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娘媽7大優點

昨日文化局長許耿修、民政局長胡兌昀與開隆宮新任主委曾景雍、市議員邱莉莉等人共同為活動代言;年少時就出國留學的胡局長,還鑽過七娘媽亭桌腳「補做十六歲」,當場體驗成人禮儀式。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全台歷史悠久的七娘媽廟開隆宮「做十六歲」,將於八月十八、十九日登場,除了「鑽七娘媽亭」傳統禮俗,還有狀元郎騎馬、魁星爺會擲茭拿獎金等活動,歡迎八十一年次、肖猴的青少年報名參加。 2007年8月10日,由臺南市政府主辦的「2007年府城十六歲藝術節」熱鬧登場,以「一十六歲、二乞巧、三都市」為主題,展開為期十天的慶助活動,推銷府城臺南的傳統文化特色。

相传七星娘娘有七位,自从织女离开后,只剩下六星在一起,由于没有固定祭祀的庙,所以在神格上属于“闲神”,平时下凡来游游闲闲。 相传七星娘会抓人小孩,因此八字低的就给她作契子,以保平安。 客家人祭祀七星娘时也不用“七娘妈亭”,而是一张印就的“七星娘图”,以香炉压住。 为子女求七星娘絭的父母须手持杯茭,口念:“红(白)花枝某姓某名,身体欠安,容易惊吓,现在要作你的契子,带你的絭,以后若有遇到,就不要随便摸他,如蒙允许,请赐一杯茭”。

后来织女这个角色被分离开来,则在董永遇仙传说里将董永的配偶转换成了七仙女。 七仙女(又称为七仙姑、七姑星、七衣仙女)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七位仙女,也能專指這七个仙女中最小的七妹。 她们沿袭了织女的神格,也是主管纺织天衣(云锦)的女神。 在中国民俗神话中,七仙女中最小的七妹曾下凡到人间,与农夫董永一见钟情,并嫁給他為妻。

七娘媽: 【民間信仰】「七娘媽」與「註生娘娘」

而「七娘媽」的身分在民間有眾多說法,有一說是織女和祂的6位姊姊,也有一說是專稱排行老七的織女,還有一說是北斗七星的配偶神。 相傳織女有雙巧手,擅長機杼刺繡,所以古代婦女會向祂祈求針黹能力,得以在當時性別分工明確的社會中,家事經營順利。 所以男孩16歲被認可為長大成為男丁,於此日舉行隆重的典禮。 近年,傳統七夕民俗活動在臺灣已日漸式微,並且興起商業化的「七夕情人節」。

而七姐妹的组合,则跟天文星宿崇拜有关,如昴七星、扶筐七星、织女三星与婺女四星等。 鸡酒油饭是糯米饭、胡麻油、酒、鸡等合做的饭,为生育礼俗的特殊食品,如满月时祭祀孩童的守护神或七娘妈、注生娘娘。 七娘妈亭是以竹片、和纸糊成,有一层、二层、也有三层,通常与金纸、经衣一并焚烧供献,此称“出婆姐间”,表示子女成年。 此外,七娘妈还能授予子女给无子女的家庭,有子女的他则能治子女的病。

七娘媽: 七娘媽

華人的七夕又稱乞巧節、七姐誕、七娘媽生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 屏東文史工作者陳進成說,古時候家家戶戶每到七夕,就會準備麻油雞、麻油飯及甜芋,分成7份,祭拜俗稱「七娘媽」的7位仙女,祈求神明保佑16歲前的子女平安順遂,桌上照古禮總共要有21個碗,且3項供品都各有其所代表的含意。 而後每年七夕,都要到廟中祭祀,將「絭」在香爐上旋繞,希望獲得靈力,直到滿十六歲時,在當年七月七日攜帶祭品到廟裡祭拜,以答謝「七娘媽」多年來照顧的恩情。

目前最大的樂趣是追逐韓國嘻哈歌手與偶像,還有觀察韓國文化大小事。 當過美食編輯,喜歡各式新奇有趣的事物與食物,認為美食與旅遊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事物,透過食物是認識一個地方最快的方式。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 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

