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系7大伏位

2002年11月28號「台灣文化kap語言文學研究所籌備處」成立,由莊萬壽教授擔任籌備處主任。 2003年3月開始辦理招生,招收碩士班研究生,8月初1「台灣文化kap語言文學研究所」正式成立,莊萬壽教授轉調本系專任教授兼所長。 台灣本土教育的長期空白,在近年的民主化、本土化的潮流下,逐漸使本土教育成為國家的重要教育政策。 教育部亦因應民間文教團體的呼籲,積極鼓勵大學成立本土文化學門的系所。 本系前身「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於2002年2月由莊萬壽教授商請姚榮松教授、許俊雅教授共同擬定計畫書提出申請,同年7月獲教育部同意設置。 2002年11月28日「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籌備處」成立,由莊萬壽教授擔任籌備處主任。

  • 鄭清文寫小說的緩慢是從安寧的水紋中找尋自我生存的方法。
  • 本系名為「臺灣語文學系」,一般容易認為主要是以「台灣語言」為主要的學習領域,但實際上本系包括台灣文化、語言與文學的範圍,同時也強調文化創意之應用以及語言傳播方面的訓練。
  • 至於中文系常常會學的訓詁、聲韻、小學或甚至經學這種我是比較沒輒的,相反的台文系有比較廣泛層面的課程,有台語、客語、日語、原住民語等語言課程,或是電影與文學、理論分析、新聞採訪及網路文學等,這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
  • 於是,如鍾肇政、葉石濤等作家在這個系統上就遭遇極大的困難。
  • 這也是日本近代文學在二戰前後常處理的題材,有時讀他會想到川端康成、橫光利一。
  • 像賴和、鍾肇政、黃春明、李喬的鄉土文學;翁鬧、白先勇的現代文學;九把刀、蝴蝶等網路文學,還有很多很多台灣作家。

本系於2004年成立,是全國第一個臺灣語文師資培育專業學系,著重於臺灣語言教育與母語文學人才之培育。 台灣文學系 前身為1997年成立之鄉土文化研究所,2003年改名台灣文化研究所。 2017年,台灣文化研究所併入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為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碩士班。 當然一個人可以因為品味的問題,只讀輕小說或完全不讀輕小說,但這並不意味著「書寫」這件事在不同的文類、不同的傾向中有一個本質化,不可動搖的高下差距。 而「小說」這文類在當代台灣始終都處在一個沒被「確立好標準」的狀態,這不只是消費現狀所致,同時也是文學史觀、文類史觀在確立過程之中的艱辛(例如:與中文史的關係),所導致的結果。

本系交換學生每年約有20位;除此之外,與本校締約的日本大學尚有30所,共計65所。 多次邀請學者來校演講,舉辦學術研討會,亦不定期由教師帶領研究生出國發表,以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讓學生增廣見聞。 授課以學生發表、教師講解的雙向討論方式進行,並結合日籍教授密集授課方式,加強研究生與教師之互動機會,透過討論與思考的方式,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進而培養學生之創新研究能力。 對台灣本地作家而言,我們應當理解1920年代出生之後的作家,基本上都以日文為書面語,學習中文的步調當然不如中國來台者,但這不會只是「競爭力」這種陳腔濫調的原因,而是當時國策並不容許台灣作家在其位置上發言。 於是,如鍾肇政、葉石濤等作家在這個系統上就遭遇極大的困難。 近年來台灣作家相繼殞落,包含琦君女士、周夢蝶先生、陳冠學先生,去年余光中先生也離世了,引起網友好奇台灣文學作家中的霸主是誰?

