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50pro評測8大優勢

Vivo X50 Pro+ 用上 Snapdragon 865 5G 處理器,官方資料顯示支援 n1、n3、n41、n77、n78 及 n79,可接收香港的 5G 頻段,當中包括適用於 5G 禁區的 n79,頗為全面。 Vivo X50 Pro+ 水貨抵港,首批開價 HK$6,780,整體算幾抵玩。 X50 Pro+ 採用 Snapdragon 865 處理器,配 12GB RAM 及 256GB ROM,實用性不俗。

總之如果想要拍起來人物好看,選VIVO X50 Pro,想要忠於自然,realme X7 Pro會更適合你。 而在人物主體的表現上,兩者的差別就不像主鏡頭這麼明顯,但人物的紅潤氣色還是VIVO X50 Pro更好一些。 在逆光拍攝中,A52 5G 還原暗部顏色的能力比 A71 5G 好,動態範圍較廣。

採用萬物智能追焦技術,畫面中的任意物件皆可鎖定追焦,防手震抓拍超清晰,小孩玩耍的有趣瞬間、跳躍間也能輕鬆捕捉。 ▲3200 萬的前置鏡頭尺寸僅有 3.96mm,和過往的產品相比可以說是又小了一圈,即便是在螢幕上開孔也不會過分破壞視覺感受。 T客邦由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x50pro評測: 電池壽命

採用2.5D非曲面螢幕設計,因此邊框視覺上沒有那些雙曲面螢幕那麼窄,但官方提供的螢幕佔比數據仍達到92%。 另外,也提供了肖像畸變矯正、超文字、64M 模式、極暗夜景超級夜景、全景、專業、縮時攝影、人像模式HDR、超廣角、超級微距、AI 場景辨識、AI 智慧美顏、濾鏡、炫彩 AI 模式、可調節景深效果等等,功能上應有盡有。 攝影功能方面,X50 採用 4800 萬畫素主鏡頭 + 1300 萬畫素人像鏡頭 + 800 萬畫素廣角鏡頭 + 500 萬畫素微距鏡頭,其中主鏡頭為 Sony IMX598 定制感光元件,支援四軸 OIS 光學防手震、閉環馬達、7P鏡頭,支持 20 倍數位變焦。

x50pro評測

Realme X50 Pro 5G 搭載新一代指紋解鎖方案,平均解鎖速度只要 0.27秒,同時升級為全譜白光線投射,藉此提高螢幕指紋解鎖效率。 其他部分,則包含搭載 LPDDR5 規格的記憶體,搭配以 UFS 3.0 規格設計的儲存容量,透過 Turbo Write 與 HPB 技術提昇 80% 存取速率,並且降低 20% 電力損耗。 ▲ realme X50 Pro從側面可以看到厚度其實很驚人,但電池卻只有4200mAh而已,機身左側有音量鍵。 ▲ realme X50 Pro機身下方有喇叭孔(跟聽筒組成雙喇叭)、USB Type-C、SIM卡槽,不支援記憶卡擴充。

大家好,我是《雲爸》 曾任三星學園講師達兩年經驗,也曾擔任 LG G Pro2 體驗會講師,浸淫文字十多年,熱愛與大家分享 3C、生活、以及生活大小事 專注於最新手機、平板、筆電以及使用者教學、系統與APP 介紹,以及最有趣的話題,不愛贅字也不囉嗦,精簡扼要的讓你明白,什麼是3C。 再加上立體環繞三麥追焦,具有定向收音及錄音變焦效果,會自動依照距離加強收音,讓畫面和聲音聚焦你想關注的人。 如果大家有注意首圖,應該會看到在手機旁邊還有一組無線耳機,這其實是「realme Buds Q 真無線耳機」,買手機時沒有附,而如果你有買 realme X50 Pro 的話可搭配購買。 X50 Pro 除了有臉部辨識外,還配有螢幕下指紋辨識,兩者的辨識速度都相當快也很精準,算是讓我蠻驚豔的地方。 Realme X50 Pro 是一款性能達旗艦,但價格卻相對平價的 5G 手機,其支援全球主流 5G 頻段,可滿足全台消費者的頻段需求。 Vivo X50 Pro+ 不但有多個實用功能為賣點,電話的外型設計頗有時尚氣息,加上手感不俗,上街都會搶眼。

x50pro評測: 【認證福利品】ViVO X50 Pro 8G/256G 6.7吋 5G 旗艦智慧手機@#@ 【認證福利品】ViVO X 50 Pro 8 G/ 256 G 6 . 7 吋 5 G 旗艦智慧手機

