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固網光纖詳細介紹

共享頻寬與較多的外部網路功能限制,雖然是缺點但也為社區網路帶來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那就是價格通常具有非常高的競爭力,無論是跟中華電信光世代或第四台網路相較,「便宜大碗」是對社區網路最貼切的描述。 普遍而言,社區網路的營運公司都是「第二類電信業者」,通常沒有自己固網建設,所以除了社區內部網路的佈線跟設備安裝之外,對外連線都必須承租第一類業者,如中華電信、台灣固網等線路。 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雖然最為穩定且限制最少,但最便宜的方案「16M/3M」,每月帳單就要新台幣662元,至於最貴的「1G/600M」則是每月新台幣2,399元(以上皆為牌告費率,不含額外優惠)。 在台灣,中華電信具備許多關鍵的電信機房跟網路節點,並且也開放企業租用甚至代為託管,所以純粹以本島內的連線狀況而言,若使用者僅於境內互連,無論網頁服務、影音串流或遊戲體驗等,速度與延遲通常都會令人滿意。 舉例來說,很多人都認為家用網路的每月費用過高,但實際用途卻只有瀏覽網頁或追劇,因此覺得自己花了太多冤枉錢,不如只辦手機網路就好,甚至選擇退掉專線網路;又或者某些人申請了便宜的社區網路後,卻經常發現,每到夜晚尖峰時段,網路就會「塞車」而無法順暢上網。

使用者所取得的行動網路IP有99%機率都是虛擬IP,亦即這些位置都是由電信商等級的 NAT 設備進行配發,並非外網實體IP。 有線電視網路所使用的 Cable Modem 與光纖數據機有著顯著不同,例如燈號就分為上行與下行,部分也內建 Wi-Fi 功能讓消費者更加方便。 第四台網路最大的資費優勢,莫過於搭配有線電視一同申裝,各系統商都有自己的優惠組合,只要有心詢問通常都有驚喜。 舉例來說,第四台網路同樣可以向經營者申請固定IP,用以架設網站、NAS外連或網路監視攝影機,有些業者甚至不需電話進線,只要透過網頁提出申請,綁定裝置實體MAC位置即可,操作起來可能還比 HiNet 光世代來得方便,想擁有一個以上的固定IP也沒有問題,免去 NAT 外連限制所帶來的煩躁。 以北部某間社區網路業者的資費來舉例,下載最高300M的速率方案,每個月居然只要399元,最高100M每月也僅350元,相較 HiNet 光世代的300M/100M牌告價1,399元,每月省下足足1,000塊,這可是不小的價差。 由於社區網路是採取共享形式經營,所以當業者為社區接入第一類電信業者的線路後,就會透過 NAT 方式,建立起龐大的「內部網路」,將所有住戶的連線收納管理,這就造成了終端使用者對外網路功能的重重障礙。

台灣固網光纖: 網路門市

使用遠傳光纖安心體驗方案,就會另外贈送friDay影音45天+2部單片電影 (市價$477)。 需簽約15個月,合約首3個月內取消,免繳交違約金;自第4個月起至合約期滿,更改合約方案皆須補貼1600元,依比例計算。 2.申辦本專案所有案型者,將於供裝時收取裝機費$500與設備押金$1000。 另設備押金$1000,於用戶退租並歸還設備後,並經台基科確認歸還設備品項無誤且無毀損,以現金方式退還予用戶。 另外,台灣光纖跳接線的供貨量更可堪稱是全球第一,大部分的零件組都可以在台灣生產,只有Ferrule(陶瓷)大部分必須由日本進口。