台灣文學系: 學生重要事務

本系為完整的台灣文學系所,加上位於文化資源豐富的台南府城,在本土化、在地化的社會趨勢與教育改革需求下,本系教師多年來積極搜集、整理台灣文史相關文獻,從事以台灣為中心的紮根研究,以此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基礎。 本系名為「臺灣語文學系」,一般容易認為主要是以「台灣語言」為主要的學習領域,但實際上本系包括台灣文化、語言與文學的範圍,同時也強調文化創意之應用以及語言傳播方面的訓練。 因此本系畢業學生的出路或生涯發展部並不僅限於母語教師,而是更廣泛地包括各種人文相關或文化創意方面的產業。 身為綜合大學的成大擁有九大學院、百餘個社團,自由的學風提供了學生跨領域探索的眾多機會,說到對成大的第一印象,汝硯笑談著廣闊的校園與周遭美食、文化景點,他更認為外宿體驗是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認識新朋友,還能了解外系專業知識。 以此為基礎,本系冀望學生不僅能在完善的教研體系中,獲得專業而深入的研究資源,亦得以開拓多元而跨領域的研究視野,以利未來鑽研深造。 此外,透過語文傳播與文化創意產業系列課程,以及以台語為主軸的中等學校師資培育課程,本系亦期望為台灣的本土語文教育與文化建設培育專業人才,包括各級文化單位與文史工作室之文化行政、文史調查、文獻編撰人才,以及中小學本土語言與文化師資等;畢業生亦可以進一步投入大眾傳播媒體及文化創意產業,從事文化推廣與傳播。

因此我們必須留意,「霸主」一詞所涵蓋的排他性,其實是一種無法被論證的題目。 台灣文學系 而其背後潛藏的價值觀,多少又是一種相對封建的「認知世界的方法」。 在這種認知方法中,存在著一種「霸主」的位置,它允諾任何一個領域裡努力向上的個人,有一個最終極的成就擺在那邊,只要達成,就沒有別人。 最近又看到stand1234的回應文章浮出水面,也想來談談這系列的問題。

台灣文學系: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 臺灣語文學系 收藏

總之,拉拉雜雜零零碎碎說了一堆(本文其實本來還會再長一倍),重要的其實一直都是小說要有人讀。 基本上在各項功能被切分開來之後,我們得到了一個古怪的對立項:「純文學/大眾文學」。 當然,離開中華民國搭配中國文學史的論述是好事,但在某些限制之下,取其資源從底建構也是條途徑。 台灣文學過去曾藉由中華民國筆會做了些影響力有限的翻譯(殷張蘭熙、齊邦媛等人),但好歹是個開始,在當代如何擴及這些影響力乃至於本地的影響力,都還是百廢待舉的階段(我也不想只是這個階段)。 連島嶼雨季洪水曝洩而下都可以是牧師娘跨間的流水,或大鳥狂人在傘兵經驗中出了意外落在海上自己游回來,都要對家族每個爆菸連連的長輩大喊:「我是自己『幹』回來的」;他的〈悲傷〉回應的是想把「台灣連翹」剪掉的家族,卻在剪掉的瞬間隔壁的主角跑來搶走鋸子把鋸子剖進自己的肋骨間,同時伴著家族裡少女的初經。

大學主修財務金融,畢業後也在相關領域工作,但無法遏抑心中的召喚,於是職涯規劃大轉彎,結合了對本土語言的熱情與對形式語言學的興趣而完成碩博士學業。 期間擔任研究助理、助教與兼任講師,以及文編、企劃等工作。 畢業後有幸找到嘉義大學的專案教職,現階段教學科目皆與英語相關,但研究部份希望能延續前所未竟;多年不間斷的台語創作也將持續進行。

台灣文學系: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換言之,在深化台灣研究之學術能量的同時,本系亦致力讓台灣研究與社會脈絡產生有機連結,進一步成為建構台灣主體性的基礎,也期待本系學生未來能發揮術業所長,回饋社會。 全國第一所整合型ê台灣本土文化學系,包含文化、語言、文學等等台灣人文領域,嘛有語文傳播kap文化創意產業應用課程,提供學生多元ê課程選擇,培養研究、教育、傳播、推廣等等ê跨領域專業人才。 全國第一所整合型台灣本土文化學系,兼有文化、語言、文學等台灣人文領域,及語文傳播與文化創意產業應用課程,提供學生多元的課程選擇,培養研究、教育、傳播、推廣等跨領域專業人才。