試用 Vivo X50 Pro 幾日,微雲台鏡頭,拍影效果穩定(如果係 30fps 的話)。 不過就影相方面只有主鏡頭達到高水準,其它鏡頭表現都是在剛剛合格或者是水準以下。 微雲台主相機,就連同系列定位最高的 Vivo X50 Pro+ 都無加入,小編認為更值得大家去玩玩。

  • 「雙滾珠懸架」結構利用機械運動補償原理,達到正負 3 度全畫面立體防震效果,防震角度是傳統 OIS 的 3 倍,也就是說無論是在行走時的顛簸、滑板的震動等都能保持拍攝畫面的穩定清晰,阿達也錄製了幾段影片給大家參考。
  • X50 Pro的充電器為雙扁孔 V,台灣可以直接使用,最高支援10V/6.5A的65W SuperDart閃充。
  • 先撇開今年比拼技術採用的超高倍數位變焦,X50 Pro+擁有一般人常用的超廣角、1x、2x、5x等焦段,四個鏡頭沒有一個是湊數的。
  • X50 Pro 除了有臉部辨識外,還配有螢幕下指紋辨識,兩者的辨識速度都相當快也很精準,算是讓我蠻驚豔的地方。
  • 剛剛筆者才剛看過瑪莉歐35周年遊戲的直播,這是一款利用超級瑪莉的對戰遊戲,根本只要差個0.1秒就會掉下洞窟或者變成食人花的點心,實況主一直對於無法發揮自己的技術喊冤,這時如果使用了低延遲的5G NR網路與多接取邊緣運算技術,想必瑪利歐就得以安享天年了。
  • 默認情況下,所有48MP照片都使用像素合併來創建更準確,更易管理的12MP照片,但是如果你需要約20MB大的全光譜照片,則可以將其設置為48MP超高清模式。

內建的AI自動場景辨識,除了常見的場景,在奇美博物館內還辨識為商場,其實是蠻像的,也會建議開啟超廣角。 X50 Pro+盒裝內的充電器提供最高55W輸出(11V/5A),但手機只有支援44W快充,而X50 Pro與X50則是只有33W。 接著我們來看看 X50 Pro 的變焦表現,最高能放大到 60 倍變焦,個人使用體驗覺得到20倍左右畫質都還不錯,到 60 倍只是硬裁切,認真來說噱頭大於實用性。 這邊要特別提一下隨附的超級閃充「氮化鎵充電器」,若以台灣主流的 110V 電壓來說,最高輸出可達 50W;若是 220V 則可達到 65W,只要 35 分鐘就能將電池充滿。 Realme X50 Pro採用高通S865處理器,並提供5G連網功能,2萬出頭的售價CP值還不錯,來看看實際性能表現如何吧。 雖然沒有光學防手震,室內近拍的品質也是很穩,但整體畫質只能說普通,跟去年XT差不多沒有什麼進步。

x50pro評測: 相機實拍

因為在我們迄今測試過的手機中,它在幾乎所有類別中都是名列前茅,甚至是最好的手機。 華為P40 Pro ,DXOMARK稱,我們在DXOMARK相機排行榜中已習慣於看到最高分以一分為單位逐步增加,每次新冠軍的成績均比上次的冠軍獲得小幅提升。 不過這次情況卻有所不同,華為P40 Pro以大躍進之姿佔據了鼇頭地位,比之前並列冠軍的OPPO X2 Pro和小米10 x50pro評測 Pro高出了四分。 2020年前兩個季度,各大品牌的多款旗艦手機發佈,新發佈的旗艦手機,基本上全系標配高素質的“專業”屏幕。