民間更是相傳七位仙女可幫忙招良緣及桃花運,因此今日開隆宮七娘媽的職責除了保佑孩童以外,亦多了職司增加魅力與促進桃花等任務,所以在廟中不乏看到三三兩兩年輕女性相約進香。 亦有相當多的男、女服務業從業人員將自己的名片放置於主神案前,據廟方說,七仙女本為面容美麗的天女,因此更能保佑信徒容光煥發,面帶桃花,貴人運顯達。 祈愿时一般都会宣誓:“子女如果能顺利长大,等到子女年满十六岁成年时,我一以猪、羊等为供品祭拜,或演戏娱神,或捐款给慈善事业。 ”等到子女十六岁成年时,就要在七月初七这天还愿,从此才算脱离七娘妈的保护,称为“脱絭”。 文化部表示,有文化研究學者認為,與其說七夕是「情人節」,以漢人傳統的民俗脈絡而言,其實更接近「婦幼節」,是個充滿慈愛的溫馨日子。

七娘媽

她之所以被人們奉祀為生育之神,是因為相傳她曾救了很多產婦。 桐荫乞巧(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册八月部分):描绘了七月初七京中仕女“乞巧”的场面,七夕之夜,女人们以碗装水置于庭院,然后将一束针散放其中,人们争相观看在水中呈列的图案,据说图案的形状越好看,放针者的手就越灵巧。 青龙白虎、牛郎织女画像(汉代(前202年-220年),四川郫县新胜场出土):主体为青龙白虎衔壁,龙虎上方刻牛郎牵牛,织女手执机梭。 由於過往女子的針黹技術為生產力的一部份,每逢七姐誕,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灵手巧,名為“乞巧”。 其間結會綵樓,預備黃銅製成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

七娘媽: 連學者都來拍! 七夕拜拜「教科書等級」經典畫面大公開

織女最初為“天之織女”,天帝被董永賣身葬父的孝心感動,便差遣織女下凡,讓她嫁給董永為妻,助他償債贖身。 後來織女又成為了“天帝之女”,這個身份使她和西王母混為一談;織女被天帝許配給河西牽牛郎為妻,而嫁給牽牛郎後的織女則荒廢了自己機杼的職責,因此惹怒了天帝,被天帝分離在天河的東、西兩岸,一年只能相聚一次。 因此這兩個不同的故事使得織女和董永以及牛郎的故事開始出現分歧。 再後來織女又轉變成了王母娘娘的女兒,與七仙女相互混同。

而在小孩滿十六歲這年,會選在七娘媽誕辰的七夕這天「做十六」,好好「拜契」感謝。 選在七夕這天祭拜床母,除了感謝祂的保佑,也祈求孩子能不吵不鬧,讓家長少生氣。 當時1940年,十一歲的黃鳳姿還特地穿著一襲純白洋裝站在中國傳統寺廟石獅旁,為處女作《七娘媽生》拍定裝照。

  • 應備供品:七味碗,果品,清茶、酒各三小杯,雞酒油飯,一盤麵,六色菜碗,紅龜粿,兩根帶尾的甘庶,粉餅(胭脂),生花二朵(圓仔花、茉莉花等香花),扇子、鏡子、梳子、另準備一個臉盆裝水一條毛巾,鮮花一對,燈或蠟燭一對等,雙鳳環保金紙,可隨心意增加。
  • 而同是歷史古城的鹿港,也保存著祭祀上的講究細節,除了準備油飯、雞酒與「糖粿」,「糖粿」也就是在湯圓中捏個凹痕,象徵著盛裝織女相思的眼淚,也會準備鏡子與化妝品,並獻上圓仔花與雞冠花給七娘媽。
  • 雖然各地都有不同的說法,但通常在祭拜床母時,不會擺放魚類、酒、青菜、筷子等物品。
  • 天庭將之傳遞給月老神君,當月老收到名冊後,按照個性、善惡、興趣與條件抄寫成一本配偶名冊,然後用紅線綁牢男女二人之足,使合適的男女配成一對佳偶。

《牛郎織女》民間故事中,七仙女中的織女與人間的牛郎相戀而結為連理,因受到天庭處罰而分開,在每年七夕才能相會,另外六位姐姐因同情織女遭遇,便在天上庇佑織女的小孩平安長大,從此七娘媽成為婦女與兒童的保護神,一直保護到兒童十六歲成年為止。 閩南與台灣人則把十六歲以內的小孩稱為「花園內」,認為從嬰兒出生起,一直到十五歲,都有一位稱床母的兒童神,住在寢室裡保護兒童。 因此,嬰兒出生後第三天就要上供祭拜床母,以後每遇到孩子生病時也要祭拜床母祈求保護。 此外,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也要祭拜床母,保佑孩童今年平平安安。 如果希望小孩好教養,不要時常哭鬧不休,民眾也可趁七夕祭拜床母。 在傳統信仰中,信眾認為嬰兒的床上有床母,常在嬰兒出生第3天就會開始祭拜。