透過紮實的本土文化、語言、文學課程,與多元化及國際化師資,發展本土特色連結國際,展現理論與實務並重、歷史與當代兼具的精神,累積台灣研究成果,建構台灣主體性的文化。 歷來本系分別由莊萬壽、姚榮松、李勤岸、林芳玫、林巾力、許慧如老師接管系務,佇歷任所長、系主任ê領導kap經營之下,積極聘請新ê教師,hōo本系ê師資陣容愈來愈多元。 現有ê專任教師包括林芳玫、林淑慧、陳龍廷、賀安娟、林巾力、許慧如教授、莊佳穎、陳玉箴、曾秀萍副教授以及劉承賢、呂美親助理教授、王桂蘭約聘講師,教師ê專長包含台灣文化kap語言文學各領域。 前兩三年桃園某議員不識大名,還反問他是誰我們為什麼不能辦個吳伯雄(還是郝柏村?)文學獎,引起桃園民眾不少譁然。 鍾老不只小說,他和葉石濤一樣的日語訓練,讓他在戒嚴時代即翻譯日本現代文學,如安部公房等在日本戰後被視之為「前衛派」的文學,鍾老將其囊括在自身的文學素養之中;我們不只要注意鍾肇政寫的,還要注意他翻譯的,因為鍾肇政在回應二戰後台灣人命運等等的問題,其實和日本文學之間的關聯性仍要注意。

台灣文學系: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

只要依序學習,四年後拿到台文、大傳兩份學歷,手中掌握文字書寫、攝影影像的能力,畢業後,可以執筆成為創作家,也可進入報社雜誌社擔任記者,或者轉向電影電視,從事導演攝影等工作。 我:就像我備審中提到的,我覺得小時候高雄老家被強制徵收對我的影響是大的:這讓我很深刻地感受到我對這塊土地的眷念與情感。 那之後慢慢發現了自己對於文學的喜好以後,也漸漸朝著這方面來追尋。

但它分明是依循著時代遞進的產品,哪來的道理讓每一個入學的年輕學子只從古典文學/文化論述之中去學著理解「現世」。 殖民地台灣的複雜性在於它始終無法以單純的國族認同,框限在每個人身上。 何況與歷史洪流無關者,大多只是在「活著」這件事上掙扎。 台灣文學系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就是這樣的文學,台灣人到哪都不是。 先試想一個家庭,裡頭有四個成員:(A)1860年出生(B)1895年出生(C)1915年出生(D)1935年出生。 台灣文學系 這家庭大抵包裹在清帝國晚期與日治時期台灣,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他們會遇到多大的國族、意識形態與認同衝突。

台灣文學系: 扎根原民村落文化力 文化部公布補助名單

而撇除了國家/認同這樣糾葛到當代的問題,日本在二戰前的學術,確實也是台灣人在資產不夠豐厚的情況下,留學的一種選擇。 D在長大的過程見到老爸C在城市裡戴起了巴拿馬帽和西服,下班後喝點小酒但回家哀嘆自己薪水不如日本本島人的處境,且從C五六歲始有記憶起,隔壁鄰居的大哥哥們就一個一個出去打仗,說是志願兵;且他們家也要跟著改日本姓。 到了D經過了嬰幼兒時期最容易學習語言的年紀,把日語、台語當成日常會話(而非書面語)時,1945,日本戰敗。 C也像B一樣長大,但這次C(沒什麼選擇地)趕上了公學校制度,進了公學校,學起了日語和其他知識。 因為B知道從1895年以後二十年,B自己因為不會日文吃了多少虧,無法和殖民統治下中高層溝通的結果,就是讓自己的生活權益成為「被他人代言」的處境,但C也看過父親B和祖父A就自己的教育大吵過。 祖父A堅持漢文私塾,父親B則說私塾早沒多少人在開而那些教書先生哪一個有好出路,C長大後日本剛走過在國際關係上參與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其分贓)的階段,以及從父親B那裏知道些日本跟「中國」關係緊張的事。