手機後蓋加入了純素皮革(以下簡稱為素皮)材質,與之搭配的配色也更加成熟;屏幕的最高刷新率達到120Hz;核心使用Snapdragon 865,最大內存增加到12GB;快充功率也達到了44W。 拍照表現來看,realme X50 Pro的色彩和色調的調效很不錯,跟vivo X50 Pro相較偏向自然,但又維持蠻好的色彩增豔平衡,包括HDR效正也呈現頗佳的光感。 Vivo X50 Pro走的是「網美」路線,色彩濃烈,拍完的照片不用再套用濾鏡。 不過vivo X50 Pro的網美風格,用於人像拍攝上,相信比較吸引大多女生,人像主角顯得立體,不用再修片。 X50 Pro+機身底部有卡槽、麥克風、USB Type-C、麥克風,只有提供一個喇叭,在旗艦機中算是少見。 像我這種不開鈴聲只開震動的人,確實是造成使用上的困擾,會因為這點而考慮換機。

Realme的品牌色是黃色,今年許多產品都改為黃色盒裝,台灣前陣子推出的realme Watch跟realme手環也是。 X50 Pro的兩款顏色,個人認為其實命名不太理想,綠色是「青苔」、紅色是「紅鏽」,青苔跟生鏽都給人髒髒的印象,有點負面行銷的感覺,如果是我會改為「湖光綠」與「醇酒紅」。 趁著空閒之餘,小編整理了前兩個禮拜出遊的照片,這次不帶相機,挑戰用 vivo x50pro評測 X50 Pro 紀錄全程,和 … 在現有中國手機於台灣販售越來越少的情況下,realme 算是少數能繼續販售的廠商之一,這點自然要為其加油打氣一下。 NFC-SIM 當然全部支援,不僅可使用悠遊卡/icash 2.0/一卡通等,也支援中華電信 Hami Pay等使用。 2020年2月學友唱出〈等風雨經過〉這一等就是三年,整個地球靜止了、人與人之間陌生了,剩下的只有沮喪、無助、軟弱,這期間我們可以做的除了盡力做好自己、保護家人外,其他也就只能等了!

用超廣角模式拍攝夜景,VIVO X50 Pro對焦一直失敗,把照片放大可以發現是失焦狀態;而realme x7 pro相對來說拍攝成功率較高,不過畫質與細節都不算太好, 值得一提的是光害的問題在超廣角模式就更為致命了,整體照片的顏色過亮,和肉眼所見就有滿大的差別了。 兩支手機拍攝的夜景都沒有太大問題,色彩表現和細節處理都不遜色於一些大廠的旗艦機。 但相較之下realme x7 pro 照片有點偏黃,並且多了一點光害,可以看到在大樓上面的天空,光害處理差異情形就滿明顯的。 Realme X7 Pro 螢幕覆蓋第五代康寧大猩猩玻璃和 VIVO X50 Pro 一樣都是配備6.5吋AMOLED,在規格上沒有差別, 差別主要是在螢幕更新率與觸控採樣率。

x50pro評測: 機身設計出色,唯難脱三叔影子

缺點是凸出的攝像頭模塊,像其同類產品中的許多其他設備一樣,放置在平面上時會擺動,考慮到萬向軸系統和光學變焦鏡頭(也部署在此處),這是不可避免的設計特徵,但套上手機殼解決了這個問題,50 Pro相機仍然比Galaxy S20 Ultra相機模塊看起來更好。 能使用Autozoom電影運鏡,點選追焦對象,自動固定在畫面中心,配合立體環繞三麥追焦,實現電影級拍攝。 具有定向收音及錄音變焦效果,在影片拍攝時收音距離可根據鏡頭距離動態調整,讓畫面和聲音皆能聚焦你想關注的人。 雲台系統被運用在許多專業的影像錄製的場合之中,雖然體型龐大,但能有效控制畫面穩定度,是許多專家愛用的工具。

由於PCmark 2.0電池壽命跑了好幾次都會crash當掉,因此沒有客觀的續航測試。 使用中國版安裝回Google相關軟體,並將通知打開,允許背景自動啟動後,續航會變得很差,如果重視續航,建議還是選購台灣有上市的機種。 至於 1200 萬畫素長焦鏡頭則可支援最高 20 倍混合變焦拍攝,另外對應黑白濾鏡與 f/2.4 光圈設計的人像鏡頭則可獲取更多光線資訊,輔助主鏡頭增添人像照片質感。