七味碗是祭祀七娘妈时特有的祭品,乃指七碗不同的粿食或糕点,如汤圆、米糕、鸡酒、油饭、桂圆、红蛋、莲子、花生等,内容不限。 相传在每年七夕的时候,七星娘娘会把凡间满16岁青少年的品德修养造册呈报给月下老人,月老检点后,便仔细审察各人的品貌、脾气秉性,尤其是之间的缘分,把未婚男女排列组合为最佳配偶,然后登入婚书。 并说月老还要用黏土将每对情侣捏成泥人,然后用红线把他们的脚拴上,晾干后再放入配偶堂,算是完成了任务。 于是七星娘娘在中国民间又被称为情侣的保护神,保护情侣间能百年好合。 一般相信16岁以下的儿童都受到七娘妈的护佑,所以婴儿出生满周岁时即由母或祖母抱到寺庙去祈愿,并用古币、锁牌、银牌,串上红绒线为絭,系在颈上,直到满十六岁时才在那年的七月初七拿下。 而同是歷史古城的鹿港,也保存著祭祀上的講究細節,除了準備油飯、雞酒與「糖粿」,「糖粿」也就是在湯圓中捏個凹痕,象徵著盛裝織女相思的眼淚,也會準備鏡子與化妝品,並獻上圓仔花與雞冠花給七娘媽。

  • 拜床母時,以油飯、雞酒、芹菜、古菜,放在床中間燒香拜拜,「銀紙」燒完後就必須趕快收起來,如此床母才會勤於照顧小孩,為什麼必須快點將祭品收起來。
  • 閩南與台灣人則把十六歲以內的小孩稱為「花園內」,認為從嬰兒出生起,一直到十五歲,都有一位稱床母的兒童神,住在寢室裡保護兒童。
  • 早期,能「做十六歲」的只有男孩子,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在女孩也能參與。
  • 黃章田是揚琴家,古倫美亞唱片在1932年出版他演奏的唱片《女告狀》。

柯文哲今(1)日回應「正事不解決又要開始口水戰」,民調看看就好。 【記者戴之聖/基隆報導】謝國樑當選基隆市長後,馬不停蹄尋找市府人才。 今天(1日)謝國樑公布首位市府處長人選,就是由擔任過立法委員的楊玉欣,由她出任基隆市政府社會處處長。 楊玉欣表示,很高興能到基隆服務,她認為一個城市最核心的靈魂就是人,如何讓每個人獲得平等、尊嚴與幸福,這就是未來基隆有愛城市最核心的價值。 台灣高鐵今天指出,3台新機關車正式交車,搭載台灣車輛公司自行開發的列車控制與監測系統,可連結控制高鐵T700列車,且可突破地形限制,將列車拖曳回維修基地,節省近半時間。 台灣高鐵與台灣車輛公司舉辦高鐵柴液型調度機關車交車典禮,宣布3台搭載台車公司自行開發的「列車控制與監測系統」(TCMS)的新柴液型調度機關車正式交車。

家中有十六岁的子女则要做“作十六岁”的仪式,由双亲捧着七娘妈亭(又称七星亭),立于神案前,年满十六岁的子女由亮下匍卜穿过,男孩起身后须往左绕三圈,称“出鸟母宫”,女孩则往右绕三圈,表示“出婆妈”,如此便表示孩子在七娘妈的佑护下,已经长大成人。 有些人的外婆家在做十六岁的仪式时还准备衣服、手表、项链、脚踏车等物品,为其男女外孙做十六岁。 过去的中上人家在祭拜完七娘妈后,还要设席宴请亲友,大肆庆祝一番。 台南的开隆宫每年都会为满十六岁的人举办此一仪式,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了。 例如在台南府城,當地不少家庭會替孩子認七娘媽為「契母」(khè-bú/khuè-bú),祈求孩子平安長大。

天庭將之傳遞給月老神君,當月老收到名冊後,按照個性、善惡、興趣與條件抄寫成一本配偶名冊,然後用紅線綁牢男女二人之足,使合適的男女配成一對佳偶。 在七夕此日的供品有「軟粿(一種中心壓凹的湯圓,傳說是給織女裝眼淚的)、圓仔花(即千日紅,為祈求多子多孫)、雞冠花、茉莉花、樹蘭、胭脂、白粉、雞酒油飯、牲醴、圓鏡。」。 胭脂、白粉一半灑向空中,一半留下自己用,據說可使容貌與織女一樣美麗。 在七夕這一天,小孩沒滿十六歲的家庭,會做「七巧粿」來祭拜牛郎、織女,之後全家一起食用,傳說可以「呷福氣」。 然而隨著少子化及傳統文化式微,現在要看到祭拜七娘媽的畫面是越來越少了。