台灣固網光纖

針對雲端(Cloud)服務目前有中華電信及台灣固網2家業者經營此業務。 中華電信此服務網路設備之IPv6支援能力,尚未完成100%的設備支援能力,只有極少部分防火牆(Firewall)及伺服器負載平衡(Server Load Balance,SLB)尚未支援IPv6,其比例低於3%以下;目前此服務已經提供給企業用戶使用支援IPv6網路服務。 台灣固網在設備建置上已經達到全部設備支援IPv6網路服務,該公司預計於西元2020年支援IPv6網路服務。 中華電信、新世紀資通、台灣固網及亞太電信4家業者有提供固網光纖上網服務,目前4家業者所用網路設備之IPv6支援能力,都還未達到全部設備都支援IPv6。

台灣固網光纖: 行動+光纖120Mbps

在邁入光纖網路時代之後,中華電信將許多舊有的設備逐漸汰換,速度跟品質雙雙提升,追上國際潮流之餘,也讓台灣整體的網路發展因此向前了一大步。 在市內數據電路部分,以128K到192K頻寬為例,台灣固網月租費為新台幣6,000元,東森寬頻電信為8,000元,而中華電信為15,000元,台灣固網比中華電信便宜了60%,也比東森寬頻電信便宜33%左右。 此外在數據電路出租費率,市內數據電路月租費比中華電信資費便宜3%到60%;長途數據電路月租費比中華電信便宜5%到43%;國際數據電路月租費也比中華電信平均便宜5%。 畢竟,開放給家用端消費者 2G/1G 的上網速率後,勢必會跟現行企業網路的高速方案發生衝突,為了保有企業端的價格跟談判優勢,中華電信為家用方案套上些許限制,似乎還是有所必要。 為了區分不同客群,希望真的有 2G/1G 上網速率需求的普通使用者,確認需求後再行申辦,官方才因此設定了如此昂貴的月租費,以及家用環境下還算合理的流量門檻。

歐洲則是由歐盟訂下 2025 年家庭網速要達 100Mbps 的目標,以及 2030 年應達 1Gbps 之網速要求。 歐洲國家整體光纖滲透率落差大,在寬頻建設較不足的英國、德國、義大利,皆有相關的寬頻補助政策,刺激英國 Vodafone、德國 台灣固網光纖 DT、西班牙 Telefónica 等電信商對於光纖及 5G 之投資。 除此之外,Verizon 與 T-Mobile 也加重佈局 5G FWA ,且主要設備皆由台廠供應。 2022Q3 T-Mobile 之 5G FWA 用戶數達 212 萬,Verizon 則達 58 萬,兩間公司分別預計其 5G FWA 用戶於 台灣固網光纖 2025 年將達 600~700 萬、400~500 萬,相關台廠可於 2023 年持續受惠。 調查,2022 年美國光纖用戶增加了 790 萬戶,YoY+27%,為歷史新高,目前累積共有 6,800 萬光纖用戶。

台灣固網光纖: 網路功能:外網限制最為嚴格

SMW-3的總投資超過15億美元,由92家國際電信機構共同投資設施,全程設有39站,而宜蘭的頭城及屏東的枋山就是其中兩個。 台灣固網光纖 SMW-3的舖設完成,以及其他目前正在進行的海底光纜舖設計劃,使得台灣九成以上的國際通信是利用海纜傳送。 行政院於1994年六月成立的NII專案推動小組,提出了整合資訊及通訊技術,以建立國家資訊高速公路,並推動電信自由化等目標;由此源起直至去年固定通信網路開放,今年三月定案,其相關業務如市內、長途、國際電話等,預計固網業者可以在明年七月開始正式營運,屆時,台灣將真正走向電信事業民營化。 光纖自1960年發展至今已逾40年,其理論與實際應用也漸臻成熟,全球光纖通訊市場在網際網路的普及之下,呈現大幅成長,但台灣廠商一直到最近幾年才比較熱烈的投入光纖通訊產業。 說明:具有低收入戶、身心障礙人士、原住民之資格者,適用者可進線客服單位或去台灣大哥大門市申辦,簽約12個月,合約到期後優惠自動展延。 光纖mylife因電路有8個 MAC address 限制,申請8個(含)IP以上的連線服務,請客戶準備Router介接。