但在手機拍照像素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單憑X50 Pro 一款產品未必能完全對陣其他廠商的「多杯攻勢」,因此vivo 這次也在X50 系列中加入了X50 Pro+ 這個「超大杯」的新角色,將拍照像素直推到5000 萬。 Vivo 自去年的X30 系列就開始大力發展相機,從X30 Pro 的50 倍變焦、X50 Pro 的微雲台兩款Pro 級別產品,能看到vivo 要讓X 系列重新成為影像旗艦的決心。 最後來看自拍,vivo X50 Pro、realme X50 Pro均內建豐富的美顏功能,不過realme X50 Pro優點是雙前鏡頭提供2種自拍角度,最大105度廣角。 二款主鏡頭的夜間模式效果沒有相差太大,清晰度和細節度差不多,僅在色調上不太相同。 但在超廣角和長焦鏡頭,realme X50 Pro在超廣角夜拍的細膩度較佳,vivo X50 Pro贏在長焦夜拍。 大家最關心的「拍照」,二款都是標準、超廣角、長焦、人像後4鏡頭,支援微距,vivo X50 Pro最大60倍變焦、realme X50 Pro最大20倍變焦。

x50pro評測: 螢幕

X50 Pro+堪稱今年最美的超大杯旗艦機,幾乎各家都採用了大尺寸感光元件,搭配高倍潛望式長焦模組,使得鏡頭模組體積加大、加厚,但X50 Pro+的鏡頭設計非常美觀,整個鏡頭沒有大片佔用背面,也沒有太凸出機身。 x50pro評測 X50 Pro+一共有引力(藍色)、駝色(素皮革)兩款顏色,厚度與重量略有差異,但握感都非常舒適,皮革也不會像玻璃材質這麼滑手,我認為X50 Pro+是今年最平衡的旗艦機。 雖然外觀與規格都很到位,但還是有一些旗艦機缺乏的元素,例如:防水防塵與無線充電,目前vivo手機都不支援這兩項功能。

效能耗能上,筆者真正覺得手機體驗比較重要,現在手機的處理器效能明顯過剩,而且Snapdragon 8系列處理器在火力展示的同時,也需要使用到較高的電量,一但電源控制調教不良時,往往成了吃電怪物,體驗上到還不如中高階的Snapdragon 7系列手機。 ▲ vivo X50 Pro的四鏡頭模組模組也有突出現象,雖然有加上專用原廠清水保護套,還是會有翹翹板現象,箇中原因就是為了有效保護模組,清水套有加框突出側設計所致,而充電線自帶收線夾,使得線材不至於凌亂,非常看得出vivo在產品設計貼心之處。 主要賣點是「水貨機可能會更加抵」,屏幕採用 6.78吋 120Hz HDR10+ FHD+ DCI-P3 AMOLED,並有前置單 3,200萬像素鏡頭及後置三鏡頭,達 5,000萬像素、5,000萬 f/1.6 人像 + 1,200萬 f/2.0 超廣角。 Vivo X50 Pro 的 50mm 與 105mm 潛望鏡頭,都支援人像模式拍攝,可以虛擬鏡頭光圈、虛化的方式及加入不同的風格。

x50pro評測

屏幕除了支持120Hz 刷新率,也提供了240Hz 的觸控採樣率,更高的採樣率,意味著縮減了手指觸控屏幕瞬間的時間,提升按鍵動作速度。 理論上,更高的幀率意味著遊戲畫面過渡更加順滑,只要遊戲能適配這個幀率,那麼在同一套運行配置下,120Hz 的屏幕要比普通60Hz 要流暢許多。 遊戲運行品質並不單只是讓手機流暢運行起來這麼簡單,這個要求基本上只要不是很老、中端以上配置的設備都能滿足,這個指標還要綜合遊戲操控、畫質、音效、散熱、加載速度等等因素。 在這些「看似不那麼重要」的功能當中,三麥克風追音是我比較喜歡的功能,它能通過手動設置麥克風的拾音方向實現「降噪」。 在這張相辦中,特意找到包含近景、遠景、枝葉、線條的元素,相機都能較全面地對這些細節進行保留。 值得一提的是,GN1 具有1 億個相位檢測對焦點,同時也是一款支持1 億像素畫面輸出的CMOS,在相機中的「更多-高像素」中點擊頂部相機圖標即可開啟。