 黃金財,《臺灣懷舊之旅──古早臺灣的生活紀實》,臺北:時報文化,1998年。 應備供品:七味碗,果品,清茶、酒各三小杯,雞酒油飯,一盤麵,六色菜碗,紅龜粿,兩根帶尾的甘庶,粉餅(胭脂),生花二朵(圓仔花、茉莉花等香花),扇子、鏡子、梳子、另準備一個臉盆裝水一條毛巾,鮮花一對,燈或蠟燭一對等,雙鳳環保金紙,可隨心意增加。 信女(信士)___民國_年_月_日生,夫婿(妻子)___民國_年_月_日生,現住在______。 唐宋之后,在民间的观念与考察中明示到织女与七仙女不能互相混同,所以《牛郎织女》 的传说则与《董永与七仙女》 的传说则自然分离开了。 讲述七仙女在新余仙女湖下凡,董永在湖畔与七仙女相遇的故事。 在科技產業工作的文組人,喜歡觀察路人,研究各類穿搭風格,熱愛接觸不同類型的文化。

知名命理專家「小孟老師」今(20)日提醒民眾小雪的「六大禁忌」,也建議民眾多吃「六大食物」。 經痛是女性最常見的婦科問題,女性月經順與不順,可以反應出當月的身體狀況,50%~80%的台灣女性都有輕重不一的經痛,你是每到生理期就需吃止痛藥緩解經痛才能渡過生理期的朋友嗎? 小編要來介紹6個穴道透過按摩的方式,幫助改善月經不順、減少生理期的不適。 在七夕的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 神女助董永的故事原型,最早的文献记录是出现在元代《真仙通鉴》记录的《汉书》、西汉时期刘向的《孝子传》、魏晋时期曹植的乐府诗《灵芝篇》等中,后代的黄梅戏及川剧以该故事为蓝本,将神女定义为七仙女继续演绎到至今。 传说中王母娘娘拥有七个特别的仙桃,而这七位仙女就是这七个仙桃的化身,则她们都为王母娘娘的贴身侍女,其中并没有表述这七位仙女是王母娘娘的女儿。

编织神仙的衣服以及天上的雲彩(也被稱作天衣、霓裳或雲錦),是象征天色的神祇,同時也是紡織業者、情侶、婦女、兒童的守護神,著名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的女主角,古代中國天文中的織女星與牛郎星即是以此故事命名。 文化部今天在臉書發文指出,床母與七娘媽等神明,是過去傳統家庭照護者的精神依託。 而七夕在民間信仰中是「床母誕辰」和「七娘媽生」(Tshit-niû-má-senn),台灣各地的相關宗教活動,也因歷史演變而有豐富的面貌。

缂丝七夕乞巧图轴(清代):此图轴在本色地上彩缂七夕佳节牛郎、织女在天上鹊桥相会、人间妇女或凭栏远眺、或对空乞巧的场景。 作品采用一至二色间晕的装饰方法,施以平缂、构缂、缂金等技法缂织。 图中的亭台楼阁、卷帘、卧榻和墙壁完全依照界画的程式用界尺画出。 現時在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過往的傳統習俗,於七姐誕當日到紙紮店購買「七姐衣」、「七姐盆」,於當晚用來拜祭七姐。

七娘媽

此舉感動了王母娘娘,因此每年七月七日時,便讓兩人在鵲橋相會。 陳國大也說,七夕拜七娘媽是為祂祝壽,可有胭脂凸粉和鏡梳等物,但不能準備臉盆打水再放毛巾,因為臉盆水和毛巾是農曆七月為「好兄弟」、「好姊妹」準備,讓到人間悠遊覓食的他們在飽餐之前先洗手洗腳,七娘媽是神明,拜神明與普度絕對不一樣。 每到七夕父母會帶孩子至廟中祭拜,並換上新的紅絨繩,稱為「換絭」。

七娘媽

相傳孩子白天由註生娘娘守護,晚上睡覺時則是由床母照顧。 床母會保護或養育孩子到16歲,之後孩子滿6天、12天、滿月、七夕、以及孩子生病或是哭鬧時也都會祭拜,希望床母能夠隨時保佑孩童。 另外會準備一盆清水並放上毛巾,祭拜後,焚金紙,並將白粉、胭脂放在屋頂或牆角,象徵留給織女打扮使用。 一般會將花朵放進洗面水中,女性長輩會用拜過的洗面水以毛巾為小孩洗臉、擦手,其他家人也要照做。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