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7大優勢

首屆課綱生的旅程結束了,然而上萬學子仍在學習歷程檔案的迷宮裡徘徊;但這次,他們並非無所適從,前輩的經驗如同希臘神話中的那捆線團,成為後輩的指引,幫助他們順利前往屬於自己的出口。 即使過程令人疲憊,被問及若從頭來過,是否仍會選擇做學習歷程檔案,Eileen篤定地回答「會!」,她自認不擅長考試,所以新課綱的機制對她來說反而很適合。 種種問題讓廖宥甯感到困惑,同時也有些感慨「就覺得有點難過吧。做事情如果只強調有用或沒用,我會覺得這個人好像活得有點太累了」。 她並拋出「反『有用無用』」的思考,表示太早預設立場會喪失許多探索的機會,因為有時「看起來」無用的事情,真正做了之後,反而能帶來許多收穫。

北教大教務處招生組長王嫻雅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單招沒有書面審查,但仍會透過術科考試、面試等方式,讓學生展現高中3年的學習歷程,進而找到適合音樂系的學生。 在上完這堂學習歷程製造所的線上課程後,蔡淇華老師也要提醒同學,在高一高二基礎作品累積階段,就要開始要安排自我學習計畫,有效進行時間管理,高效率豐富學習歷程,並且同步顧及學科成績,應戰平日段考&提前準備112學測倒數。 林國明受教育部高教司委託,自7月底到11月底於全台包含離島舉辦共50場審議,邀集高中師生、家長共1164人及21所大學教授共172人,討論對學習歷程檔案看法,也填寫問卷調查,並於12日發表成果。 除了心態,行動也不能落下,李瑞霖指出,為了知道課程帶給自己什麼、自己在課程中做了什麼,並將成果呈現在學習歷程檔案中,第一點就是要認真上課,「很多東西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慢慢把它內化了」。 如有餘力,也可提早規劃檔案內容,陳威良表示,因為已經得知會選修哪些課程,會先在腦中構思學習歷程檔案可以放哪些內容,「不會臨時抱佛腳,這樣既不豐富,質感也比較差」。

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 綱「學習歷程檔案」希望不要進一步退兩步

該系111年個人申請學測國英占總分5%,主修、副修及術科測驗則占95%,獨招後學測國英與術科樂理、聽寫各占1%,自辦術科主修占分達96%。 萬美玲追問,若有學校科系不採學習歷程檔案,就一定會不同意獨招? 潘文忠則重申,大學招生有各種不同管道,不管是聯招或獨招,大學招生精神規範「多資料參採、重視學習歷程」是全國一致且不分科別。 王嫻雅解釋,音樂系近期引入國際師資,並考量學系發展需要,單獨招生時機已經成熟。 且除了北教大外,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單招多年,學系都希望透過多元選才方式,找到更適合的學生。 教育部後續會密切注意,如果查證後發現音樂系不符合當初的招生設計,將考慮撤銷單招許可。

如何將素養融入學習歷程中也是陳威良當時最大的不安來源,不僅在文字上更著重於當下「領悟」,他以地理選修為例,照片挑選上會使用「一看就知道我們在幹嘛」的圖片,讓閱讀的人更了解學習歷程中的「歷程」究竟為何。 不過兩人指出,自主學習時間一個禮拜頂多兩堂課、兩小時的時間,若要在計畫上做足功夫,勢必得花到額外的時間,去找資料、處理額外的事物。 民視新聞/黃毓倫、羅執中 新北市報導新北市政府主辦全國最強商科競賽,今年有175所學校,來自全國745名頂尖好手,同場競技,比賽結果出爐,市長侯友宜出席頒獎典禮,鼓勵學生勇於築夢,精進專業技能。 生花上萬元找補習班諮詢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把升學視為一場無法回頭的豪賭,已與108課綱的立意背道而馳。 或許很多人看到這,都覺得新課綱似乎只是學生參加比賽活動爭奪名次,變相成為類似二戰後的軍備競賽,不過學習檔案要求學生的並不單純是名次,而是過程心得。

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 首屆108課綱生心路/學習歷程頂大教授看這點 她笑認「不聽話」:別再問有沒有用!

學習歷程檔案推廣生涯探索的初衷,在台灣社會重視升學主義的價值觀面前,無可奈何地成為空談。 根據教育部說法,學習歷程檔案的設計初衷,除了補足考試無法呈現的成果、減輕高三學生製作備審資料的負擔外,更期盼學生定期紀錄自己的學習表現,從中探索個人興趣與志向,進而將學習歷程檔案作為生涯定向的參考。 基本上學校都會給學生機會在課堂製作一些課程學習成果的紀錄,但大多只是雛形,需要學生進一步美化、編輯。 108新課綱正式上路已經一個學期,身邊同學都為了上傳學習歷程檔案忙得焦頭爛額。

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

呂為蓁認為,雖然學生高一、二時多數懵懂,但還是要有想法,「不要跟自己的期望相差太大。不然做那麼多,到時候回頭看,其實是會有點浪費時間」。 至於作為首屆108課綱高中生,在過去無跡可循的窘境下,回顧高中三年上傳的多份學習歷程檔案,究竟提交給大學端的取捨原則為何? 除了多以圖示、表格、心智圖來解讀數據,用較為生動、跳脫純文字的敘述佐以照片呈現,重要的是內容需著重心得與反思。 Eileen回憶和大學教授模擬面試時的經驗說道,「成果中最喜歡的地方、哪裡需要改進,會是教授想知道的」。