雖然專業模式有點難用,不過在拍照的操作上面,只要選對模式交給AI處理就算是雨天以及晚上,也能拍出很棒的照片。 默認情況下,所有48MP照片都使用像素合併來創建更準確,更易管理的12MP照片,但是如果你需要約20MB大的全光譜照片,則可以將其設置為48MP超高清模式。 X50 Pro的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它的顯示螢幕,你將獲得具有雙邊緣曲線的6.56吋FHD + Super AMOLED(三星面板),螢幕的刷新率為90Hz,觸摸響應率為180Hz,高刷新率使系統導航和滾動獲得流暢的體驗。 該螢幕還符合HDR10 +,在觀看視頻流服務中的內容時,可提供更好的顯示觀看體驗。 設計也將螢幕包裹得非常細膩,螢幕彎曲的方式,使得側面邊框非常少,但這並不會對控件的損害,因為側面按鈕包含在凹痕中,以阻止它們突出,同時仍然很容易定位按按鍵。 從遠處看,Vivo X50 Pro看起來就像是另一款旗艦手機,帶有矩形攝像頭模塊的又高又瘦的手機,具有不容易留下指紋的磨砂表面,該手機厚度僅為8.04毫米,尺寸158.5 x 72.8 x 8mm,重量為182克,具有精美的玻璃後蓋,微妙的灰色漸變色,彎曲的鋁質邊緣和打孔曲面顯示螢幕。

我最喜歡的還是它的正面,vivo獨家的3.96mm 超小孔就非常舒服了,幾乎不會造成任何視覺遮擋,看著也很和諧。 盒內的所有的內容物有:realme X50 Pro、透明保護殼、氮化鎵充電器、傳輸線及 SIM 卡針。 電話備有 2x 人像鏡,帶來 50mm 視覺透視感,配合背景虛化自然及不俗的主體勾劃能力,能摸擬出不俗的大光圈效果。 ◎ realme X50 Pro 預計 2020 年 8 月 25 日在台灣上市,建議售價 21,990 元。

x50pro評測: 手機賣點,全靠微雲台相機 30fps 影片

另外也提供國內各電信業者全頻的 5G 規格,5G NR 適用 n1 / n3 / n7 / n28 / n41 / n78,涵蓋台灣的 5G 頻段。 支援 Google Assisant 喚醒,另外可使用不同導覽鍵模式,以及懸浮球,智慧測邊欄等快速呼叫 App方式,便利性功能相當齊備。 ● 800 萬像素 f/2.3 光圈 超廣角鏡頭 (119 度) ,15.7mm 等效焦距,亦具備 3cm 微距拍攝能力。 所有內容物列表:重要資訊指南(保固卡),SIM x50pro評測 卡針,USB Type-C傳輸線, 65W SuperDart 超級閃充充電器,realme X50 Pro手機以及保護殼。

  • 無論你是在街上拍攝、編輯和上傳多媒體,還是在通勤途中,使用5G都將變得更好。
  • 我最喜歡的還是它的正面,vivo獨家的3.96mm 超小孔就非常舒服了,幾乎不會造成任何視覺遮擋,看著也很和諧。
  • 微雲台主相機,就連同系列定位最高的 Vivo X50 Pro+ 都無加入,小編認為更值得大家去玩玩。
  • 如果要跟同樣是32MP+8MP超廣角的vivo V17 Pro比較,自拍表現明顯輸很大,V17 Pro台灣去年底有推出。
  • X50 Pro主鏡頭搭載訂製IMX598圖像感應器,通過優化Color Filter以及F/1.6的超大光圈,可提升進光量。
  • 2020年2月學友唱出〈等風雨經過〉這一等就是三年,整個地球靜止了、人與人之間陌生了,剩下的只有沮喪、無助、軟弱,這期間我們可以做的除了盡力做好自己、保護家人外,其他也就只能等了!

在為X 系列更進一步的準備工作上,vivo 繼續保留了HiFi 芯片,著重用到了一顆超大底的全新CMOS,讓這款手機的拍照能力上到了vivo x50pro評測 的全新水準。 專業遊戲手機會考慮到這些環節,所以在遊戲手機中我們除了看到誇張的性能配置,通常還會看到如按鍵、音效甚至光效上有特殊最佳化。 但事實上,現在的大型網遊遊戲用戶較多,其中也有不同配置的設備,因而遊戲廠商也會主動針對設備進行最佳化,提升運行效率,所以我們也能看到,現在的主流網遊基本上都能在大部分設備中以「流暢」或「較為流暢」的水準運行。 在驍龍865+12GB 這套組合下,手機都能以最高規格的畫質來運行《和平精英》和《王者榮耀》兩款遊戲。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