最近DropBox 也與iOS上的Mailbox app合作,要贈送使用者1GB空間唷! 家用路由器的 QoS 頻寬管理功能,稍微有點網路知識的民眾都還能夠理解,不過一旦規模擴大到整個社區,上百位住戶得如何管理就是大學問。 無論哪一個 ISP 都會事先告知消費者,他們無法保證商品方案所標示的速度,在任何時間、任何狀況下都可以達得到,這樣的情況被稱為「不保證頻寬」,因為每一種網路類型都可能會受到環境條件或物理限制的干擾。 除了帶 Wi-Fi 天線的家用4G分享器產品外,現在台灣也有純粹路由器產品推出,但主打客群為中小企業用戶,用以當成備援線路。

台灣固網光纖: 加購Disney+ 優惠

確實,過去透過同軸電纜所提供的網路服務,因為速率低、頻寬小,反倒比較像是一種「額外功能」,跟 ADSL 相較,即便提及價格也沒有太顯著的優勢。 隨著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終於得到了一些成果,除了我們觀看的電視頻道紛紛具備著高畫質以外,有線電視網路的速度跟穩定度,也隨著設備、線路的汰舊換新,以及採用標準的改進而有了大幅度提升。 部分社區網路業者會以自家採用中華電信線路當成宣傳優勢,若是在頻寬充足的狀況下,無論延遲或速度的確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舉例來說,中華電信家用網路的承租戶,通常都能夠向 ISP 申請固定IP,甚至連電話都不用打,透過網頁即可完成。 以光世代非固定制方案而言,除500M/250M跟1G/600M速率不適用之外,消費者都能夠向中華電信要求一組固定IP、七組浮動IP,而該固定IP則能夠用於架設網站、NAS 等對外連線之用。 若與其他 ISP 服務互相比較,無論是中華電信 ADSL 或光世代,消費者幾乎都不會有任何網路功能上的限制,當線路與設備安裝完成後,民眾可以擁有近乎100%的存取權。

  • 2009台灣大寬頻「new TV」數位電視正式開播,開啟互動電視的新紀元,全台灣每個家庭,從此進入全新視界。
  • 除此之外,不同 ISP 間對於網路資源快取的最佳化,也有著相當程度的差異,即便使用者可能感覺不出來。
  • 此外,前述的費用都僅僅是「月費」,若使用者為首次裝機,就還得付出一次性的1,500元接線費跟200元設定費(皆為牌告費率),若全部統合起來,這就讓申裝中華電信的家用網路,成為民眾一筆為數不小的開銷。
  • 行政院於1994年六月成立的NII專案推動小組,提出了整合資訊及通訊技術,以建立國家資訊高速公路,並推動電信自由化等目標;由此源起直至去年固定通信網路開放,今年三月定案,其相關業務如市內、長途、國際電話等,預計固網業者可以在明年七月開始正式營運,屆時,台灣將真正走向電信事業民營化。
  • 民眾自行安裝的網路IP分享器,在 NAT 方面雖然可以自由任意調整,例如開啟通訊埠轉發或 DMZ,但社區網路業者的 NAT,住戶通常沒有權限進行任何設定,即便向 ISP 提出要求,也可能因各種理由遭到回絕。
  • 為您連接網路、有線電視、手機或平板電腦,創造數位互動影音娛樂,以數位匯流新科技串起全家 …
  • 我與本文所提到的公司沒有商業關係,撰寫本文僅為分享,並無收取任何報酬。