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 大戰學習歷程檔案 首屆108課綱生心得大調查

在毫無前任可參考的情況下,我看到許多人都因為製作而煩惱,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我整理關於學習歷程的資訊,參考並請教各位老師的意見,提出個人看法及製作要點方法,希望能幫助我們新課綱白老鼠做出讓自己和大學教授都滿意的作品,更在檔案中展現學生的自我能力特色。 潘文忠表示,會再跟相關科系溝通,教育部過往也追蹤學生透過不同入學管道,進入大學後的休退學情況。

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

下一單元開始,將透過6名學生的專訪和3百多份問卷的解析,回顧他們的闖關之旅。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三年級的丘婉盈不禁嘆道,作為108課綱的首屆學生,從民國103年發布課綱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擔心著不確定的未來。 孩子與家長也要互相討論想法,達到未來發展的共識,孩子要能明確完整表達自己的目標想法,家長也別先入為主去否定或引導孩子,先傾聽後交流。 以前的備審資料是高三統一上傳,而108課綱是以每學年,甚至每學期為一單位。 或是jpg、png、mp3、mp4影音檔,可以針對擁有的素材來上傳或轉檔。 *因應本校防疫措施,與會者請攜帶口罩,且須填具本報名表始得參加。

因此,雖然存在許多反對、質疑的聲浪,各界仍無法全盤否定其制度本身。 108課綱的制度變革引發了許多問題,但學習歷程檔案只是滄海中的一粟,真正的關鍵仍在於課綱與考招制度的掛鉤,使得108課綱的原意遭抹滅。 但學習歷程檔案仍須和考招制度並行,由升學來推動學生紀錄自身的學習軌跡,這項新制度才不會形同虛設。 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三年級的蔡定燁肯定學習歷程檔案的良善立意,但是教育部「邊試邊改」的做法,讓校方及學生沒有可以依循的固定架構。

經審議後,考量單招更有利於學校重視學生的專業能力、在校修課表現,才同意音樂系辦理。 潘文忠今天出席「教育部與所屬機關、學校模範公務人員頒獎典禮」,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指出,除了分發入學只看學測和分科測驗成績,其餘包括繁星甄試、個人申請等管道,都須多資料參採、重視學習歷程。 有媒體報導,背後原因是108課綱上路後,聯招管道之一的「個人申請」須採計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且占分至少1成,讓重視術科的音樂系頭痛,寧可扛下單招的招生壓力。

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

關於心態的建立,陳威良引述過去參與聽講時一名大學老師提供的建議,「學習歷程檔案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難,就把它當作是一個遊戲去破關就好」。 他認為這種心態轉變的方法很有幫助,「那時候就不會把它想得壓力那麼大,做下去也會比較開心」。 「不確定方向」、「還未知道自己的志向就要寫出學習歷程」、「如果高中是自然組,那之後要讀社會組的校系就會比較少實際做的內容,反之亦然」,許多學生在問卷裡都表明確定志向是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優先要務。

段考期間則需雙管齊下,同時設定準備考試的進度,「有點辛苦,因為今天讀完一個地方,就要去弄學習歷程」。 「如果真的不喜歡那些有的沒有的活動,你就專心拚繁星;繁星沒有,就去分科」。 李瑞霖也提醒,即便是熱愛活動的人,也不要花太多時間做學習歷程檔案,因為最後仍可能面臨檔案不被看到的風險。 日復一日的小考、報告,一學期三、四次的段考風暴對台灣學子而言早就習以為常。

  • Eileen回憶和大學教授模擬面試時的經驗說道,「成果中最喜歡的地方、哪裡需要改進,會是教授想知道的」。
  • 根據教育部說法,學習歷程檔案的設計初衷,除了補足考試無法呈現的成果、減輕高三學生製作備審資料的負擔外,更期盼學生定期紀錄自己的學習表現,從中探索個人興趣與志向,進而將學習歷程檔案作為生涯定向的參考。
  • 為瞭解高中現場實行情況,並凝聚高中端和大學端對於「課程學習成果」該如何呈現、如何審查的共識,台大社會系「作伙學團隊」已於109年舉辦五十場審議會議,蒐集大學教授、高中教師、家長和學生的意見。
  • 請認知到「形式,作為一種思考方式」,你選擇用什麼形式去呈現,是能出看你「理解這世界」以及「與他人溝通」的素養能力的。
  • 學習歷程源於108課綱的多元入學管道設計,為打破填鴨教育、減輕學生考試壓力,設計四管道入學:特殊選材、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及考試分發入學,其中又以申請入學為主,以今年為例,招生名額占分別為1.5%、15%、45%及40%。

臺中市立臺中女子高級中等學校三年級的廖宥甯也補充,目前個人申請第一階段的篩選倍率看重學測成績,多數落榜的學生因為一兩級分的差距,辛苦耕耘的成果淪為廢紙。 因此,他認為第一階段篩選應加入學習歷程檔案,讓成績不再優先於他們課程學習以及多元探索的成果。 眼見持續存在的階級複製現象,陳鐵虎希望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的面試和學習歷程檔案占比降低,僅作為輔佐的參考,仍以成績為依歸。 然而高三遇上升學終戰學測、分科測驗,有5名受訪者坦承學習歷程幾乎停擺「0進度」,全部轉而專心準備大考,通常老師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藉由這項培訓計畫的協助,康寧開發出一套影像辨識系統,建立瑕疵檢測的AI模型,可即時與機器手臂溝通,自動排除不良品,有效減少因包材異常而導致的品質問題。 康寧公司為全球材料科學的領導供應商之一,超過170年來提出許多改變人類生活的發明。 康寧結合其在玻璃科學、陶瓷科學及光學物理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及深厚的製造與工程能力,開發出的創新產品改變了許多產業,並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