這樣的場面轉折了「台灣」與「家族」之間在性與傳承的關係,是舞鶴把他大部分小說的角色寫成廢物的起點: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無處容身。 所以〈悲傷〉、〈拾骨〉、〈逃兵二哥〉等都是廢物。 廢物也常是在世上存活,一邊笑著自己不自量力一邊又苟且的賴活著,且攀附著「性」這件事:人生而在世,都從這件事得到快樂與探底的悲傷。 〈燃燒的女人〉把自己疏離了,去理解一個任性的命運會導致何種極端,而從中感到罪惡與美麗。 這也是日本近代文學在二戰前後常處理的題材,有時讀他會想到川端康成、橫光利一。

台灣文學系: 專業選修課程

學生畢業前須通過閩、客、英、日語能力檢定,並完成專業實習至少300小時,以及1件畢業作品。 未來出路:師培進路者為小學教師,非師培進路者出路包括學術研究、播音員、記者、秘書、作家或編輯、文化或藝術總監、導遊、計畫助理等。 本系教師陣容強大,專業領域頗具特色,研究成果與教學課程也因之豐富多元,涵蓋現當代和古典台灣文學、台灣史、語言學、文化研究、社會學及傳播學門等。 師資除來自本土培育文學博士,亦含及美、英、澳等地不同專業學門博士,以吸取國際高等教育經驗並與之建立交流網絡。 專任教師之外,本系所因應語言學習及文學文化傳播實務所需,亦延攬資深業師長期開課,做為周延師資的策略。

台灣文學系

透過本系教育目標之進階課程深化相關研究課程,訓練研究生發現問題,藉由研究方法等慎思明辨之思維過程,提升研究生獨立思考及創新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臺灣文學 本系台灣文學的主要領域包涵台灣古典文學、日治時期新文學、民間文學、現當代文學等。 本系在多元文化視野之下,引導學生認識特定議題及其在文學上的特殊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提供相關的研究取向與觀點,如後殖民、後現代、女性主義、跨國與跨文化比較等等。

台灣文學系: 黃美娥 教授

臺灣學是跨領域與跨國界的新興學科,融合人文與社會學科的研究方法與問題意識,以文化、語言、文學為研究對象,發揮全球在地化的創造性想像。 本系初初創立的時就是以台灣文化、語言kap文學三種領域來描寫台灣研究ê未來光景,注重本土kap國際並進、理論kap實務並重、歷史kap當代兼顧、語言擔扛歷史、文學反映文化ê精神,建立明確ê發展目標kap方向,建立完善ê學術kap教學體系,為台灣研究ê發展培養新ê人才。 本系創立之初即以台灣文化、語言及文學三大領域勾勒台灣研究的未來圖景,同時秉持著本土與國際並進、理論與實務並重、歷史與當代兼具、語言承載文化、文學反映文化的精神,奠定明確的發展目標與方向,以建置完善的學術與教學體系,為台灣研究之發展挹注新血。 台灣文學系和所有中文日文英文系一樣,研讀語言、文學,只是對象為「台灣」的文學。

台灣文學系

就算到當代不少人(誰我就不說了)成天以日奴日寇之類為台灣人命名,讓人憤慨的是,把這些人放到1920年代的台灣,就算他們「知道」日本殖民還有25年就結束了,他們也不一定可以堅持他們「想像」的風骨。 因此,不只是龍瑛宗、翁鬧等人,如巫永福、王白淵、楊逵等人也都曾在日本待過一陣。 但他們留下來的文學(不只小說),卻有相當程度在表達自身的掙扎。 因為這樣的複雜性,對於日治時期的台灣人而言,不同年代出生與際遇的人們,如賴和不以日文寫作,但龍瑛宗卻以日文寫作的現實,就是從這類背景產出。 對日治中後期統治出生的人而言,要想為家或活下去,尋求更好的生活,靠像日本本地是必要的。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