但可以預想的是,部分業者採取硬性限制,讓高優先權使用者在尖峰時刻,仍就能取得固定頻寬,有些業者則選擇讓系統軟體自行動態調整,想辦法保持網路不塞車。 除此之外,不同 ISP 間對於網路資源快取的最佳化,也有著相當程度的差異,即便使用者可能感覺不出來。 最後,中華電信以外的 ISP 的價格方案也相對較有競爭力,也常出現「年繳更優惠」之類的情況,若想撿便宜同樣可以參考。 既然最後一哩都是中華電信的線路,那麼不同 ISP 間的差異究竟在哪裡呢? 舉例來說,So-Net 具備專屬線路連線至日本,所以 So-Net 使用者存取位於日本的伺服器或各種網路服務時,可以得到相當順暢的表現,也不會跟中華電信用戶互相爭搶頻寬,這就是 ISP 本身具有的優勢。

第四台網路在供裝速度上還有另外一層優勢,那就是由於最後一哩無論如何都是同軸電纜,所以只要骨幹網路升級,家中原有的設備與線路,通常就能在不更動的情況下,直接得到速度上的提升,而且環境不限定於平房或大樓。 第四台網路就是比較慢的刻板印象,也是時候被打破了,現在想申裝1G下載速率也不成問題,環境條件限制普遍也比光世代來得少一些。 第四台業者除了推廣網路申裝,最近也積極開展更多延伸服務,如智慧家庭,居家安全等,使網路建設擁有更高附加價值。 以一般狀況而言,能否申裝特定的社區網路有兩大條件,第一是管委會是否願意引進該間 ISP ,第二是業者是否有意願於該地佈線、建置設備,通常只要這兩件事情順利通關,那麼相同社區內的每個住戶,都將能夠輕鬆接入社區網路,門檻雖然不是很高,但「人」卻佔了大部分的決定因素。 台灣固網光纖 除了高速下載且低廉的月租費之外,許多社區網路業者通常也不收「電路費」、「裝機費」或「設定費」,因為這些都已經包含在他們為社區大樓佈線的初期投資成本中,理論上透過持續性的月租費就可以得到回收。 台灣固網光纖 以北部某家社區網路業者為例,可以供裝的速率為100M起跳,最高則是300M,一次性年繳還有更多優惠,性價比相當高。

台灣固網光纖

假設消費者並不在意價格對荷包帶來的衝擊,或者說真的有功能性上的需要,於是選擇了中華電信的光世代網路,則還有一點可能會成為阻礙,那就是民眾的住家位置,是否有能力申裝到高速的網路環境。 此外,前述的費用都僅僅是「月費」,若使用者為首次裝機,就還得付出一次性的1,500元接線費跟200元設定費(皆為牌告費率),若全部統合起來,這就讓申裝中華電信的家用網路,成為民眾一筆為數不小的開銷。 在光世代眾多費率選項中,絕大多數都比手機電信網路吃到飽的資費,要來得貴上許多,這也讓價格成為消費者最常抱怨一點,也是家用網路申裝數減少的主因。 但正因為中華電信純粹只是將網路送到家中,限制越少就代表能掌握的東西越多,所以當消費者想使用進階功能時,就得具備相當程度的網路知識,例如網站網域對應、防火牆與 NAT 設定、資安風險控管、DHCP 配發等,進而建構屬於自己的家用網路環境。 至於對外連線部分,中華電信跟旗下關係企業,若合併計算也成為了台灣最大的「轉國際」出口端點,擁有承載力最高的基礎建設,以及通往多個國家,多條海底纜線的主要使用權。 因此,筆者認為透過「光世代」來代稱以下介紹的這一種類型的網路服務,就群眾觀念上而言並不會有失公允,即便台灣仍舊存在以相同方式,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的其他 ISP 廠商。

台灣固網光纖: 寬頻服務

本人/本撰寫相關團體(以下簡稱我)目前無持有本文提到之股票的多方部位,且預計不會在未來 72 小時內增加持股。 我與本文所提到的公司沒有商業關係,撰寫本文僅為分享,並無收取任何報酬。 本文之資訊僅供分析參考,不保證內容之完整性與正確性,也不構成任何買賣有價證券之要約或宣傳。

台灣固網光纖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