分又有極大的篇幅是在介紹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對立。 目前課本的三分域編寫方式其實有相當多缺點,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三分域的個別敘述相互之間沒有適當的互動,看不見其中的關連。

108課綱 歷史課本: ‧ 「民進黨會全黨打一人」! 王鴻薇鞠躬哽咽道歉選民:我不是林智堅

他強調,新課綱並沒有「去中國化」,而是要引導學生對所屬未來世界當中,由認識台灣,進而對中國與世界歷史產生了解,從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於是,《課程綱要》出爐,規定了各版本教科書必須要有共同的範圍和標準,編好的教科書還需送交台「國家教育研究院」審定,且經常是審查委員的審查意見成為唯一的修訂標準,形成事實上的「以審代編」。 據台灣前教育部長、歷史學者杜正勝研究,1990年代,台灣史學界逐漸受到後現代主義影響,流行後現代史學,即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對待史料,根本懷疑有所謂的「歷史真實」,解構既有的中心觀,強調多元史觀。 當時台灣正進行政治民主化、本土化、在地化改革,在教育方面,法令規章、教材教法、升學制度、師資培育,以及如今成為社會焦點的教科書,都成為改革對象。

新學期“108課綱”又上路,新的麻煩和亂象又在上演。 目前,除了中國大陸與台灣以外,世界上仍教授完整中國史的,還有馬來西亞。 這是因為大馬華人的祖先當年從中國「下南洋」後,仍心繫祖國。

  • 由於時代的進步,教育當局決定增加一部份新的學科,同時縮減一部份學科的必修課程,改而增加一部份選修學程。
  • 例如:在國、高中的翰林版、南一版、龍騰版、三民版等歷史課本,已有「探究活動」、「歷史考察」、「想想Bar」、「歷史探查」、「歷史閱讀趣」、「歷史追追追」之類題材,都是「歷史思考」。
  • 但也有教師認為,新課綱「略古詳今」,讓近代史更豐富,且納入日韓、東南亞的素材,有助提升學生國際觀。
  • 經拍攝比對,確認網傳照片指稱的歷史課本是出自龍騰文化,108課綱高中歷史第一冊。
  • 那麼台灣的中學生是不是有必要讀單獨成冊的台灣史?

如果說,民進黨給台灣同志婚姻法制化,所以同志公民都虧欠民進黨,要全力為民進黨一切施政、主張辯護,大概不太有人敢說得這麼明。 美國與中國大陸雖然競爭激烈,但最近的「拜習會」恢復了雙方關係(包括針對臺海現狀)的「護欄」,而且仍有符合雙方利益並可合作的重大國際議題… 九合一選舉結束,民進黨寫下慘烈的敗績,國民黨在沒有「X(韓)流」的情況下,紮紮實實打了一個大勝仗;奇特的是,… *作者曾為跨國公司中國區負責人,後為企業顧問,現專事寫作,著有《共產世界大歷史》、《另眼看歷史》系列,並在IC之音電台廣播「呂正理說書」節目,並有網路Podcast隨選即聽。 由於上述的原因,我建議把台灣史擺在最後才教,如此老師和學生都輕鬆。

換言之,從國中到高中,台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分別只能各教一次,而不是教兩次。 也有人說,這是「螺旋式」的教學法,第一次先教淺的,第二次再教深一點的。 但如前所述,國、高中歷史教學的時數已經被大幅刪減,又必須採取三分域教學,我們其實沒有餘裕這樣做。 現代社會確實是越來越進步,科技也越來越發達,有些人因而認為,學生在學校裡要學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所以刪減必修歷史(以及國文)是必要的。 但我認為,社會和科技越是進步,人文素養反而越是重要,因為社會、科技未來的發展是否有利於全人類,人文的影響非常大。 歷史思考在國、高中歷史教學裡佔13-14%究竟是太多還是太少?

108課綱 歷史課本

不過這次的變動較大,歷史課綱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由於時代的進步,教育當局決定增加一部份新的學科,同時縮減一部份學科的必修課程,改而增加一部份選修學程。 對歷史教學而言,直接的影響是必修從8學分減為6學分。 同時,必修歷史教科書從原先的4冊減為3冊,分別是台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 中國史部分又改為「融入東亞史的脈絡中」,或稱之為「中國與東亞」。 《108課綱》稱是「由近及遠、略古詳今為原則規劃」,而省略的原則是「避免不必要的重複」,至於何為「不必要」?

首先,國中台灣史一開始就說史前台灣原住民的祖先是跨海遷徙而來的,但為何遷徙? 其次,國中「中國與東亞」一開始就講中國的商周時期歷史,但中國人在商周之前是如何出現? 陳水扁擔任總統期間開始推動95課綱,從2006年起開始實施,主要的改變是台灣史獨立成1冊,原先的中國史及世界史分別從2冊縮減為1.5冊。 台灣歷史部分佔教科書的篇幅比率由此躍增為25%。 原本民進黨預定還要推動98課綱,但因馬英九當選總統,政黨輪替而遭到擱置。 馬政府擬議代之以「微調」的101課綱,卻引發嚴重的社會抗爭及法律訴訟,最終不了了之。

108課綱 歷史課本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